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对会计信息化建设问题的思考

2012年04月26日 11:07 来源:《当代经济》 2011年第10期下 作者:张巧华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摘要:本文总结了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认识、资金、环境、人才、方法等问题,并述说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大家以需求为主导,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模式。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经济价值,ISCA模型,标准化,管理制度化,流程标准化,人员专业化

一、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价值

从社会发展的进程看,国内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制于资源的紧缺及各种成本的上涨。在企业维持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要应对企业成本上涨、资源匮乏的压力,就必须对自身的发展模式进行改良,从高能耗低产出渐变为低能耗高产出,管理方面从粗放式变为精细化。这些都要求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运营情况有透明的了解,会计信息化迎合企业的需求。

1、会计信息化能为企业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源

会计信息化能为企业提供的信息资源包括:财务的、非财务的;即期的、往期的;整体的、个体的;内部的、外部的;横向的、纵向的等等。企业可按需取数,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准性、及时性与适用性,更好地服务于决策。

2、会计信息化能优化企业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化可通过优化、整合、固化流程加强内部控制。由于销售、采购、生产、仓存、计划、成本、往来与总账等流程的嵌入,形成了环环相接,节节相扣的运作模式,使内部控制在流程中得到强化,企业从职能管理走向了流程管理,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3、会计信息化能提高工作效能

会计信息化减少了数据的收集、整理、加工、计算等作业环节,化繁为简,使繁杂的资料传递、勾稽核对转变为系统的业务循环,自动匹配,提高了工作效能。

4、会计信息化体现了低碳、环保的主题

由于微小储存介质的替代,信息流通环节的减少,节约了大量纸张、人工、设备、场地的投入,体现了低碳、环保的主题。因此会计信息化是体制创新、科

技创新、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优化社会资源的重要体现。

二、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认识问题

(1)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未到位。就像很多人无法区分会计与财务一样,也有很多人认为会计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只是对旧有会计电算化的简单更名与升级,于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单只落在财务身上,终究还是会计电算化。

(2)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缺乏认识。企业缺乏选购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必要知识,认为贵的、进口的或独家专享的好,于是贪大求洋、盲目开发和购买。不关注产品、生产工序以及企业所处环境的不同,使会计信息化软件无法与业务融合。如某大型国有企业决定选用国际排名第一的标准软件。但工作展开一年后,尚未能确定公司何时能完全实现信息化。个别地区虽已先行使用,但一直无法深入。项目失败的原因很多,虽然员工对会计信息化的不熟悉是其一,但软件对行业不匹配,系软件信息化困难主因。在使用者均是新手的环境下,软件的行业功能欠缺、不完善打击了使用者的信心,无法第一时间解决的问题让工作停滞不前。

(3)个人意识不到位。对个体而言,未必都认同会计信息化。流程的规范、岗位的透明难免涉及利益分配的变化,习惯的改变;生疏者工作强度明显增加,虽只是短暂现象,但有时却被扭曲;有人开始担心自己是变革的牺牲者,怕被淘汰。于是谣言四起,消极怠工、制造事端阻碍会计信息化建设。

2、建设问题

(1)初始成本高,经济价值难衡量。企业大都愿意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有时却止步于初期的高投入与经济价值的无法衡量。近十年会计电算化得以迅速推广,成本低廉与操作简单不得不说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然而会计信息化无论从科技角度还是从应用难度都有了飞越的提升,于是软硬件成本的增加,上线磨合成本的高投入,建设周期的延长使企业却步了,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而经济价值作为企业行动的准则,又是会计信息化建设难以估算的。就像预防措施无法衡量其经济价值一样,会计信息化由于其带来的经济增加值无法准确估算也就测不出其经济价值。于是企业的认知与偏好成了会计信息化建设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大大限制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社会化规模。

(2)企业的基础管理薄弱。有些企业基础管理薄弱,如制度不完善,有制度不执行;流程不固定,固定不合理;岗位不分专业,权责不明晰;表单不适用,使用未控制;管理方向不明确,定位模糊等。管理层将基础管理的强化期待于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认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完成后管理就自然跟上了,使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受阻:配套标准很难建立,基础无法设置,嵌入系统的控制措施不正确等。

(3)缺乏强有力的推行者。“会计信息化”虽早已耳熟能详,但要切身开展却又仿佛只身进入陌生领域。于是众多的培训、大量的借鉴产生,希望能尽快上手,可是效果却不如人愿,培训与工作总难融合。究其原因是没有担当“领头羊”。而要找到适宜的领头者却又很难。往往能找到的,懂财务不懂信息化,懂信息化不懂财务,都懂的却带不动团队,没法在部门间周旋。

(4)没有整体规划,标准化建立未考虑需求。集团性企业容易忽视企业间差异对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负面影响,不做集团层面的整体规划,使上下不统一。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好坏很大部份取决于标准化的建立。而整个建设过程就标准化建立是最大困难。对一个集团性企业或者一个供应链集合体而言,经营不同的产业,有制造,有服务、有房产、有商贸;所处的区域不同,有国内,有国外,有省内,有省外;各有各的组织结构、经营模式,要建立统一的标准,确实不容易,且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投入。于是企业开始怀疑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粗糙上阵,仅以满足系统运行的最低要求建立标准,忽视企业的经营管理需求,默许下属公司各自为政,各成体系。

(5)未建立与会计信息化配套的规章制度。在会计信息化上线后如释重负,以为大功告成,从此坐享其成的比比皆是。我们在检查中发现,会计信息化后有企业存在账外账,两套账并行;不按标准作业,断岗缺岗信息中断严重;系统故障引发业务停滞;企业信息外泄,系统常受病毒攻击等现象。原因大抵是未建立与会计信息化配套的规章制度,对行为没进行规范,于是各做各的,无人岗,信息孤岛时有出现。

三、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1、提高企业认识

(1)正确理解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会计信息化源于会计电算化,但又远远突破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是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集合。杨周南老师提出“会计(管理)信息化”的体系结构-ISCA模型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建立和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或计算机技术环境下的会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AIS);二是为了确保AIS安全有效地运作,为会计管理工作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必须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三是为了确保和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必须开展对AIS及其内控制度的审计,以最终达到对AIS安全、可靠、有效和高效的应用。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的重心应趋向于管理。

(2)选购会计信息化软件应结合需要,量体裁衣。企业在购买会计信息化软件时应充份了解企业的需求,获取会计信息化软件的信息,寻找最匹配的会计信息化软件。若企业缺少信息化人才,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则应尽可能选择有同类企业成功案例、并得到市场广泛认可、服务口碑较好的会计信息化标准软件。切不可贪大徒增成本,也不可过小达不到全面信息化的要求。

(3)提高员工认识与积极性。做好充分的宣导,必要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让全体员工了解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趋势和必然,使每个人都有积极投入会计信

息化建设的决心。要将开展会计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提高企业竞争力,也提高个人职业能力的认识灌输到位。对信息化建设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与心理失衡应及时疏导,让每个人都有良好的心态,积极投入会计信息化建设。

2、采用适宜的方法解决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1)以风险管理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原始动力。会计信息化是风险识别与防控的重要手段。对配套标准的设置融合了风险管理理念;而流程的建立与嵌入则实现了风险的控制。企业应站在风险管理的角度,力推会计信息化建设。

(2)三化工程与会计信息化建设并行。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进行三化工程建设,即做到管理制度化、流程标准化、人员专业化。所谓管理制度化,是指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依法治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流程标准化,即企业业务化繁为简,针对经营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以人为本,制定细致化、科学化、数量化的标准业务流程,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人员专业化,则要求人员适合企业的专业化水平程度,适合企业经营管理多方面需求,企业从人才结构与产业机构配套角度去招聘和使用人才。只有完善基础管理,会计信息化才能发挥其管理效应。

(3)成立会计信息化项目组。团队的优势是各杨其长,互补其缺,把原本不具备的功能具备了。会计信息化建设时可成立项目组,专门负责领导推行会计信息化建设。项目组由管理、培训、财务、信息等各方面人才组成,并附予一定的行政权利。同时应需证每个项目组成员的专职性,即确保其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会计信息化建设。

(4)做好整体规划,建立需求形标准化。高层领导应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建设,做好整体规划,明确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企业范围、部门范围、业务范围及完成时间和步骤。并根据规划的范围做好标准化建立。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获取、分析和利用,以利于经营与投资决策。企业建立的标准体系有:编码体系、分类体系、科目使用体系、业务流程体系、指标体系等。由于标准化的工程量大,重置成本高,以及会计信息化的连续性决定了标准的建立不可一蹴而就,应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现状,进行深度调查研究、细致分析后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趋势的标准化。

(5)建立会计信息化配套制度。为保证会计信息化的有效运行应建立起与之配套的文档资料管理与控制、硬件管理与维护、软件开发与维护、人员管理与控制、系统操作管理与控制、系统环境管理与控制、计算机病毒预防与消除等各方面行之有效的制度,从源头上保证营运的顺畅性、数据的安全性、信息的准确性。同时还应形成内部监督考核机制,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和运行进行监督检查,辅以绩效考核,以确保会计信息化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杨周南:论会计管理信息化的ISCA模型[J].会计研究,2003(10).

[2]王文莲:对会计信息化的若干思考[N].会计之友,2007(3).

[3]祁广亚:会计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5).

[4]杨雪、李一硕:会计信息化:大型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武器[N].中国会计报,2009-06-12.

[5]罗庆: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选型需走出四重困惑[DB/OL].IT商业新闻网,2009-08-14.

[6]刘媛媛: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优化[J].财务与会计,2009(2).

[7]张明明:ERP环境下加强内部控制的探索——浙江巨化股份公司的经验[J].财务与会计,2009(1).

[8]刘秀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11(5).

[9]王丹: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当代经济,2010(10).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