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第15条 物资安全管理制度

物资安全管理制度

1. 目的

加强对公司物资的保管、使用的安全管理,以确保符合使用需要及安全和环保要求。

2. 范围

适用公司物资管理(涵盖公司采购物资和公司产品)。

3. 职责

3.1采购部负责物资的采购

3.2物流部负责物资的保管和发放的安全管理;

3.3使用部门凭领料单至物流部物资仓库领取,负责本部门物资使用、保管、回收及安全管理;

3.4 各物资使用和保管部门,依据不同物资理化特性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

3.5 生监部是物资安全管理的监督部门

4. 物资计划申报、领用、贮存、发放的一般性安全管理

4.1 预报计划及领用

4.1.1 每月由各使用部门填写《物资采购计划表》,预报下个月的化学品需求计划,经部门经理审批后,递交采购部,按《采购管理制度》执行。

4.1.2 对于易制毒等化学品的采购按照有关规定建立MSDS台账,履行公安机关报备手续。

4.1.3 采购到库后的物资,由物流部仓库管理员通知相关部门根据计划领取。

4.2 物资保管与防护

4.2.1 物资的储存保管,原则上应以物资的储存属性、特点和用途规划设置仓库,并根据仓库的条件考虑划分区域。在堆放合理安全可靠的前提下,必须做到物资摆放排列整齐、过目见数、查点方便。

4.2.2 保管物资要根据其自然属性存储,加强保管措施,达到“十不”要求,使公司财产不发生保管责任的损失。“十不”要求:不锈、不潮、不冻、不霉、不腐、不变质、不挥发、不漏、不爆、不混。

4.2.3在搬运物资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对化学品,易碎,易爆,易燃物资和要求较高的精密仪器,在确定其特性后,进行一定的安全防护,做到轻搬轻放,防止在搬运过程中发生事故。

4.2.4对于精密仪器、贵重仪器及电路板等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少尘的货架上,如有条件,尽可能保持室内温湿度。备件原包装尽量保留,特别是防静电包装更不要轻易破坏。

4.2.5对所有物资采取一定安全防护措施。(防火、防潮、防盗、防尘等)明确消防器材所在位置,并能正确使用灭火器。发生事故要保持镇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并报告上级领导。

4.2.6油品保管要求包装完好、桶盖紧闭、不得有残余废油留在桶上,叉车加完油后要检查阀门是否关闭,对洒落在场地上的油层要及时清理。

4.2.7室外存储的物资如不立即发放或使用,要放在托架上,用雨布遮盖,防止日晒雨淋。

4.3 物资发放

4.3.1 按“推陈储新,先进先出、按计划供应、节约用料”的原则发料。

4.3.2发料必须与领料人办理交接,当面点交清楚,防止错误出门。

4.3.3所有发料凭证,保管员应定期装订妥善保管,不可丢失。

4.3.4如有发生错误,应该及时向上级反映及时补救,必须查明错误原因。

4.4 事故应急预案

对于涉及重大风险的物资,使用和贮存部门必须分别制定应急预案,以保证重大风险在出现异常状态下应急抢救措施的有效实施。

4.5 废弃物资安全管理

4.5.1 废弃化学品的处理

4.5.1.1 化学品使用完毕后产生的废液、废渣,统一收集在指定地点,指定容器内,定期交聚合动力部动力厂锅炉作焚烧处理。

4.5.2 废弃化学品、油品容器处理

4.5.2.1 使用过后的化学品、油品容器,统一收集在指定地点,定期交由销售部,由销售部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处理。

4.5.3 其他固体、液体废弃物管理依据《固体、液体废弃物管理程序》和《固体、液体废弃物管理制度》执行。

5. 常见物品的特性

5.1 聚酯

1)来源及用途

聚酯是聚合工厂的最终产品,它以切片和熔体的形式存在。熔体供直接纺POY、FDY等,而切片则经检验分析后包装出厂,可用来纺长丝、短纤等。

2)化学纤维

聚酯的结构式为H—[OC2H4—CO2—C6H4—CO2—C2H4]n—OH,式中的n为100—108,平均分子量为19000左右,英文名称为poiyesterchlp。聚酯是化学性能稳定的物质,具有良好的耐候性,与一般的酸碱不起反应,但在热的强碱(如NaOH)溶液中会发生皂化反应。

3)物理性能

~外观:白色或透明的Φ3×4mm左右的切片,无异味

~熔点:250—260℃

~沸点、闪点:无

333~密度:切片为1.38g/cm;熔体约1.2g/cm;切片松密度为750kg/m

~极限氧指数(维持燃烧所必需的最低氧气体积百分含量):21.5

4)危险特性

聚酯熔体温度为285℃左右,要防止烫伤,特别是停车后重新开车时,铸带头处可能会喷出黑色降解产物,要注意防护。聚酯切片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不会产生爆炸,是一种安全的产品。

5)事故处理措施

~火灾:可用水、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蒸汽等将火扑灭。

~烫伤:送医院处理。

6)贮运要求

防止破包而使杂物混入,否则会对后加工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5.2 精对苯二甲酸(PTA)

1) 来源与用途

PTA是由外面购入的,是生产聚酯的主要原料之一。在PTA输送及浆料配制岗位会接触到PTA。

2) 化学性能

~分子式:HOOC—C6H4—COOH

~英文名称:Pure Terephalic acid

~反应特性:它是一种弱酸,能与醇、碱反应

3)物理性能

~外观:白色粉末状晶体,无异味

~熔点:封管中熔点均425℃,常压下在300℃时升华

~自燃温度:600℃

33~密度:晶体为1.510g/cm;松密度为1015kg/m。

~溶解性能,难溶于水,微溶于乙二醇。

~20℃时蒸汽压:1.33Pa

4)燃烧爆炸危险性

~当粉尘在空气中的浓度高于0.034克/升时能产生爆炸(最大压力升高率为55.16Mpa/s)。

~当温度操作中要注意排风及输送设备的防静电触地

5)毒性及其防护

~本品对人体没有明显的毒副作用,据欧共体的标准属于无危险性物质。鼠经口的半数致死数据LD50为15.38g/kg。长期吸入有可能引起尿结石或肾结石。我国没有相应的工业卫生标准。

~火灾:可用干粉、CO2、水雾及泡沫灭火。

~工作时要佩带口罩。工作完毕洗澡、更衣。

~溅入眼内可用清水冲洗并翻开上下眼睑;误服可催吐、洗胃。

6)运输与贮存

要注意避免浸水,以防止杂物混入和PTA结成团而堵塞气送管道,要轻拿轻放,防止破包;要贮放于干燥、通风的地方。

5.3 乙二醇(EG)

a.来源与用途

乙二醇也是从外面购入的生产聚酯的两种基本原料之一。在罐区及大楼内的工作人员都经常会接触到EG。

b.化学性质

~分子式为HO—CH2—CH2—OH,英文名称为ethylene glycol

它具有一元醇的一般性质,如能与碱金属(锂、钠、钾等)反应生成醇淦,能与酸反应生酯;羟基(—OH)可被卤素置换等。除此之外,在高温下,乙二醇能脱水生成乙醛;能与氧反应生成醛、酸;能缩合成聚乙二醇。

c.物理性能

~外观:无色透明的粘周液体、无气味

~熔点:-9—13℃

沸点:194—197℃

3 密度(20℃):1.113g.cm

开口闪点:111℃

~着火温度:410℃

~蒸汽压:21mbar(100℃);1mbar(50℃)

~溶解性:能与水等绝大多数溶剂混溶

d.燃烧爆炸危险性

~本品属丙类可燃液体,但生产过程中反应釜内的温度均高于EG的沸点,所以要注意防火。

~在EG的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当EG蒸汽的体积百分比达到3—15.3%,这种混合气体能产生爆炸

~发生火灾时可用干粉、CO2、水雾和抗溶性泡沫进行灭火。但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还是防火,厂区内严禁吸烟,设备要接地,动火要经严格的审批。

e.健康危害性

过量吸入蒸汽或误服可引起急性中毒,早期呈酒醉状态,呕吐、昏睡。两小时后乙二醇在体内被氧化为草酸,会出现虚脱、抽搐等症状,如果未及时抢救的话就会危及生命。长期接触会引起肝、肾慢性中毒,会出现眼球震颤、嗜睡等症状。

当人体的吸入量达1500mg/kg时,就会导致死亡;美国政府工业卫生标准的安全浓度

3是50ppm,即125mg/m。

如误服,早期可进行洗胃,急性中毒要及早送医院就诊并告诉医生毒物的名称和性质,可大剂量输入10%的葡萄糖液促进排泄;慢性中毒主要靠对症治疗,口服助消化剂、维生B族、谷维素等。

f.贮运要求

在贮运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安全,要在装运EG的容器外面刷明危险品的标志,在接卸操作过程中,严禁吸烟,严禁有火存在;在贮运时严禁与强氧化剂、如硝酸、浓双氧水等存放在一起;操作人员要带防护眼镜和防护手套。

乙二醇是一种强吸湿性的物质,要贮存在密闭的容器中,以防止水和其它杂质混入。

5.4二氧化钛

a.用途

聚酯生产中所用的二氧化钛是粒径为0.3um左右的粉末,用作消光剂。本身不参与反应。一般与乙二醇配成悬浮液再计量加入到浆料调配槽或第二酯化釜中。

b.化学性能

二氧化钛的分子式为TiO2,英文名称为Titanium dioxide,它是一种较稳定的金属氧化物,但能与盐酸、硝酸等强酸反应而生成盐。本品没有腐蚀性。

c.物理性能

33本品为白色粉末,熔点为1300℃,密度为3.9g/cm,散重约400kg/m。20℃时水中的

-3溶解度为10g/g水。它受热不会分解。

d.燃烧爆炸危险性

本品为不燃物质,粉尘也不会爆炸,也没有助燃性,为非火灾危险性物质。

e.健康危害性

本品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没有很大的危害性,但粉尘对眼睛和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吸入本品有可能患矽肺,故操作过程中最好戴上防护眼镜和口罩。工作现场的最高粉尘

3浓度应低于8mg/m。

f.贮运要求

本品粒度极细,遇水等液体易凝聚成团,增加分散的难度;如混入电解质,如Nacl、KNO3等也会使本品的EG悬浮液稳定性变差,产生沉淀,因此本品应贮存于通风、干燥处,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损坏。

如有泄漏可收集后淹埋或回收利用(作涂料)。

5.5热媒(Dowtherma)

a.用途

在聚酯生产过程中,本品作为热能的载体,用来加热反应釜,加热或冷却管道中的物料。

b.化学性能

本品是由26.5%的联苯和73.5%的联苯醚所组成的低共溶混合物,在无氧的环境下,只要温度在320℃以下它就是很稳定的,热分解的速率极低,但它能与强氧化剂反应。

c.物理性能

本品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难闻的气味,本品熔点为12℃,25℃时的密度为

3-51.050—1.075g/cm,300℃时的蒸汽压为1.35×10克/升。

d.火灾爆炸危险性

本品为高闪点可燃物,开口闪点为124℃,自燃温度为615℃。本品蒸汽可与空气混合而成为具有爆炸性的气体,其爆炸极限为0.5—6.2%(260℃,体积百分比)。在聚酯生产过程中,热媒的温度在280—320℃之间,如泄漏到空气中,遇火就会燃烧或爆炸。

本品的灭火剂可选用泡沫灭火剂、二氧化碳或水雾。

e.健康危害性

本品的口服毒性很低,在实验室的动物试验中,经口半数致死量在8—16.8g/kg之间,因此本品没有接触限值。如吸入本品蒸汽,离开污染场所就没事了;吸入少量本品对健康没有不良影响,如大量误服,可催吐后立即就医(本品没有专用解毒药,需根据病人的反应对症治疗);如溅入眼内,用清水冲洗干净;如皮肤上沾上本品,可有肥皂水清洗干净。

在本品的操作过程中,最好佩带眼镜和手套,沾污的衣服要及时脱下,清洗干净后才能再穿。工作完毕要洗澡,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因为本品毒性虽然低,但有难闻的气味,空气中只要有3ppm的含量,气味就较浓。

f.贮运要求

本品应贮存于阴凉、干燥处,要远离火源,应与强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容器破裂,如有少量泄漏,可用吸附材料将其吸附干净(如锯木屑、卫生纸等)后再将其焚烧;如泄漏量大,可用真空吸收器将其收集起来,提纯后回用。严禁将热媒倒入污水处理系统中,因为它能杀死菌种,使污水处理达不到排放指标。

5.6 异丙醇

a.用途

异丙醇和泡点测试仪一起用来测试清洗后的过滤器滤芯的清洁度,并检查滤芯是否破损。

b.化学性能

本品能与酸类的酸酐反应生成酯,也能与卤素(氟、氯、溴)反应,还能被强氧化剂氧化。

c.物理性能

3本品的熔点为—88.5℃,沸点为82.3℃,密度为0.79g/cm。它的临界温度为275.2℃,

临界压力为4.76Mpa,在20℃时的蒸汽压力为4.40Kpa.本品能溶于水、醇、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d.燃烧爆炸危险性

异丙醇属易燃品,它的闪点为12℃,自燃温度为399℃。它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并当其体积含量达2.0—12.7%时,遇明火及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另一方面,由于其蒸汽比空气重,所以蒸气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能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力增大,也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此外,本品与氧化剂能发生剧烈的反应。

如遇火灾,可用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或砂土灭火,绝不能用水灭火。

e.健康危害性

接触本品高浓度蒸气会出现头痛、倦睡、内分泌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倦睡、昏迷乃至死亡;皮肤长期接触本品可引起皮肤干燥、皲裂。

为了使操作人员免受本品的危害,首先要加强现场的通风,使其浓度不超过985mg/m(此为美国标准,中国未制定);其次要穿戴好防护用品(高浓度接触时才要戴安全防护眼镜),万一皮肤接触本品,须立即脱去污染的衣服,并用流动的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若误服本品,可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若吸入蒸汽,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治疗。除此之外,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严禁在工作现场吸烟。

f.贮运要求

本品属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为7,Ⅱ类包装。本品应贮存于阴凉、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要防止阳光直射和仓温超过30℃。本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贮存间内的电器设施应采用防爆型的,并且开关应设在仓外。桶装(200kg/桶)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通道。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禁止在贮运现场使用产生电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卸料时应注意流速(≤3m/s),且须有接地装置以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小心,以防包装及容器损坏。

如发生泄漏,首先要将污染区的人员撤至安全区并切断火源,然后在佩戴自给式呼吸器或其它安全防护品后方可进行堵漏,如泄漏时小,可用砂土等水燃性吸附剂吸收,再用火花工具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处置,或用大量的不冲洗稀释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如泄漏量大,可利用围堰收,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5.7 重油

a.用途

本品用于热媒炉中燃烧加热媒。

b.化学性能

本品为石油蒸馏后的残渣加焦化甩油和重柴油调合而成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化学性能较稳定,但能与强氧化剂发生剧烈的反应。

c.物理性能

3本品外观为黑色粘稠状液体,凝固点为-10℃—40℃,密度为920—980hg/m,100℃时

的粘度为5.5—9.5° E。净热值为39780—41870KJ/kg,闪点≥65℃。本品不溶于水。

d.火灾爆炸危险性

本品属高闪点易燃液体,着火温度为210—220℃,不会发生爆炸。

如遇本品所引起的火灾,可用二氧化碳、干粉、砂、泡沫灭火剂来灭火,但不能用水去灭火。

e.健康危险性

原油的产地不一样,本品的组份及含量也不尽相同。不管怎样的重油,对人体都没有毒性,但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要避免长时间或反复接触本品,要防止过多地吸入本品蒸

3汽或雾(重油在高温下蒸汽压较高),要确保工作现场的蒸汽浓度不超过5mg/m。

在本品的操作过程中,最好佩戴手套。如皮肤或眼睛沾上本品,可用清水冲洗,或用肥皂清洗;如吸入(或误服)本品,不能催吐,需就医。

f.贮运要求

本品属高闪点易燃液体,但为了提高其泵送性,通常都加热到80—95℃(视其粘度、含水率而定),这样就使火灾危险性加大了,因此本品贮罐的放空管上需装阻火器,输送设备要用防爆型的,贮罐区应设围堰,严禁在现场吸烟、动火。

在接卸过程中,要精心操作,防止出现跑、冒、滴、漏。如有少量的泄漏,可用沙或其它材料吸后再送往安全区域焚烧,如泄漏量大,可收集回用。禁止本品直接污染水源或土壤。

罐区防火间距等均是按贮存上述重油设计的,如改用轻质油,应关闭蒸汽加热管线上的阀门。 3

5.8 热媒

5.8.1热媒为高闪点可燃物,开口闪点为124℃,自燃温度为615℃。本品蒸汽可与空气混合而成为具有爆炸性的气体,其爆炸极限为0.5~6.2%(260℃,体积百分比)。在聚酯生产过程中,热媒的温度在280~320℃之间,如泄漏到空气中,遇火就会燃烧或爆炸。

5.8.2热媒的口服毒性很低,没有接触限值;吸入少量本品对健康没有不良影响,如大量误服,可催吐后立即就医;如溅入眼内,用清水冲洗干净;如皮肤上沾上本品,可有肥皂水清洗干净。在本品的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佩带眼镜和手套,沾污的衣服要及时脱下,清洗干净后才能再穿。本品毒性虽然低,但有难闻的气味,空气中只要有3ppm的含量,气味就较浓。

5.8.3严禁热媒、重油、清洗用柴油等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中,因为它能导致污水处理系统菌种死亡,使污水处理达不到排放标准。如有少量热媒、重油泄漏,可用吸附材料将其吸附干净(如锯木屑、卫生纸等)后再将其送外焚烧;如热媒等泄漏量大,应及时采取关阀、堵漏和及时报告等紧急措施,严防进入污水系统造成环境污染事故。

5.8.4 热媒系统如果需动火,必须先排尽后并进行氮气保护。当设备发生大面积泄漏后,应迅速地切断物料来源并尽可能的排放,禁止在该区域动火,同时采取措施阻止物料进一步扩散,并布置好消防器材及加强通风等,以预防可能发生的火灾。

5.8.5在点炉作业时必须先关闭混入助燃空气中的废气,否则将可能引起爆炸;两次点炉不成功时须认真检查原因并解决后才能进行下次点炉操作,同时特别注意炉膛的吹扫工作。

5.8.6对热煤炉进行升降温操作需缓慢进行(﹤20℃/小时)。水洗热媒炉时炉内温度必须低于100℃。

5.8.7对于热媒系统的所有连锁及保护措施严禁擅自做主修改、屏蔽、取消,并作好其日常

维护工作。

5.8.8防止高温管道(蒸汽、热媒、重油等)烫伤,在高温管道周围作业时,应穿戴长袖工作服和手套以防止烫伤。该区域高温、高压的设备在维护时必须严格注意降温、泄压后方可进行操作。

5.8.9冬季生产时要做好装置的防冻防凝工作,防止热媒、重油等管道的冻结,及时打开伴热蒸汽,以免造成管道的爆裂, 当管线发生冻凝时,在处理过程中严禁局部加热,要长距离大面积加热疏通,以免管线局部受热膨胀升压,造成管线破裂;对于该区域管道上的仪表尤其需注意因冻结而产生的假信号导致生产事故。

5.8.10作业人员严格执行热媒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5.9 氮气

5.9.1在空气中,氮气的含量为78.14%;氧气20.9%;氢气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氦气、氖气、氪气、氙气和水蒸汽。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平常状态下表现为很大的惰性,不容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标准大气压下,氮的沸点为-195.80℃(77.35K)。

5.9.2纯氮的生产方法主要是利用低温状态下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以精馏方法从空气中分离出纯氧和纯氮,供生产、非生产过程使用,比如仪表用氮气做吹扫气体使用、容器氮封等等。在氮气的制备及使用过程中,生产装置、工艺管道的泄漏、安全装置失灵,检修过程中因未佩带安全防护用具或因防护不当等,都可能发生氮气窒息事故。

5.9.3一般当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就会发生窒息事故。氮气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氮气本身并无毒,但当环境中氮气增多致使氧气相对减少(

5.9.4氮气为无色、无味、无嗅的惰性气体,是不能仅凭感官判断相对封闭空间中氮气是否超标的。当空气中氧浓度降低时,窒息性事故的发生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据资料记载,氮气窒息事故发生时,受害者只要在相对浓度较高的氮气空间中停留2分钟就很难有逃出或自救能力;当工作空间中氧浓度<10%可立即使人窒息死亡。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氮气使用进行规定和安全培训。

5.9.5氮气安全使用有关规定:

5.9.5.1使用N2时如果用临时胶管,N2连接点要牢固无泄露。N2阀打开后,严禁人员正对N2出口呼吸。

5.9.5.2N2排空时排空管不准设在室内,亦不得向人经常活动的通道排空,当排放量很大时,会造成氮气聚集使工作空间缺氧,必须注意防止N2浓度过高引起窒息死亡事故。

5.9.5.3在使用N2前,应制定好吹扫方案,对盲板的拆装指定专人负责,并须做好详细记录。

5.9.5.4在用N2吹扫前,应检查确认被吹扫系统已与其它系统隔离效果良好,以免串气。作业前应有工程师确认。

5.9.5.5N2排放点应有明确醒目的标记,应有专人看管,禁止无关人员靠近。工作人员应在N2排放点的上风处,严禁对着排放呼吸。

5.9.5.6吹扫结束后,装置内各N2线出口加盲板,确保与其它管线隔离。

5.9.5.7氮气置换的排气口应设在高处,以防止人员接近时发生窒息死亡。

不得将纯氮排放至通风不畅的空间;氮气的生产、使用现场和操作室等要保持通风换气良好。

5.9.5.8人员进入有氮封或特殊的罐、反应釜等容器内作业前,必须由工程师确认氮气已经切断(必要时必须封盲板),必须打开设备上的入孔,确保容器内空气畅通,必要时可向内强制送风;进入容器内作业的时间不宜太长,可每小时一次轮换休息。

5.9.5.9当氮气发生泄漏时,应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发生氮气泄漏的危险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进行隔离,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入该区域,以防止人员窒息死亡。

5.9.5.10当氮气发生泄漏时,应急处理人员应配戴好氧气呼吸器或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再切断泄漏源,打开门窗,加强通风。

5.9.5.11如因人员发生氮气窒息情况,应将其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紧急就医。

6. 化学中毒的急救方法及措施

公司生产工艺复杂,管道纵横、阀门密布,因此操作人员需要严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严禁擅自开、关阀门,严禁擅自动火,同时平时巡回检查要勤,有问题要及时发现处理,将事故消灭于萌芽之中,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牢固树立“安全是最大的节约”的观念。万一出现火灾、爆炸、中毒、休克等重大事故,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治疗,但对于一般的事故,我们应掌握其急救方法与措施,以便能及时地进行应急处理,减轻伤害程度。

5.7.1 毒物的排除

A.若因事故而致使皮肤、粘膜等接触毒物、或吸入过量的有毒蒸汽,应尽快使伤员脱离中毒环境、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并用大量的微温水冲洗被污染的皮肤(忌用热水,那样会加快毒物的吸收),具体措施如下:

a、对化学性烧伤的毒物,如无机酸、碱及酚等,可用清水冲洗15分钟以后,再用0.5%的碳酸氢钠(NaHCO3)水溶液清洗(酸灼伤),或1%的醋酸或稀食用醋冲洗(碱灼伤)。

b、对无创面的皮肤或粘膜上存在的水溶性毒物,可用清水冲洗后再用肥皂洗净。 c、对粘膜创面上的毒物应先将其吸出,再用化学解毒剂反复冲洗,最后用清水洗净。 d、对于不溶于水的毒物,可加适当的溶剂(如酒精、油脂等)冲洗,加快毒物的清除。 e、常用的方便易得的解毒剂有肥皂水、清石灰水、3—5%的碳酸氢钠溶液等,这类解毒物适用于酸类毒物;食用醋、3—5%的醋酸溶液以及3%的硼酸溶液则适用于碱类毒物的冲

洗;其它如有机磷毒物可用肥皂水或弱碱水溶液冲洗。用解毒剂冲洗后,再用清水冲洗则可以使毒物清除得更加彻底。

B.若毒物或危险品溅入眼内时,应迅速以流动的清水冲洗10分钟以上,同时要翻开上下眼睑,以便冲洗干净;然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对酸性危险品溅入)或3%的硼酸溶液(对碱性危险品溅入)冲洗,最后滴入0.25%的氯霉素眼药水,再敷上0.5%的金霉素眼膏以防止继发性感染。

C.若毒物或危险品误入口内,应立即冲洗口腔只要有毒物吞入胃内就应尽快做催吐处理。催吐是排除毒物的最好方法,并可加强洗胃的效果。

a、催吐:用硬羽毛、手指、匙柄或筷子等触及咽弓和咽后壁以刺激呕吐。或因食物过稠不易吐出或吐净,可先给饮适量的温清水、盐水或其它合适的溶液,再进行催吐,反复数次直到吐出物变清为止。催吐时中毒者的头部应放低,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发生窒息。除上述方法外,还可服催吐液或两种方法同时施用。常用的口服催吐液有4%的食盐水(200ml)、0.05%的高锰酸钾溶液(200ml)、0.3—0.5克的硫酸铜(CuSO4)或硫酸锌(ZnSO4)溶于200ml水中,0.05%的吐酒石溶液(200ml)等。

下列中毒者不宜催吐:有严重心脏病者;食道静脉曲张者;溃疡病患者;动脉瘤患者;吞服了腐蚀性毒物者;或惊厥尚未控制住的中毒患者。

b、洗胃:毒物或危险品误服除催吐外,还必须进行洗胃,以尽可能排队胃内毒物,减少因吸收而造成的危害。对现场急救者,一般根据毒物的种类和性质选取适当的洗胃液,由中毒患者白饮洗胃液200—400ml,然后促使呕吐,反复促使呕吐。反复数次,洗胃液的种类和用途见下表。要注意的是每次洗胃液不能用得太多(300—410ml)以下,以防止将毒物压入肠道,对内服强腐蚀性毒物者严禁洗胃,此外,重中毒或惊厥、昏迷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处理。

c、导泻:多数有毒物质可经小肠及大肠被人体吸收或刺激肠道,因此对误服有毒物质

的患者,除催吐、洗胃外,还可以口服15%的硫酸钠溶液200ml来进行导泻,以尽量减少对毒物的吸收。但对因腐蚀性毒物引起的患者或极度衰弱者不可进行导泻,此外,如果因毒物的作用已引起的腹泻,也不要服用泻药。

7. 急救的注意事项

简单正确的急救处理虽然作用很大,但对下列事项应加以注意,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A.如果要把中毒从毒气弥漫的现场抢救出来,首先必须搞清楚毒物的种类和性质,如果是气体,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防毒面具,例如自给式防毒面具,使用前还要试验是否有效,开关是否正常,如果是酸碱或液体毒物要先穿好防护衣和胶鞋,佩戴好手套。

B.伤员脱离污染现场后,除解毒清洗外还要按下列顺序对伤员进行细心检查:神智是否清晰,脉搏和心跳是否存在、呼吸是否停止,有无出血及骨折。如呼吸和心跳停止,就要在现场或在转送医院的途中进行胸外心脏挤压和呼吸复苏术,即用一手掌根部以每分钟十多次的频率置于患者胸骨下段往下压(往下压3—5cm),或以每分钟16—20次的频率对患者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让患者头部后仰,捏住患者鼻孔,向患者口中吹气,得胸廓和肺部自行回缩后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对剧毒化学药品的中毒者不能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C.皮肤灼伤的患者在经中和剂清洗后,创面上不能任意涂油膏或紫药水,可用清洁布覆盖后送往医院治疗,烧伤面大者应给饮适量的含盐饮料。

D.化工工厂的火灾一般还伴随着有毒物质的蒸发,因此需要先穿戴好防护用品(防毒面具要先检查是否有效)后方能进入火灾现场断火源,再用合适的灭火剂灭火。像乙二醇、三甘醇这样与水互溶的液体有机物和汽油这样比水轻的燃油、严禁用水去灭火,否则会适得其反。

8. 引用文件

《固体、液体废弃物管理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仓库管理制度》

9. 相关制度、记录(表单)

《油品使用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MSDS表》

《物资采购计划表》

《废油剂处理记录》

《废弃物入库单》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