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的区别

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的区别

受赏2藏币

2008-7-9 22:10:06 | 作者:三晋 | 浏览 237 次 | 送鲜花

犀角有纹理,即纵向的直丝纹,犹如甘蔗的丝纹,其横向的断面上有一点点的粟米纹,和毛竹节的断面纹一般。第三,犀角有腥味,尽管明清犀角雕至今已有三五百年的历史,其表皮上的腥味已经挥发,但再将角雕放在毛皮上磨擦仍能闻到一阵类似麻油的香味(腥味),在鉴定分辨犀角时必须将这三条综合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1楼 来自藏友 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11:16 犀角亦有亚洲犀角和非洲犀角之别,在药用价值上说,据记载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二十倍。非洲犀牛有二只角,角大,最大的长度可达80至90厘米,质梗,易裂,半透明,亚洲犀牛只有一只角,角小,最大的印度犀其角也仅三十厘米,而最小的印尼苏门塔拉犀,角只有十几至二十厘米,质细性糯。非洲犀角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皆在清代中期以后一般由广州进入,就地加工,故非洲犀角的雕刻多广工,现代仿明清犀角雕的角料,所用的也都是非洲角。所仿器形多佛像、马蹄杯、没乃何,及牌片、挂件、印章等。

水牛角的底盘系扁三角形,与犀角之马蹄形差距很大,且水牛角更没有“天沟地岗”的特征。 水牛角的腥味淡而臭,与犀角的类似麻油般香味的腥大相径庭。

水牛角的纹丝细,质韧,受热压后会变形,可加工成多种形状,为了冒充犀角的粗而直的纹丝,作伪者将水牛角雕件,用餐馆里发蹄筋的方法,将其浸发,务使其纹丝变粗,但其横断面上的“粟米纹”则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看它的雕工线条,包浆、色彩等等。 第3楼 来自藏友 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16:45 犀牛角有非洲犀牛角和亚洲犀牛角之分,目前,亚洲犀牛已经灭绝,因此亚洲犀角格外珍罕,价值高于非洲犀牛角;而且从药用价值上说,亚洲犀角是非洲犀角的20倍。所以如何区分亚洲犀牛角和非洲犀牛角就显得格外重要。

鉴别方法之一就是看犀牛角,黑犀、白犀、苏门答腊(撒马利亚)这三类有双角,爪哇、印度则是单角。印度独角犀的角,由于数量极少,价值极高,非常珍贵。三种亚洲犀角中,最长的是印度犀角,可达二十几公分,东南亚犀角次之、苏门答腊犀角最短;二是形状比较特殊,角上有纵向纹路,类似甘蔗,横断面则呈“栗米纹”,底座呈马蹄形,最适合制作马蹄杯,角的前后有“天沟地岗”;三是药用价值高,有腥味。老作品有的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也有的皮壳上了漆,但只要在毛料上摩擦就能闻到一股香味;此外,亚洲犀角质地半透明,在光照下呈玛瑙色。另外,还可以从犀牛的皮肤上进行区别,印度犀牛的皮肤上清晰可见深深的折痕,就好像穿了铠甲一样,而非洲犀牛的皮肤则比较光滑,没有折痕。

很多人认为,犀牛角越重越值钱。一些专业藏家则认为,作为艺术品,犀牛角质地、工艺、形状同样很重要。目前市场上很多人用水牛角、黄牛角等冒充犀牛角。因此,专家指出,犀牛角底部的蜂窝纹,是其区别其他种类牛角标志性特征。

第4楼 来自藏友 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20:26 随着犀角热的出现,市场上的犀角雕也多了起来。但市场上的犀角雕90%都是赝品,很多是根本没有收藏价值可言的合成犀角,甚至有的是黄牛、水牛等其他动物角。有人把有竹丝纹的角当作犀牛角,其实这是个误区,牦牛、水牛角也同样有竹丝纹,而网络纹和鱼子纹才是犀牛角所独有的特征。

有的造假者将黄牛角、水牛角、牦牛角剖开,一层层烫压,再煮熟后制作雕刻成假犀角杯,由于看起来也有成片成片的竹丝纹,而且价钱不贵,令很多收藏者上了当。至于市场上存在的合成犀角做成的赝品,成分为树脂胶、石蜡等化学物质,没有任何收藏价值。

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鲍建和提醒收藏者:犀牛角底部的蜂窝纹,是其区别其他种类牛角标志性特征。犀牛角珍罕也要注意区别亚洲犀角还是非洲犀角,因为亚洲犀角的价值高于非洲犀角。但在拍卖市场上,一般不会标识藏品是亚洲犀角还是非洲犀角,完全要靠藏家自己的眼力进行判断了。

第5楼 来自藏友 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22:45 有的造假者为了让赝品看来像真的,会按照清代的雕刻风格仿制,经过化学染色并抹上土做旧,伪装成出土器物。而事实上,犀牛角主要是碳酸成分,埋在地下极容易腐蚀。所以所谓出土的犀角物品,基本上都是赝品。 第6楼 来自藏友 三晋 [IP:221.204.94] 时间:2008-7-9 22:30:43 收藏犀角雕需注意的几个技巧

犀角雕因为其独特的收藏属性,不仅需要藏家具有一定的鉴赏水平,同时还需要收藏者具备与众不同的收藏和保管技巧。

1、细甄别,辨真假。由于禁猎,犀角变得十分珍贵,而真正见过犀角的人少之又少,造假者因此也大行其道。

其实犀角的鉴定不难,但由于犀角十分珍罕,一般人能上手的机会不多,所以不少收藏者和古玩商只好凭着猜测臆断。关于犀角的成分,最新研究表明:犀角不是凝结的头发,它没有头发的囊,它实际上是由纵向的角朊纤维所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现存的五类犀角的共有鉴别特征是犀角表面有国外行内人士所称的“发丝纹”或国内所称的“竹丝纹”。无论犀角做成何种艺术品,只要用放大镜去看它的低截面,就能看见很多细小的蜂窝状的网眼,这是由于大型野生动物的角部血液循环快,一旦被猎杀,角被扳下后,角内的血液还未完全凝固,等到它慢慢凝固时,就在犀角断面粗大的犀角毛孔内形成一张收缩的网。其它仿造犀角制品的截面都不具有这样的特征。

此外,色泽也是区别犀角雕和其它仿造品(如最常见的牛角雕)的重要特征,牛角和其它合成品制成的雕刻品往往有桔红的上色。而犀角雕中有蜜色的、毛栗子色和深红色的,但无桔红色的。凡桔红色的“犀角制品”必是伪品。

2、区分亚洲犀角雕和非洲犀角雕。收藏犀角雕除注意辨别真假外,还要学会区分亚洲犀角雕和非洲犀角雕。现存的亚洲犀角雕刻作品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作品。由于亚洲犀角濒临灭绝,因此亚洲犀角雕格外珍罕。亚洲犀角有以下几个重要特征:一是独角,比较短;二是形状比较特殊,角上有纵向纹路,横断面呈“栗米纹”,角的前后有“天沟地岗”;三是药用价值高,有腥味;此外,亚洲犀角质地半透明,在光照下呈玛瑙色。相形之下,非洲犀有长短两个角,长的有八十多公分。梗性,质地较差,易燥裂,色偏白。

3、鉴别制作年代、雕刻流派以及是否名家手笔。现存的犀角雕多为明清作品,收藏者可以依据本文前面介绍的不同年代犀角雕雕刻工艺的变化特征来鉴别其制作年代。至于雕刻流派则要通过对犀角雕外表图案和艺术风格的鉴别来区分,犀角制品的雕琢手法有浮雕、深雕、圆雕、透雕等,其风格和同时代的竹木、金石、玉的雕刻没有严格的区分。而是否出自名家之手,则要仔细分辨题款,许多雕刻名家在犀角雕作品上都会题下落款,如明代有治犀著称的名家鲍天成、濮中谦、朱松邻等,明末清初有一艺多能的雕刻家尤通、尤侃,清代有封始歧、封始镐、施天章等人。有名家落款的犀角雕更显珍贵。

犀角雕难求,表面开裂或缺损都会影响它的收藏价值,因而在保存上也应注意技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鲍建和认为,因犀角雕刻的材质质属有机,不耐腐蚀,变化无常的气候温差均对犀角雕的外形有一定影响,所以保存时也要区分南北。在南方地带,气候略显潮润,犀角雕怕虫蛀,最好依照该藏品的大小外形为其准备一个木盆,里面搁置一包防潮剂即可;在北方的话,、应该多开窗透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干爽,注意用干净的软纸将犀角雕包起来避免它药性的挥发。经过这些简单的处置,犀角雕的保存期将随着它价格的飞涨共同上扬。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