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大中华文化概论答案

中华文化概说一.填空题 1.文化 的 含义 主要指 文化“人文”,指的是人类文明;而所谓“化成”,则 是教化人民使之有成就的意思。 。2、 “中华”之“华”乃是“光辉、 文采、 精粹 ”的意思。 3.中华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主要特征是: 1.强烈的时代性和顽固的再生性 2.鲜明的整体性和活跃的多元性 3.相当稳定性和相对的开放性  4、在众多的氏族、部落之中,主要有三大文化集团 一是发祥于黄土高原,后来散布于我国中部和北部部分地区的“华夏集 团”。 二是主要活动在今山东境内及河南、 安徽部分地区的“东夷集团”。 三是生活在江 汉之间的古苗人以及更南方的所谓南蛮各氏族部落,被称谓 “苗蛮集团”。伏羲氏 女蜗氏等均属于此。 5、殷商时代的突出成就之一——青铜文化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种类繁多。 第二,工艺复杂。 第三,粗犷狰狞的审美追求。16.中华饮食文化最主要的有三大方面: “酒文化”、“茶文化”、“食文化”。 7、汉代的面食有发酵的,也有不发酵的,统称为“饼 ” 。 8.唐代陆羽著的 《茶经》 是中国最早的关于茶文化的著作。 便可知乘车者的身份。9、古代的马车是有等级的,观车后之旌旗 10.我国的烹调技艺的四大菜系指的是: 苏、粤、川、鲁11、到了汉代,封建的选官制度才逐渐确立,其表现形式有两种: “察举”和“征辟”。 12.明代官员的官服上有补子,文官为“ 上绣飞禽 ” ,武官为“上绣走兽” 。 13.清代的地方官制较之明代略有改变,总督,巡抚固定为“封疆大使 ” 。 14、明代的学校有两大类,其中中央级的学校称“ 国子监 ” 。 特色。15. 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具有时代特征, 而且还具有 地域性、 民族性16.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有: 吃粽子、挂蒲艾、龙舟竞渡、佩长命缕、钦雄黄 酒 17、目前所知保存礼仪文化最早的书籍是由儒家学者整理的《周礼》《仪礼》 、 和《礼记》 。 18. 传统说唱艺术的源头, 就是先民在劳动之余的讲 “故事 19、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诗歌总集。 《 20、最能代表两汉散文成就的是历史著作《 史记 》和《 二、名词解释 1、文化: 文化“人文”,指的是人类文明;而所谓“化成”,则是教化人民使之有2”。汉书 》 。成就的意思。2、中华: “中华”一名,由来已久。所谓“中”,乃是居四方之中的意思。故 称“中国”。所谓“华”,乃是光辉、 文采、 精粹的意思。 3、补子:是在品色服基础上以图案的形式对等级标志进一步的强化和补充 4、宗法制度:即奴隶制时代宗法关系与贵族政治相结合的结果,以维护贵族 世系统治为目的。 5、茶禅一味: 茶与道家以及佛教的禅宗也有密切关系,人们往往将茶理与禅 理结合在一起,称之为“茶禅一味”。 6、家谱:是宗族的档案,它记载着家族的世系源流、族宗墓地、族规家法等 内容 7、八股文:又称: “经义”“制义”“制艺”“时文”“四书文” 、 、 、 、 ,取“四书” “五经”中的文句做题目,从而阐述其义理。 8、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 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 则。 9、道家: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10、禅宗: 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 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11、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 诗歌 311 篇,又称《诗三百》 。 12、京剧: 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3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13、帖经:掩住所习经书的两端,中间只留一行,有用纸贴住行中的三个字, 要考生读出被贴的字,其实就是一种考背诵的口头填空题。 14、竹林七贤: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 戎及阮咸 7 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 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15、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 东) ,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 ,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 圣之称。 三、判断题 1、传说中的蚩尤、后羿属于华夏文化集团。 (×) 2、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是第一部纪事本末体通史著作。 (√ ) 3、明清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 (√ ) 4、 我国的白酒是世界上独有的一种蒸馏酒, 它的问世是酿酒史上的一次重大 突破。 (√ ) 5、世界上最古老的野生茶树生长于中国西北。 × ) ( 6、现代烹饪最重要的方法“炒”是在唐宋时期发明的。 (× ) 7、先秦时期已有“衣”“裳”之分。上衣下裳,是当时男女通用的服装形式。 、 (√) 8、科举制的雏形——开科取士试行于唐代。 (× ) 9、中秋节、春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近世三大传统节日。 (√4)10、长期以来,古代中国文代多半是以华北为中心的。 (√)11、真正标志着中国古代散文正式形成的是大约编定于春秋时期的上古历史 文献集《尚书》(× ) 。 12、英雄传奇小说是章回小说中最早出现的一类。 (× ) 四、简答题1、简述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 1.强烈的时代性和顽固的再生性 2.鲜明的整体性和活跃的多元性 3.相当稳定性和相对的开放性2、简述中国茶文化的内容。 中国是“茶”的故乡,自唐代陆羽撰《茶经》起。唐代饮茶则有“淹茶”、“煮茶” 两种,并讲究好水。自唐代陆羽撰《茶经》起,元代以降,名贵茶多为散形 茶,可分为三类:不发酵者为绿茶,发酵者为红茶,半发酵的是乌龙茶。古 人饮茶,极重水质和茶具。复杂的煎煮过程,更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与道家以及佛教的禅宗也有密切关系, 人们往往将茶理与禅理结合在一起, 称之为“茶禅一味”。中国的茶文化还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3、简述中国传统建筑的总体特征。 第一,以木材构成的框架式建筑为主体,砖头结构的建筑为其补充。第二,5以矩形的中轴线对称格局为主体, 以强调自然灵活的布局方式为补充。 第三, 以实用为主体,以美观为其补充。第四,以等级制的标志为这主体,以富于 个性特色的创造为补充。为住宅、宫殿、陵墓、寺庙、园林等类型。4、较之唐代科举,宋代科举有何变化? 1.考试时间、录取名额、任用程序的变化 2.“天子门生”与三级考试制度的确立 3.诗赋取士与经义取士的论争及其结果 4.实行锁院、糊名、誊录等具体措施5、简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俗”与“雅” 。 相对而言,俗文化一般比较粗糙,朴素,富于感情色彩,是一种具有自发性、 传承性、非理性等特征的文化成果,如风俗习惯、民间崇拜、民间技艺等。 雅文化一般比较严整、精细,富于思辨色彩,是一种具有系统性、规定性、 普遍性等特征的文化成果,如哲学思想、社会制度、科技教育等。五、论述题 1.试述中国古代的“宗族制度” 。6宋代以后,我国宗法组织已演变成民间自发性的、与非身份性的官僚地主为 主体的国家政治相适应的宗族共同体,并逐渐形成一套宗族制度。这种宗族 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代甚至民国年间。 1 宗族制度的表现形式 家谱。家谱是宗族的档案,它记载着家族的世系源流、族宗墓地、族规家法 等内容。祠堂。祠堂又称家庙、祖庙,是供奉祖先牌位、祭祀祖先的神圣所 在,也是族人灌输宗族观念、宣布家法族规、处理家族事务的场所。所谓“族 长”只是一个通称,各宗族根据实际情况,还有“祠长”、“族长”“房长”之分,这 些位置均由绅衿土豪所把持。族长在族内极富权威性,他是族规的主持者和 监督者,并具有主持祭祀、支配祖产、处罚族众、干涉族人婚姻等权力。立 族长的目的是为了确认宗族统治权。 2.宗族制度的社会意义 首先,族权与政权、神权、夫权相互参透,相互补充,有力地巩固封建统治。 其次,以伦理纲常为理论基础的宗族等级秩序,服务于整个封建社会的等级 制度。 再次, 宗族内部经济方面的自我调节, 促进了封建时代小农经济的稳固发展。 最后,为宗族利益而重视封建文化教育,客观上提高了族人的文化素质,为 国家培养了人才。2.谈谈你对“茶禅一味”理解。 禅和茶在佛教当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喝茶讲禅,茶道又与禅相结合,所谓 禅茶一味,就是要通过茶去领悟禅的定义。7其一曰“苦” 佛理博大无限,但以“四谛”为总纲。 释迦牟尼成道后,第一次在鹿野苑说法时,谈的就是“四谛”之理。而“苦、 集、灭、道”四第以苦为首。人生有多少苦呢?佛以为,有生苦、老苦、病苦、 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等等,总而言之,凡是构成人类存在 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佛法求的 是“苦海无边, 回头是岸”。 参禅即是要看破生死观、 达到大彻大悟, 求得对“苦” 的解脱。茶性也苦。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最 能降火,火为百病,火情则上清矣”从茶的苦后回甘,苦中有甘的特性,佛家 可以产生多种联想,帮助修习佛法的人在品茗时,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其二曰“静” 茶道讲究“和静怡真”,把“静”作为达到心斋座忘,涤除玄鉴、澄怀味道的必 由之路。佛教也主静。佛教坐禅时的无调(调心、调身、调食、调息、调睡 眠)以及佛学中的“戒、定、慧”三学也都是以静为基础。佛教禅宗便是从“静” 中创出来的。 可以说,静坐静虑是历代禅师们参悟佛理的重要课程。在静坐 静虑中,人难免疲劳发困,这时候,能提神益思克服睡意的只有茶,茶便成 了禅者最好的“朋友”。 其三曰“凡” 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曾说过:“须知道茶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次话一语中 的。茶道的本质确实是从微不足道的日常生活琐碎的平凡生活中去感悟宇宙 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禅也是要求人们通过静虑,从平凡的小事中去契悟大 道。8其四曰“放” 人的苦恼,归根结底是因为“放不下”,所以,佛教修行特别强调“放下”。近 代高僧虚云法师说:“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则徒劳无益。”放下一切 是放什么呢?内六根,外六尘,中六识,这十八界都要放下,总之,身心世 界都要放下。放下了一切,人自然轻松无比,看世界天蓝海碧,山清水秀, 日丽风和,月明星朗。品茶也强调“放”,放下手头工作,偷得浮生半日闲, 放松一下自己紧绷的神经, 放松一下自己被囚禁的行性。 演仁居士有诗最妙: 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作个无事人,笑谈星月大,愿大家都作个放得下, 无牵挂的茶人。 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而僧人与寺院促进 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进而,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 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3.请列举中国古代五位书法家,并陈述他们的特点和风格。王羲之被称为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5.请论述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 在儒家学说中,君臣父子是伦理体系的中心,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做君主的就是君主,做臣子的就是臣子,臣子对君主 绝对服从,不能超过规定的礼数,否则为不忠.而父子之间的关系相似于君臣关 系,否则为不孝.不忠不孝是封建礼教中最大的罪过.另外还有一些附带性的伦 理纲常,比如女子三从四德、 男女同姓不婚嫁、 男女同氏可嫁娶等,不过这都不 是最主要的.君臣父子的伦理观念很大程度上维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11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