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献课的题目是《戊戌变法》,我将从说课和讲课两个环节献课。不足之处,敬请评委批评指正。

首先是说课环节,根据新课标对历史教学的要求是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基于这样的理念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 教材地位:

戊戌变法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本课是近代化探索的继续与发展,它前承洋务运动,后启辛亥革命,因而本课地位显著。一方面:甲午战争以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先进知识分子为挽救民族危机,希望通过改良,实现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但最终戊戌变法的失败,进一步促使资产阶级进行反思,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戊戌变法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跳出“中体西用”的迷局,越过“器物层面”的学习转向“制度层面”的学习。

根据上述分析,并结合课标、课文内容以及学生们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公车上书的时间、戊戌变法的时间及内容、戊戌变法的主要代表,培养学生记忆历史的能力;知道维新派创办的政治团体强学会和主要刊物《万国公报》;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利用新闻报道、文件奏折、宣传画照片等各种历史资料,采用体验学习、分组讨论、列表分析等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析、交流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勇气概;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树立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戊戌变法能从一种理论成为一场重大革新运动,其背后一定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难点:(一)百日维新,它是这次变法的最高峰,尽管这些措施带有不少的局限,但这表明维新思想家们已经认识到封建统治的危机,并在积极谋划中国的出路。

(二)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作为资本主义方案的一次尝试,虽告失败,但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必备条件,因此要对学情加以分析。

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比较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八年级的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学法

指导学生收集历史证据,了解变法前中国社会形势和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促进新思想观念的产生,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的能力。

说教法

采用谈话法、讨论法、讲述法、讲解法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近代历史对我们而言已很模糊,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历史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近代中国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结合所学知识感受拯救中国的艰辛。引导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带着兴趣、怀着好奇进行学习,并针对本课的特点,依据“自主探究式”新教学法理念,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教师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分组活动、创设情景、设疑辩论及创编歌谣

等教学方法,同时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进行整合教学,这样就能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播报“今日新闻”,为课堂教学创设历史情景。

讲授新课:

一、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高潮)

三、戊戌政变(戊戌变法的失败及其历史意义)

在讲述这三个部分时主要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实现以人物带事件,以人物命运带情感教育,进而讲清戊戌变法的来龙去脉,这就避免了在历史学习中只见事件不见人物,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出现在同学的眼前,从而调动了同学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具体的环节中采用小组讨论法、制作名片、知识竞赛等方式,为同学营造出活跃课堂氛围,进而达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实现教学目标。

巩固复习

布置作业

小结:

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中“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之下,实现了从做中学、从尝试中学。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