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自考考试重点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二、审计特征----独立性和权威性 独立性①机构独立;②业务工作独立;③经济独立。 启示:1. 注会审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 注会审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 注会审计具有客观、独立、公正的特征。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盘点法、调节法、观察法、查询法、鉴定法

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和经济评价职能

审计的作用审计具有制约作用、促进作用、证明作用。

注会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 注册会计师职业纪律、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等的总称。

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 独立、客观、公正(结合第二节独立性)2. 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①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②专业胜任能力的保持)3. 保密)4. 职业行为②对客户的责任:竭诚为客户服务,按照业务约定履行对客户的责任;秘密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鉴证服务。)5. 技术责任

独立性:要求形式上的和实质上的独立。影响因素:经济利益、自我评价、关联关系和外界压力

收费考虑因素: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所需人员的水平和经验、所需时间、所需承担的责任。

审计质量——审计工作及其结果的优劣程度。

审计质量控制——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确保审计工作质量符合注会执业准则的要求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内控制度

在审计实务中,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在制度上保证了质量控制制度的地位和执行力

业务执行:指导、监督和复核

被审计单位方面的责任——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经营失败

注册会计师方面的责任----违约、过失和欺诈的含义。

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1. 完善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律法规2. 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3. 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4. 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

5.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6. 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7. 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

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将审计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或活动所期望实现的目标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1. 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

2. 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审计具体目标——在审计总目标的基础上,对具体的审计项目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期望取得的最终结果,它是对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1. 具体审计目标是根据认定来确定.)2. 对应关系)3. 具体目标是对认定的确认

审计程序:接受业务委托签定审计业务约定书)2. 计划审计工作)3. 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4. 实时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5. 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审计业务约定书:指会计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定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 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

审计重要性运用的情形:①审计计划阶段,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发现错报或漏报的限度②评价审计结果时,此时重要性被看做是某一错报或漏报或汇总的错报或漏报是否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的标志。

计划阶段确定重要性水平:

1. 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表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2. 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反向关系。

3. 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注会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够准确计量的错报。 推断误差——注会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

① 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注会可以发表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② 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超过或接近重要性水平或低于但接近于重要性水平: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降低审计风险,如果管理层拒绝调整相爱无报表并且扩大范围的结果不能使注会认为尚未更正错报的汇总数不重大,则考虑出具非无法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若汇总数接近,则考虑是否可能超过了

计划审计工作——指注会为了完成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大道预期的审计目标,在具体执行审计程序之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合理规划和安排,即制定审计计划。

2、初步业务活动:①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管理层和治理层是否诚信,项目组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会计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②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③及时签订或修改审计业务约定书。

3、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 内容:①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②想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③何时调配这些资源④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

4、具体审计计划——依据总体审计策略制定的,对实施总体审计策略所需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所作的详细规划和说明。

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其他审计程序

5、其他相关要求:①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计划审计工作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整个审计业务中)②指导、监督与复核(对项目组的成员工作,影响因素: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审计领域,重大错报风险,项目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③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内容: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计划的

重大修改等记录)④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一、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

内部证据——由被审计单位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书面证据,如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管理层的声明书以及其他各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书面文件。 外部证据——是由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或人士编制的书面证据。

虽然一般情况下外部证据的可靠性高于内部证据,但是审计工作不可能甩开内部证据而只依靠外部证据,相反,注册会计师还是需要大量的内部证据来支持审计结论。

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2、审计证据数量与质量特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会的审计意见。(所需证据的最低数量要求)

考虑因素:审计风险、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注会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经验、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报或舞弊、审计证据质量、总体规模与特征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相关性和可靠性

1. 相关性——注会只能利用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审计证据来证实被审计单位所认定的事项。

2. 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信程度

4、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审计程序类型---按目的划分

①. 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②. 控制测试----A. 在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B.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③. 实质性程序----A. 细节测试

B.实质性分析程序

二、审计工作底稿——注册会计师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是审计证据的载体

目的:①提供充分、适当的记录,作为审计报告的基础 ②提供证据证明其按照中国注会审计准则的规定执行了审计工作。

2、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控制程序的目的:①安全保管并对其保密 ②保证其完整性 ③

便于其使用和检索 ④按照规定的时间保存

3、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存在,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可以同时使用其他文字

4、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因素:①审计程序的性质 ②已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 ③审计的范围 ④已获取审计证

据的重要程度 ⑤已识别的例外事项的性质和范围 ⑥使用的审计方法和工具

5、要素:①被审计单位名称、②审计项目名称、③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④审计过程记录、⑤审计结论⑥审计标识及其说明、⑦索引号及编号、⑧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⑨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⑩其他应说明事项

7、需要变动情形:1. 注册会计师已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取得了充分、适当的审计

证据并得到了恰当的审计结论,但审计工作底稿的记录不够充分。2. 审计报告日后,发现例外情况要求注册会计师实施新的或追加审计程序,或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新的结论。

风险评估程序:1. 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2. 实施分析程序3. 观察和检查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 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2. 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3. 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4. 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5. 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评价控制的设计、获取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了解

内部控制与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的关系。方法有:询问、

观察、检查和穿行测试

内部控制——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内部控制的要素:1. 控制环境2. 风险评估过程3. 信息系统与沟通4. 控制活动5. 对控制的监督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以下风险评估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设计和执行的审计证据:1. 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人员

2. 观察特定控制的应用3. 检查文件和报告4. 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穿行测试)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二、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

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三)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控制环境)、认定层次(业务层面内控、业务活动)

特别风险——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此类风险称之为特别风险。

(一) 确定特别风险时应考虑的事项:风险是否属于舞弊风险、风险是否属与近期经济环境、会计处理方法和其他方面的重大变化有关、交易的复杂成度、风险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财务信息计量的主观程度、

风险是否涉及异常或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大交易

2、下列情况通常表明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1)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发现了重大错报,而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没有发现这些重大错报(2)控制环境薄弱(3)存在高层管理人员舞弊迹象(无论涉及金额大小)

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1. 向项目组强调在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过程中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的必要性;2. 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 提供更多的督导;

4. 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应当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层预见或事先了解;5. 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作出总体修改。

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1、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

2.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 通过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

2.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 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3、控制测试——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获取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的方法:①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②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③控制由谁执行④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

控制测试并非在任何情况都需要实施, 实施的情况有:①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地②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控制测试的性质——控制测试所使用的审计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即方法) 方法有:询问、观察、检查和穿行测试、重新执行(最可靠)

控制测试的范围:指某项控制活动的测试次数。

影响因素:①控制执行的频率,成正比 ②控制运行的有效时间长度 ③控制运行有效性的程度④获取的审计证据的范围⑤控制的语气偏差⑥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4、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

实质性程序的性质——实质性程序的类型及其组合。实质性程序基本类型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

细节测试——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

实质性分析程序——分析程序,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只是将该技术方法用做实质性程序,即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范围:重大错报风险、控制测试结果

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1. 适当的职责分离2. 正确的授权审批3. 充分的凭证和记录4. 按月寄出对账单5. 内部核查程序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 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2. 检查涉及应收账款的相关财务指标3. 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否正确4. 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5. 确定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6. 对未函证应收账款实施替代审计程序7. 检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8. 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9. 检查贴现、质押或出售10. 对应收账款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1. 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2. 授权批准制度3. 账簿记录制度4. 职责分工制度5. 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6. 定期盘点制度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 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2. 进行分析程序3. 函证应付账款4. 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5. 检查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

编制存货监盘计划时的审计程序:1. 了解存货的内容、性质、各存货项目的重要性程度及存放场所2. 了解与存货相关的内部控制3. 评估与存货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和重要性

4. 查阅以前年度存货监盘工作底稿5. 考虑实地查看存货的存放场所6. 考虑是否利用专

家的工作7. 复核或与其他管理层讨论其存货监盘计划

存货监盘程序:1. 观察程序2. 检查程序3. 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存货的移动情况、存货的状况、存货的截止4. 对特殊类型存货的监盘

期初存货余额的审计:查阅前任注会的工作底稿2. 复核上期存货盘点记录3. 检查上期存货交易记录4. 运用毛利百分比法等进行分析

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1. 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的余额2. 实施分析性程序3. 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4. 函证银行存款余额5. 抽查大额银行存款收支的原始凭证6. 检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7. 检查披露

审计报告——注会根据中国注会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作用:鉴证、保护、证明的作用

非标准审计报告——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