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问题与解决对策-1

浅谈中国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实施问题与解决对策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模式结构的转变,大批的农民走出土地与乡村向城市中流动。伴随这一现象而生的,就是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空巢老人之外,也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的父母远离了家园在大城市里打拼生活的同时也是在建设祖国,而他们身后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影视国家无法忽视的当务之急。同时,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政策无法落实,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仍然让人揪心。本文将在简要概述我国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找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政策;问题与对策

引 言

留守儿童在当今的中国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存在与中国各省市乡村中的普遍现象。这些儿童的生存状况已然让人忧心,物质的匮乏更需要精神的弥补。担当精神补给的教育工作是对这些留守在乡村等待父母归来的儿童的最大安慰,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留守儿童数量庞大,乡村基建问题简陋等等或新兴,或悠久的各种问题的影响之下,留守儿童的教育政策的落实存在着诸多问题。同时家庭环境的缺失,物质生活的艰辛,教师、教学资源的短缺让独自生活在乡村的儿童在面对教育的时候时常充满着憧憬和怀疑。他们渴望着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怀疑着相对于他们来说高昂的学费能否赚得回来他们需要的未来。此时,针对教育政策实施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探讨显得亟不可待。破旧屋檐下的孩子们在昏暗的灯光中,手握粗糙的文具孜孜不倦的抓紧仅有的时间吸取知识的身影伴随在家禽牲畜的鸣叫声中的场景紧抓着每一个关心这一问题的人的内心。相依为命的祖孙或尚未成年兄弟姐妹手中的课本是通往他们渴望的未来的入场券,这张入场券应把他们引向一个真正光明的未来,而不是让他们陷在恶性循环的悲剧中,不能走出孤独,不能走出贫困。

一 留守儿童现状

(一)生理方面

留守儿童的生理现状相当于他们接受教育的硬件设施,在留守儿童的教育政策中,这一部分不应该被忽视。由于缺乏成年人的关照以及生活条件的限制,有许多留守在农村的儿童缺乏相应合理的营养膳食和定期的疾病预防。

中国是一个宗族观念深厚的国家,尤其是在乡村,大多数人是不愿背井离乡讨生活的。所以,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会离开家乡奔赴城市,多半是因为农村的土地已经贫瘠,生活无法继续,这样的乡村,生活条件可想而知。而往往被留在乡村的儿童常常始于年迈的祖父母或者年龄相差没有多少的,不能成为劳动力的兄弟姐妹相依而生。这样,他们的生活质量更加得不到保障。夭折儿童的极端悲剧虽然是个别现象,但是营养不良却是弥漫在乡村中的普遍事实。尤其在政策改革之后,学校的撤并使得不少儿童不得不走上遥远的距离去学校求学,或者住宿在学校里,他们的饮食更是完全靠自己来料理。简单的盐是他们最常的副食,而米饭,馒头等主食更不是会经常吃到的主食,营养成分不高的挂面等易于储存的方便食品是他们每天接触到的最多的食物,这样的用餐状况任是怎样也不会有强壮的身体。

留守儿童的营养问题是支撑他们学业的重要因素,也是相关教育政策必须要考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心理方面

作为在急速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们缺失的是家庭这一社群概念,这导致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缺乏教育环境的支持。没有父母的家庭其不完整性可想而知,而这些儿童在学校中所面临的压力,是生活在完整家庭的人无法体会的。仅仅比弟弟大两岁的姐姐含着泪听弟弟在梦中发泄被人家欺负的情绪,第二天还要去学校用一个小家长的身份和弟弟的教师反映,和弟弟的同学沟通,这一切发生在12岁的少年和14岁的少女身上的时候场面让人唏嘘的同时,对于他们心理发展的影响也应该是留守儿童相关的教育政策所能涵盖的方面。 来自同学的嘲笑,来自他人的议论都会给在心理发展中极度重视自身形象和他人评价的儿童留下重大影响。来自群体其他成员对于成长中的儿童的影响十分广泛,这是来自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心理干涉,需要得到有关部门有关人员的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只有在成人的正确领导,教师的有效关注下,留守儿童才会受到最低程度上的心理发展影响,这也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环,育人与教书是教育的两个方面,尤其育人是最重要反而最容易被忽视的一面。只有真正关系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才能使留守儿童不厌学,爱上学,走上正确的求学之路。

二 留守儿童相关教育政策概述

国家和地方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在近几年都有了高度的重视,同时也纷纷提出了各种政策方针以保证留守儿童得到规范的义务教育,中央的政策法规,地方的政策文本,同时还有不同地区的关爱模式都在尽最大的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

中央政策法规在政策上,首先体现的是对农民工权益与地位的保护,这从留守儿童父母方面给与了他们物质补给的一定保障,让儿童的父母在出走他乡的时候能够真正的得到实惠,进而提高留守乡村儿童的生活水平;其次,国家加强了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让留守儿童的父母和监护人能够重视他们的教育,留守儿童的成长他们仍旧需要承担责任。最后,国家颁布和实施了新的《义务教育法》确定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提出义务教育必须建立公共财政保障制度。新的机制实施后,留守儿童上学成本得到降低,上学热情得到了提升。

地方的政策文本上,首先突出了政府的责任制,各地的政府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纷强纷调各级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担负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责任。由政府出面,督促输出务工的家长、村委会与学校共同签订《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书》等方式以保证适龄儿童能够入学接受教育;其次,发挥了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与联系卡,结成帮扶对子,制定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同时改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方面将留守儿童集中、有效的管理起来。最后,使家庭、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建构立体关爱网络,很多省市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社会力量创办“留守孩子托管中心”,以此形成政府、社区、学校、家庭四级联动、齐抓共管的教育和管理模式。 除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外,不少地方还拥有自身的典型模式,如老子山“温馨家园”、四川“青神模式”、湖南“山田模式”、湖北“宜都模式”、江西“八大举措”,这些典型模式均结合了各地方的财政情况、人员情况、地区特色等方面,制定了地区的政策以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

对于中央政策法规、地方政策文本、和典型关爱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后,可以归纳出以下表格,表格中还对以上政策法规和模式做出了一定的评价。

表2.1 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政策分析

表中所示的个政策法规已经可以明显的展示出一些政策本身的问题,具体阐述将在下一节实现。

三 留守儿童教育政策实施中的问题

在留守儿童教育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本章将从教育资源、教育资金、教育结构、学生等四个方面进行描述。

(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教育公平问题的反应,这一问题不仅发生在择校问题严重的城市,同样发生在教育资源本就匮乏的中国农村。由于教师待遇,地区生活条件等等因素,使得乡村的教育资源同样向进城市的方向偏移,越是远离城市的乡村,教育资源越是稀缺,教育环境越是恶劣,优秀的教师纷纷离开了任职的乡村学校,为了生计、为了发展向教学环境更加优秀的城市转移,留守儿童不仅仅被父母留在了乡村,一定程度上他们也被教师留在了乡村,而这一切的起因却又仅仅都是为了基本的生计。教育政策并没有对这一问题做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和规范,教师不能强行留住,资源不能强行调遣,而教师与教学资源却都是影响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一项重大因素。

(二)教育资金短缺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乡村消费生产水平低下,故而乡村学校的资金运转时常沉重异常,时常一个学校连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的电费都无法支付,教职员工的工资更是无从保障。不少学校本就负债运行,而这些负债更是来自于学校施工队的费用、教师的工资,而施工队的人员往往又都是乡村中的成员,教师没有工资也无法维持生计,这就陷入了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尤其是2002年税费改革以来,取消了农村学校的附加费和集资办学,使得学校的资金来源渠道更加的稀少。渠道的堵塞无疑是一次雪上加霜,截流却不开源只能使农村学校的运转困难重重。

(三)教育结构转变缓慢

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在成长为可以为家庭分担劳务的劳动力。所以初中以后的留守儿童完全可以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然而,不提根深蒂固的“文官”功利思想促使许多家庭希望自家的孩子可以考上大学涅槃成凤,就算选择了接受职业教育的留守少年儿童所接受的职业教育也是落后不能适应社会的,这缓慢的转变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后无法在社会上找到可以供养家庭和自己的工作,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亟待提高。

(四)学生自身及周边问题

留守儿童或是缺乏家长的管束制约,或是受到祖父、祖母等监护人的溺爱,或是由于缺少教师关爱而受到来自同学等方面的歧视,而导致学习成绩差,进而产生了厌学心理,使得他们不愿接受教育。同时,来自留守儿童父母家庭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而导致留守儿童认为上学没有必要,对接受教育有所抵触。更多的是,由于没有明确、具体的补助政策,使得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接受补助的面积小同时补助标准低,直接导致留守儿童无法接受教育。

四 解决对策

针对上一章中所提出的各项问题,本章将一一给出对策,期望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能够有所帮助。

(一)发展乡镇支柱产业,加强贫困地区教育援助

发展乡镇地区的支柱产业不仅可以给地区带来经济发展,同时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将留守儿童的父母留在乡村,使他们走出留守,走入家庭。地区经济发达的同时,政府有了钱,就更利于办教育,将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的问题,教育资源的平均将会由此实现,同时对于无力发展乡镇企业的贫困地区,国家应加强教育援助,提高这些地方的教师待遇,让教师能够有心有力留在乡村教书育人,解决教师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让他们有能力实现自己传到授业解惑的职业梦想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同时也能让乡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现代科技对于教育的强力支持。

(二)着力消减中小学债务

对于大多数农村学校来说,债务问题是他们身上最沉重的枷锁。各地方政府应着力对农村中小学的债务进行必要的消减,如学校运转所产生的水费、电费等等,并且提高农村学杂费和公用经费标准,并将“ 普九” 欠债纳入政府消赤减债整体计划, 将中小学“ 普九” 欠债挂帐停息, 实行债务主体转移和剥离, 把中小学债务纳入政府预算, 减轻学校债务负担。

(三)促进教育结构的快速转变发展

留守少年儿童接受的不仅仅应该是普通教育,同时对于职业教育应该加快发展,使其更加实行时代和社会的形势,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能够尽快的走出贫困,从而得到更好地发展和更多的教育,有更多的接触社会和世界的机会,加强加快乡村留守少年的职业教育也能够更好地建设农村发展农村,同样也是教育所应达到的一项重要目标。

(四)提高留守儿童及其周边综合素质

留守儿童的教师应该有更加全面的能力来发现和观察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和动向,对于这些学生能够给予及时的关爱和引导。同时,对于留守儿童的家长和监护人能够清楚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让留守儿童接受教育。并且让其他儿童和学生能够消除对留守儿童的偏见和歧视,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结 论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了劳动、用工、三农、教育、户籍制度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复杂、重要亟待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同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由中央、地方下达的各种教育政策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都不是一时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群策群力和时间的运转才能使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缓解。这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所带动的,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对于教育的投入,尤其是经济落后的乡村的教育援助和投入,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同时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提高,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让留守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好的成长,将来更好的在社会上生存。

参考文献

[1]曹庆红.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6).

[2]丁克贤. 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实施后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辍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 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3).

[3]郭岩,. 弱势群体教育的政策保障[J]. 辽宁教育研究,2008,(9).

[4]郝良玉,胡俊生. 公共政策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5]李鑫. 留守儿童政策问题与解决措施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1,(6).

[6]潘磊. “两免一补”教育政策的调查思考与建议——以广西恭城、龙胜县为例[J]. 社会科学家,2008,(5).

[7]秦中春. 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需要政策创新[N]. 中国经济时报,2009-07-15(005).

[8]谭友坤,卢,. 试论弱势群体的早期教育政策支持[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

[9]王谊.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10]吴霓.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及其政策选择[J].中国教师, 2009(15)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