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就业指导

浅谈技工学校就业指导难点环节

2007年8月

一、关于技工学校就业指导的性质、内容及意义

(一)性质

1、时代性。

由于需要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业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

由于就业制度变化,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也应随之改变,教学体系、内容和教学目的要适应工业化、现代化需要,要适应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需要;

技工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社会生存能力,这可能会成为衡量技工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技工学校就业指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2、综合性。

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它涉及哲学、经济学(包括就业理论)、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创造学等;

它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等;

最重要的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就业技巧,而是要全面提高

学生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因此,它既是一门政治思想教育的课程,又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是贯穿于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

3、针对性。

对技工学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就业形势具有针对性; 对技工学校学生培养目标具有针对性;(主要是围绕技工学校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这一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体系和安排教学内容)

4、实践性。

开设本课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为了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实践需要,成功走向社会;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也大都具有实践性,是一个知行高度统一的课程;(比如:了解就业市场、学习典型案例、进行社会实践、参加校友座谈、组织就业训练营等活动,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内容

以职业价值观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为主线,构筑就业知识平台和体系。

内容主要是三大块七个方面的内容。

三大块是:

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准备。

七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

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规范;

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准备;

就业方法;

就业维权;

创业指导;

适应社会。

(三)意义

技工学校开展就业指导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由于技工学校的就业指导是贯穿整个在校学习过程的,注重的是职业养成,这种养成可使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从思想、学识、技能、信息、心理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逐步完善自我,增加他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学生也可在在校期间,通过就业指导,了解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自已的兴趣和特长,不断优化学习结构,转变就业观念,全面提高素质。

二是技校最显著的特点是培养的人才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技校学生之所以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就业因为应用型、技能型、实践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性与针对性。我们现在应该清楚地看到,技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专业技能、人际关系的适应等,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学生的评价,影响到学校的荣誉,还影响到后继毕业生的就业。

二、关于当前就业形势和技工学校学生就业特点

(一)正确认识当前就业形势

1、就业规模。

总量。2006年末,我市有616万户籍人口,有近500万外来暂住人口,总人口突破1100万人。户籍人口中,全市社会从业人员380万人。

年供给量。

2、就业结构 (1)产业就业构成。根据2006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9:65.4:32.7。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大约40万人左右,占11%;第二产业从业

人员约230万人左右,占6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约110万人左右,占29%。就业人员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2)职业就业构成。根据市统计局2005年的调查,我市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人员、生产操作人员的比重上升比较快,占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7.9%、21.9%、52%,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4、5.8、4.1个百分点;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比例下降,占就业人员的10%左右,比2000年下降12个百分点。

(3)年龄就业构成。据市统计局2005年调查,30岁以下的就业人员占到31%左右,比2000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30岁到59岁的就业人员占到64%左右,比2000年减少了1个百分点;60岁以上的人员占到5%左右,比2000年减少了

1.5个百分点。就业人口开始趋向年轻化。就业人口的年轻化,主要在于外来人口的流入,改变了就业人口的年龄结构。在我市的外来人口中,16~45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占85.8%,其中16~35岁的年轻劳动力占外来人口的七成,外来人口年龄结构具有显著的年轻化特点。

(4)城乡就业分布。就业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转移。从市统计局2005年调查看,城镇就业人口占比65.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2.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就业人口占比42.9%,上升

7.8个百分点;镇区就业人口占比22.1%,上升4.5个百分点。乡村就业人口占比35.0%,下降12.3个百分点。

(5)素质构成。就业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就业人口中,大学以上、高中、初中学历的人口比例上升,小学及以下人

口比例呈下降趋势。大学以上人口占比9.2%,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3.8个百分点;高中学历占比17.6%,上升2.0个百分点;初中学历占比47.8%,上升3.6个百分点;小学及以下占比25.4%,下降9.4个百分点。目前,全市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累计已达55940人,其中传统行业高技能人才约占30%左右。近三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万多名,其中技师以上4000多人。至去年年底,全市技术工人队伍中初、中、高技能等级结构比例提升为:32:52:16,技能人才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影响技校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影响技校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社会环境因素、自身因素、学校和家庭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1)社会变动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一个非定型的、动态发展的社会,社会流动性越来越快。在这样的社会中,尽管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加快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带来更多的收入,但也使职业转换、流动就业成为社会普遍的问题。

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一个人在一次性教育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很快就变得缺乏长期适应性,而必须继续学习。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教育与就业的关系越来越不稳定。

(2)科技进步影响。

科技进步有可能会使劳动力需求减少,直接影响到就业

岗位的总量,尤其是对产业工人影响较大。(就业市场刚性化)

科技进步促使劳动构成要素发生变化:比如劳动资料种类和形态越来越多样化;新型材料不断涌现;信息成为劳动构成要素;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转换更为复杂。这些对技校学生的知识结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2、自身因素的影响

主要是指与自我意识密切关联的、由主体内部产生的影响因素,因而也称内在因素。主要有:

(1)个性因素。包括兴趣、爱好、性格、气质等。心理学家们认为个性因素与职业成功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因而在国外为求职者提供个性咨询服务的机构非常多。

兴趣和爱好在现实中比较容易发生转移。而性格和气质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对职业选择的成功影响更为深远。

技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要根据自已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古诗云:“骏马能历险,耕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2)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几乎是人生一切选择的基础。 我们的学生在进入校门前,就已经在按自己的价值取向在选择了,是上高中?还是上技校?毕业后,是考大专?还是直接进入社会就业?都是价值取向在起主导作用。

(3)能力因素。从能力结构上看,人的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多种基本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特殊能力是指出现在某些专门活动中的能力。无论

哪种能力,都会对职业定向与职业选择起到筛选与定位的作用。

3、学校影响

(1)职业技术教育将会被“大众化”。主要是指技工教育普及率会越来越高,技工学校将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

(2)学校专业设臵越来越难,专业不合理的现象将会客观的长期的存在。

(3)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有可能导致学生走向社会后,难以长期适应社会变化。

4、家庭影响

(1)家庭经济情况和所处地域影响。比如:农村的学生比较注重就业后的收入问题;城市的学生则更加注重工作的体面问题。

(2)父母受教育水平影响。比如:父母受教育水平低的,对职业的经济水平比较看重;父母受教育水平高的,则普遍希望子女获得较高学历。

(3)父母的职业影响。比如:艺术家的子女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价值观;而父母从事社会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子女,比别人更容易拒绝选择父母选择的职业道路。

三、关于职业与职业道德

导言:

美国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作过一项调查。在世界500强企

业的高管中,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多名,总经理及董事以上的高管有5000多名,都是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或在西点军校进过修。这是任何一座商学院都无法企及的。

于是,这家管理咨询公司就对其进行了分析。分析的结果,认为西点军校与其他美国军校和世界上其他商学院最大的区别在于职业训练。西点军校有这样的格言:

1、责任

2、鲜血凝成的信赖

3、胜利就是灵活性

4、充满信心

5、从最坏处制定规划

关于职业与职业目标,我想重点与大家分享以下几个问题:

(一)职业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毕业生择业的第一步就是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他们首先考虑的往往不是个人的能力,而是个人的兴趣。相当一部分人的做法是,把自己的兴趣与那些在不同职业上取得成功的人的兴趣进行对比,如果兴趣相近,则说明也许可以选择与成功者相同的职业。

1、职业兴趣的概念

职业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接触和掌握某种职业或专业的心理倾向。不同的职业兴趣的人对不同的职业产生的心理倾

向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对一项工作有兴趣,他从事这项工作的才能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而且能长期保持较高的效率。反之,一个人若对所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其才能的发挥潜能会大打折扣。

法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说过: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往往就是这小小的差异,造成了巨大的结果差异。这小小的差异就是兴趣和心态,这巨大的结果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科学家们把兴趣高的积极的心态称作PMA 心态,把兴趣低的消极的心态称作NMA 心态。PMA 心态的人成功概率很高,而NMA 心态的人成功概率极低。

2、职业兴趣的特点

(1)广泛性与稳定性。

广泛性是指兴趣范围大小,一个人的兴趣越广泛,求知欲也就越强。

稳定性是指一个人的兴趣能保持多长时间。如果一个人兴趣不稳定,朝三暮四,见异思迁,事业就会半途而废。

(2)多样性与效能性。

多样性是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有高尚兴趣,也有低级兴趣。

效能性是指人的兴趣的实践性。仅有兴趣而无行动,则是无效兴趣。

(3)时尚性与中心性。

时尚性是指人的兴趣受时代影响。

中心性是指人的诸多兴趣中总有一个中心兴趣。中心兴

趣为主导,统领众多兴趣。

(4)情绪性。是指情绪对兴趣的影响。如“一时心血来潮”。情绪高涨时,兴趣就会增加;情绪低落时,兴趣就会降低和转移。

(5)可塑性。是指人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时代要求,积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职业兴趣,使其与时代和社会要求相吻合。

3、职业兴趣的培养

(1)掌握好所学专业。如果对所学专业学不进去,很难谈得上对这个专业有兴趣。只有学进去了,才会越学越有劲,才能有兴趣。

(2)参加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第二课堂主要包括各种选修课、讲座、报告、有组织的各种社团和兴趣小组等。实践证明这些活动对激发学生兴趣十分有效。我们应当在这方面下些功夫。

(3)个性养成。科学证明,个性对兴趣的形成影响很大。因此,要培养好学生的兴趣,首先要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养成,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摒弃不良个性。最重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团队精神。个性只有在团队中才能得到最好的修补。

(3)能力锻炼。兴趣与能力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有兴趣才会有能力,有能力也会反过去发展兴趣。加强能力锻炼,才能提高兴趣的适应性,才能符合时代要求。

(二)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要求和行业规范。

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必然会产生各种联系——这种联系会发生矛盾——要调解这些矛盾——需要规范来约束——这个规范就是道德。

所谓道德,就是指人类社会中由经济关系来决定的,用善恶标准来评价的,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种社会现象。它包括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等。

例:一个中国留学生,在一欧州国家谈了一个女朋友,一次与未来了外国老仗人同行,过马路时,他闯了红灯,外国老仗人大为恼火,认为这个未来的女婿太没教养,坚决不能要,于是这个女朋友就吹了。后来他回到中国,又谈了一个中国女朋友,一次中国女朋友的父亲与其同行,又是过马路,这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红灯亮了,他就停下了,而别人都还在过马路,当女朋友和她的父亲过了马路,发现他还傻忽忽的站在那儿,女朋友的父亲立马发火,这种傻忽忽的女婿怎么能要?

那么,职业道德就是一般的社会道德在社会职业生活领域中的具体化和特殊化。

2、职业道德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意识、职业守则、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等内容。

职业道德意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情”、“意”、“行”。

“知”——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是一种水平,也可以说是一种道德选择能力;

“情”——职业热情感(喜欢、执著)、职业责任感(道德的原动力)、职业荣誉感(社会的评价和褒奖);

“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工作精益求精的态度; “行”——自觉实践,形成习惯。

职业守则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基本是一个意思。是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达。职业守则是职业义务和责任的标准。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是道德对行为的指导。

职业道德的内容范畴很多。除了上述三个以外,还有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和职业尊严。

3、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1)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针对性的特征。

职业道德主要适用于走上就业岗位的成年人。主要针对从业人员,有职业内容和职业实践;

区别于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具有鲜明的职业活动特征;

其内容因职业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如:服务类有“有问必答”的要求,而机要工作者“有问必答”就会泄密。

(2)在内容上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只要某一种职业在社会中存在,与其相适应的职业道德也就存在,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如:无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怎样发生变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必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再如:无论医疗器械和医疗环境有什么不同,“救死扶伤”必定是医生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不同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中同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还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不同的历史时期,每种职业道德大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内容;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同一行业或职业,在道德规范上虽然有差异,便也大体实行着某些一致的道德规则。

4、职业道德的意义

(1)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对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比如:日本战后高度重视职业道德建设,推崇“敬业”、“诚信”等,使日本产业工人素质大提高,对日本的经济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日本的职业道德建设与其经济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道德水准应当比资本主义更高。其实,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个人自由”、“金钱至上”就会自然被屏弃。而“敬业奉献”、“团队协作”会被推崇。

职业道德直接涉及职业态度,直接影响从业人员的态度和价值观。人的情感是可以感染的,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一种示范,可以传递到每一个职业对象,使感到心情舒畅,如此往复,道德风尚也就提高了。

(2)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职业道德具有调节职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作用。比如,调整领导与下属、同事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可以职业道德来规范和协调,以达到维护行业内容的正常秩序。

职业道德还具有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比如,服务员职业,由于服务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就会树立我们很好的形象,维护本职业的信誉和尊严。

(3)有利于个人的提高和发展。

其一,职业道德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这时,职业道德也具有谋生的意义。一个人如果在这个行业道德败坏,他就会在整个行业失去立足之地。

其二,职业道德是提高个人品质的重要途径。人的个人品质不是通过“看相”看出来的,而是通过工作中服务与被服务、与同事的沟通中、以及工作能力中表现出来,而且可以互动、互相影响。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主要决定于职业道德水平和工作态度。

5、职业道德规范

(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要求

爱岗敬业,通俗地讲就业“干一行爱一行”,它是人类社会所有职业道德的一条核心规范。

例:日本东芝公司在招聘员工时经常打出这样的牌子: “为了事业的人请来,为了工资的人请走。”

因为他们认为,敬业有两种,一种是谋生敬业。为了挣钱而对待职业。一种是真正认识工作的意义而敬业,这才是

真正的敬业。

为了工资的人,尽管理有时也很有才华,但一旦公司遇到困难时期,则不能与其风雨同舟。

我们可以客观地分析敬业的动机。无非是两个:

一是自己的发展前景;

二是得到上司的青睐。

反过来,从一点上说,敬业的员工才是老板最倚重的的员工。

例:我有一个战友,军校毕业,转业后被分到一个科研所,这个所大都是博士、硕士研究生,而他只是一个军校的本科生。但其他的博士、硕士,都喜欢热衷于从事第二职业,而只有他非常敬业,努力工作,成绩斐然,最后被提拨为所长。

例:高尔基说过“天才是由于对事业的热爱感而发展起来的,简直可以这样说,天才就其本质而论——只不过是对事业、对工作过程的热爱而已。”

例:“每桶44美分”——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总裁的产生。 因此,我们培养学生牢固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意识,才能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才能在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克服各种困难。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要求

遵纪守法主要是讲道德规范法律之间的关系。一个国家往往把道德规范赋予法律效力,并利用法律的强制力推行道

德规范。一般来说,法律禁止的,也是道德遣责的;法律鼓励的,也是道德提倡的。有些道德规范往往被直接写进法律。因此,遵纪守法是从事职业活动最起码的要求。

要有职业纪律意识。什么叫纪律?纪律是意志的统一。一个人只有在受到纪律约束时,才能对对纪律所创造的环境有深刻理解;在没有纪律约束时,工作中会由于纪律缺失而出现问题,那就要承担责任和后果;

诚实可信是社会交往的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一个人若是失去了诚信,便会失去立身之本。人经常会在守信与价值得失之间选择,这也许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当你很难选择的时候,你应当坚定的选择守信。

例:古代秦朝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因此也吃了很多亏,但久而久之,人们认可了他,于是就有了“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

(3)和谐和睦、团结互助的要求

寓言:三个和尚的故事。

三个和尚在一所破庙相遇,“这寺庙为何破落了呢?”。 甲和尚: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

乙和尚: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

丙和尚: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

于是三人留下,甲和尚每天念经不止,乙和尚每天整理庙务,丙和尚每天游说化缘。果然,寺庙不久香火旺盛,恢复往日辉煌。后来,三人论功:

甲和尚:都是因为我念经,所以菩萨显灵。

乙和尚:都是因为我勤快,所以庙务周全。

丙和尚:都是因为我奔走,所以香客众多。

三人常常争论不休,于是不久寺庙又破落了。

结论:既不是甲和尚不虔,也不是乙和尚勤,更不是丙和尚不敬。而是三人不睦。

(4)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要求

有的语言中,“服务”二字的意思是“仆役”。

首先,将为他人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这是大彻大悟;

其次,在态度上尊重、接纳和关心他人。沟通的要领在态度,态度的关键在尊重;

最后,要有奉献精神。“吃亏是福。”

(5)勇于竞争、不断创新的要求

竞争不但是自然法则要求,也是社会法则要求。所以我们培训和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

关于创新能力问题。创造力应该是对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一个人如果有了创造力,他的人生潜力会得到充分发挥。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能打破定势思维、常规思维方式。

例: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电风扇滞销,仓库里积压了大量电风扇。为了促销,公司想了许多办法,包括动员全体员工推销,实行销售奖励措施等,但都收效甚微。

有一天一位基层员工对总经理提了一个建议,把库存的电风扇,全部涂上别的颜色试试看。原来,当时的日本的电

风扇全部是乌色或黑色,市场出现饱和后,人们自然失去了购买兴趣。公司采纳了这个员工的建议,将部分库存电风扇染成浅色调,一投入市场马上出现抢购现象,于是公司将库存所有的电风扇全部染成彩色,结果在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从此,全世界的电风扇都从单一的色调,改变为色彩丰富的色调,这名员工不仅解决了东芝公司的库存问题,而且使电风扇颜色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只要能打破定势思维方式,普遍员工也可以有巨大的创造潜力。

6、职业道德养成

(1)为人师表。

(2)注重训练。如:通过“守时、守约、守信”来训练诚信度;团队精神也是可以通过团队活动来培训。

(3)培养“慎独”。慎独一词出于我国古文《礼记•中庸》一书中。意思是指一个人在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也能自律,能在道德上自我约束。这也是可观察的。

例:美国儿童心理学的形成过程。

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的基本概念

1、职业生涯的含义

美国职业生涯理论专家萨伯说: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方向,它指一个从青春期到退休,所有有报酬或无报酬职位的综合,除了职位以外,还包括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角色。

因此,一个人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最后结束的一个旅程,就是职业生涯。

按时间顺序,可以将一个人一生所从事的职业分为早期生涯(15岁—30岁)、中期生涯(30岁—50岁)、晚期生涯(50岁以后)三个发展时期。

按照休普理论,又可以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分为四个阶段:

(1)探索阶段。15—25岁之间。这个阶段是职业选择阶段,开始逐步缩小自己职业选择的范围。

(2)创立阶段。25—45岁之间。逐步积累经验,稳定地位,希望升迁或晋升。

(3)维持阶段。45—60岁之间。维持已取得的职位或成就,但可以按既定方向工作。

(4)衰退阶段:60岁以上。精力、体力减退,开始制订退休计划和退休生活。

2、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也称职业生涯设计。也就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安排。

安排的依据:

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个性;

时代特征和社会因素;

职业倾向和职业目标。

职业生涯可分为短期规划(2年内)、中期规划(2—5年)、长期规划(5—10年)和人生规划(长达40年左右)。

一般制订中期规划的为多。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特征

1、个性化特征

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根本特征,核心特征。每个人都自已的特点,都自己的路,每个人的成长阶段和生涯阶段划分差异很大。因此,职业生涯必须是个性化的。不可能有集体职业生涯设计。

2、开放性特征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受到社会、家庭、朋友、同事等影响,因此,每个人的生涯规律又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这个开放性的特征,不断完善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原则

1、利益结合原则

就是个人发展要与组织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个人的职业目标和价值观念要与组织和社会的目标、价值观念相一致。违背了这个原则,规划就是失败的规划。

2、机会把握原则

虽然制订了规划,也要有把握机会的能力。

没有能力的人失去机会;

有能力的人抓住机会;

更有能力的人创造机会;

最有能力的人为别人创造机会(因为为别人创造机会的同时往往会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3、时间梯度原则

对自己的短期规划或中长期规划要有时间规定,分阶段梯次实施。

4、发展创新原则

职业生涯设计不是一个固定模式,也不存在现成模式。许多成功人士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参考,但我们永远不可能照着别人的路一模一样地走下去。

我们必须用自己敏锐的眼睛、聪明的大脑、勤奋的双手和永不停止的双脚走出自己的职业生涯之路。

5、综合评价原则

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每个阶段进行评价,并且是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也促进我们的在职业生涯、个人事务、家庭生活三个方面兼顾发展,和谐发展。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

1、确立目标

根据成功学的原理,一个成功者,必定是一个目标意识很强的人。

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夫人想在电信公司找一个工作。她父亲为她约好了当时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董事长萨尔洛夫将军。将军问她想要哪种工作,她说“随便吧”。将军立即纠正说“没有一种叫作随便的工作,成功的道路都是目标铺成的。”

“成功的道路都是目标铺成的”这句话就从这里来的。

(1)目标选择(目标决策)

决策是一种高级智慧。

既然职业生涯是人生的核心主题,那么生涯目标决策对职业生涯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决策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我们一生当中会面临许多选择和决策。小时候选择游戏和伙伴;上学以后选择学校;初中毕业后选择读高中还是上技校;高中毕业后选择高校;大学毕业后选择工作;然后选择男女朋友等等。

遗憾的是,我们决策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作出的,甚至是听从老师、家长和其他权威的安排,未能感受决策过程。因此,①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②要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和自由;

③要让学生承担决策的责任(不要怕失败);

④要有获取足够的决策信息资源;比如信息刺激,培养信息的敏感性(举例美国、英国两个鞋商)。

⑤切实不断地决策。

(2)目标确立

确立目标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目标要符合需要。有需要才有市场、才有意义。 ②目标要符合自身。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③目标要远大,但不能好高骛远。

④目标幅度不宜过宽,领域可以窄一点。

⑤长、短期目标相结合。

⑥目标要具体。要能做得到。

⑦职业目标要与家庭目标和个人生活目标协调。

2、可行性研究

所谓可行性研究就是要对“自己喜欢什么”、“自己能干什么”、“环境允许我干什么”有个清醒的认识,并找到三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流程: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方法

1、机会评价法

西方战略管理学派曾用“SWOT ”分析法进行职业机会评价。

S —表示优势;W —表示劣势;O —表示机会;T —表示威胁。

S 和W 用来分析个人;O 和T 用来分析环境。

S :体现在你做过什么、学了什么、做过哪些最成功的事,这就是你的优势;(主要来自于过去、经历等)

W :你的性格弱点是什么、智能缺陷是什么、经验或经历欠缺什么,这往往就是你的劣势。(主要来自于他人,因此他人的评价是镜子)

O 和T 是环境:主要有社会环境分析、用人单位分析、人际关系分析等。

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是影响职业生涯设计的主要因素。

2、目标分解法

就是将总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分目标,使实现总目标更具有操作性。

例: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一位个子不高,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同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成绩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认为他是在故弄玄虚。因为马拉松比赛主要是拼体力和耐力,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何况说是用智慧,实在有点勉强。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又一次夺得冠军,人们问他的时候,他还是那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他的回答令人们迷惑不解。

10年后,这个迷终于破解了。是他在自传中透露的。其实,他就是在每次大赛前,都要对比赛路线进行仔细查看。然后把整个赛程分成若干段,每段都做上标记。比如:第一段是银行,第二段是大树,等等,直到终点。每一段如何跑,他都进行认真思考,一段一段地跑,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去实现。

再例:美国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打算创造一个奇迹,徒步走到1000公里之外的迈阿密。别人都说:这怎么可能?可他却胸有成竹。他说:徒步走到迈阿密对我这个70多岁的老人来说是很可怕,但我每天走1公里、2公里总可以吧,只要坚持走下去,总有一天会走到迈阿密。其实,他的办法就是把徒步走到迈阿密这个大目标,分解成每天1—2公里的小目标,逐步去实现。

目标分解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是按时间分:分为最终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等。

二是按性质分:

外职业生生涯目标: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经济目标、工作地点目标等。

内职业生涯目标:观念目标、工作能力目标、工作成果目标、提高心理素质目标、掌握新知识目标、处理与其他人关系的目标。

3、自我评估法

(1)审查法。自己对自己进行评价。有一些方法,但不是很可靠。

(2)比较分析法。比较可靠。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不足。

比较分析法分为:自我前后比较法、自我与他人比较法、自我愿望与行为结果比较法和自我表现与社会期望比较等。

4、自我定位法

(1)倾听他人评价。

(2)自我心理测试。主要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提供的一些科学依据,并采取一些特定的测试方法对自已的心理素质、能力进行测量。

五、关于就业心理准备

就业准备除了必须作好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准备外,还必

须充分作好就业的心理准备。就业心理准备是各种就业准备中最关键的。

所谓就业心理准备,就是在择业和就业中为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必须建立的某种思想方式、强化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心理过程。

(一)心理品质

恩格斯曾说过:“人的心理现象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认知过程:感知、记忆、思维等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

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 (人格)个性特征性:能力、气质、性格

内在心理活动

心理品质是指人的的基本素质。

外在行为表现

(二)心理品质与就业的关系

就业心理品质主要是指在就业活动中发挥调节系统功能的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中的情感、意志、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要素,其中意志和情感是就业心理品质的核心,具有统领作用。

1、意志与就业的关系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就业也是如此,在择业与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风险和挫折,那就要看你的意志是否具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的品质。如果你有这样的品质,则能成大业,相反,若意志薄弱则会错失机会。每个人意志都会有差异。

那么,是什么造成人的意志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首先是志不同。胸有大志者,意志往往坚强;反之,胸无大志者意志往往薄弱。

其次是知不同。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才能对事业有如此的执着,意志才能坚强。反之,看不到自己的前景,意志就会薄弱。

第三是情不同。对自己的职业有情趣、有兴趣,他就能坚持下去。反之,对自己的职业不是特别钟情,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2、情感与就业的关系

情感主要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好、快乐、厌恶、愤怒、恐惧和悲哀六种情绪的表现。

情感对就业实践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积极健康的情感能推动人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而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则使人郁闷颓废,灰心丧气。所以,我们要有主动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有人把这种能力叫做“情商”。心理学家认为:决定一个人成败,“智商”的因素只占20%左右,而“情商”因素则

要占到80%。

3、气质与就业的关系

气质是指人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理论上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但实际上多为混合性,只是有所倾向而已。

一般来说,气质对职业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决定职业适应和成功的主要因素,只是一种辅助作用。

但一些特殊行业对气质特征要求较高。如:飞行员、宇航员、专业运动员等,这些职业对身心的高度紧张、反应敏捷、耐力和坚韧性等要求很高,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因此,这时气质就起决定作用了。

4、性格与就业的关系

性格一般分为外向和内向两种。

内向性格适合做医生、机械师、编辑、工程师、会计师、打字员、程序设计员等;

外向性格适合做管理人员、律师、记者、警察、售票员、演员、推销员、广告工作等。

内向与外向性格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在一个人身上,既有内向的一面,又外向的一面,而且既使是一种性格,也会在不现同的环境、场合有不同的表现。

国外近年来研究表明:性格比能力更重要。用人单位选人时常常对性格进行选择。他们认为:一个如果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但如果性格与职业要求不符,要改变就困难了。

(三)就业心理调适

1、人格方面的心理调适

(1)自卑依赖

自卑是自信的反面,主要表现为缺乏信心,行动畏缩,做事怕别人看不起,实际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经不起挫折,一受挫折就丧失信心。经常陷入“失败—自卑—再失败—再自卑”的恶性循环之中。

依赖心理就是缺乏独立性心理品质。这种依赖性是当前我国青年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缺陷。主要是对家庭、社会、集体、组织和国家的依赖性。悄不称心就怪家长、怪领导、骂共产党。

自卑与依赖是一对孪生兄弟。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

调适方法主要有三个:

一是建立积极的自我印象。要让其尝试做一些从未做过的事,而且要帮助其做成功,树立信心,让其认为过去事件做不好只不过是没发挥好。

二是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要受别人的闲话和非议的影响。这与倾听别人意见是一对矛盾,要处理好。

三是目标不要定的太大。不要因为目标太大而难以实现,从而丧失信心。

(2)恐惧怯懦

这种心理障碍遇事胆小、患得患失、谨小慎微,特别是惧怕新生事物,惧怕竞争,留念风平浪静,惧怕大风大浪。

调适方法:

一是实践疗法。强化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

二是破除迷信。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放下包袱,这样才能不怕失败。

(3)孤傲妒嫉

有些人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往往用幻想代替现实,使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现实产生巨大的反差。若不如愿,便情绪一落千丈。

孤傲的连锁反应是妒嫉。对他人的优越产生不愉快的情感。把别人的优势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这种心理极易产生破坏性的不良心态。

克服这种心理状态比较难,主要是要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养。强调换位思考也是一种办法。

2、情绪方面的心理调适

(1)过度焦虑

主要是指在应急反应中的心理变化。有的人一遇到大事就紧张,往往吃不好、睡不好,精神负担很重,焦虑不安,心理失常。

克服焦虑心理,一是要认识竞争、挫折、失败是一种常态,没什么了不起。二是不需要事事求稳,不需要百战百胜。三是对那些因为长期工作紧张而引起的焦虑,则要注意劳逸结合。

(2)抑郁冷漠

主要是指悲观。这种人常常表现为:看破红尘、消极颓

废、缺乏生气、未老先衰。这种人多为性格内向之人。

调适办法:一是要走出个人小圈子。全面地认识周围的环境。

二是要乐观地看问题。古时候,有两个秀才进京赶考。路上遇到出殡送葬的队伍,甲秀才说:完了,完了,太不吉利了,肯定对考不上了;乙秀才却说:好了,好了,太好了,遇到官运财运了。结果,甲秀才考场不利,名落荪山了;而乙秀才却考中了状元。

三是当遇到使人郁闷的时候,要放得开、静下心,采取“音乐疗法”、“休闲疗法”、“聊天疗法”等,消除郁闷情绪。

3、行为方面的心理调适

(1)急于求成

急于求成可以用十二个字来形容:杀鸡取卵、揠苗助长、投机取巧。

这种人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目标而忽视规律;常常事与愿违。

调适办法:

一是增强自制力,不要急功近利,特别是要克服私欲。 二是增强毅力,许多事情经常会有困难和挫折,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千万不能为了草草收兵而蛮干。

三是增强耐久力,恒心和耐久力往往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2)朝三暮四

表现为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例:有个小伙子创业,开始碾米加工,购买了设备;后来,看见别人开拖拉机很赚钱,于是卖了碾米机,买了拖拉机;再后来,看见别人开东风卡车更赚钱,于是又卖了拖拉机,买了东风卡车;又后来,看见别人跑水上运输更赚钱,一船至少30吨,于是又卖了卡车买了船。最后一事无成。

矫正办法除了上述之外,就是要培养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的理念。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