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荣辱观是社会道德的基点、民族精神的基石。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正确的荣辱观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胡锦涛同志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即: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一概括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既承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求真务实的时代精神,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认真学习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端正党风政风,匡正社会风气,提高个人品德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又快又好发展,是人们最为关心的时代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除了自然资源过度耗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外,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各种思想观念相互激荡、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形势下道德建设的需求,没能及时有效地阻止思想道德的滑坡。一些人理想信念淡漠了,在基本的道德价值判断上出现了混乱。那些只追求增长数量、不注重发展质量的经济行为,背后折射的是片面的政绩观,行为主体不是缺乏科学知识、愚昧无知,就是只为一己私利,无视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一些地方只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却不考虑发展也要依法办事,违法侵占土地,损害的往往是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诸如此类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要求,也是与科学发展观背道而驰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崇尚科学精神,维护国家利益,服务人民群众,严格依法办事,反对违法乱纪。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化。“八荣八耻”明确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荣,什么是耻,要求人们知荣而为,争做光荣之事,知耻而止,杜绝耻辱之行,正在成为新时期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保障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导向,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风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呈现出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在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是非善恶界限混淆、美丑荣辱标准颠倒的现象愈益严重。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侵犯社会利益,损害他人利益;为了追名逐利,不择手段,不管荣辱,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对此,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不分的社会是无法实现和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匡正社会风气,纯正社会风尚。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以“八荣八耻”为基本内涵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集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只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激浊扬清,纯洁民风,形成褒荣抑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锻造社会主义精神的现实需要。根据现代的评价体系,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既包括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硬实力,又包括思想文化、道德情操、社会精神等软实力。当今时代,思想精神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国家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只有硬实力和软实力比翼齐飞,才能切实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和战斗力。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离不开精神动力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呼唤社会主义精神的动力支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人们的开拓精神、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等普遍增强。但是,与日新月异的物质文明建设相比,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日益明显。优良传统精神的失落,现代社会精神的欠缺,使得精神委靡的现象大量存在,浊化了社会风气。构筑市场经济形态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紧迫任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要求,是走向现代文明的精神标准。只有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才能取得精神文化的认同和共识,由此凝聚力量,激发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荣辱颠倒现象的原因探析

  

  “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今社会生活中,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荣与辱的界限是清晰的,忠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仍然是主流。但是,在一些地方,确实出现了一些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现象。在一些人的观念中,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更有甚者,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究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一是深刻的历史根源。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制度虽然消灭了,但封建主义的遗毒对我国经济、政治、道德生活的影响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清除,传统文化中崇拜权力、缺乏正义、损人利己、愚昧迷信等落后观念还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中,甚至还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方式。我国历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但也有一些民族败类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艰苦朴素、勤俭持家是由来已久的美德,但历史上斗富贵、竞豪奢、比阔气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重承诺、守信用是历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但是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卑劣行径也从未断绝。如此种种,不一而足。面对社会的深刻变革,旧的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沉渣泛起,旧的生活方式裹着新的包装粉墨登场。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是非不分、荣辱颠倒的现象屡屡发生。

  二是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造成荣辱观的“阵痛”。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然带来新旧价值观的冲撞,导致“价值真空”的出现。人们原有的观念、人生的态度和期望迅速发生着深刻的嬗变,传统的价值体系日益失去权威性和普遍意义。与此同时,新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尚未系统确立,整个社会呈现出多元状态,缺乏一种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致使一些人荣辱不分,行为失范。

  三是资本主义享乐思想及腐朽生活方式对社会主义社会思想道德观念的侵蚀。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后,在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资本投入以及借鉴国外一些精神文明有益成果的同时,资本主义的一些腐朽思想也乘机侵入我们的思想道德文化领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迅速蔓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削弱了人们的道德内约力。一些人为了追求私利的最大化,不顾利益的来路是否正当道德,不管利益的去向是否正大光明。

  四是管理乏力,缺乏有效的赏罚制约机制。市场经济本质上是道德经济、信用经济。但是,市场经济对信用的制约,是在长期不断的商品交易中实现的。对于商品交换的短期行为特别是“一锤子买卖”中的诚信缺失,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自发的强制力。这就需要加强社会管理,通过外部管理的力量来规范社会行为,让不道德者付出高昂的代价。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我们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力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需要,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赏罚机制。有些时候,做光荣之事,利益得不到保障;行耻辱勾当,收益却大于成本。这种现象的存在,加剧了荣辱观的混乱。

  五是形重实轻的思想教育,难以形成正确有力的价值导向。人的道德养成,从根本上说依赖于教育。目前我们的教育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倾向。家庭教育重智育、轻德育,只关心孩子将来怎样成才,而忽略应怎样做人;学校教育重考分、轻素养,教育以提高“升学率”为主业,德育成了可有可无的“副业”;社会教育重形式、轻内容,重现实、轻理想,一些思想教育表面看热热闹闹,实际上空洞无力。理想信念淡薄,实用主义盛行,必然导致物欲横流,物质利益原则在释放出巨大动力与活力的同时,难填的欲壑也释放出巨大的破坏性力量,给社会生活带来剧烈震荡和严重失衡。一些人缺乏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唯利是图,有钱就想,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扭曲变形。

  

  营造良好社会风尚的根本途径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对社会成员来说,就是要加强学习,提高道德修养,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对社会组织来说,必须加大力度,齐抓共管,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强化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刻阐述“八荣八耻”对于人的重要性,把“八荣八耻”与人的自身需求结合起来。知荣辱,方为人。一个人如果不明是非,不辨荣辱,物质上再富有,也只能是残缺不全的人。对于人来说,道德精神的残缺是最严重的残疾,是可悲的。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把理论普及和典型宣传结合起来,寓理于事之中,从情感深处打动人、鼓舞人、激励人,使“八荣八耻”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个人发展的内在需求,进而外化为身体力行的自觉行动。

  深化改革,构建荣得益、辱遭损的体制保障。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是由体制问题造成的,体制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要教育引导,还要从体制上理顺利益关系,保障道德优劣与利益得失相一致,使得做光荣之事者在精神上受到表彰,在物质上获取收益。例如,开展多年的“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就是体制创新的成功典范。通过这一活动,商店杜绝假货,让消费者买得放心,深深吸引了消费者,商家也大增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让经营者坚定信心,增强了诚实守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而那些以次充好、以假冒真的经营者,最终会遭到市场和顾客的无情淘汰。有鉴于此,亟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体制创新,从体制上保障“八荣八耻”荣辱观融入社会生活。

  加强管理,形成褒荣抑耻的道德赏罚机制。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是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离不开道德赏罚机制的支持。所谓道德赏罚,就是以种种现实利益对光荣之事大力褒奖,对可耻行为严厉惩罚,通过利益奖惩,以利与害为手段来约束个人的行为,促使行为主体作出合乎社会道德的行为选择。例如,在我国,商家擅自改变食品保质期的可耻行为时有发生,一旦被发现,虽遭查处,但力度不大。在德国,却很难发现此类行径。因为德国食品监管部门对商家有严格规定,销售过期食品将课以重罚,严重的还会吊销营业执照。如果消费者买到了过期食品,那可就“中彩”了――投诉后,一经确认,会得到超过原价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赔偿。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大管理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褒荣抑耻的道德赏罚机制,促进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社会环境的形成和完善。

  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树立社会主义文明新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须从青少年抓起,因为青少年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但具体工作则须从社会做起,既要抓好整个社会的“言教”,更要抓好整个社会的“身教”。如果成年人是非不分、荣辱颠倒,却要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成人群体中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在成人群体中,应当以干部、教师、医生为教育重点,努力提高这三个群体的道德水准,因为这三个群体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受到社会的尊重,容易被其他社会群体所仿效。可是现实中,干部队伍中的权力腐败屡禁不绝,窝案大案时有发生;教育领域内乱收费、乱办班、乱扩张等现象,引发种种矛盾;医疗领域内收红包、拿回扣、乱开药等行为到处蔓延,在少数地方甚至成为普遍现象。这些问题,直接损害群众利益,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这三个群体中出现的问题,既是热点,又是难点,理当成为荣辱教育和整治的重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责任编辑:刘卫东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