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继续教育笔记(4)

笔记(4)

(四)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蒲公英的梦》

讲课教师:荣轶燕 指导教师:李镗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梦境与现实

(一)复习导入,直插重点

(二)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各自大声读课文,找一找蒲公英做了一个怎样的梦?(PPT展示蒲公英梦境的美丽和谐)

(三)蒲公英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

二、美丽与丑陋

1、音乐《气定神闲》开头的鸟叫声,引出第六自然段;PPT出示:反复读,读出生命的喜悦:蒲公英经历...她终于——开花了。蒲公英太开心了,说:——“哈,开花了!真的开花了!”(注意两个感叹号,要指导读出来)PPT出示句子:蒲公英看着嫩黄色的花,高兴极了,迫(pò)不及待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椰子树伯伯。

2.什么是“迫不及待”?用这种语气读读这句话。

3.可是,就在她幸福的这一瞬间,悲惨的事发生了——PPT出示课文蒲公英遭遇片段:“不料......忍不住哭了。” 齐读——自由读——齐读

4.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多么美丽娇嫩的花,刚刚绽放,就遭遇如此惨痛的折磨。蒲公英也和你们一样伤心,气愤,PPT:蒲公英回想起今天这些遭(zāo)遇,忍不住哭了。板书:痛苦

三、困境与思考

1.蒲公英今天的遭遇,在城市里很少见吗?在城市里生活的仅仅只是蒲公英吗?出示PPT:(污染图片)一边出示一边简述,学生观察体会。

2.蒲公英生活的环境,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蒲公英的愿望,就是我们人类的愿望。句子比较: (原句写出了蒲公英心里渴望周围的环境能变美丽,渴望生活优美的环境中,还写出了饱受恶劣环境之苦的蒲公英心中仍有美好的愿望。) 过渡谈话:假如你是蒲公英,你还希望人类不要做哪些破坏环境的事情呢?也可以从学校、社区、社会这些常见的实际生活中考虑说一说。

3.蒲公英生活的环境,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蒲公英的愿望,就是我们人类的愿望。我们和蒲公英和每一个生命一样,都生活在祖国的土地上。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我们可以逃离吗?我们该怎么办?(此问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责任与行动

1.总结引导:让我们伴随着音乐声,一起来美美地再读读她的梦,边读边想象那美好的期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PPT:最后一段课文,配乐:《天空之城》

2.总结:我们知道,梦,不是现实,说明现实中的环境没有变得如人们希望的那样,但是有希望,有梦想,就会努力把它变为现实。

作业:

十年之后,蒲公英的种子落在了巍山,落在了城市的街心花园里,落在了我们的校园里„„她惊喜地发现„„这里„„,没有„„没有„„

五、案例《蒲公英的梦》反思

这堂课上的是第二课时,从文本与生活联系的角度来说,它体现得还是比较好。听了专家的建议,知道这个课还可以有一些改进的地方。

1.在这节课中,思维欠精确化,对文字的敏感度不够。2.在这节课,对文本的解读没有做到位。3.课时内容的安排欠妥。 根据李镗老师的建议,我把《蒲公英的梦》重新做了两个课时的设计。

第一课时:

一、1—6自然段开火车、分角色,各种方式读,读的时候给学生搭建不同梯度的支架,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在读

中渗透字词句的训练。

二、设计表格,把学习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努力把教师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想办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得出自己的观点。(这是信息的检索)

三、在重点段中进行鉴赏阅读,圈点勾画,解决词语,理解、运用(造句)、拓展词语,比如和“愁眉苦脸”意思相似的成语还有哪些?

出示相关段落,比如第七自然段,去标点、去掉“嫩”和“迫不及待”,让学生填空。(此环节的设计落实了学生字词训练、标点训练、朗读训练)

四、重点句子解决

椰子树伯伯,如果人们不乱排放废气,不制造噪音,不污染水源(yuán),不乱扔垃圾,我们不就可以生活在美丽的环境当中吗?

1.五个“不”,让学生分成两层排列,分的时候对应前文的内容:工业污染和行为污染。

2.设计三个层次的句子变换,带领学生对文字进行解码,明白三个句子不同程度的情感色彩,从而学会鉴赏文字,体会文字里的情感。

五、最后的环节,梦见大草原换成大都市可不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环境污染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课后给学生大量阅读资料

二、阅读之后出示讨论题:我认为、、、理由是、、、给句式让学生说,把阅读资料内化之后用语言表达出来。

三、习作

1.结合环保,结合自己的家乡,写记叙文,给范文,给具体要求;

2.写简单的议论文,通过这节课,结合实际生活,写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建议、做法。

(六)课例品析

课例名称: 《伯牙绝弦》 (第一课时 ) 《蒲公英的梦》 评析教师: 李镗 左玉华

评析一:

结合小学语文的两个课例 >>来讨论“深入理解特定学习内容的教学策略”这一话题。 这个话题有三个短语:深入理解、特定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前两个词语字面意思好理解,但结合语文教学,如何理解呢? 我们现在讨论深入理解和特定学习内容是在语文教学的框架内进行,这里就涉及到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讲解分析课文为主要内容的,实现的模式是课堂上的一问一答,似乎是在启发学生,但实质是把我们对文本的理解(主观确定的教化目的)一步步灌输给学生,并没有很好培养学生学会阅读,学会与文本对话,换言之,我们在培养工具,而不是以后能超越我们的后一代。

这个故事很震撼,学生和文本做了切切实实的对话,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 (搜集处理 )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例《伯牙绝弦》的最后一个环节体现了学生和文本,及教材编者的对话,让人耳目一新。

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一节中明确:“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对这点,我们理解得不够,在教学中很少关注。人文内涵是什么?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人的独立思考、批判、探究、反思的精神。语文教学一定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思维能力的核心。理想的批判性思维者通常具备下列特质:勤学好问、信息灵通、信赖理智、胸怀宽广、适应性强、公正评价、诚实对待个人偏见、谨慎判断、乐于再三斟酌、头脑清醒等,能够在复杂的事物中有条不紊,不懈查找相关信息,理性地选择判断标准,专注于探究,坚持不懈地寻求学科和探究所允许的精确结果。

《蒲公英的梦》第四环节:责任与行动,有让学生联系云南巍山的具体情况来思考环保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课文 ,一定要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才可能产生认知上的新建构。通过讨论课例,可以这样认识语文学科特定的学习内容,每节课要学习积累运用语言的必要知识(字词句篇);要体会阅读理解的过程,学习阅读方法,学会阅读;要有学习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要有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情感、价值观的渗透。确定特定学习内容的依据:学生语文能力的构成、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教材编者的意图、课文最有价值的内容、学生学习的问题。

确定恰切的学习内容的条件:正确先进的教学理念、到位的专业知识水平、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对学生认知问题的丰富经验。

以《伯牙绝弦》为例谈谈深入理解的问题。

一般地说特定学习内容,确定恰切,深入理解才有保证。《伯牙绝弦》课例中的仿写训练之所以出了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跟不上。换个角度看,当课堂上学生不假思索就对答如流,不是学习的问题设计出了问题,就是学生出现了认知问题,而我们没有发现。

对语文学习特定内容的深入理解,一要考虑学习内容,二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就是说它是个相对的问题,即学生通过学习特定内容是否得到发展,而发展是在问题解决中实现的。即学生在学习特定内容时遇到了认知障碍,在合适的教学支架(策略)的帮助下,解决了问题,得到了发展,这就是深入理解。深入理解应该有不同的维度,一是对学习内容有了新的深入认识,二是对社会与生活有了新的体察,三是对做人与人生有了新的体悟,四是对语文能力提高起了作用。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 (搜集处理 )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运用什么教学策略是与特定的学习内容相关联的,我们设计了特定的学习内容,自然有合理的教学目标,为达到目标,就要有合适的策略,合适的教学策略既要能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还要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学习活动设计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一)课例导读

这门课提供了两个不同的课例,一个是阅读活动的指导,由玉田石卫芳老师上的课《玉田历史文化大观》,这节课老师指导孩子们去进行整本书的阅读。一般在语文课中,是不涉及整本书的阅读,也没有人去具体指导,请老师们观看这个课例,想一想在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另一个课例:《玉田是地球村的一户人家》,执教者是玉田县的赵艳荣老师。这节课很有意思,她把玉田县放在一个国际背景之下,用一个形象的词语“地球村”,这显然是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查各种资料、做社会调查,然后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教育、交通、信息技术等方面来描述玉田县的现状,更难能可贵的是要提出问题所在。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很好的促进学生学会搜集资料、扩大阅读视野,而且要求写成调查报告、小论文、编海报,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

(二)《感悟玉田历史文化》、《玉田是地球村的一户人家》教学设计

(三)课例品析

一、唯尊重主体,才能有效 :

我们讨论三个问题: 1. 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事是高效的? 2. 人生下来是先学还是先教? 3. 教育是干什么的? 结论:落实好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自然也是课堂上的主要方式)。

二、唯突出实践,才是主体:

为什么语文教学要突出实践呢?我们先讨论 2 个问题:

1. 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学习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什么?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 1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 2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 3 )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 4 )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 5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 6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 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 7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 8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 9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 10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以上 10 条涉及了知识积累、能力提升,习惯养成、方法掌握,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都是在自主实践中形成的。 从课程性质和目标来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体性的体现就在于实践,阅读就是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三、唯开展活动,才是学习: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分析讲解式的,其弊病是少慢差费,学生没兴趣。《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应该给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

“玉田文化大观”设计的 5 个环节:

(一)激情导入,回顾主题; (二)推荐书目,整体感知; (三)分享交流,感悟方法; (四)自主阅读,感悟方法;

(五)合作交流,制作海报。

这 5 个环节是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来通过阅读完成任务,且体现了与文本对话和个性化的阅读。 赵老师的《玉田是地球村的一户人家》综合实践需要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写调查报告,做演示的 PPT 这些活动, 是要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有挑战性。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唯设计正确,才能高效: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实践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在教师的引导、指导下去和文本对话,这个对话过程是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1. 理解了这些精神

课例 《玉田历史文化大观》是指导学生去阅读一本书。这个学习活动很有意义。

2.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3.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4. 综合性学习

( 1 )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 2 )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

( 3 )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 4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玉田是地球村的一户人家》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就体现了探究性学习, 体现了有活力的课程特点。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