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恋上庐山并终生难忘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我们在7月19日晚搭夜班火车到九江,因为这里有到庐山的长途车。昨晚在火车上睡眼朦胧地瞥了一眼这座灯火辉煌的城市,星光般倒映在宽阔的长江上。一大早,夏天的暑热还没有起来,我们也趁着这个时候出门看看。九江就在长江南岸,以南湖和甘棠湖为城市中心。我们沿着湖边的大花园走着,树和草透着湿湿的绿意,小路走着滑滑的。晨练的人很多,有的在跳舞,有的在舞剑,有的在遛鸟。很有惊喜的感觉,这不就是一个小西湖吗?而且这里生活气息更浓,商业味道更淡,游人更少。远处那山影据说就是庐山。

突然想将来是不是在这里养老?不过马上闻到一股湖水的腥臭味儿,那还是算了吧!只能慨叹这样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小城市也避不开污染。九江只是我们庐山计划的意外发现,下午我们就要出发去庐山啦!

20日下午,长途车在曲折山路上奔驰,两边的山景、树木、野花儿瞬间而过,重重的山脉象水墨画儿一样矗立在远处。随着山势走高,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凉爽。之前做过大量功课,觉得余秋雨的散文写出了庐山的味道。庐山经过历代文人层层渲染而拥有厚厚的文化层,再加上佛学宗师慧远、道学宗师陆修静等在此弘扬教义,“庐山实在是一个鸿儒云集、智能饱和的圣地了。”庐山如此有名,后来才有政治、军事的种种牵连,余老师说文人的鼓吹往往是山水和文人失去缘分的原因。读了这些,感觉拔高了我对庐山的认识。

庐山上牯岭镇是那种当地人和旅游者混住的地方,我最喜欢这样有生活气息的旅游场所,因为会有真实的东西存在其中。路边有大量石头房子,一条弯曲的石板路蜿蜒上行,构成一幅完美、和谐的图像。不过离开繁华的街面仅仅一、两条街,就是大量挤在一起的、俗气的民房。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沿着大林路走,很快就到了如琴湖边,那景色确实像名字一样美丽。暮色降临,在夕阳的斜照下,湖水放出了金色的光芒。周围很安静,旁边的民房有袅袅的炊烟和香味。坐在湖边享受这一刻的安静,有如仙境……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7月21日,一大早起来去买早餐,随性顺着酒店后一条小街走,穿过一片民居,走到了剪刀峡路。路边的小院里面一座小石头房精致而漂亮,院子里摆满了花儿。对面的山上沿着山势是一片红红绿绿的楼房。路上趴着几只雪白雪白的山羊,悠闲自在地晒太阳。正对的是两座山中间的一道峡谷,应该就是剪刀峡了吧,山谷下面远远的看到了一个小镇。本地人却好像对这些熟视无睹,门口一个老奶奶在楼门前转来转去,好像有很多心事。天天对着这样的美景,生活还总是让人们烦忧。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庐山上有园区统一的交通车,可以方便抵达任意景点。今天第一站就是三叠泉,我们没有选择坐缆车,而是直接在山谷中走,后来十分庆幸这个选择。山谷中绿树成荫,一条潺潺的小河伴着小路,由于水源得到严格地保护,河水极度清澈,哗哗的在山谷中回响。河水中是各种各样白白的圆润的大石头,河水在石头上形成了无数小小的瀑布。由于潮湿,这里的树木表面都是绿色的,流水冲不到的岩石也是绿色的,小路上也潮潮的、绿绿的,于是满眼中也尽是绿色。这是典型的南方的山水。走涧谷的人不算多,更多游人选择去挤那满满的缆车,因此一路安静。山谷中阴晴不定,由漂浮的云彩决定。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过了缆车站开始往下下台阶,总计一千四百多级,完全没了刚才的心情,挥汗如雨。余秋雨说,文人要与苦旅连在一起,用极度的劳累体现极度的虔诚。在这种状态下,终于来到山脚下三叠泉的面前。巨大的瀑布挂在眼前,分成三叠落下,像飞雪一样,弄出巨大的声响。站在潭边,阵阵凉风扑面,风中浸润满溅起来的飞沫。在这里才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写的诗文的精美,没有话语能像“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样地精准传神。坐在潭边的石块上,久久不愿离开。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7月22日,今天准备调整一天,昨天三叠泉走得太累了,因此选择了平坦的庐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不算大,它是以天为幕,以山为屏,以树为景,形成了层层的融合。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在植物园的深处,忽然遇到了民国国学大师陈寅恪的墓。红枫陪伴,绿树围绕,几块坚强立石托着一块圆润巨石,石上写“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不免驻足,缅怀大师。这样的大师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不只是学识,最重要的就是这句话。今天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的思想和这样的大师了。大师能够永驻这样的幽静所在,让不多的几个还知道他的人能够凭吊一下,也算是幸事。后来了解到大师的墓地能够安置此处,也是冲破重重阻碍,颇费周折,多亏当时植物园的领导有此魄力和智识。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下午去大天池。网友对大天池的评论不佳,因此没有抱着太大的希望。一路走进去,都是水杉树高耸入天,然后看到了圆佛殿,这样圆形的、独一无二的庙宇。它是民国军阀唐生智为了母亲所建,结合了西方文艺复兴建筑风格。我很喜欢它的造型,很有感觉。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还有禹王台,好像有佛光的样子。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天池寺已基本废弃,只剩下一堆石块儿和一个石门。所谓大天池只是两个小池子。废弃的文殊台始建于东晋,重建于明代洪武,曾经供着文殊菩萨,也只剩下空台一座。看惯了明清庙宇,这里的建筑造型完全不同,值得一看。从天池寺往下面几百个台阶儿就到了龙首崖,一颗老松和一块儿突出的岩石形成了龙首的形状。当年叫做舍身崖,有很多出家人曾经在这里跳崖以摆脱肉身束缚。往下看悬崖峭壁,下面一汪湖水和一个小镇。对面是铁船峰,半山间有一悬索桥相连。此处叫大天池,天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观赏龙首崖的美景和天池寺的凄凉。对于景点,只有自己的亲身感受最可信,网友的评价实在是不可信啊。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7月23日,五老峰有五座山峰,一座比一座高,爬台阶很辛苦,所以后面游人越来越少。五老峰要看云,但今天是个大晴天,太阳当头,晒得有点儿发晕。不过一个意外之喜是可以看到远处的鄱阳湖,据说十天有九天看不到。睁大眼睛,远处朦胧的一片黄色就是鄱阳湖,贯穿整个视野,连绵到天际。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从五老峰下来顺条小路又回到了三叠泉景区,为的是再次到昨天那片河边休息。这就是自己旅游的好处,很随性。今天很晒,坐在白条石上看着哗哗水流。这些大石在多少年前忽然从山上坠下的,当时一定声势浩大,摧枯拉朽,然后就恢复寂静。流水除了略微改向,仍旧努力冲刷一切阻碍,直到将巨石所有的突兀磨圆,甚至填满缝隙,形成新的形状。不变千年的是这个哗哗的水声。忽然明白这水流的声音其实也是庐山的一部分,从远处就能辨听。水声吵闹却有让人陷入沉静状态的奇效。那是自然母亲的声音,我们像是仍旧在子宫中,那哗哗声是我们本能中能够识别的声音。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7月24日,早晨开门见到大雾,街道都笼罩在雾中,广场上晨练的人只有个模糊的影子。风过时,雾气就滑过面庞。在吃早点的小铺,老板娘见到雾和雨很不开心,不停地唠叨说一下雨人少,生意没得赢。我们心里很不好意思,因为由衷地开心有缘能见到雾中的庐山。牯岭街被称作天街,现在看一点儿也不过分。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出发去锦绣谷、仙人洞,大雾弥漫,预报的大雨还没有来。云雾在山谷间缭绕,并且随着风快速沿着山往上飘动,宛如仙境。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7月25日,雾已经散开,天气非常凉爽。今天去的是三宝树,黄龙寺一线,在芦林大桥下车,沿着小路一路走过去,很幽静,看得见成片的竹林,有各种树木,路边有多个石刻。其中一个是“道由心学”,还有一个吸引住我们,刻的是一首名为“上帝”的诗:

“在石头中沉睡,

在植物中呼吸,

在动物中梦幻,

唤醒混沌的人们”

作者是古希腊诗人普罗提诺。英文原诗则更有韵味。

God

Sleeps in the rock,

breathes in the plants,

dreams in animals,

and awakes in Man.

这是在庐山文化中又掺入了西式文化。 我喜欢这首诗,反复吟诵,在这样的环境中读到它,真的别有味道。不禁想庐山确是具有了一种能够唤醒什么的神力。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黄龙寺系明代僧人释彻空于万历年间建立的。三宝树就在黄龙寺的前面,三宝树据说是东晋时期的一个僧人种下的三棵树,其中一棵银杏树已经有1600百年的历史了,还有两棵是柳杉,也有六百年的树龄。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这古树真像有条黄龙缠绕着。

庐山最重要的三个景点是三叠泉、五老峰和老别墅:三叠泉看水,五老峰看云,他们代表了庐山的自然景观特色;老别墅则代表了庐山的历史和人文景观。在老别墅区随便走走,看到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各种不同风格的别墅。它们曾经是外国传教士、外交官、国民党官员、共产党官员的住所,看起来都很古老、精致、优雅。这里曾是庐山的中心、中国的中心,这里曾经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这样的老石头房看着真喜欢,是不是有拿北京的房子换一套的想法?

感觉庐山本地人家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住在老别墅区或者经营老别墅的一群人,是中国最富有的一群人;第二类是街面上头脑活络会做旅游者生意的一群人。也许靠的是上辈子积德才使他们能够占据街面上好位置,他们早已摆脱贫困。虽然仍是农民形象,但八面玲珑、巧舌如簧;第三类人则走背运,世代生活在此美丽的地方,住房位置离街面差得也不远,但只好过着和祖先类似的艰苦生活,住着潮湿简陋的房子。他们心里埋怨如麻游人带来的打扰,羡慕着街面牯岭镇的光鲜、热闹。一条街也许就隔了一个世纪。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在路口遇到一位苏州老太太,她说她在这里租了一个农民居,八千块钱两个多月,每年都会来这里过夏天,这让我们想入非非。在中心广场上,耳边也是大妈们广场舞的喧闹,夜色中的牯岭镇让我看了很久。很少会对一个旅游点产生如此深深的留恋,我想以后一定要经常来这里,这次庐山游让我终生难忘。

图文/读书萤

(今潮社)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