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孕妇体重增加的监测模式

正常孕妇体重增加的监测模式

方法:收集1995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1 562例孕产妇的资料,并对无妊娠合并症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在2 500~3 999 g的11 059例次产前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产妇平均年龄26.49±3.02岁;平均身高158.69±4.85 cm。根据孕前体质指数(BMI)可将孕妇分为低BMI(23.71) 3类。各类孕妇的BMI随孕周增加而递增,尤以正常BMI孕妇最为明显;3类孕妇孕期BMI增加分别为8.07、5.37、3.82。

结论:BMI较单纯体重增加更能反映孕妇体重改变的情况。

孕期体重的增加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围产儿死亡率有关,因此,在孕期保健中强调孕妇增加体重应恰当,这一观点越来越引起注意。孕妇体重与其身高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不同身高而体重相同的孕妇,其影响是不一样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同时考虑了体重与身高两个因素,消除了身高差异对体重的影响,能更准确地反映体重增加的情况。

国外对不同BMI的孕妇所建议的孕期体重增加值各不相同。而中国人与欧美人存在较大差异,有关中国人孕妇BMI及孕期体重增加文献较少,且北方与南方也存在差异。由于没有相应的参考值,可能使孕期保健的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孕妇围产资料的收集,以了解孕期体重变化情况,为孕期保健指导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1995年1月1日至1995年12月31日,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本院分娩且资料完整的产科病历。孕妇身高及每次产前检查时的体重均由专人测定并进行登记:按BMI=体重(kg)/身高(m)2公式计算体质指数;同时测量和记录宫高、腹围、血压等。随访妊娠结局,并进行登记。然后,由专人将这些资料输入计算机。资料分析处理采用SPSS软件包及EPI INFO6.0,进行多元相关及回归分析、描述分析、方差分析、一致性分析(Kappa),正常值以均数±1.96标准差及百分位数法确定。

结果

一年中,共有资料完整的并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562例,共测量及登记体重等指标15 497次;本研究仅选择新生儿体重在2500~3999 g,记录齐全,无影响孕妇体重合并症的产妇共11 059例次进行分析。产妇平均年龄为26.49±3.02岁;平均身高为158.69±4.85 cm。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孕妇BMI与新生儿身长、体重、新生儿性别、腹围、宫高、身高、体重、孕次、孕前体重、丈夫饮酒、职业相关联(P

孕妇BMI和体重均随孕周的增长而增加(表1)。孕37周时BMI达25.30

,体重平均达

63.74 kg,但前者反映了身高的差异。孕周与BMI回归公式为BMI=17.70+0.21×孕周

(r=0.61,P23.71)。

孕前BMI越低者,从孕前至分娩时的BMI和体重增加越多,同时可根据这一结果对不同孕期BMI及不同身高的孕妇在孕期中体重增加的情况进行推算。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孕前BMI越低者其孕期BMI增加与孕周的回归系数越大。

讨论

多年来,孕妇体重增加的情况一直是孕期保健的内容之一。但临床上往往更注意体重增加的幅度不应过大,而对孕妇究竟体重增加多少为合适的问题研究较少。过多的体重增加与妊高征、异常产及产后肥胖有关,过低的体重增加则与小样儿、早产等有关[1]。虽然,我们也可能考虑到不同身高孕妇应有不同的体重增加模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引用美国标准,这一标准与我国孕妇的标准有一定差距,较本组标准各类孕妇BMI增高3,而不适合在我国应用。

孕妇的体重随孕周的增加而递增,但相同的体重对不同身高孕妇的作用并不一样,所以我们建议在衡量体重增加时应采用BMI。在孕早期,孕妇的BMI增加曲线较为平坦;孕中期BMI的增加几乎与孕周的增加呈直线关系,特别是将孕妇按孕前BMI进行归类后更为明显;而足月后BMI的增加又趋平坦。这是由于在孕早期和足月后,妊娠产物及母体组织改变较小,而在孕中期至足月前胎儿、胎盘、羊水等妊娠产物和母体的血液、子宫、乳腺等重量成倍增加所致。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