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水闸毕业设计

第一章 综合说明

第一节 概述

本工程闸址位元于龙坝乡驻地—龙坝河与其左岸支沟交汇口之上游约150m处,拦河闸所担负的任务是正常情况下拦河截水,抬高水位,以利引水。洪水时开闸泄水,以保安全。主要用于电站引水发电。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本引水式电站首部枢纽工程等别为Ⅴ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五级;设计洪水标准确定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确定为50年一遇。

第二节 基本数据

1、基本概况

电站位置:龙坝乡

水 系:岷江水系

开发方式:引水式

引用流量:2.5m3/s

2、流域概况

1)、河流概况

坝(闸)址位于龙坝乡驻地—龙坝河与其左岸支沟交汇口之上游约150m处。河道顺直,纵坡降约55‟,河床横宽15~20m。左岸漫滩宽约15m,其后为河间三角形洪积阶地,阶面高出河水面10~15m,边坡稳定。右岸坡麓有崩坡积块碎石,基岩大面积出露,边坡稳定;坝线处为崩坡积层边坡,坡角30~40°,边坡稳定。坝线下游向约

30 m处出露基岩,顺河长约60m,岩层为三迭系上统侏倭组(T3zh)浅灰色薄~中厚层状变质钙质石英砂岩、千枚岩。

沉砂池位于右岸一级阶地上,地形地质条件宜于布置建筑物。阶地表层为砂壤土夹砾碎石,厚度1~1.5 m,其下为冲洪积砂漂块卵石层,粒度大小悬殊,局部有架空结构,均匀性差。池基持力层为冲洪积砂漂块卵石层,能满足沉砂池对承载、抗滑等稳定性要求。

2)、气象

气象特征值统计表

3)、水文、泥沙

(1)径流

多年平均流量42.3m3/s,多年平均年径流深777.6mm,折合年径流量13.37亿m3。径流的年内分配与降雨的年内分配基本一致。年内分配大致为:丰水期5~10月,主要为降雨补给;枯水期11月~次年4月,主要由地下水和融雪水补给。每年4月以后径流随着降雨的增大而逐渐增大,6、7两月水量最丰,8月份相对较小,9月份次丰,11月起由于降雨量的减少,径流开始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稳定退水

至翌年3月。径流在年内的分配不均匀,丰水期(5~10月)多年平均流量为69.2m3/s,占年径流量的82.2%,其中主汛期(6~9月)水量占了年水量的61.5%,枯水期(11~4月)多年平均流量为15.2m3/s,占年径流量的17.8%,最枯的1~3月多年平均流量为11.1m3/s,占年径流的6.5%,其中最枯的2月只占1.9%。径流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平均流量为52.8m3/s(1961年5月~1962年4月),最小年平均流量为30.4m3/s(1971年5月~1972年4月),相差仅1.7倍。年最小流量一般出现在1、2月份,多数出现于2月,最小月平均流量

8.48m3/s。

(2)洪水

年最大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小,实测年最大洪峰流量的最大值为465m3/s(1967年7月12日),最小值163m3/s(1966年7月14日),两者之比为2.85倍。洪水过程主要为复峰过程。

(3)泥沙

4)、地质

龙坝河位于黑水河中游之北部,地形上属于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总的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由海拔5000~4000m降至约2000m,沿河两岸山势巍峨,层峦迭嶂,高差悬殊,属典型的高山峡谷、构造剥蚀与侵蚀地貌。

本河流全长约26km,河流总体方向由NE流向SW折而由NW流向SE,河流坡降陡,平均坡降约为70‟,河谷阶地不发育,间有漫滩断续分布。两岸支沟不对称,左岸比较发育。按河谷地貌形态的表现特征,从上自下大致可分为三段:王母寨沟以上河段,河谷相对开阔,两岸谷坡坡度大致在40~50º左右,谷宽约40~60m;龙坝乡以上至王母寨沟河段,河谷狭窄,河床深切,左岸陡峭,坡度大致在50~70º左右,右岸稍缓, 坡度大致在40~50º左右,谷宽只有20~50m;龙坝乡及以下河段,谷底相对开阔,宽约70m,两岸谷坡坡度大致为40~75º。

工程区在大地构造上位处秦岭东西向构造带、龙门山北东向构造带与金汤弧形构造带间的三角地块内,构造形迹比较复杂。工程区位元于较场和知木林两个山字型构造之间,属较场山字型构造与西尔北西向构造带的复合地带。区内断裂不发育,以弧形线状褶皱构造为主。 坝址位于龙坝河与其左岸支沟交汇口之上游约150m处。河道顺直,纵坡降约55‟,河床横宽15~20m。左岸漫滩宽约15m,其后为河间三角形洪积阶地,阶面高出河水面10~15m,边坡稳定。右岸坡麓有崩坡积块碎石,基岩大面积出露,边坡稳定;坝线处为崩坡积层

边坡,坡角30~40°,边坡稳定。坝线下游向约30 m处出露基岩,顺河长约60m,岩层为三迭系上统侏倭组(T3zh)浅灰色薄~中厚层状

变质钙质石英砂岩、千枚岩。

距坝线下游约100~160m ,有倾斜状一级阶地,顺河长约60m,横向宽约30m,适宜布置沉砂池;坝线上游两岸有较宽阔的河。 坝基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漂块卵石层,石质以变质砂岩、板岩为主,少量岩浆岩,粒径一般6~30cm,次园~次棱角状,砂砾石含量约占20%,漂石、块石含量约占50%,卵碎石约30%,结构稍~中密,局部具架空现象,均匀性差,透水性强,地下水丰富。该层作为低坝坝基持力层是适宜的,能满足其对承载、抗滑稳定等要求。 左岸为洪积阶地前沿泥砂漂块卵碎石层,结构松散,抗冲刷能力极弱,透水性较强,不宜直接作为坝肩。建议:坝肩嵌入岸坡内2~3m, 上游必须护岸,并与枢纽防渗工程连成一体。

右岸为坡麓崩坡积块碎石,结构松散,透水性较强,亦不宜直接作为坝肩。

建议:坝肩嵌入岸坡内1~2m,坝线上游须护岸,并与防渗工程连成一体。

此外,在基坑开挖中,地下水量大,应采取降排水措施;区内有冰冻现象,对建筑物有不良影响,需采取相应工程措施。

沉砂池位于右岸一级阶地上,地形地质条件宜于布置建筑物。阶地表层为砂壤土夹砾碎石,厚度1~1.5m,其下为冲洪积砂漂块卵石层,粒度大小悬殊,局部有架空结构,均匀性差。池基持力层为冲洪

积砂漂块卵石层,能满足沉砂池对承载、抗滑等稳定性要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基不均匀变形,需采取相应工程结构措施;河岸易受洪水冲刷袭击,需沿岸构筑防冲保坎。

沉砂池至坝线,前段为崩坡积层边坡坡麓,适宜设置箱型暗渠,并与防洪堤工程结合;后段为基岩边坡,其地形地质条件可以设置暗渠。

首部枢纽地基土石主要地质参数建议值

3、水位及流量

电站设计引用流量:2.5m3/s

坝(闸)正常挡水位:2063.00m

隧洞进口水位:2061.00m

洪水资料:

P=0.5% Q=147.0m3/s;

P=1.0% Q=137.0m3/s;

P=2.0% Q=126.0m3/s;

P=3.3% Q=117.0m3/s;

P=5.0% Q=110.0m3/s;

第三节 工程综合说明书

本工程闸孔形式采用无胸腔的开敞式水闸,闸底板形式采用宽顶堰。建造在河道上,枯水期用以拦截河道,抬高水位,以利上游取水要求;洪水期则开闸泄洪,控制下游流量。

一、河闸的特点

拦河闸既用以挡水,又用于泄水,且多修建在软土地基上,因而在稳定、防渗、消能防冲及沉降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

1.稳定方面

关门拦水时,水闸上、下游较大的水头差造成较大的水平推力,使水闸有可能沿基面产生向下游的滑动,为此,水闸必须具有足够的重力,以维持自身的稳定。

2.防渗方面

由于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水将通过地基和两岸的土壤会被掏空,危及水闸的安全。渗流对闸室和两岸连接建筑物的稳定不利。因此,应妥善进行防渗设计。

3.消能防冲方面

水闸开闸泄水时,在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过闸水流往往具有较大的动能,流态也较复杂,而土质河床的抗冲能力较低,可能引起冲刷。此外,水闸下游常出现波状水夭和折

冲水流,会进一步加剧对河床和两岸的淘刷。因此,设计水闸除应保证闸室具有足够的过水能力外,还必须采用有效的消能防冲措施,以防止河道产生有害的冲刷。

4.沉降方面

土基上的建闸,由于土基的压缩性大,抗剪强度低,在闸室的重力合外部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较大的沉降影响正常使用,尤其是不均匀沉降会导致水闸倾斜,甚至断裂。在水闸设计时,必须合理选择闸型、构造,安排好施工程序,采取必要的地基处理等措施,以减少过大的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二、拦河闸的组成

拦河闸通常由上游连接段,闸室段和下游连接段三部分组成。

(一)上游连接段

上游连接段的主要作用是引导水流平稳地进入闸室,同时起防冲、防渗、挡土等作用。一般包括上游翼墙、铺盖、护底、两岸护坡及上游防冲槽等。上游翼墙的作用是引导水流平顺地进入闸孔并起侧向防渗作用。铺盖主要起防渗作用,其表面应满足抗冲要求。护坡、护底和上游防冲槽(齿墙)是保护两岸土质、河床及铺盖头部不受冲刷。

(二)闸室段

闸室是水闸的主体部分,通常包括底板、闸墩、闸门、

工作桥及交通桥等。底板是闸室的基础,承受闸室的全部荷载,并比较均匀地传给地基,此外,还有防冲、防渗等作用。闸墩的作用是分割闸孔,并支承闸门、工作桥等上部结构。闸门的作用是拦水和控制下泻流量。工作桥供安置起闭机和工作人员操作之用。交通桥的作用是连接两岸交通。

(三)下游连接段

下游连接段具有消能和扩散水流的作用。一般包括护坦、海漫、下游防冲槽、下游翼墙及护坡等。下游翼墙引导水流均匀扩散兼有防冲及侧向防渗作用。护坦具有消能防冲

0„..作用。海漫的作用是进一步消除护坦出流的剩余动能、扩散水流、调整流速分布、防止河床冲刷。下游防冲槽是海漫末端的防护设施,避免冲刷向上游扩展。

第二章 水力计算

第一节 结构型式及孔口寸、断面尺寸的确定

一、闸室结构型式及底板高程

本工程孔口采用无胸腔的开敞式水闸,闸底板型式采用宽顶堰。一般情况下,拦河闸的底板顶面与河床齐平,即闸底板高程2061m。

二、拦河闸下游水位

已知设计洪水标准确定为20年一遇,即:Q设=1103/s,校核洪水

标准确定为50年一遇,即:Q校=126m3/s。根据水闸所在的河道断面

图,假设水位高度(H)求各水位断面流量,并绘制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进行计算:Q=AC

(《水力学》教材)

式中 A——过流断面面积,m2;

C——谢才系数,m1/2/s;

R——水力半径,m;

n——河槽的糙率,查水力学教材6—3,取n=0.04; x——过水断面的湿周,m;

i——渠道底坡,本设计i=0.055。

假设下游水深hs,求得相应的流量Q,可列表计算。

计算结果如下表: Ri,C=1nR,R=A/x

根据下游水深与流量表绘制下游水深与流量关系曲线图H~Q图,见附图水位—流量曲线图

H(m)3

21.99

1.91

1

50

110100150

200250Q(m3/s)

. 下游断面H~Q关系曲线图

根据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查出河道下游水位:hshs校=1.99m。

三、拦河闸上游水位

设=1.91m;

要求枢纽通过:Q设=110m3/s(设计洪水流量);Q校=126m3/s(校核洪水流量)。

闸门总净宽:本工程河床横宽15-20m,小型水闸的单孔宽度一般为3-5m,现拟定b=5m;闸孔数取n=3。故闸孔总净宽BO=nb=15m。 墩形:中墩采用半圆形,边墩采用流线形。 设计洪水位情况:

假设上下游水位差△H=0.83m,Ho= hs设+△H=1.91+0.83=2.74m hs

设/ Ho=0.697

流量系数:m=0.385

《水闸设计规范》中堰流的计算公式为:Q=Boσsεm√2gHo³ 根据《水力学》教材查图8-6得流线形边墩的形状系数δk=0.4,查表8-6得半圆形闸墩形状系数δ0=0.45。

侧收缩系数:ε=1-0.2[(n-1) δ0+δk]H0/nb(《水力学》公式8-16)

=1-0.2×[(3-1)×0.45+0.4]×2.74/15

=0.9525 实际过流能力: Q=Boσsεm√2gHo³

=15×1×0.9525×0.385√2×9.8×2.743

=110.45m/s≈Q设=110m/s

3

3

Q设Q设

Q设

≤5%(故假设成立)

▽设上=▽底+Ho=2061+2.74=2063.74m 校核洪水位情况:

假设上下游水位差△H=1.02m,Ho= hs设+△H=1.99+1.02=3.01m hs

设/ Ho=0.661

流量系数:m=0.385

《水闸设计规范》中堰流的计算公式为:Q=Boσsεm√2gHo³ 根据《水力学》教材查图8-6得流线形边墩的形状系数δk=0.4,查表8-6得半圆形闸墩形状系数δ0=0.45。

侧收缩系数:ε=1-0.2[(n-1) ζ0+ζk]H0/nb(《水力学》公式8-16)

=1-0.2×[(3-1)×0.45+0.4]×3.01/15

=0.9478 实际过流能力: Q=Boσsεm√2gHo³

=15×1×0.9478×0.385√2×9.8×3.013

=126.54m/s≈Q校=126m/s

3

3

Q校Q校

Q校

≤5% (故假设成立)

▽校上=▽底+Ho=2061+3.01=2064.01m

两种情况下过流能力都小于5%,说明孔口尺寸的选择较为合理,所以不再进行调整。闸孔选3孔,单孔净宽为5m。

四、验算过闸单宽流量

根据地质资料,本工程地基属于砂壤土地基,允许单宽流量 10-15 m3/s.m, 取[q]=10m3/s.m。 ①通过设计流量时:

q=Q设/B孔=110/15=7.33m3/s.m<10m3/s.m ②通过校核流量时:

q= Q校/B孔=126/15=8.4m3/s.m<10m3/s.m ∴满足要求

第二节 消能防冲设计

水闸泄水时,部分势能转化为动能,流速增大,具有较强的冲刷能力,而土质河床的抗冲能力又较低,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消能防冲措施。

一、过闸水流的特点

1.水流形式复杂

初始泄流时,闸下水深较浅,随着闸门开度的增大而会逐渐加深,闸下出流由孔口到堰流,自由出流到淹没出流都会发生,水流形态比较复杂。因此,消能设施应在任意工作情况下,均能满足消能的要求并与下游很好的衔接。

2、 闸下易形成波状水跃

由于水闸上下游水位差较小,出闸水流的拂汝得数较低(1.0

3、 闸下容易出现折冲水流

一般水闸的宽度较上下游河道窄,水流过闸时先收缩而后扩散。如工程布置或操作运行不当,出闸水流不能均匀扩散,将使主流集中,蜿蜒蛇行,左冲右撞,形成折冲水流,冲毁消能防冲设施和下游河道。

二 、消能防冲方式选择

底流式衔接消能主要用于中、低水头的闸、坝,可适应较差的地质条件,消能效果较好。能使下泄的高速水流在较短的距离内有效地通过水跃转变为缓流,消除余能,与下游河道的正常流动衔接起来。由于本工程水头低,下游水位变

幅大,河床的抗冲刷能力较低,采用底流式消能。

三 、消能防冲设施的设计 (一)消能控制条件分析

水闸在泄流过程中,随着闸门开启度不同,闸下水深、流态和过闸流量也随之变化,设计条件较难确定。一般以上游最高水位、下游始流水位为可能出现的最低水位,闸门部分开启、单宽流量大作为控制条件。设计时应以闸门的开启程序,开启孔数和开启高度进行多种组合计算,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为了保证无论何种开启高度的情况下均能发生淹没式水跃消能,应先拟定闸门开启孔数,然后由水利计算的跃后水深hc与下游实际水深hs比较,选取hc

..

,,

ht

最大值

的情况,判别水跃形式,作为闸门最不利的情况,消能防冲设计的控制情况。(下游水深根据下游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查得)

为了确保水闸安全运行,可以规定闸门的操作规程,本设计对闸孔按对称方式开启,分别对不同开启孔数和开启度进行组合计算,找出消力池池深和池长的控制条件。 孔口出流流量公式:(e/H<0.65;计算取H0≈H) Q=μσenb√2g(H0-hc)=φε'σenb√2g(H0-e) 式中:u——宽顶堰上孔流流量系数,μ=φε' ε'——收缩系数;查《水力学》教材表8-1 φ——流速系数,φ=0.9~1.0,取φ=0.95 e——开度.

hc ——挖池前收缩水深;hc=e nb——净宽.

H0——堰顶全水头.

hs<hc″(自由出流) σ=1;hs>hc″(淹没出流) 跃后水深:

2hc8q hc″=-13

2ghc



通过跃后水深与下游水深的比较进行流态判别,经过计算,找出最大的池深,池长作为相应的控制条件。同时考虑到经济及其他原因,对池深较大的开启度采用限开措施。关于流态判别如下:

h c"

h c">hs 为自由出流的远驱式水跃。 计算列表如下:

正常水位情况:(H正=2.0m)

表1 消力池池深池长估算表

开启度为0.8m时,hc”-ht=0.607m,为最不利情况。

设计水位情况:(H0设=2.74m)

表2 消力池池深池长估算表

开启度为1.3m时,hc”-ht=0.964m,为最不利情况。

校核水位情况:(H0校=3.01m)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表,算出在校核水位情况下,开启1孔闸门,开启度为1.6m时,hc”-ht=1.108m,为最不利情况。 (二) 消力池尺寸及构造 1.消力池深度的计算

根据三种情况所选择的控制条件,分别估算正常水位池深为0.4m、设计水位池深为0.3m、校核水位池深为0.1m,用《水力学》教材公式9-5,计算挖池后的收缩水深hc1和相应的出池落差Δz及跃后水深hc"。计算如下:

正常水位: E0=H0+d=2+0.4=2.4(m)

q

22

hc =

'c

2g

E0hc

用迭带法求得h=0.4398 hc"=

2hc8q113

2ghc



2

0.439882.591=29.80.4398

2q

出池落差:Δz= 2g2hs2

3

1=1.558(m) 2q

2

2ghc

=

2.59

22

2

29.80.950.81

-

2.59

2

2

29.81.558

=0.437(m)

验算水跃淹没系数σ,由《水力学》教材公式: d=0hc″-hs-Δz σ

=(d+hs+Δz)/hc"

得 σ0=(0.4+0.81+0.437)/1.558=1.057 符合在1.05~1.10之间的要求。

设计水位:E0=H0+d=2.74+0.3=3.04(m)

q

22

hc =

'c

2g

E0hc

用迭带法求得h=0.762 hc"=

2hc8q113

2ghc



=

2

0.76284.84129.80.762

3

1

=2.15(m)

出池落差:Δz=

6.125

22

2

q

22

2

s

2gh

q

2

2ghc

2

=

29.80.951.05

-

6.125

2

2

29.82.306

=0.943(m)

验算水跃淹没系数σ,由《水力学》教材公式: d=0hc″-hs-Δz

σ0=(d+hs+Δz)/hc" 得 σ0=(0.3+1.05+0.943)/2.15=1.066 符合在1.05~1.10之间的要求。

校核水位:E0=H0+d=3.01+0.1=3.11(m)

q

22

hc =

'c

2g

E0hc

用迭带法求得h=1.003 hc"=

2hc8q113

2ghc



21.00386.1251=3

29.81.003



22qq

2

出池落差:Δz=2g2hs2 2ghc

=2.306(m)

=

6.125

22

2

29.80.951.14

-

6.125

2

2

29.82.306

=1.27(m)

验算水跃淹没系数σ,由《水力学》教材公式: d=0hc″-hs-Δz

σ0=(d+hs+Δz)/hc" 得 σ0=(0.1+1.14+1.27)/2.306=1.088 符合在1.05~1.10之间的要求。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取池深d=0.5m。 2.消力池池长 消力池长度公式:

消力池长度:Lsj=Ls+βLj 式中 Lsj——消力池长度,m;

Ls——消力池斜坡段水平投影长度,斜坡段坡率取m=8; β——水跃长度校正系数,可采用0.7~0.8; Lj——水跃长度,m。

水跃长度:Lj=6.9(h c"-hc)=6.9(1.558-0.4398)=7.72m Ls=4m;β=0.8

Lsj=4+0.8*7.72=8.676≈10.2m 故消力池长10.2m 3.消力池护坦厚度

消力池底板(即护坦)承受水流的冲击力、水流脉动压力和底部扬压力等作用,应具有足够的重量、强度和抗冲耐磨的

能力。护坦一般是等厚的,也可采用不同的厚度,始端厚度

大,向下游逐渐减小。

护坦厚度可根据抗冲和抗浮要求,分别计算,并取其最

大值。

按抗冲要求计算消力池护坦厚度公式为:

t=k1qH

按抗浮要求计算消力池护坦厚度公式为:

t=k2UWPm

γb

式中 t——消力池底板始端厚度,m;

k1——消力池底板计算系数,可采用0.15~0.20;

k2——消力池底板安全系数,可采用1.1~1.3;

ΔH'——泄水时上、下游水位差,m;

U——作用在消力池底板底面的扬压力(kPa);

W——作用在消力池底板底面的水重(kPa);

Pm——作用在消力池底板上的脉动压力(kPa),其值

可取跃前收缩断面流速水头值的5%,通常计算消力池

底板前半部的脉动压力时取“+”号,计算消力池底

板后半部的脉动压力时取“-”号;

γ1——消力池底板的饱和重度,kN/m3。

该工程可根据抗冲要求计算消力池底板厚度。其中k1取

为0.18,q为确定池深时的过闸单宽流量,此处q=2.59m3/

(sm),ΔH`为相应于单宽流量的上、下游水位差(上游水

深2m,下游水深0.81m),则其底板厚度为: t=0.22.592-0.81=0.34(m)

可取消力池底板厚度为t=0.4m。

4.消力池的构造

底流式消力池设施有三种形式:挖深式、消力槛式和综

合式。①当闸下游尾水深度小于跃后水深时,可采用挖深式

消力池消能;②闸下游尾水深度略小于跃后水深时,可采用

消力槛式消力池消能;③闸下游尾水深度远小于跃后水深,

且计算深度应较深时,可采用挖深式与消力槛式相结合的综

合式消力池消能。

护坦与闸室、岸墙及翼墙之间,以及其本身沿水流方向

均应用缝分开,以适应不均匀沉陷和温度变形。护坦自身缝

距可取10~20m,靠近翼墙的取小些,缝宽2.0~2.5cm。护

坦在垂直水流方向通常不设缝,以保证其稳定性。缝若在闸

基防渗范围内,缝中应设止水设置,其他一般铺设沥青油毛

毡。为增强护坦的抗滑稳定性,常在消力池末端设置齿墙,

深一般为0.8~1.5m,宽为0.6~0.8m。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选用挖深式消力池。为了便于施工,

消力池的底板作成等厚,为了降低底板下部的渗透压力,在

水平底板的后半部设置排水孔,孔下铺设反滤层,排水孔孔

径为5cm,间距为1m,呈梅花形布置。消力池末端设置齿墙,深为0.8m,宽为0.6m。

消力池构造尺寸如下图2—4。

图2—4消力池构造尺寸图 (单位:高程m、尺寸cm)

四、防冲加固措施

(一)海漫设计

1.海漫的作用

水流经过消力池,虽已消除了大部分多余能量,但仍留

有一定的剩余动能,特别是流速分布不均,脉动仍较剧烈,

具有一定的冲刷能力。因此,护坦后仍需设置海漫等防冲加

固设施,以使水流均匀扩散,并将流速分布逐步调整到接近

天然河道的水流形态。

2.海漫的布置和构造

海漫一般采用将起始端做成5m水平段,顶面高程在消

力池尾坎顶以下0.5m,水平段后作成不陡于1:10的斜坡以

使水流均匀扩散,同时沿水流方向在平面上向两侧逐渐扩

散,以便使水流均匀扩散,调整流速分布,保护河床不受冲

刷。对海漫的要求有:①表面有一定的粗糙度,以利进一步

消除余能;②具有一定的透水性,以便使渗水自由排除,降

低扬压力;③具有一定的柔性,以适应下游河床可能的冲刷

变形。本工程采用干砌石海漫。

干砌石海漫,一般由颗粒粒径大于30cm的块石砌成,

厚度为0.4~0.6m,下面铺设碎石、粗砂垫层,层厚10~15cm,如下图(a)。干砌石海漫的抗冲流速为2.5~4.0m/s。为了加

大其抗冲能力,可每隔8~10m设一浆砌石埂。干砌石常用在

海漫后段。

3.海漫长度计算

海曼的长度取决于消力池末端的单宽流量、上下游水位

差、下游水深、河床土质抗冲能力、闸孔与河道宽度的比值

以及海漫结构形式等。当qsH=1~9,且消能扩散条件良

好时,海漫长度可按《水工建筑物》教材公式4-19算。

Lp=ks qsH =98.43.01-1.99) ≈26.2m 式中 Lp——海漫长度,m;

qs ——消力池末端单宽流量,m3/(sm);

ΔH'——泄水时上、下游水位差,m;

ks ——海漫长度计算系数,查《水工建筑物》,取

ks=9。

故确定海漫长度为26.2m。

4、海漫的构造

因为对海漫要求有一定的粗糙度,以便进一步消除余

能,有一定的透水性,有一定的柔性,所以选择在海漫的起

始段为5m长的浆砌石水平段,因为浆砌石的抗冲性能较好,其顶面高程与护坦齐平。后21.2m作成坡度为1:10的干砌

石段,以便使水流均匀扩散,调整流速分布,保护河床不受

冲刷。海漫厚度为0.4m,下面铺设15cm的砂垫层。

(二)防冲槽设计

1.作用 防止冲刷坑向上游扩展,保护海漫末端的安

全。

2.工作原理 水流经过海漫后,尽管多余能量得到了

进一步的消除,流速分布接近河床水流的正常状态,但在海

漫末端仍有冲刷现象。为了保证安全和节省工程量,常在海

漫末端设置防冲槽或采取其他加固措施。

在海漫末端挖槽抛石预留足够的石块,当水流冲刷河床

形成冲坑时,预留在槽内的石块沿斜坡继续滚下,铺在冲坑

的上游斜坡上,防止冲刷坑向上游扩展,保证海漫的安全。

3.尺寸

根据水闸的构造要求采用宽浅式梯形断面防冲槽,槽深

取1.5,底宽为槽深的(2~3)倍,此处取为取3.5m,上游

坡率为2,下游坡率为3,如图2—6所示。

图2—7 海漫防冲槽构造图(单位:m)

(三)上、下游岸坡防护

为了保护上、下游翼墙以外的河道两岸岸坡不受水流的冲刷,需

要进行护坡。采用浆砌石护坡,厚度为0.3m,下设0.1m的砂垫层。

保护范围:上游自铺盖向上延伸2~3倍的水头,下游自防冲槽向下延

伸4~6倍的水头。

第三章 水闸防渗及排水设计

第一节 闸底轮廓布置

一、防渗设计的目的

防止闸基渗透变形;减小闸基的渗透压力;减少水量损失;合理

选用地下轮廓的尺寸,以延长渗径,防止闸基和两岸产生渗透破坏。

二、防渗排水的布置原则

防渗设计一般采用防渗和排水相结合的原则,即在高水

位侧采用铺盖、板桩、齿墙等防渗设施,用以延长渗径、减

小渗透坡降和闸底板下的渗透压力;在低水位侧设置排水设

施,如面层排水、排水孔排水或减压井与下游连通,使低下

渗水尽快排出,以减小渗透压力,并防止在渗流出口附近发

生渗透变形。

三、防渗设施

根据闸址附近的地质情况来确定相应的措施,防渗措施

常采用水平铺盖,而不用板桩,以免破坏黏土的天然结构,

在板桩与地基间造成渗流通道。砂性土易产生管涌,要求防

止渗透变形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可采用铺盖与板桩相结合

的形式。

1.铺盖 为水平防渗措施,适用于粘性和砂性土基。

2.板桩 为垂直防渗措施,适用于砂性土基,一般设

在闸底板上游或铺盖前端,用于降低渗透压力。

3.齿墙 一般设在底板上、下游端,利于抗滑稳定,

延长渗径。

四、地下轮廓线布置

1.闸底板长度拟定

本工程采用整体式底板,底板顺水方向的长度根据闸室

地基条件、上部结构布置、满足闸室整体稳定和地基允许承

载力等要求来确定。初拟时可参考已建工程的经验数据选

定,当地基为碎石土和砾(卵)石时,底板长度取(2-4)H

(H为水闸上下游最大水位差);砂土和砂壤土取(2-3.5)H;粉质壤土和壤土取(2-4)H;黏土取(2.5-4.5)H。

本工程取底板长度L底=3H=3*2=6m 综合考虑,上部结构布置及地基承载力要求,确定闸底

板长度为8m。

2.闸底板厚度的拟定

对于小型水闸,底板厚度不小于0.3可取t=1.0m。两端

设齿墙。

3、齿墙尺寸的确定

一般深度为0.5~1.5m,厚度为闸孔净宽的1/5~1/8。该

设计深度取0.7m,厚度取1.0m。如图3—1所示。

图3—1 底板尺寸图(单位:cm)

4.铺盖

主要用来延长渗径,具有相对不透水性和一定的柔性。

铺盖常用黏土、黏壤土或沥青混凝土等材料,有时也可用钢

筋混凝土作为铺盖材料。铺盖的长度采用上、下游最大水头

差的3~5倍。根据上述原则,本工程铺盖采用混凝土铺盖,

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C20,其长度确定取L=6m;铺

盖的厚度,取0.4m,两端设齿墙深度取0.6m,宽度取0.5m,以便和闸底板连接。

5.闸基防渗长度的确定

初步拟定闸基防渗长度应根据《水闸设计规范》公式

L≥C×H

式中 L——闸基防渗长度,即闸基轮廓线防渗部分水平段

和垂直段长度的总和,m;

C——允许渗径系数值,见《水工建筑物》教材表4-6,查表取C=5;

H——上、下游最大水头差,m。

L=C×H=5*2=10(m)

6.校核地下轮廓线的长度

根据以上设计数据,实际的地下轮廓线布置长度应大于

理论的地下轮廓线长度。

铺盖长度+闸底板长度=6+8=14m ≥L=10(m)

通过校核,地下轮廓线的长度满足要求。

第二节 防渗和排水设计及渗透压力计算

一、渗流计算的目的

计算闸底板各点的渗透压力;验算地基土在初步拟定的地下轮廓

线下的渗透稳定性。

二 、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有直线比例法、流网法和改进阻力系数法。

进阻力系数法是一种以流体力学为基础的近似解法。对

于比较复杂的地下轮廓,先将实际的地下轮廓进行适当简

化,使之成为垂直和水平两个主要部分。再从简化的地下轮廓线上各角点和板桩尖端引出等势线,将整个渗流区域划分为几个简单的典型流段。

由于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结果精确,本设计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渗流计算。

三、改进阻力系数法计算渗透压力

(一) 计算公式(出自《水闸设计规范》)

1.确定地基的有效计算深度Te

当地基不透水层埋藏较深时,须有一个有效计算深度Te来代替实际深度T,Te可根据《水闸设计规范》公式确定:

当L0/s0≥5时, Te=0.5L0

当L0/s0<5时, Te=5L0/(1.6L0/s0+2)

式中 Te——土基上水闸的地基有效计算深度,m;

L0——地下轮廓的水平投影长度,m;

s0——地下轮廓的垂直投影长度,m。

2.典型段的划分

先将实际的低下轮廓线进行简化,使之成为垂直和水平两个主要部分。再从简化的低下轮廓线上各角点和板桩尖端引出等势线,将整个渗流区域划分为几个典型流段:进、出口段,内部垂直段和水平段。

3.计算各典型段的阻力系数(如图3—4)

图3—4 典型流段计算图

① 进、出口段:

ε0=1.5(S/T)3/2+0.441

式中 ε0——进、出口段的阻力系数;

S ——板桩或齿墙的入土深度,m; T ——地基透水层深度,m。 ② 内部垂直段:

εy=2/πln ctg(π/4(1-S/T))

式中 εy——内部垂直段的阻力系数。 ③ 水平段:

εx=(L-0.7(S1+S2))/T 式中 ε

x

——水平段的阻力系数;

L ——水平段长度,m;

S1、S2——进、出口段板桩或齿墙的入土深度,m。 4.计算各典型段的水头损失

hi=εiΔH/Σεi 5.进出口段水头损失局部修正

进、出口水力坡降呈急变曲线形式,算得的进、出口水

头损失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需进行必要的修正。修正后的水头损失h0'为:

h0'=β'h0 (3—8) 式中 h0'——进、出口段修正后的水头损失值,m;

h0 ——按式ε0=1.5(S/T)3/2+0.441计算出的

水头损失值,m。

——阻力修正系数,按式(3—9)计算:

1

T2S

0.059212

TT

1.21

式中 S' ——底板埋深与板桩入土深度之和,m; T' ——板桩另一侧地基透水层深度,m。

修正后的进、出口段修正后的水头损失将减少Δh。

Δh=(1-β')h0

有关进、出口段水头损失值的详细计算如下,先用进出口段的前一段水头损失的减少值相比较:

若hx≥Δh,则按hx'=hx+Δh修正;

若hx〈Δh,则按进出口段的前两段水头损失的和相比较:

若hx+hy≥Δh,则按hx'=2hx,hy'=hy+Δh-hx修正 若hx+hy〈Δh,则按hx'=2hx,hy'=2hy,hCD=hCD+Δh+(hx+hy)修正。hCD为与进出口相邻的第三个典型流段的水头损失。

6.计算角点的渗压水头

对于简化后的地下轮廓各角点的渗压水头可用下式计算,中间没有计算到的点均用此段的上下游段渗透水头差内插计算。

各段渗压水头=上段渗压水头-此段渗压水头损失值 7.验算渗流逸出坡降

为保证闸基的抗渗稳定性,要求出口段逸出坡降必须小于规定的容许值。出口处的逸出坡降J为:

J=h0'/S0' (二) 计算渗透压力

1、简化地下轮廓。简化后地下轮廓如图,划分10个基本段。

图3—5 渗流区域划分图(单位:m) 2、确定地基的有效深度。

由于L0=0.5+5.5+7+1=14m;s0=1.7m L0/s0=14/1.7=8.23>5

地基的有效深度Te为Te=0.5L0=0.5×14=7(m) 根据地质资料,河道纵坡降约55%0,坝线下游向约30m

处出露岩基,其地基透水层深度约1.65m,由于闸底板齿墙坐落在岩基上,基本上属于不透水层,但实际情况还是有一定的渗透,故假设其实际的地基透水层深度为5m。计算Te大于实际的地基透水层深度Tp=5m,所以取Te =5m,进行渗流计算。

3、计算各典型段阻力系数。按各典型段阻力系数计算公式计算。见下表:

各段渗透压力水头损失表

4、计算各段水头损失及进出口段水头修正。 (正常水位) 各段水头损失(H=2m)

(1)进水段水头损失修正:已知T’=5-1=4m,T=5,S’=1,按公式计算

β

’=0.811

h’01=0.234*0.811=0.19m。水头损失减小 △h=0.234-0.19=0.044m

因hx2+hy3=0.051+0.053=0.102m>△h,故第②③段分别按公式修正h’x2=2hx=2*0.051=0.102,

h’y3=hy3+△h-hx2=0.053+0.044-0.051=0.046

(2)出口段水头损失修正已知T’=3.3m,T=4.2m,S’=0.9,按公式计算得β

’=0.821

h’010=0.297*0.821=0.244m。水头损失减小值 △

h=0.297-0.244=0.053m

hx9+hy8

=0.123+0.072=0.195 m>△h,故第⑧⑨段分别按公式修正h’x9=2hx9=2*0.123=0.246,

h’y8=hy8+△h-hx9=0.072+0.053-0.123=0.002m

演算:

H=0.19+0.102+0.046+0.368+0.119+0.072+0.611+0.002 +0.246+0.244=2m

(设计水位) 各段水头损失(H=2.74-1.91=0.83m)

(1)进水段水头损失修正:已知T’=5-1=4m,T=5,S’=1,按公式计算

β’=0.811

h’01=0.097*0.811=0.0787m△

。水头损失减小

h=0.097-0.0787=0.0183m,

因hx2+hy3=0.021+0.022=0.043m>△h,故第②③段分别按公式修正h’x2=2hx=2*0.021=0.042,

h’y3=hy3+△h-hx2=0.022+0.0183-0.021=0.0193

(2)出口段水头损失修正已知T’=3.3m,T=4.2m,S’=0.9,按公式计算得β

’=0.821

h’010=0.123*0.821=0.101m。水头损失减小值 △

h=0.123-0.101=0.022m

hx9+hy8

=0.051+0.03=0.081m>△h,故第⑧⑨段分别按公式修正h’x9=2hx9=2*0.051=0.102,

h’y8=hy8+△h-hx9=0.03+0.022-0.051=0.001m

演算:

H=0.0787+0.042+0.0193+0.153+0.049+0.03+0.254+0.001+0.102+0.101=0.83m

(校核水位) 各段水头损失(H=3.01-1.99=1.02m)

(1)进水段水头损失修正:已知T’=4m,T=5,S’=1,按公式计算

β

’=0.811

h’01=0.119*0.811=0.0965 m。水头损失减小值 △

h=0.119-0.0965=0.0225m

,

因hx2+hy3=0.026+0.027=0.053m>△h,故第②③段分别按公式修正h’x2=2hx=2*0.026=0.052,

h’y3=hy3+△h-hx2=0.027+0.0225-0.026=0.0235

(2)出口段水头损失修正已知T’=3.3m,T=4.2m,S’=0.9,按公式计算得β

’=0.821

h’010=0.151*0.821=0.124m。水头损失减小值 △h=0.151-0.124=0.027m,因(hx9+hy8)=0.063+0.037=0.1m>△h

第⑧

按公

修正

h’x9=2hx9=2*0.063=0.126,

h’y8=hy8+△h-hx9=0.037+0.027-0.063=0.001m 演算:

H=0.0965+0.052+0.0235+0.188+0.06+0.037+0.312

+0.001+0.126+0.124=1.02m

5、计算各角点或尖端渗压水头。由上游进口段开始,逐次向下游,从总水头H,减去各分段水头损失值,即可求得各角点或尖端渗压水头值:

(1)正常水位:H1=2,H2=2-0.19=1.81;H3=1.708;H4=1.662;H5=1.294;H6=1.175;H7=1.103;H8=0.492;H9=0.49;H10=0.244;H11=0

(2)设计水位:H1=0.83,H2=0.83-0.0787=0.7513;H3=0.7093;H4=0.69;H5=0.537;H6=0.488;H7=0.458;H8=0.204;H9=0.203;H10=0.101;H11=0

(3)校核水位:H1=1.02,H2=1.02-0.0965=0.9235;H3=0.8715;H4=0.848;H5=0.66;H6=0.6;H7=0.563;H8=0.251;H9=0.25;H10=0.124;H11=0

6、绘制渗压水头分布图。

正常水位情况

设计水位情况:

闸底板下渗透压力分布图(单位:m)

校核水位情况:

闸底板下渗透压力分布图(单位:m)

7、渗流出口平均坡降:

设计水位情况:J=h’0/S’=0.101/0.9=0.112

第三节 防渗排水设施和细部构造

一、排水设备的作用

采用排水设备,可降低渗透压力,排除渗水,避免渗透变形,增加下游的稳定性。排水的位置直接影响渗透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应根据闸基土质情况和水闸的工作条件,做到既减少渗透压力又避免渗透变形。

二、排水设备的设计

(1)水平排水 水平排水为加厚反滤层中的大颗粒层,形成平铺式。排水反滤层一般由2~3层粒径的砂和砂砾石组成。层次排列应尽量与渗流的方向垂直,各层次的粒径则按渗流方向逐层增大。

反滤层的材料应该是能抗风化的砂石料,并满足:被保

护土壤的颗粒不得穿过反滤层;各层次的颗粒不得发生移动;相临两层间,较小一层的颗粒不得穿过较粗一层的空隙;反滤层不能被阻塞,应具有足够的透水性,以保证排水通畅;同时还应保证耐久、稳定。

本设计的反滤层由碎石、中砂和细砂组成,其中上部为20cm厚的碎石,中间为10cm厚的中砂,下部为10cm厚的细砂。见下图3—3:

图3—3 反滤层构造图(单位:cm)

(2)铅直排水设计 本工程在护坦的中后部设排水孔,孔距为2m,孔径为3cm,呈梅花形布置,孔下设反滤层。

(3)侧向排水设计 侧向防渗排水布置(包括刺墙、板桩、排水井等),并应根据上、下游水位、墙体材料和墙后土质以及地下水位变化等综合考虑,并应与闸基的防渗排水布置相适应,在空间上形成防渗整体。

在消力池两岸翼墙设2~3层排水孔,呈梅花形布置,孔后设反滤层,排出墙后的侧向绕渗水流。

三.止水设计

凡具有防渗要求的缝,都应设止水设备。止水分铅直止水和水平止水两种,前者设在闸墩中间,边墩与翼墙间以及上游翼墙铅直缝中;后者设在黏土铺盖保护层上的温度沉陷缝、消力池与底板温度沉陷缝、翼墙和消力池本身的温度沉陷缝内。在黏土铺盖与闸底板沉降缝中设置沥青麻袋止水。

第四章 闸室布置

闸室是水闸的主体部分。开敞式水闸闸室由底板、闸墩、闸门、工作桥和交通桥等组成,有的还设有胸墙。

闸室的结构形式、布置和构造,应在保证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轻型化、整体性好、刚性大、布置匀称,并进行合理的分缝、分块,使作用在底基单位面积上的荷载较小,较匀称,并能适应地基可能的沉降变形。

第一节 闸底板、闸墩

一、闸底板的设计 1.作用

闸底板是闸室的基础,承受闸室及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并较均匀地传给地基,还有防冲、防渗等作用。

2.形式

常用的底板有平底板和钻孔灌注桩底板。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采用低堰底板、箱式底板、斜底板、反拱底板等。平底板按底板与闸墩的联结方式,有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

(1)整体式底板

闸墩与底板浇筑成整体即为整体式底板。其顺流向长度可根据闸身稳定和地基应力分布较均匀等条件来确定,同时应满足上层结构布置的需要。水头愈大,地基愈差,底板应愈长。初拟底板长度时,对于砂砾石、砂壤土地基可取(2.0~2.5)H,对于粘壤土地基可取(2.0~3.0)H,对于粘土地基可取(2.58~3.5)H,H为上下游最大水头差。底板厚度必须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大中型水闸可取闸孔净宽的1/5~1/8,一般为1~2m,最薄不小于0.6m,底板内配置钢筋。底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满足强度,抗渗及防冲要求,一般选用C15或C20。

根据本工程的地质资料,采用整体式平底板。 3.底板长度

根据前面设计已知闸底板长度为8m。 4.垂直水流方向布置

为了满足闸门的顺利提升及满足地基不均匀沉陷的要求,垂直水流方向一般要进行分段。

5 底板厚度

考虑强度、刚度的要求,一般厚度为1m,并另外设置齿墙,取厚度为0.7。 二、闸墩的设计 1.作用

分离闸孔并支撑闸门,工作桥等上部结构,使水流顺利地通过闸室。 2.长度的确定

应能满足过闸水流平顺,侧向收缩小,过流能力大的要求。上游墩头采用半圆形,下游墩头采用流线型。其长度为8m。

3.厚度的确定

应根据闸孔孔径、受力条件、结构构造要求和施工方法确定。中墩1.2m,边墩1.0m。平面闸门的门槽尺寸应根据闸门的尺寸确定,检修门槽深0.20m,,宽0.20m,主门槽深0.3m,宽0.8m。检修门槽于工作桥之间留1.5m的净距,以便于工作人员检修。 4.闸墩高度的确定

闸墩上游部分的顶面高程应满足以下两个要求:①水闸挡水时,不应低于水闸的正常蓄水位(或遭遇地震)加波浪计算高度与相应安全超高之和。②泄洪时,不应低于设计(或校核)洪水位加相应的安全超高。各种运用情况下水闸的安全超高下限值《水闸设计规范》规定如下:

表4—1 水闸安全超高下限值(m)

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计算,取较大值。

▽闸墩=校核水位+安全超高=2064.01+0.4=2064.41(m) ▽闸墩=设计水位+安全超高=2063.74+0.5=2064.24(m) ▽闸墩=正常水位+Δh≈2063.5(m)

式中,Δh为波浪高度,其计算查《水闸设计规范》。

Δh=hl+hz+hc

式中, h1——波浪爬高,m;

hz——波浪中心线超过静水位的高度,m;

hc——安全超高,m。 查规范hc=0.3,三级建筑物。

采用三种方法取最大值,即▽闸墩=2064.41m,现拟定▽闸墩=2064.5m。 闸孔高度=▽闸墩-▽底顶=2064.5-2061=3.5m。

闸墩尺寸详图如下:

墩形:中墩上游采用半圆形,下游采用流线形,边墩采用流线形。

第二节 工作桥、检修便桥、公路桥

一、工作桥和检修桥

工作桥是供设置启闭机和管理人员操作时使用。其高度

应保证闸门开启后不影响泄放最大流量,并考虑闸门的安装及检修吊出需要。工作桥应尽量靠近上游侧,为了安装、启闭和检修方便,应设置在工作闸门的正上方。其机座尺寸可根据启闭机型号来确定。检修桥的作用为放置检修闸门,观测上游水流情况,设置在闸墩的上游端。工作桥与检修桥的尺寸总宽度为5.1m。

工作桥与检修桥的高程,桥的高度约为门高的两倍加上1.0-1.5m的富裕高度,h=7m则高程为2068m

二、交通桥

交通桥的作用是连接两岸交通,供车辆和人通行。位置应根据闸室稳定及两岸连接等条件确定,本工程布置在闸室下游侧。仅供人蓄通行用的桥,其宽度为3m。

第三节 闸门和启闭机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

闸门按其工作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工作闸门,事故闸门和检修闸门等。工作闸门又称主闸门,是水工建筑物正常运行情况下使用的闸门。事故闸门是在水工建筑物或机械设备出现事故时,在动水中快速关闭孔口的闸门,又称快速闸门。事故排除后充水平压,在静水中开启。检修闸门用以临时挡水,一般在静水中启闭。一般水闸多采用工作闸门和检修闸门。

一、工作闸门 (一)作用

又称主闸门,是水工建筑物正常运行情况下使用的闸门。用以抬高水位,泄洪时开启,控制流量。

(二)类型

1.按构造形式分类 可分为平面闸门、弧形闸门等。弧形闸门与平面闸门比较,其主要优点是启闭力小,可以封闭大面积的孔口;无影响水流态的门槽,闸墩厚度较薄,机架桥的高度较低,埋件少。它的缺点是需要的闸墩较长;不能提出孔口以外进行检修维护,也不能在孔口之间互换;总水压力集中于支铰处,闸墩受力复杂。

2.按制作材料分 可分为钢闸门,混凝土闸门或钢丝网水泥闸门,木闸门及铸铁闸门等。钢闸门门体轻,一般用于大、中型水闸,混凝土或钢丝网水泥闸门可以节省钢材,不需要除锈。铸铁闸门抗锈蚀、耐磨性较好,止水效果也好,但由于材料抗弯强度低,性能又脆,仅在低水头小孔径水闸中使用。木闸门耐久性差,已日趋不用。

根据设计要求,本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闸门。 (三)闸门的基本尺寸

由于闸门作用是在枯水期壅高水位供进水闸取水,所以▽顶应不低于正常蓄水位2063m,为了防止水流漫过闸顶,锈蚀闸门结构,门顶高程应该高于2063m。

所以:▽门顶=正常挡水位+安全超高 =2063+0.5

=2063.5m

闸门高度=▽门顶-▽底顶=2063.5-2061=2.5m.

闸门形式:因闸孔宽5m,尺寸较小,采用平面闸门。

工作闸门基本尺寸取为高3m,宽度取5.6m。采用平面铸铁闸门。

二、检修闸门

作用用以临时挡水,检修工作闸门时用。多采用叠梁式。平时不用时放置一旁。闸门槽深为20cm,宽为20cm,闸门形式如图4—2。

图4—2 叠梁式检修闸门

三、启闭机类型选择

启闭机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常用固定式启闭机有卷扬式,螺杆式和油压式。卷扬式启闭机启闭能力较大,操作灵活,启闭速度快,但造价高。螺杆式启闭机简便、廉价,适用于小型工程、水压力较大、门重不足情况等。油压式启闭机是利用油泵产生的液压传动,可用较小的动力获得较大的启闭力,但造价高。在有防洪要求的水闸重,一般要求启闭了迅速可靠,能够多孔同步开启,这里采用卷扬式启

闭机,一门一机。

第四节 闸室的分缝和止水设备

1、分缝方式与布置

除闸室本身分缝以外,凡是相邻结构荷重相差悬殊或结构较长,面积较大的地方也要设缝分开,如铺盖与闸室底板、翼墙的连接处以及消力池与闸室底板、翼墙的连接处要分别设缝。另外,翼墙本身较长,混凝土铺盖、消力池护坦在面积较大时也需要设缝,以防产生不均匀沉降。 2、止水设备

凡是具有防渗要求的缝中都应设置止水设备。对止水设备的要求是:①应防渗可靠;②应能适应混凝土收缩及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变形③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按止水所设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水平止水和铅直止水两种,两种止水交叉处的构造必须妥善处理,以便形成一个完整的止水体系。

第五章 闸室稳定计算

第一节 荷载及其组合

一、设计情况选择

根据水闸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进行分析,寻找最不利的情况进行闸室稳定及地基承载力验算。 1.完建无水期

完建无水期是水闸建好尚未投入使用之前,竖向荷载最大,容易发生沉陷或不均匀沉陷,这是验算地基承载力的设

计情况。

2.正常挡水期

正常挡水期时下游无水,上游为正常挡水位,上下游水头差最大,闸室承受较大的水平推力,且闸底板下扬压力最大,最容易发生闸室滑动失稳破坏,是验算闸室抗滑稳定性设计情况。

泄洪期工作闸门全开,水位差较小,对水闸无大的伤害。本设计不考虑地震情况。

二、荷载组合

完建无水期和正常挡水期均为基本荷载组合,校核洪水位情况为特殊荷载组合。需计算的荷载见下表5—1。

表 5—1 荷载组合

1、自重:

V2V3

V4

V5

V1

100

500

120

500

120

500

100

W=rC(V1+V2+V3+V4+V5) =25×(155.2+2×28+2×33.6) =25×278.4 =6960KN 2、水重:

①正常水位情况:G1=3r水Hbl=3×10×2×5×3.7=1110KN ②校核水位情况:G上=3×10×3.01×5×3.7=1670.55KN

G下=3×10×1.99×5×3.5=1044.75KN

3、静水压力:

①正常水位情况:

P1=rBH²/2=10×19.4×2²/2=388KN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