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大V嘲讽又如何?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范雨素

一个名字刷了屏。

范雨素

44岁,来自湖北襄阳农村,初中毕业,在北京做育儿嫂。

空闲时,她用纸和笔写下了10万字。

前几天,她的自传体文章《我是范雨素》传遍全网。

「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得极为拙劣……」

有人说,没想到可以从一个育儿嫂笔下读到这么感人的文字。

有人说,这才是真正有灵魂的文字。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一个大V学着她的笔调也写了一篇,讥讽范雨素的走红是「一次集体刻奇的体验,一次集体按摩泪腺的高潮」。

—波叔敲小黑板上课了—

为了避免小菠菜不知道「刻奇」是什么,波叔普及一下。

刻奇,来自德语Kitsch,上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但为中国人比较熟知的,是80年代米兰·昆德拉伯伯那本流行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当时的译本,把这个词翻译为「媚俗」。

这个翻译不太对。

Kitsch的意思是,有些东西缺乏原创性和内在灵魂,靠简单地模仿那些牛逼作品中比较容易被辨认的风格,从而使其受众也认为自己很时尚或者牛逼了。

这话还是有点抽象。

举个栗子……某宝上常见的「XX同款」就蛮刻奇的。

—上课完毕,收小黑板—

通过上面的课程,你们知道,大V的嘲讽,很不善意。

波叔认为,不是所有的被感动都是表演,生活的苦难真的可以触动人心。

波叔也认为,谁都有写作的权利,谁都有自我表达的权利,范雨素的文学水平,也确实高于身边的大多数人,即使她是一个初中毕业的44岁的育儿嫂。

文学可以从贫瘠的土壤之中生出美丽的花。

在整个人类文明史,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范雨素」,无论古今中外。

每个时代都有人和范雨素一样,没受过高等教育,做的也是育儿嫂似乎不那么高大上的工作,家境贫寒,命运坎坷,却依然成为伟大的小说家,名垂青史。

波叔随便举一个栗子。

也可以说,波叔随便一下子举三个栗子。

是的,她们是三姐妹——

大姐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简?爱》的作者

二姐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呼啸山庄》的作者

小妹安妮?勃朗特(Anne Bront),《艾格尼丝?格雷》的作者

  BBC剧集《隐于书后》就是以三姐妹的故事为题材的

她们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三姐妹,她们的小说是文学青年必读的作品,可你以为她们是从小展露文学才华,父母悉心培养,最后大放异彩?

错了。

命运同样把她们装订得非常拙劣。

将近两百年前,勃朗特一家住在英国北部约克郡一个叫霍沃斯的小村子里。

村子地处偏僻,人烟稀少,四周都是荒漠和山地,最近的小镇也在6公里外。

范雨素兄妹5个,勃朗特家有6个孩子。

勃朗特三姐妹上面还有两个姐姐玛利亚和伊丽莎白,还有个比夏洛特小一岁的男孩勃兰威尔。

孩子们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就靠父亲养育6个孩子。

老勃朗特是霍沃斯的教区牧师,毕业于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是个真正的文化人,受到社区尊重,但是非常穷。

小时候的范雨素看知青文学,还看《鲁宾逊漂流记》、《神秘岛》、《孤星血泪》、《雾都孤儿》、《在人间》、《雷锋叔叔的故事》、《欧阳海之歌》、《金光大道》。

勃朗特家的孩子们也是从小就读到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自办了一份叫《年轻人杂志》的手抄刊物,自写自编自读,自得其乐。

和范雨素一样,他们的精神生活很丰富,经济情况却捉襟见肘。孩子们穿的都是拆拆补补的旧衣服,姐姐穿不下了,妹妹接着穿。

虽然也都上了学,但学校留给他们的不是什么好回忆。夏洛特8岁时,和两个姐姐、妹妹艾米莉一起进了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求学。

那就是夏洛特后来在《简·爱》里写的那所学校的原型:

我们的衣服太单薄,抵不住严寒,我们没有靴子,雪钻进了我们的鞋子,在鞋里融化了;我们没戴手套的双手冻麻了,冻疮累累,跟我们的双脚一样。……半饥半饱,感冒又没有及时治疗,这就注定了大部分学生要受到感染;80个姑娘中,一下子就病倒了45个。

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资源的分配都是不公平的。分配给穷人的,是劣质,甚至危险的教育资源。

范雨素的两个姐姐,一个生下来五个月就得了脑膜炎发高烧,从此智障,另一个得了小儿麻痹症,腿脚有了毛病。

夏洛特的两个姐姐玛利亚和伊丽莎白,因为穷,穿不够衣服,在穷人学校里感染了风寒,死了。

夏洛特和她后来创造的简·爱一样,长得不好看,在学校里也备受歧视。有女同学对她说:

有人得排在最后,你这么丑陋不是你的错。

  乔治·瑞奇蒙创作的夏洛特肖像

好不容易熬到中学毕业,为了养家,夏洛特去富人家里做了几年家庭教师。

19世纪英国的家庭教师,和今天中国的育儿嫂没多大区别,都是看护熊孩子。

这个活也不好干,熊孩子仗着大人撑腰,经常欺负老师。工资也不高,19世纪英国这活儿的平均收入大概是一年20到40英镑,和农民差不多。

夏洛特在给艾米莉的信里说:

私人教师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根本不被当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

在家里的艾米莉也不轻松。除了工作之外,洗衣服、烧菜、烤面包,繁重的家务劳动全都压到她身上。

和范雨素在打工学校教书一样,夏洛特和艾米莉也试过教书,姐妹俩在家乡开了一家法语学校,可惜很快就坚持不下去,只能关张了事。

总之,生活的重负压得这几个女孩子喘不过气来。

与范雨素一样,即使承受着生活的重负,也压不跨深埋在她们心底的一个梦想——写作。

勃朗特姐妹们从小就爱编故事、爱写诗,到现在也没变。

1836年12月,夏洛特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把自己写的几首诗寄给得到国王册封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请他提些建议。

这位当时的大V兜头泼了她一盆冷水:

文学创作与女人的生活无关,也不是女人该干的事。不管是正式成就还是日常消遣,女人应该多做她份内之事,那样就不会整天无所事事。对于那些还没时间去做的职责,轮到你去做的时候你就不会那么想出头了。

看,古今中外的大V们,好像变化真不大。

不过这也打击不了夏洛特。

  夏洛特的笔记本

艾米莉也一样,她在厨房里烧饭也随身带着纸和笔,随时拿出来写,虽然明知道写了也没人看。

1845年的一天,夏洛特整理床铺,发现了艾米莉写诗的笔记本,里面写得密密麻麻。她忍不住读了几首,大为欣赏。

晚风忧戚,星如萤火,幽思遐想,欲望折磨着我。

石楠花海在它的吹拂下似波涛翻涌……

隐匿的真相被揭露,我的感官尽失,唯靠内心感受。

快要挣脱束缚的双翼,寻到家园港湾。

丈量海湾,俯身最后一搏……

正陶醉着,被艾米莉撞见,生气地抢过笔记本,还打了夏洛特一巴掌。

后来还是小妹安妮让她们俩冰释前嫌的:她也拿出了自己没给人看过的习作!

三姐妹像找到知音一样,整天凑在一起探讨文学。

本来她们不敢想自己能有什么出息,因为全家都把期望寄托在唯一的男孩勃兰威尔身上,把他当皇帝般供着,最好的给他吃、给他穿、给他用。

她们从不抱怨,一心想着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尽力创造良好条件,只希望他能出人头地。

只可惜勃兰威尔这小子是个不懂珍惜眼前一切的混小子,主要技能就是败家。

  《隐于书后》中的勃兰威尔

勃兰威尔排行老二,上有姐姐夏洛特,下有两个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其实他本身的资质不差,有绘画天赋,跟过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威廉·罗宾逊学绘画,还一度靠卖肖像画赚过一点钱。

看他给三姐妹画的肖像画,应该是有两把刷子的:

  勃兰威尔画的三姐妹,中间那个被隐藏的男子,就是他自己

  他画的艾米莉肖像

也爱写诗作文。他对夏洛特说过:

我可以哼着小曲抽着雪茄,就能写完一篇小说。

本来无论往哪方面发展,只要用心,都可以闯出一片天地。

但是人不是有才华就能成功的。他坏毛病不少:酗酒,说谎,挥霍,好高骛远,不思进取。这种被宠坏的没出息的家伙,大家身边恐怕见得也不少吧?

三姐妹节衣缩食,资助他去伦敦皇家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可这小子去了几周,花天酒地把学费挥霍完,就回来了,还骗家里人说钱是被人抢走的。

1840年,老勃朗特托人给他安排了一份火车站售票员的工作,没过多久就被炒鱿鱼了。原因是他负责的账目有减无增。怎么回事?手脚不干净呗。

1843年,安妮又给他介绍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谁知这家伙竟然勾引女主人,给东家戴了绿帽。

三姐妹知道这事之后,非常生气。可是老勃朗特说:

我觉得我们要用善良、理解和祈祷,就算他幼稚又荒唐,我们应该能够将他带回正道。

20多岁的人了还无法自力更生,动不动就伸手要钱,不给就发脾气,没钱喝酒就赊帐,结果欠了一大笔债,差点被抓进监狱。他的才华就是这样被挥霍一空的。

他不但没法兑现他的才华,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反而连工作也丢了,成了家庭的累赘。

在勃兰威尔无可救药地堕落时,三姐妹却在生活的重压下拼命追求自己的梦想。

但问题又来了:当作家那是男人的事情,女人在家自己写着玩没人管你,但若想出版,风险就大了。

出版难,姐妹们一咬牙,动用了家里一笔应急的钱——姨妈去世时留下了一小笔遗产。他们用这笔遗产,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

这本诗集卖出了……两本。

你没看错,就两本。

这就能浇灭她们的写作热情吗?不能。这回要写小说。

要是写得好,也许能像前辈简?奥斯汀那般风光,否则别人就会指着鼻子嘲笑挖苦:不务正业,耍猴给人看。

到时候,整个家庭都会蒙羞。

所以,这几乎是一条不成功便成仁的不归路。

为安全起见,她们不能用真名,以免让出版社知道女性身份。三人给自己起了一个看起来比较中性的笔名:夏洛特叫科勒?贝尔、艾米莉叫埃利斯?贝尔、安妮叫阿克顿?贝尔。

她们开始奋笔疾书,一边操持家务、照顾父亲,一边竞赛似的各自完成作品。

她们又一起讨论写作的题材。

  夏洛蒂和出版人共进晚餐时穿的裙子

大姐夏洛特打算写一个既没颜值又没财产的平凡女子,被家境逼出来自立打拼,凭着善良、坚强和独立,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聪明的你肯定猜到了,这就是玛丽苏小说的鼻祖——

《简?爱》。

这其实写的就是她自己。

只不过,在现实中,她向法语学校的已婚男老师黑格尔先生表达爱意而未果,在书里,她虚构了相反的情节:罗切斯特被简·爱所折服。

艾米莉性格强硬,情绪丰富,所以在她笔下,《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性格又极端又复杂,他恶毒凶狠,残酷无情,却极度深情,让人恨不起来。

这个形象在勃朗特家里就有个很好的实例,就是勃兰威尔。

他酗酒发起疯来六亲不认,连父亲都敢动手打。艾米莉恨他,可血浓于水,对哥哥的关心和爱是本能的,所以她是最刀子嘴豆腐心的一个。

最小的安妮个性温和柔弱,在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时,调停让步的总是她。

她笔下《艾格尼丝?格雷》的主人公也是位家庭教师,内心孤寂,饱受东家对其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双重虐待,所幸认识了为人正直的副牧师。

这写的就是安妮生活的体会,以及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三姐妹的小说从艰苦的生活之中汲取了养分,收获了灵感,那些障碍不仅没有成为她们的绊脚石,反而让她们跃得更高。

《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同在1847年出版,轰动文坛。

那一年,夏洛特31岁,艾米莉29岁,安妮27岁,都仍然单身。三姐妹一举震动了文学界,也征服了广大读者。

她们的兄弟、曾经被认为大有前途的勃兰威尔30岁。一年后,就把自己喝挂了。

同在1848年,艾米莉也患了肺结核,却拒绝治疗,在12月去世。不到半年,1849年5月,最小的安妮也因为同样的疾病而去世了。

接二连三失去亲人,使夏洛特遭受了极大的打击,只能依靠写作来治愈自己。她在随后几年完成了《谢利》、《维莱特》等作品。

38岁的时候,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与一名牧师结婚。

可惜幸福太短暂,不到一年,1855年3月31日,夏洛特病逝,年仅39岁。

  三姐妹雕塑

三姐妹来去如流星,虽然迅疾,却无比闪耀。

她们的才华和热情像被压在巨石下的种子,一旦发芽,就会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掀翻一切障碍。

贫穷不能阻挡她们,不公不能阻挡她们,歧视也不能阻挡她们。

这种力量,她们有,范雨素也有。

你有吗?

课后检查时间,波叔想知道大家最近在读什么书,给你在读的书拍张照片,在Up里分享给大家吧。

  一起Up 波叔最近在读这本书,你呢?

  小程序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