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书评

《百年孤独》书评

初次见到这个书名,大概是在人教版的高中历史书上了。书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同作为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排在我一直喜爱的诗人泰戈尔之下。

当时,就有这样的错觉——这本名叫《百年孤独》的图书应该如同款款道来的《飞鸟集》一样美,而英译名《A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应该是写的一个关于漫长等待的浪漫故事。

所以,在后来的阅读经历中,可能是介于当时的心境和阅历,总是觉得令人失望和遗憾。鲜有惊天动地或缠绵悱恻的告白,单单是难以计数的重名和霍乱的家族系统就让人难以淡定。

——好多个霍塞•阿卡迪奥,好多个奥雷良诺,好多个雷梅苔丝,顿时让人丧失读完这二百页的勇气。可是一本好书,总能让人身陷其中,难以自拔。

导读部分写着,“在小说的结构方面,《百年孤独》也有其独到之处。小说一开头就采用了从将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作者写道:‘许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蒂亚上校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接着,便掉转笔锋,又从马贡多的初创时期写起。这样的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制造悬念。”

是的,从王小波的“今早我与一个百分百的女孩擦肩而过”,到鲁迅的“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能将开局就写得如此精巧神奇的作家实在难以寻觅。

尤其是当我读到雷梅苔丝镇定地等待结婚戒指被戴上,读到墨尔基阿德斯平静地走进炼金室,读到阿玛兰塔无日无夜地编织自己和情敌的裹尸布,读到奥雷良诺上校冷静对准备起义的自由党人说“你们不是战士,只是屠夫”,读到忧郁的钢琴手皮埃特罗在疯狂的弹了一夜的锡塔拉琴后割腕自杀,读到奥雷良诺上校冷静地对待行刑,读到那装满了两百节车厢的死尸被倒入大海,读到奥雷良诺弄懂了那本羊皮书的含义„„

那时候就会突然觉得,刚开始时候的失望和遗憾到这里已经是酣畅淋漓,仿佛马尔克斯十几年的毫无声息的创作磨练将书中所有的情节浑然一体,所有的感情在一刹那不可抑制。

读罢你还会因为没有韩剧中浪漫的对白,或者没有泰格泰戈尔优美的散句而耿耿于怀吗?!开玩笑。小儿科。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深刻的让人觉得害怕的。读加西亚的《百年孤独》,便有“于一无所待中静度流光”的感受,明明知道是个悲剧,却孜孜不倦地去品读每一寸的幸运与渴望,感受每一分的悲怆与荒凉。

然后就在无可奈何中收尾。

为了满足7000字的要求,在这里还是有必要说说书的大概剧情吧。如果要说其悲剧意味,它完全超越了《红楼梦》里宝黛的惨剧,《三国演义》中诸葛孔明的壮志难酬,《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归顺朝廷的适得其反,《西游记》中被封建主义扼杀的孙行者的创新精神。 《百年孤独》写加勒比海沿岸某国小镇马孔多从荒漠的沼泽地中兴起,最后被飓风卷走的 100年的历史。其中第一章至第三章,写马孔多的创建和发展,第四章至第十一章,写内战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第十二章至第十五章,写“香蕉热”,揭露美国人的经济掠夺,第十六章至第二十章写马孔多的衰败和灭亡。占据马孔多居民 的主要地位的,也是占据小说中心的是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的经历。

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一代霍塞•阿卡蒂奥和他的妻子乌苏娜本是表兄妹。但是,兄妹乱伦的后代将会长猪尾巴的厄运,使他们感到害怕。霍•阿•布恩蒂亚还杀死了一个羞辱他的人,那人的阴魂不时出现,也使他害怕。为了逃避厄运和死者阴魂的追逐,他俩离乡背井,外出流浪。有一批人跟着他们出走。他们走了许多许多日子,来到一片荒无边际的沼泽地。霍•

阿•布恩蒂亚梦见这里建起一座热 闹的城市,房屋全用玻璃造成。他们决定在这里定居,地名叫“马孔多”。后来,马孔多成了一个村镇。吉卜赛人到这里来做生意,他们带来当地人从没见过的磁铁、放大镜等。外界的火车、电影等新鲜东西也纷纷传来,使马孔多人十分惊奇。霍•阿•布恩蒂亚和乌苏娜生了二子一女。后来,霍•阿•布恩蒂亚迷恋炼金术,神经失常,被人们捆在大树下,死在那里。乌苏娜活了 120岁,能预见未来。

布恩蒂亚的第二代碰到了内战。保守党执政,自由党发动起义,两方面进行旷日持久的战争。次子奥雷连诺成了起义军上校,曾被政府军逮捕,险遭杀害。他后来懂得党争毫无意义,回到家来躲在屋里做小金鱼。上校的妹妹终生未嫁,与侄儿发生乱伦关系。当她预知自己的死期时,便躲进自己房间织寿衣。

布恩蒂亚第三代的长子卡蒂奥霸占了马孔多的大权,胡作非为,为保守党所杀。次子奥雷连诺是私生子,他一心想与姑妈结婚,参加过战争,当过海员,后来与军警发生冲突而被打死。

第四代是一对双胞胎儿子和一个姑娘。姑娘雷麦黛丝长得奇美,人称俏姑娘。她身上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令人陶醉。后来突然飞升,消失在空中。她的弟兄、一对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他俩都与村里卖彩票的寡妇发生不正当关系。后来在香蕉事件中,弟弟霍塞•阿卡蒂奥第二成了香蕉工人罢工斗争的领导人。罢工被镇压后,他也成了疯子。

第五代为一子二女,长子霍塞•阿卡蒂奥在神学院学习,为了继承母亲的遗产回到家乡。他到处寻找,发现了几袋金币,结果金币被人抢走,自己被人害死。长女梅梅与学徒工偷情而怀孕,被送到远方修道院生下一个私生子。次女在国外上学,带着丈夫回来,死于产后风。

第六代就是梅梅送回来的私生子奥雷连诺。他与姑妈发生乱伦关系,生下一个长猪尾巴的小女孩。他突然看懂了吉卜赛老人梅尔加德斯留下的羊皮书。原来它预言了马孔多和布恩蒂亚家族的命运。书上写着,“一当奥雷连诺破译了羊皮书之时,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也许有人看不懂这本书,因为这不仅需要文学素养,还需要对拉丁美洲历史得了解。看似荒诞的一个家族其实正折射出了拉丁美洲的历史。看似荒诞的一个家族的孤独与苦难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与血泪。当你真正了解那一段历史,你会发现《百年孤独》是一本透过哈哈镜的折射的南美洲史诗,它所揭出的不是单纯的生活,而是表层下面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人,无法联合的力量。这种孤僻贯穿了这本书。正如书中最后所说,“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这正是作者对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应说是绝望。

出生于濒临大西洋的圣玛尔塔港附近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镇阿拉卡塔卡,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他在八岁前一直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位上校,参加过两次内战。外祖母是一位勤劳的主妇,很会讲神话故事。这段充满幻想和神奇色彩的童年生活,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后来的文学生涯,特别是为他的《百年孤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对于《百年孤独》中运用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就算在当今中国亦是鲜为人知。对于学工科的我们更是浮云一片了。那我们还是就书评书了,不往别处扯了。

当初看到奥雷连回到家来躲在屋里做小金鱼的时候,感触颇深。多少伟人失意之时亦是如此。拿破仑不也是看着残破的蜘蛛网才振作起来的嘛?!!

在以毛泽东为题材的书籍中,有个女作家写道:主席孤独的时候一个人站在院子里,用棍子玩小乌龟,“他孤独得让人心疼„„”

毛泽东是孤独的,从新中国建立之后,从他和他的战友进城“赶考”之后,他就逐渐陷入了孤独和寂寞之中。原来共同的奋斗目标被赶到了一个海岛上,一头叫美帝的狼被拦在了三八线以外,新生的正权大体安定了下来。随着共同敌人的消失,他和他的战友们在战略发展

的方向问题上开始有了分歧。由于站在不同的高度,眼界自然不同。有的人看到的是遥远的地平线;而他,却越过地平线,看到了深邃的宇宙。

前些天甘老师让各位思考,文革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但有没有积极影响呢。在这里,我先谈谈我的看法。提到“文革”,一些人就像是祖坟山被挖了一般,怒不可遏,对毛泽东极尽诅咒之能事。他们把苍蝇的营营、泼妇的骂街、卑贱者的无耻诅咒和愚蠢者的自以为是,结合起来并发挥到极致。

哥白尼因提出日心学说而孤独过,王安石搞改革也孤独,毛泽东一心为民奋斗更是孤独。毛泽东自己都知道,文化大革命赞成的不多,反对的不少,现在对文革更是绝对的否定,这些他肯定想到过,可是毛主席又为什么要发动呢?有人说是他独裁,贪恋权。他的智慧大家是不否定的,和开国皇帝一样和官僚集团一起共享权势他完全做得到,他的后代再无能搞个官当享受二世祖的生活也完全做得到。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向官僚们开刀,以致于那么多人恨他,后代领他的稿费都领不出。如果没有被打倒,当年反对文革的官僚们现在过着皇帝般的生活,他们后代利用特权要么当大官,要么疯狂捞钱后往国外转移,国家是他们的提款机,他们只要一伸手就拿得到连由头都不消提,他们的裙带也跟着鸡犬升天。

就现在而言,官僚主义还是在蔓延。前不久的“我爸叫李刚”就是一实例。思想家大多数也是孤独者,因为他能用他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的手段洞悉众人不能察觉的真理,悟出众人想不到也不能理解的思想或哲理,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他们,所以他们的内心总是孤独的。毛主席通过了土地革命,三大改造完成了两次过度,可是面对国内官僚主义的大山,面对国内的开国元老们,亦是不得不出此下策。毛泽东只争朝夕,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了欧洲200年文艺复兴才完成的全部事业。可是青春不在,矛盾尚存,像前文说的,他完全可以建立起当今朝鲜的世袭制让子孙享福,可是他没有,这便是他对中国的无私,对人民的无私。可以这么认为,毛主席就是通过文革告诉平民百姓,当官亦非乐事,割掉为钱权为奴的卖国卖民的思想,要人民成为为国为民敢于斗争的勇敢的人。一不为自己,二为人民,却遭后世批评,谁又能了解主席的孤独呢?

放眼古今中外,多少伟人孤独一生。孔子是孤独的,孔子自20多岁起,形成了他自己的政治主张“仁礼学说”,“为政以德”。孔子一生奔走于各国之间,推销他的主张,但却不被各国的统治者接受,没多少人相信他的学说。他一生也没有多少机会来实践他的思想,主要靠教书育人谋生,他的内心想必是孤独的。

马克思是个孤独者,他穷其一生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完成了深刻论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巨著《资本论》。马克思他自己没有机会实践或检验自己的学说,也没多少人相信他的理论。倒是在死后,其邻国苏联以他的理论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迅速漫延到世界二十多个国家。

哥白尼是孤独的,他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计算,得出地球是绕太阳旋转的“日心说”,写下了《天体运行论》,这与古希腊的大天文学家托勒密在公元二世纪时提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学说相对立。日心说对当时教会的天主学说有正面冲突,而在当时欧洲封建主义教权、神权高于皇权,教会百般阻挠《天体运行论》的出版,并对他和家人的人身进行迫害,除了他的几个学生和一些学者,也没有多少人相信他的日心说。自然哲学家布鲁诺极力支持并宣传哥白尼日心说,引起马宗教裁判所的恐惧和仇恨,在威尼斯将其被捕入狱,八年后,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我想说一下这本书中对于“孤独”的定义和描写。尼采说,孤独者有三种状态,神灵、野兽和哲学家。神灵孤独,因为它充实自立;野兽孤独,因为它桀骜不逊;而哲学家既充实自立又桀骜不逊。布恩蒂亚家族里的孤独者,正是对尼采这番话最好的诠释。而毛主席的孤独正是哲学家的孤独的现实反映。

奥雷良诺上校同样也是第三种孤独者——哲学家。他的孤独是拥有真理的灵魂而具有的高洁峭拔。这个人几乎可以算是这部书的一个主角了(如果允许这部作品存在一个主角的话),给过我最深的震撼。他的身上,打上了尼采的烙印,如果不是马尔克斯刻意为之的话,我认为这是一种心灵的不谋而合。奥雷良诺天生带有孤独的气质,从小就孤僻异常,成天从事枯燥的炼金术,离群索居,不问世事。然而事实上,他在这种孤独中结识了先知墨尔基阿德斯,他的创造力意外地得到了极大发展的机会。

奥雷良诺上校血液中流淌着坚强不屈的因子,也许由于孤独把他同纷繁的世俗生活拉开了距离,他获得了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新的、完全独立的眼光。他的岳父是保守党人,想拉拢完全不懂政治的他加入政府,但是奥雷良诺坚定的说:如果一定要选择,他宁愿选择自由党,因为他发现保守党人是骗子,操纵选举;他的朋友是自由党,为了发动暴力革命决定采取暗杀行动,准备杀掉他身为镇长的岳父,奥雷良诺便天天拿着火枪守在岳父的门口保护,因为他坚信“这是屠杀,不是革命”。在他看似简单的行为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和坚定的信仰。

奥雷良诺上校的血液里还流淌着桀骜不逊的因子。当政府军开始残杀无辜时,他主动纠集了21个年轻人发起了暴动。许多所谓的评论家评论奥雷良诺是鲁莽的发动了战争,但在我看来这样的爆发绝对是必然。因为孤独的宿命只有三种,第一种是乌苏拉那种在孤独中自得其乐,对她而言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体验;第二种是像阿玛兰塔那样生活在孤独的阴影里不能自拔,在郁闷中可耻的堕落和变态;最后一种就是像奥雷良诺上校这样充分的燃烧,为了不变质而毅然燃烧。其实他何尝不明白自己的宿命,何尝不懂得人生的没有意义,在他和朋友马克斯上校交谈时就悲叹过自己在革命里没有信仰,但是他就是不能容忍一个没有意义的人生,宁愿去寻找一个假想来让欺骗自己。这个假想,对于尼采来说,是美学和艺术,是希腊悲剧里的酒神,对奥雷良诺上校来说,是战斗,是推翻政府,是让工人过上更好的日子。他非常清醒,在告别孤独的时刻,他有过那么精彩的对白:“这不是发疯,这是战争。别再叫我奥雷良诺;从现在起,我是奥雷良诺上校。”

由此再看同样拥有着哲学家的孤独的毛主席。那个离经叛道的卜伽丘,打响了欧洲文艺复兴的第一枪,随后200年,这枪声响遍了整个欧洲,始有现代欧洲脱胎而出;在同一时期中国也有个离经叛道者,他头顶道冠,身披袈裟,足蹬儒靴,向与西方基督教一样吃人的礼教——新儒学(宋明理学)发起攻击,但却被朝廷判了死罪。他就是明代开明思想家李贽。李贽死了,中国的“文艺复兴”夭折了。然而,毛泽东只争朝夕,用10年时间,基本完成了欧洲200年文艺复兴才完成的全部事业。

决战先生在《毛泽东,颠覆历史的巨人》一文中写道:“中华文化曾经是极其伟大的,但到了八股文、儒教、官僚、专制、关系盛行的明朝、清朝、民国时代,中国已经落后,已经成为一个半死的老朽了,推它不动,打它不走,一件简单的事,一个好的建议,一项合理的制度都会被章鱼般的腐朽文化、腐朽思维、腐朽的人吞噬掉。民国相对于清朝是个进步,最后也被列强、自身、传统吞没了。新中国也面临这样的危险,所以毛泽东要求革命,要求斗争,只有这样才能撕裂已经腐朽的传统。……”这和奥雷良诺是多么的类似!

毛泽东一生思考并实践了三个问题:一是探求推翻压在中国民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求得民族解放的道路;二是寻找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三是怎样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使党旗不变色,人民不至于受二片苦遭二次罪。虽然在第三个问题的探索上不被世人肯定,但谁又能否认毛泽东的巨大贡献呢?

路易斯,被誉为“最伟大的牛津人”,他写的《痛苦的奥秘》中观点非常明确:“痛苦与生俱来,微小的勇气胜过丰厚的知识。”这话说得太好了。大自然有白天和夜晚,人心自有光明和黑暗,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孤独、寂寞、无聊这些不受欢迎的东西,那么快乐、愉悦等等就没有土壤,我们要赶跑这些不受欢迎的东西,就需要“微小的勇气”,就好像花

要盛开,总要战胜虫子和风霜。我很喜欢丘吉尔的一句名言:“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证了所有其余德性。”这话可以说是真理。回到先前说的,身边人“心疼”毛泽东的孤独,在我看来,这种“心疼”就是一种小家子气,有大胸襟的人,一定可以慷慨地跟痛苦拼了,一定可以把玩孤独和寂寞,不然的话,读书还有什么用,难道是为了把脑子搞得疯疯癫癫吗?!

伟人们总是在享受着孤独,并将这种孤独演化到极致。

《百年孤独》是这样写的,这个世界也是这样。每天面对着喧哗的城市与拥挤的人群,在繁华之后有一种难以抗拒的孤独,在现代的都市中,楼房,钞票,电脑,音响,游戏,绿地,构成了我们所有的生活。舒服,安逸,然而幸福并不等于舒服。我们都在追求一种艺术的美,一种真正没有污浊的美,却迷失了自己。——这便是现代人的孤独。

处在偌大的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让人难以释怀的高考失利,没有以前的知心朋友,以及各种孤独又如何呢。了解孤独,你只要从校区到火车站走个来回便懂了。重要的是我们要享受自己的孤独。就像某位作家说的,男人因孤独而优秀。在生命的旅程里,我们都是孤独的旅行者。面对社会,我们要独自适应;面对困难,我们要独自克服;面对挫折,我们要独自承受;面对感情,我们要独自经历;面对家庭,我们要独自承担„„所有生活里的一切,我们都要孤独地完成„„

又有何不可?!

这个校园有成双成对的情侣,同时也有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才子佳人,孤独使人有深度。 这个社会有周立波这样的好噱头使大家快乐,亦有余秋雨这样平静的文字发人深省,孤独使人有修养。

这个世界有迈克尔杰克逊这样的音乐大师给大家以感动激情,亦有比尔盖茨这样的实干家默默的造福人类,孤独使人站在新的高度上。

所以,为了若干年后,我们此时的孤独亦可以成为后代子孙嘴上念叨的“伟人的孤独”。 享受它,just enjoy it~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