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货币与信用的关系

第三节货币与信用的关系

一、实物借贷与货币借贷

信用一直是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存在的。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一直并存。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实物借贷才丧失其存在的基础,货币越来越成为借贷的主要对象。在现代的一些信用关系中,往往也涉及商品,即实物的运动,像是实物借贷。但考察其债权债务的内容却总是一定的货币金额。所以都是货币借贷的范围。

二、金融范畴的形成

货币与信用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货币借贷不仅早就产生,而且日益成为借贷的主要形式。这一方面表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存在造成了信用扩展的条件:货币的余缺要求信用调剂;单一的货币作为借贷的对象也使约束债权债务关系的规则便于形成。另一方面,由于货币借贷的扩展,使不流动的货币流动起来,使金融货币的不足可由信用流通工具的创造得到补充,从而成为推进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因素。但是直到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之前,两者虽有密切联系,就其主要方面讲,还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确立,情况逐步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信用货币——银行券和存款货币等最终取代了金属铸币而成为流通中货币的基本形式。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独立于信用活动之外的货币制度已不存在。相应地,任何信用活动也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

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增加;信用的紧缩意味着货币供给的减少;信用资金的调剂则影响着货币的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部门构成和地区构成。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密切联系却终归各自独立发展时,这是两个范畴。而当两者不可分解地连结在一起时,则产生了一个由这两个原来独立的范畴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金融。所谓金融,是经济过程中货币资金融通的总称。

它包括货币发行与回笼;资金的筹集与借贷;银行的现金收付与存款结算;信用工具的发行与交易以及国际交往中的货币收入与支出。从本质上讲,金融活动是以信用方式对社会资金进行再分配达到重新配置社会资源、协调经济发展的目的。它在活动方式上的主要特征是有偿和支付利息;它的活动主体是金融中介机构、金融市场;它的活动范围是货币信用领域,主要对象是货币资金。其基本构成要素是:货币与货币资金、信用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但金融范畴的形成并不意味货币和信用这两个范畴已不复存在。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