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知识点之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知识点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考点解读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②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还有可知性。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原理: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③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

4、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5、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①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6、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7、理解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8、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起源)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②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9、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生理基础)

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大脑和 “电脑”都不具备。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先给定的,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10、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内容)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表现为:①意识形式的主观性;②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③意识的创造性。

(3)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11、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12、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方法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往往起阻碍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1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①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②是我们做好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怎么办?①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14、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因而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因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任何实践活动都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随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是历史条件的产物。

(3)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15、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原理内容: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②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16、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17、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

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二、知识建构(以专题为基点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知识的问题设置、点拨、指导;易错易混知识探析;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方法论:在实践中认

识和发现真理,在实

践中检验和发展真

理。

(1)要明确“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2)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哲学上讲的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的抽象和概括,作为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暂时的,可生可灭的。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3)要明确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

(4)要把握世界统一于物质这个基本观点,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上各种事物和现象有一个统一的本原,这个本原是物质而不是意识,但这并不是说世界上只有物质的东西,没有意识的东西

2、全面把握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二)重点、难点知识 1、准确理解物质概念

③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b、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意识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在观念中构建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使意识反作用于现有的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某种变化,制造出新的事物,促进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发展,为人类造福。但是那些错误的思想和意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c、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首先,主动能动性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其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对规律的掌握程度。总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与前提。

(3)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要求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否定主观能动性,把人变成规律的奴隶的消极的宿命论,又要反对不顾客观规律,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而这就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三)易错易混知识

1.哲学中的“物质”是对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3.运动是指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4.离开物质谈运动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唯心主义,因而都是错误的。

5.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6.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属于规律。

8.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制定和修改规律。

9.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10.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中有什么,客观世界中就一定有什么。

11.意识的作用就表现为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2.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3.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14.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15.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16.是否对人类有用,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17.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18.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不存在终极真理。

19.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20.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21.有用的是真理,真理是有用的。

【例题探析】

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解析〉本题设问中明确要求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首先在头脑中调取有关真理知识的体系,明确其所包含的具体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阅读分析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材料主要阐明了我党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一方面坚持,一方面要发展。这就进一步明确了答题方向。即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案:(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热点渗透】

材料一 解放思想 200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在北京联合召开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30周年座谈会。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的加以坚持。 材料二 2008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2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体现了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客观世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够对社会存在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中要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4、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要求善于全面分析和把握矛盾;“协调”是正确地把握和处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可持续”是强调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注重长远利益。

5、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特别是“五个统筹”。这体现了要正确处理整体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具体联系;还体现了在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问题探究一〉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思想解放,是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今天,深化改革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思想问题,需要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思想理论上的挑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

①解放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②解放思想必须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应对改革开放实践带来的新挑战。③解放思想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走适合中国国情、人民拥护的科学发展之路。④解放思想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⑤解放思想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答出以上要点中的任意四点,本题均给满分。其它言之有理的正确分析,可酌情给分。)

〈问题探究二〉

胡锦涛强调,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工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

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①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让指导我们的理论更符合现实实际的需要,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在研究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从而推动我们将其更好的应用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提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山东潍坊)温家宝总理在出席会议期间再次谈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困难,“信心比货币和黄金更重要”。从哲学角度品读温总理的话,给我们的最大启迪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可以取代物质

B.高昂的精神可以使人奋进,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C.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2、(江苏泰州)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放在了首要位置,同时兼顾抑制通货膨胀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一调整思路

①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②体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③分清了事物变化发展的主流和支流

④承认了事物的复杂性和矛盾的不平衡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奥运低谷效应”是大多数奥运会承办城市难以摆脱的阴影,几乎没有哪个奥运会承办城市能完全摆脱后奥运时代的经济风险。如今,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已落下帷幕,奥运会后的中国经济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回答3-4题。

3、人们对我国奥运后经济走向的预测,表明意识活动

A.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C.能决定事物发展的走向 D.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4、不同的经济学家对奥运后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萧条反映不同,这说明

A.经济发展是不确定的,无规律可循 B.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会相同

D.受各种因素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反映会不同

5、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无数青年学生志愿者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青年学生要坚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青年学生要坚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因为

①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析题

6、2008年9月11日晚中国卫生部指出,近期甘肃等地报告多例婴幼儿泌尿系统结石病例,调查发现患儿多有食用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历史,经相关部门调查,高度怀疑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随着行业内的各大知名企业也纷纷被查出产品含三聚氰胺,乳制品行业面临着信任危机。为应对危机,有人认为:相关企业应针对这一事实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问题奶粉,对受害儿童作出相应赔偿,提供检查、治疗费用等;乳制品行业应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关,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乳制品行业应该尊重价值规律,生产优质的产品。

结合背景材料,从辩证唯物论角度,谈谈乳制品行业怎样应对信任危机。

7、材料一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三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七号飞船。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正是广大航天工作者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善于创造、敢于超越,在我国航天工程上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根据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国在突破出舱活动技术后,将要突破载人航天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汇、对接技术,然后再发射空间实验室。

材料二 2008年11月7,庆祝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

(2)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三、综合探究题

8、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显现。某校高三(6)班同学由此开展了“本地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在调查中同学们发现,在当前眼镜行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本地的眼镜产业却逆市上扬,红火不已。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同学们特地将本地与同为眼镜制造重地的A地眼镜发展情况做了比较。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归纳本地眼镜产业逆市上扬,红火不已的经验。

情境二:随着调查的深入,同学们发现,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较大的本地产业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A地眼镜产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请你结合上述图表,从哲学角度为本地此类产业走出困境出谋划策。(8分)

情境三:最后,同学们将相关探究成果提交给本地政府中的相关部门,大家感到参加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

(3)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谈谈参与本次探究活动的收获。(4分)

【提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D

二、简析题

6、(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相关企业应针对这一事实采取相应措施,如召回问题奶粉,对受害儿童作出相应赔偿,提供检查、治疗费用等。(4分)

(2)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乳制品行业树立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关,保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4分)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乳制品行业由于违背了价值规律,面临着信任危机。乳制品行业应该尊重价值规律,生产优质的产品。(或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4分)

7(1)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把握规律,利用规律。因此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广大航天工作者在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索、善于创造、敢于超越,使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2分)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我国制定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是对航天发展的科学预见,能正确指导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促使中国航天向我国所期望的结果发展。(2分)

(2)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能够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狐疑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社会的发展。(2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有利于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2分)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2分)

三、综合探究题

8、 (1)①本地眼镜产业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为本行业逆势上扬奠定了基础;(2分) ②本地眼镜产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了自己的竞争优势;(2分)

③本地政府对眼镜产业加强宏观调控,整合相关资源,整体构筑产业链;(2分)

④本地眼镜产业占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以国内市场为基础,实行多元化经营。(2分)

(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3点即得6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本地相关产业应立足自身实际,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分)

②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时要尊重客观规律。本地相关产业一定要认真研究本产业的发展规律,避免盲目发展。(2分)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企业之间应整合相关资源,以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2分)

④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本地相关产业既要注重发展的客观和主观条件,也要把握事物的内部和外部条件。(2分)

(若从其他角度回答问题,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提高了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2分)提高了政治素质,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和本领。(2分)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