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与纳兰容若诗的忧郁比较2

曹植与纳兰性德诗的忧郁比较

一、曹植与纳兰性德忧郁气息的来源比较

1、 家庭方面

曹植与纳兰容若的出生都应该算是名门望族,是当时的大家庭,有权,有势,也有钱,在这样的家庭中为什么会长成曹植与纳兰性德这样天生就有忧郁气质的大诗人呢?我们不妨来比较一下两位大诗人的家庭。

曹植,为曹操第四子,曹丕同母弟。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直到他离开人世。曹植文学才华在其兄曹丕之上,政治才干却比不上。曹植应该是一个诗人,却偏偏生在政治家的门第中,政治斗争中的残酷落在他这样一个孱弱诗人的身上,显得有些无奈,但这又是无法改变的,曹操是现实主义的政治家。而曹植性格率性纯真,导致在政治斗争中的失败,开始其后半生的颠沛生活,报国无门,郁郁而终。可以说,是他“不自雕励、任性而行”的性格酿成了他的悲剧,使得他忧郁形成。

纳兰性德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明珠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作为封建权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宠信,独揽朝政,贪财纳贿,卖官鬻爵,被参劾,在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经历 荣辱兴衰,有起有落。词人短短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与父母一起渡过,父母对他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词人的父亲纳兰明珠 是一位极具特色的清相。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兵部、吏部、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又晋太子太师,成为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官居内阁十三年“掌仪天下之政”。明珠个人魅力非同一般,他精通满汉文化,做事干练,对人热情,能言善辩。明珠的政绩是十分突出。在康熙与鳌拜的争斗中,明珠不断出谋画策,劝解康熙,为康熙成功除掉鳌拜立下大功。撤三藩时,朝中少数几个坚持“撤藩”派。具有非常的勇气和前瞻性。在收复台湾时,明珠指出当时的形势:“郑经已死,贼无渠魁,势必衰微。” 他认为:“若以一人领兵进剿,可得其志。两人同往,则未免彼此掣肘,不便于行事。照议政王所请,不必令姚启圣同往,着施琅一人进兵,似乎可行。” 可以说,明珠光辉的正面形象对词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甚至可以大胆地猜测,这一切,他父亲的能干与胆识都是词人所崇拜的。但是,这仅仅是明珠的一面。明珠在权势高涨时,利欲熏心买官卖爵,结党营私 。明珠既擅政,“簠簋不饬,货贿山积,“广置田产,市买奴仆”。“田产丰盈,日进斗金”。及至后来获罪,当朝廷“籍没其产,有天府所未有者” 。当时社会上普遍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要作官,问索三;要求情,找老明。” 索三,即索额图,明珠与他互植党相倾轧,争斗了很多年。 倒霉的是,词人有这样的一个父亲,也有个差不多的母亲。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她的母亲是有名的悍妇。文献多有记载袁枚《随园诗话》 中有: 余长姑嫁慈溪姚氏。姚母能诗,出外为女傅。康熙间,某相国以千金聘往教女公子。到

花园中,极珠屏廉玉屏之丽。出拜两姝,容态绝世。与之语,皆吴音,年十六七,学琴、学诗,颇聪颖。夜伴女傅眠,方知待年之女,尚未侍寝于相公也。忽一夕,二女从内出,面微红。问之,曰:“堂上夫人赐饮。”随解衣寝,未二鼓,从帐内跃出,抢地呼天,语呶呶不可辨,颠仆片时,七窍流血而死。盖夫人赐酒时,业已鸩之矣!姚母踉跄弃资装,即夜逃归。 《啸亭杂录》续录第五卷 中记载:纳兰太傅明珠,康熙时煊赫一时。其夫人和舍里氏与公起自微贱,甚相和睦。性妒忌,所使侍婢,不许与太傅交谈。一日太傅偶言某婢眸子甚俊,次晨夫人命侍者捧盒置太傅前,即某婢双目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贪婪的父亲,凶悍残暴的母亲给词人带来极大痛苦。一方面受封建思想限制,表面上还要对父母恭恭敬敬;另一方面良心的觉醒,令他无法容忍家庭的罪恶。更重要的是,词人的软弱让他自己的心灵倍受折磨。。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这样使不得不使他觉得忧郁的。

2、 婚姻方面

在婚姻方面其实曹植就比纳兰性德幸运很多。在三国时期的曹植还是在婚姻上很幸福的,但是纳兰性德就不那么幸运了。婚姻是纳兰性德痛苦和忧郁的重要缘由。早年的青梅竹马被父母活活拆散,在父母之命下,迎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生而婉娈,性本端庄”。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纳兰性德为其妻写下过一首定情诗:

浣溪沙. 十八年来堕世间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其实这首诗中也隐隐约约透漏着些忧郁。

两人情投意合,可惜纳兰夫人婚后三年因难产而离开了人世, 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有词: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沈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终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 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劈头一个反问,道出了词人心中对妻子之死的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然后由己及彼,又由彼及己,以告诫自己梦之应醒,到夜台幽远,书信难达,以至来生难期,万念俱灰,把现实之事与幽冥之想揉在一起,表达了夫妻之间的深沉爱恋。此词哀感顽艳,凄绝缠绵。剪不断的爱意幽思,道不尽的柔肠悲歌。有时哽噎难鸣、欲哭无调;有时锥心泣血、泪如泉涌;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如断肠之曲,摧人心肝。这种镂骨铭心、魂牵梦绕的追念之情,读来使人荡气回肠,不能自已。非常欣赏词人的“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也写出词人对往日美好甜蜜生活的怀念,以及自己没有更好的珍惜、更多的陪在夫人身边而深深地懊悔。

词人在寄张见阳的信中这样说:“弟比来从事鞍马间,益觉疲顿;发已种种,而执殳如昔;从前壮志,都已隳尽。昔人言身后名,不如生前一杯酒,此言大是。弟是以甚慕魏公子之饮醇酒近妇人也”。又在给严绳孙的信里说:弟胸中块磊,非酒可浇,庶几得慧心人以晤言消之而已 在此可以看到,失去爱妻后,词人内心更加孤寂无聊。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词人通过顾贞观介绍认识江南才女沈宛,但是第二年逼迫分开。沈宛的逼迫离去也带走了词人最后的留恋。失去爱妻和美妾,无人能识的苦闷伴随了他了人生整整后八年,也是他心灵最大的痛。 纳兰性德后又续娶官氏,并有侧室颜氏。值得一提的是,纳兰性德三十岁时,在好友顾贞观的帮助下,纳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著有《选梦词》。集中悼亡之作“丰神不减夫婿”。可惜他们的爱情因纳兰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剧告终,沈宛回归江南。这些无一不是是纳兰性德忧郁之气显现的导火线。

3、 事业方面

曹志其实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在政治上,初期他还是很有热情和激情的,但是随着他在曹操心中地位的下降,他被曹操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减低,在政治上施展自身能力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了。尤其到了曹丕登上帝位后,曹植的人生悲剧就开始了,到了建安末年,曹丕废掉献帝自己称帝之后,曹植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曹丕诛杀了曹植的好友丁仪以剪除曹植的羽翼,用封王的办法使曹植虽身为王侯,却失去了自由,无从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建功立业理想。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使曹植早年浪漫自负的勃勃雄心和英雄气概一转而为愤慨忧郁之情,也使他以后诗歌有着与前期迥异的风格特色,忧郁之气越发的呈现。 “愿欲一轻济,惜哉夫方舟!” 《贵躬表》,一种忧郁之气不难看出,这个时期的曹植于大多是文人一样,常有一种时光易逝的感觉。“大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应抓紧时间,乘时立功。但当时的情况下,这种理想却不能实现,曹植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亟亟不可待的心情表现得非常明显,犹豫也就在所难免。

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远行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居非吾志,甘心赴国扰。(《杂诗》)

曹植直抒胸中沉郁、痛苦和悲愤不平的心情,表达自己不甘闲居,愿意征伐吴蜀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都玄敬《诗话》云:曹子建杂诗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又云国仇量不塞,甘心思丧元,老瞒而有是儿,宁不助其奸雄。。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以优异成绩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古语道:伴君如伴虎。当皇帝的侍卫,如履薄冰 ,工作中的任何差错都可能给自己,甚至整个家族带来灾难。纳兰性德的压力可想而知。更要命的是,还需要长期在外四处奔波。康熙二十年,词人随康熙赴辽东一带巡视祭祀长白山;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奉命随副督统郎谈远赴梭龙侦察;康熙二十二年,纳兰性德作为主要随从陪康熙巡幸五台山。长期的劳累奔波之苦,对家乡的思念之苦,纳兰性德的体验非常深切。有词: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这句很有意思,虽然嘴上说不恨,但是,还是告诉我们,行役很苦。无聊的伴君侍卫差事让纳兰性德对仕途更加心灰意冷。长期离家奔走,跋涉,不仅苦在纳兰性德的脚上,更苦在心里,当然忧郁也是。

4、 交友方面

曹植其实与着很多的才智兼备的好友。但是曹丕即位就积极翦除曹植的羽翼,杀死了他的好友丁仪、丁异等,这当然就会使得曹植一方面为朋友的逝去而忧郁,一方面为自身命运而担忧,这些都造成了曹植的忧郁。

友情是纳兰性德短暂一生中重要的色彩之一。词人的很多朋友同时也是他的老师。众多

的良师益友为词人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绚丽,也带来许多枯黄。朋友的离别和去世让词人非常痛苦,由此体会到了更多的离愁和苦痛,导致词人内心更加消沉和忧郁。

5、 自身性格方面

曹植有着浪漫主义的情怀,喜欢幻想,渴望心灵的无拘无束,渴望肉体的彻底解放,所以喜欢挑战世俗,不希望自己用凡人的态度、凡人的处世方法生存在世上。曹植喜欢文学创作,喜欢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纵横。作为政治世家的一员,曹植不喜欢教条,染上“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等坏毛病。开始曹操还是很欣赏他的才华;但看到他这个样子,逐渐失去了对他的好感。在失掉父亲的宠爱后曹植仍不自知,继续任性妄为,不自雕励。如有次他居然私自“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这显然是不按制度而为!已经触犯了“王法”,使原先认为曹植是“儿中最可定大事者”的曹操大为恼火,彻底改变了对曹植的看法。曹植的这种放浪形骸是这种浪漫主义的外在表现,不过这并不是身为政治家的曹操所想要的。曹植喜欢唯美,也喜欢痛苦,喜欢在痛苦中创作,因为痛苦给了曹植无尽的灵感。曹植眼里永远闪烁着忧郁,性格始终充满着悲情,以至于很难关注那些更积极的事情。所以我们看到的曹植不是放荡就是悲情,这样的曹植怎么会不犹豫呢?

纳兰性德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忧郁。纳兰性德一直患有寒疾,寒疾一直折磨着他,影响他的情绪,不免会造成忧郁。

二、曹植与纳兰性德的诗所用的意象比较

在曹植的诗歌中,云出现了二十多次,还有剑,美人,风,鸟等。白日、五岳、天地、阴阳、八方、万里、遐荒、四海、洪波、苍天、明月、庆云、江湖、太山、磐石、长风、惊飙等高远空灵,无限伸展的意象组也是曹植常用的。

纳兰性德的诗歌中,意象丰富,有日,月,水(雨),风,烟,霜,杨柳,落花,松,竹,梅,菊,鸦,猿,蝉,鸿雁,鱼,关山,白发,断肠,舟船,灯,廊,泪,长亭,羌笛等等。

三、曹植与纳兰性德的诗所营造的意境比较

曹植诗歌中意象繁多,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意象群。“一个诗人有没有独特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即取决于是否建立了他个人的意象群。”(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87年,166页)曹植诗歌中独特的意象群又烘托出了一个有强烈个性的“有我之境”——悲悯忧思之意境。“云”作为曹植意象群中一个有着极大主观性的重要意象,对于他的浓郁情感的抒发、忧思意境的生成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曹植与纳兰性德的诗中语言的使用比较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