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教学片段评析

  【片段1】   师:(出示: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嘟噜”,是个量词,用于连成一簇或成串的东西,是口语词,在生活中常运用。如果把“一嘟噜”换成“一簇”或“一串”怎么样?   生:不能。因为这样就不可爱了,显得很单调、生硬。   生:我觉得如果换了,就看不出作者很喜欢夹竹桃了,我还是喜欢“嘟噜”。   师:可见,作者这里运用口语化的表达,使得文章风趣多变,更有味道了。这儿作者不仅运用了“一……又……,一……又……”这样整齐的句式,还把生活中形象化的口语嵌入其中,体现了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的特点。再读读,“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和“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能够调换个顺序吗?为什么?   生:不能,“一嘟噜……”形象传神地写出夹竹桃越开越多、越开越旺,连续不断开放的生命力,如果换了顺序就表现不出来了。   师:你看,作者多善于观察生活呀,按照花开的顺序来写,而且巧妙地展现了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这就是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你来读读,体会体会。(生读)   师:是呀,夹竹桃开了又败,败了又开,长了又黄,黄了又长,如此循环,这就是韧性。花开无声但又连续不断,这样的韧性,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来,我们一起读出夹竹桃的这份韧性。(齐读)   【评析】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这样的对话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和文字、和花、和作者是相通的,不断有所领悟,得到多维的收获。   【片段2】   师:(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生:从“无日不迎风吐艳”体会到夹竹桃每天都在开放,面临着许多环境考验。   师:想想夹竹桃面对这些考验,又是怎样开的?想一想,说一说: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 ;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 ;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 。   生:在和煦的春风里,夹竹桃在百花丛中微笑;在盛夏的暴雨里,夹竹桃顽强地接受着暴风雨的洗礼;在深秋的清冷里,夹竹桃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谢幕的花儿们,依然迎风吐艳。   师:你的描述使得夹竹桃花的韧性更加鲜明感人了。季羡林先生为什么偏偏没有这么写呢?   生:因为作者不这么写,也可以把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出来,这一段最后一句话就是拿它与院子里其他花作比较,院子里的花写得很美,夹竹桃比它们开得时间长,比它们还要美,每个季节都美,每一天都很美。   生:这是运用对比进行衬托,我也认为不用花很多文字,就用这样整齐的句式就可以表达出来了。   生:其实夹竹桃不爱炫耀自己,谦虚,不张扬。作者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话不是已经讲了吗――“悄悄地一声不响”,这就是它的特点。所以如果具体细致地描写,反而不好了。   师:你们体会得深刻。这正是季先生有意的留白,也给我们留下这么丰富的感受,真是匠心独运。   师:是呀,它们任凭风吹雨打,默默地绽放,不张扬,所以(生读)“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你觉得它枝头吐出的仅仅是艳丽的花朵吗?   生:还有韧性、顽强的精神。   师:这就是韧性,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能把这份可贵读出来吗?(生读)   师:你的朗读传递了一份坚韧的可贵。谁也愿意把这份韧性带给大家?(生再读)   师:你的朗读带给我们坚强。让我们一起读出夹竹桃的可贵的韧性。(生齐读)   【评析】我们喜欢把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上得丰厚,抓住文章的空白点引发想象和表达,但是作者留白的目的是什么?教者要扣住这个训练点,将课堂引向深入,关注语言结构和运用的规律,让学生在具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和良好语感的基础上,在实际运用中逐步体味把握,形成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