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实习报告 1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实习报告用纸

目 录

一、

前言…………………………………………………………………………………………2

实习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2 实习目的,任务及工作方法……………………………………………………….3 二、

地质概况…………………………………………………………………………………...4

地层层序及特征………………………………………………………………………..4 沉积岩……………………………………………………………………………………12 岩浆岩……………………………………………………………………………………13 变质岩……………………………………………………………………………………13 构造……………………………………………………………………………………….14 三、 四、 五、

区域地质发展史………………………………………………………………………..14 地质矿产…………………………………………….…………………………………...16 结束语…………………………………………………………….………………………16

一、前言

野外地质实习是地质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在学习完普通地质学、地质学概论、地质学基础和地球科学概论等的基础课程后,组织学生到野外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专业启蒙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

实习区位置、交通及自然经济概况

1. 地理地势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市区长50 km,宽6 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 秦皇岛石门寨地质教学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以北28km处,地处燕山山脉东端,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隶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9°04′—119°46′,北纬39°41′—40°19′.地理特点为北高南低,呈山地、丘陵、平原阶梯状分布。(图1-1)

图1-1 抚宁县石门寨镇地理图

柳江盆地位于石门寨西南4km处。南北长约20km,东西宽约12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盆地内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的地形,海拔多在200~300m之间,山峰多在400m以上;东部山区山峰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m。在低山和丘陵之间,多发育有小盆地和河流,河流短小,河床全是砾石堆积,河床、河漫滩和阶地等河流地貌发育。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从地质构造角度看,盆地是一个西翼陡、东翼缓的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故又称“柳江向斜”(图1-2)。

2

图1-2 柳江向斜与地貌关系图

2. 交通概况

秦皇岛市交通发达,以水陆、陆路为主,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陆、海、空交通都极为方便。京哈、京秦、大秦铁路横贯东西;其港口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不冻天然良港,是我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由秦皇岛码头乘轮船,可直接抵达烟台、青岛、大连和上海等地;有通往国内外的航线,山海关机场与全国主要城市通航;高速公路、102国道、205国道等各级各类公路更是四通八达,乡、镇之间均可直通汽车。 3. 人文经济概况

实习区资源丰富、区位优越,环抱秦皇岛,工农业并重。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果树,尤以桃、杏较多。工业以采掘业为主,有煤、耐火黏土、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其中煤矿开采历史悠久,区内最大的工矿企业为柳江煤矿,其次是秦皇岛市电业局北山发电厂。地方水泥厂随着国家基本建设发展的需要,在盆地内星罗棋布,但目前大多已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枯竭,纷纷破产或重组。旅游业逐渐开始繁荣起来,北戴河海滨、山海关和昌黎县黄金海岸等旅游胜地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

实习目的,任务及工作方法

1.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对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

逻辑思维能力和野外地质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地质科学的兴趣,使其对地质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初步建立地质时空观;培养学生从事地质工作的科学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地质分析方式,为后续的专业课和野外实习奠定基础;锻炼同学们的意志,增强团结友爱精神。

2.实习任务:在带队老师们的指导下,通过对野外地质的观察和分析,获得对基本地质现

象感性的认识,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 3.主要工作方法:

3

1)地质踏勘,从而确定地质单位

2)地质填图,分析并描述石门寨——瓦家山的主要地层,然后画出地层剖面图和柱图。 3)4平方千米填图

此次实习主要路线为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地层、岩石路线。先由教师带领同学进行初步踏勘以了解地质现象、岩石特征,划分地层并绘制信手剖面图,然后进行地质填图,最后由同学们分组观察填图,共同完成4平方千米的地质图表。

二、地质概况

地层层序及特征

地层是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成层岩石的总称。主要由外动力地质作用中的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是构成地球外壳(地壳)的基本单位之一。

石门寨地层分区属华北——东北南部区、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地层属华北地台。

4

5

(一)奥陶系(O)

1.冶里组(O1y)

冶里组分布在288高地至小王山及石门寨北亮甲山,厚度126m。本区岩性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下部为质纯泥晶灰岩夹砾屑灰岩及虫孔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本组属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岩层中有3m左右厚的辉绿玢岩(基性浅成侵入岩)顺层侵入岩床(图

2-1)

图2-1 侵入岩床剖面图

2.亮甲山组(O1l)

亮甲山组命名地点就在此次实习基地北亮甲山,主要分布在亮甲山、小王山、潮水峪等地,厚度118m。本组以中、厚层豹皮状灰岩为主,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上部有少量白云质灰岩及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灰岩。本组与冶里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亮甲山组底部出现的中厚层豹皮状灰岩,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图2-2 亮甲山灰绿玢岩岩脉

6

3.马家沟组(O1m)

本组岩性主要为暗灰色白云质灰岩夹部分白云岩、含燧石结核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底部以含燧石条带黄灰色白云质灰岩与下伏亮甲山组整合接触,顶部为含泥质灰岩(图2-3),风化后呈黄色,俗称“黄皮子灰岩”,标志明显。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晚期海退。含砾屑、燧石结核,此处测得产状

295

°∠25°。

图2-3马家沟组含泥质灰岩

(二)石炭系(C)

1.本溪组(C1b)

本组岩性下部为陆相铁质砂岩或褐铁矿(山西式铁矿)、黏土矿(G层耐火黏土)(图2-4),平行不整合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 ~ 5层海相泥灰岩透镜体(图2-5)。铝土矿为本组标志层。属海陆交互相,有陆相植物、淡水动物化石。本组测得粉砂岩产状为265°∠31°,黄褐色页岩产状265°∠19°。

图2-4 本溪组铝土矿与铁质砂岩

7

图2-5 本溪组页岩夹海相泥灰岩透镜体

2.太原组(C2t)

太原组在本区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良好。本组底部为青灰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风化后呈黄褐色,具大型的球状风化,含有1~2层灰岩透镜体(图2-6),向上为青灰色页岩,上部为薄层细粒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并且具有青灰色细粒砂岩和少量煤线。与本溪组整合接触,分界标志为大型的球状风化(图2-7)。本组属海陆交互相沉积。实测地层厚度为73.8m。本组页岩产状为278°∠35°。

图2-6青灰色页岩夹泥质灰岩透镜体

图2-7 太原组大型球状风化

8

(三)二叠系(P)

1.山西组(P2s)

山西组主要分布在石门寨西门、小王山、黑山窑等地,是本区重要的含煤、黏土矿层位。该组底部为灰白色中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往上为黏土矿或可采煤层,顶部具黏土层,具小型球状风化。由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图2-8)及粘土岩构成。与太原组整合接触,分组标志为底部灰色砾状长石岩屑杂砂岩(小豆砂岩砾径小,在1cm以内)。含植物化石较多,如轮叶、芦木等。本组属大陆近海沼泽相沉积。本组炭质页岩产状测得为260°∠22°,细砂岩测得产状为213

°∠

9°。

图2-8 山西组炭质页岩

2.下石盒子组(P2x)

下石盒子组在本区黑山窑、石门寨西门、石岭等地较为发育。主要岩性为灰色含砾中粗粒岩屑长石杂砂岩、中粗砂岩、紫色砂岩和粉砂岩。该组底部为小豆砂岩,即含砾砂岩,砾径小,在1cm以内,顶部为紫色页岩,中间含三套黏土层,以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黏土岩的顺序构成三个沉积韵律。与山西组整合接触,以底部小豆砂岩为分层标志。。属河流沉积相。本组黄褐色杂砂岩产状为300°∠21°,杂页岩产状为254°∠14°。

图2-9山西组与下石盒子组分界——小豆砂岩

9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实习报告用纸

3.上石盒子组(P3s)

上石盒子组出露局限性较大,以盆地东翼石门寨西门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较好,厚度72m。底部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砂岩,具大型斜层理,与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往上为长石石英粗粒杂砂岩,风化面为黄褐色,石英较多,石英的磨圆分选中等,存在绿泥石化现象,测得产状为250°∠20°,顶部为黄白色含砾岩屑长石砂岩,是与其上石千峰组紫色含砾岩屑杂砂岩(结构松散)的分层标志。属河流相沉积。

4.石千峰组(P3sh)

本组是本区古生界最高层位,仅在黑山窑、欢喜岭一带出露较好。本组与下伏上石盒子

组为整合接触。主要为紫色含砾岩屑杂砂岩(结构松散,砾石大,结构粗)、细砂岩、粉砂岩、中粗粒砂岩和含砾粗砂岩。分界标志是上石盒子组顶部为黄白色含砾岩屑长石砂岩,其上为石千峰组紫色含砾岩屑杂砂岩。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等。属河流相沉积。厚度150m。多代表干旱条件下的陆相沉积。本组土黄色含砾粗砂岩产状为240°∠24°,有一条宽约70cm的闪长岩岩脉,土黄色杂砂岩产状为230°∠20°。

(四)中生界(Mz)侏罗系(J)

门头沟组(J1m)

又叫北票组。本组角度不整合于石千峰之上,以本组底部的底砾岩同石千峰组分界,上、下岩层产状差别很大。主要岩性为灰白色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灰色炭质页岩。含砾粗砂岩夹粉砂岩。含有植物化石以及少量双壳类化石。

10

2-10 第3小组实测剖面图与导线平面图

图2-11 第3小组地质填图

11

沉积岩

(一) 陆源碎屑岩

陆源碎屑岩类是指成岩物质直接来源于大陆风化剥蚀区,经过机械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层状岩石。 1、砂岩

(1)铁质砂岩:

褐色,细砂质结构,块状构造,含石英、长石、铁质。主要在本溪组地层。

(2)长石石英砂岩:

长石含量在10%-25%之间,石英含量大于65%。我们只能在北票组下段地层内看到长石石英杂砂岩,其风化后为暗灰褐色,新鲜面为灰黑色或灰色,在剖 面上常与含植物的岩屑长石杂砂岩共生,为大陆湖泊沉积相,水动力颠簸作用弱,磨圆度差。

(3) 长石砂岩:

石英含量小于75%,长石大于25%,风化作用不彻底、成熟度低。我们只能在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地层中看到长石杂砂岩,其基质含量大于15%,呈基质支撑。

(4)岩屑长石砂岩:

石英含量小于65%、长石含量25%-100%、岩屑含量10%-25%,且岩屑含量少于长石含量。岩屑长石净砂岩风化面呈土黄色、黄褐色,新鲜面呈黄白色、灰白色带黄色色调,磨圆度分选差、肉眼可见岩屑,主要分布在石千峰组地层内;岩屑长石砂岩新鲜面颜色较深,分选磨圆差,呈基质支撑,在太原组、下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及门头沟组均有分布。

(5) 长石岩屑砂岩:

石英含量小于65%、岩屑含量25%-100%、长石含量10%-25%,且岩屑含量大于长石含量。颜色因岩屑含量增加而普遍加深,呈灰绿色,风化后带铁锈色。长石岩屑净砂岩主要分布在本溪组地层中;长石岩屑杂砂岩主要分布在太原组、山 西组、下石盒子组地层中。

2、粉砂岩

粉砂岩因形成环境不同,成分颜色各异。在各个时代均有分布,且比较发育,如本溪组的灰色钙质粉砂岩,黑色粉砂岩,太原组的深灰色粉砂岩,下石盒子组的灰色粉砂岩,石千峰组的紫红色粉砂岩。

3、黏土岩

根据页理的有无分为泥岩和页岩。本溪组灰白色铝土矿黏土岩(同图2-4),黄绿色页岩;太原组青灰色页岩;山西组炭质页岩(同图2-8);下石盒子组杂页岩(紫色页岩与黄绿色页岩互层)。

(二) 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两种碳酸盐矿物组成。以方解石为主的是石灰岩,以白云石为主的是白云岩,这是碳酸盐岩的两种最基本的岩石类型。

1、灰色砾屑灰岩:

砾屑为盆地内生成的隐晶灰岩或微晶泥灰岩碎屑经破碎而成,长轴长几厘米至十几厘米,短轴长1-2cm,砾石扁平面与岩层层面基本一致。我们见到的主要为冶里组的灰色原地砾屑灰岩,其中砾屑仍保留有碎屑棱角,基本

12

未受到磨蚀,分选性差。

2、泥屑、砂屑、砾屑白云质灰岩:

风化面皆为土黄色,新鲜面为浅黄色。这些内碎屑具有碎屑沉积的特点,如斜层理、水平层理等。与化学沉积岩不同,风化表面上有粒度感。(同图1-4,图1-5)

3、微晶白云质灰岩:

白云石含量25%-50%,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马家沟组上部,是浅海相较深水环境下沉积的岩石。风化面为土黄色,新鲜面为黄灰色。往往出现在海退层序的上部层位,其下是泥灰岩或微晶灰岩,其上多是细晶白云岩。

4、豹皮状灰岩:

在灰岩中有时分布有白云质团块,在风化面的表面上往往呈土黄色或棕褐色的花斑状,白云质花斑与周围灰质成分之间的界线参差不齐,称为豹皮状灰岩。白云质花斑内以自形白云石为主,但尚保留有少量的方解石残余晶体,表明为白云石不均匀交代方解石所致。

岩浆岩

本区地质实习路线中,仅在亮甲山组和冶里组内发现辉绿玢岩的侵入情况。辉绿玢岩:呈岩墙、岩床或岩脉产出,见于亮甲山。岩石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辉石,多已绿帘石化或碳酸盐化。基质为隐晶质,镜下鉴定为辉绿结构,块状构造。在亮甲山上的辉绿玢岩岩墙中见有围岩捕虏体。

侵入岩:

(1) 绥中花岗岩(混合花岗岩):

当长英质熔体或富含钾、钠、硅的热液彻底交代原来岩石时,原来岩石的宏观特征完全消失,并形成花岗岩。这种花岗岩成为混合花岗岩,他是混合岩化作用程度极高时的产物。

(2)燕山期响山岩

(3)辉绿岩或辉绿玢岩:呈岩床侵入亮甲山组石灰岩。

辉绿岩:灰绿色、暗绿色岩石,典型的辉绿结构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为

辉石与斜长石。无斑细晶-隐晶结构,可见气孔构造。

辉绿玢岩:组成矿物以辉石、斜长石为主,呈灰绿色,斑状结构,斑晶为辉石和斜

长石;基质为隐晶质,块状构造。

(4)闪长岩:不含石英或石英含量<5%。主要由斜长石(更-中长石)和普通角闪石组 成,也可出现辉石和黑云母,有时后两者也可成为主要的暗色矿物。岩石为半自形粒状结构,斜长石常具环带结构。赵庄南侧发现宽约70公分的闪长岩脉侵 入体。 喷出岩:

我组在踏勘、测剖面、地质填图时均未见到。

变质岩

此次实习过程中没有见到变质岩,只见到了绿泥石化现象。

13

构造 一、褶皱:

柳江向斜北起城子峪,南到石龙山、南林子一线,长达20km;东起娃娃峪西沟、张岩子,西到五庄、山羊寨一线,宽约8km,约占石门寨地区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向斜由新元古界-中生界地层构成,核部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大多被侏罗系火山岩不整合覆盖,两翼主要为寒武系、奥陶系和石炭系地层(图2-12)。西翼地层向东倾斜,倾角一般大于50°,个别地段大于80°,甚至直立倒转。东翼向西倾斜,倾角通常为10°-25°。西翼地层中南北向的陡倾逆断层发育,使局部地层直立、倒转,甚至造成地层的缺失。东翼地区发育齐全,倾角较缓。

向斜轴线在黑山窑-旁水崖-老君山一线,靠近西翼区,轴面向西倾斜,倾角60°-75°。向斜枢纽波状起伏,总体趋势向北扬起。南部转折端在付水寨、黑山窑一线,为一不对称的南北向短轴向斜。

二、断裂:

如图2-13,我们仅在石门寨西门外亮甲山组与冶里组分界处见到一个小断层。

图2-12 岩浆侵入对柳江向斜形态影响图 2-13 石门寨西门外小断层

三、区域地质发展史

本区位于华北地台燕山台褶皱带的东段,地址发展历史与华北地台发展史基本一致,曾经历过基底形成、盖层演化、构造变形改造等几个重要阶段。

从区域地质背景来看,华北地台结晶基底的形成,经历了太古代及早元古代这一漫长的地槽发展阶段,吕梁运动造成地槽褶皱回返,形成了华北地台的统一结晶基底。本区虽然未见有大面积太古界及早远古界变质岩系的出露,但是尚可以看到新太古界绥中花岗岩。 自吕梁运动以后,华北地台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盖层发展阶段,但在中、新元古代地形起伏还是比较明显的,地台北部的燕山地区发育北东东向的狭长海槽,并有隆起带相间。本区缺失中元古界,其原因与台拱区西界的青龙-滦县大断裂密切相关。该断层为基地型断裂,古元古代初期到新元古代早期,该断裂两侧呈明显的差异升降活动,西盘持续下降,堆积了厚达数万米的海相地层。东盘即台拱区则不断隆起,沉积范围急剧扩大向东越过了青龙-滦县大断裂,直达山海关一带,在本区形成了滨浅海相的青白口系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在新元古代晚期,华北地台主体部分上升为陆地,因此在实习区没有接受沉积。 从寒武纪到中奥陶世末期,华北地台总体处于海侵环境,地壳运动主要发生在海盆内部。

14

早寒武世华北地台再度下降,在本区表现为下寒武统府君山组假整合与青白口系景儿峪组之上,早寒武世府君山期,本区地壳又开始上升,曾一度出现沉积间断,即馒头组与下伏府君山组呈假整合接触,而其余时期虽有短期上升,但沉积是连续的,地层之间为整合解除关系。

中奥陶世晚期,整个华北地台再次全面上升成陆,转入长期遭受风化剥蚀的地史时期,因此,实习区和华北地台其他地区一样,缺失这一时期的沉积,并形成广泛分布的古风化壳。在古风化壳上形成了残积型为主的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

中石炭世,华北地台又开始缓慢沉降,中、晚石炭世沉积的主体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含煤碎屑岩。

晚石炭世末期地壳上升,致使华北地台的主体基本脱离海洋环境,转为陆地环境。 早二叠世沉积为一套以河湖相、沼泽相为主的含煤碎屑建造,晚二叠世沉积为一套不含煤的河湖相碎屑建造。

早-中三叠世本区处于上升阶段,缺失沉积,中二叠世末的印支运动在东临辽宁省内比较强烈,往西进入实习区明显减弱。在实习区,印支运动造成了下侏罗统北票组与下伏古生界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在侏罗纪发生了对我国东部地区影响极为强烈的燕山运动。早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Ⅰ幕较弱,在本区表现为由局部掀动而造成的中、下侏罗统之间的弱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中侏 罗世以来,地壳活动进一步发展,基底断裂继承性活动,发生了裂隙式火山喷发,并有岩浆侵入,在本区形成了中侏罗统髫髻山组中性火山岩。

中侏罗世末的燕山Ⅱ幕比较强烈,在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广泛发育轴向以北东向为主的褶皱,基底断裂复活并产生新断裂。实习区最重要的地质构造——柳江向斜的初始形态就是燕山运动Ⅱ幕造成的,可能当时的轴向是北东向或北北东向,两翼倾角都是比较平缓并且接近相等的。

晚侏罗世为地壳剧烈活动的时期,火山活动有中性和酸性岩浆喷发,在实习区形成上侏罗统孙家梁组火山岩。晚侏罗世末的燕山运动主幕——第Ⅲ幕造成了区域性的强烈构造变形和大规模岩体侵入。在实习区表现为大规模的酸性深成侵入活动,形成响山花岗岩基和后湖山花岗岩株,他们侵入于孙家梁组及更老的地层中,位于柳江向斜南段西侧的响山花岗岩岩基侵入时对周围产生侧向挤压,导致柳江向斜进一步变形。向斜南端西侧受到由西向东的挤压力,造成褶皱轴向由近北东向或北北东向变为近南北向,向斜西翼地层产状变陡,发育南北向逆断层,局部地层直立、倒转或缺失,而东翼地层受影响很小,倾角较缓,南北向逆断层不发育。

燕山运动Ⅱ、Ⅲ幕形成了区域主体构造格局,在实习区形成了柳江向斜和一些新断裂,并且使老断裂重新活动。从白垩纪开始,区域构造运动强度总体上逐渐减弱,全区总体上升遭受剥蚀,局部地区出现裂谷系和断陷盆地。实习区地壳上升运动明显,并且西北部抬升幅度大于东南部,全区缺失白垩纪——新近纪的沉积,在古近纪——第四纪早期发育了海拔大约为600m,450m,300m的三级夷平原,在第四纪形成了多级河流阶地和溶洞。 由此可见,侏罗纪燕山运动,特别是晚侏罗世末期的燕山运动Ⅲ幕,对实习区的地质演化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运动奠定了实习区现今构造格局的基本轮廓,以后的地质作用只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而已。

15

四、地质矿产

本区的矿产资源以铝土矿、煤、黏土矿等沉积矿产为主,石灰岩、砂岩、正长岩是制玻璃、水泥等的原材料。下平山处有重晶石、铅锌矿,有些地方有矽卡岩的铁矿。

1、煤:是可燃有机岩矿床属外生矿床中的沉积矿产。煤的成分包括有机组分和无机组分。主要的含煤地层:上石炭统的太元组,下二叠统,下、中侏罗统。煤矿有柳江煤矿、长城煤矿等。

2、耐火黏土:所含地层为,向斜东翼的石炭——二叠系,矿体以透镜体的形态存在,大小不一,开采区:潮水峪至半壁店的地区。

3、石英砂岩:石英颗粒含量占90%以上,砂粒纯净,SiO2含量高,磨圆度高,分选性好。分布地区:柳江盆地南缘的鸡冠山龙山组的地层。用为玻璃工业原料。

4、白云岩: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分布地区:亮甲山的底部。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部分用来提炼金属镁,也可用作化肥、陶瓷、玻璃工业的配料和建筑 石材。

5、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组分的岩石。分布地区:上奥陶统的亮甲山组地层。石灰岩是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和冶炼钢铁的熔剂,也是制化肥、电石的原料,并广泛用于制碱、糖、陶瓷、玻璃、印刷等工业中。

6、重晶石:成板状或柱状晶体,呈致密块状或板状,粒状集合体,多为中、低温热液矿脉。分布地区:上平山。可作钻探用的泥浆加重剂,又可用制造优质白色颜料、涂料,在橡胶业、造纸业中用作填充剂和加重剂,在化学工业中,用以制取各种钡盐及化学药品等。

五、结束语

通过此次的秦皇岛实习,使我极大地丰富了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实习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抛开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可以亲眼观察到这些构造,而这些是从书本上永远也看不到摸不到的这是实习的收获之一。我觉得这次实习有收获很大的收获,比如,我们掌握了如何测剖面,如何规范记录、画实测剖面图、画导线平面图,如何跑路线、如何地质填图等等,大大提高了地质实践基础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地质工作是一项真正锻炼人,使人获得知识与磨砺的工作。这次实习的人都是一个精神顽强,意志坚定者。山路的艰险,丛林的繁茂,有时在悬崖峭壁上,前面甚至没有路,大家都没有被吓倒,都脚踏实地地走出来了,手被刺破了,滑倒了,从没有一个人因此后退。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质工作者才能感受。所以我们要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发扬地质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使祖国的地质工作蒸蒸日上。 这次实习丰富了我们的视野,感谢学院给我们这次实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细心的帮助我们全班的同学。经过半个月天的实习,我们对专业的工作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我们以后走入工作岗位提供了前提,使得我们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使我们以后更加信心的十足的做地质工作。在相对艰苦的野外实习环境中,更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6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