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反思

初中科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反思

摘要: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在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众多科学教师的“宠儿”,并形成了一种多媒体“万能论”。本文透过这种异常现象,列举了科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时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反思提出建议,探讨科学应用多媒体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科学教学 多媒体 应用 反思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多媒体在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其它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相比,多媒体在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科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多媒体后,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而多媒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教师的欢迎。但在应用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媒体“万能论”,多媒体成了科学新课程改革的标志,甚至出现了一种为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由“人灌”转为“机灌”的现象。多媒体固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值得我们大力提倡使用,但不是唯一的和万能的教学辅助手段。因此,想在这里就如何应用多媒体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能营造多重感观刺激,有利学生记忆。根据心理学研究,多种感觉器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优于单一感觉器官感知的学习效果。多媒体可将文字、声音、图形和动画同时展现,让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在学习时能同时接受相关信息,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多媒体版面生动活泼,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使科学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和富有启发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起到活跃学生思维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多媒体能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对于一些作图画表较多的科学课,通过高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可增大课堂容量。对于一些有较多学生练习需即时评价反馈的课,采用多媒体实物展示台,就可方便地实现学生练习中典型错例的展示,免去了教师板书学生错例的时间,扩大了点评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当前科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比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有着巨大优势,但在应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上大量应用多媒体后,除了教学内容和形式容易流于呆板僵化、课件制作时间较长、耗费精力大以外,还由于教师的因素在使用中出现以

下的问题。

2.1多媒体代替板书,不利学生知识的建构和整合

科学是一门自然学科,知识点之间常存在紧密的联系,即逻辑关系。现在许多教师应用多媒体后,干脆省了必要的板书,一节课中只是偶尔草书几个,个别教师甚至只字不写。一次,一个经常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教师对我抱怨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了:在课上,他用多媒体显示了“P = F v”这个公式的推导过程,并告诉学生要记住这公式的,结果单元测试中许多学生都没记住。

这位教师的抱怨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当时念高一时,我们普通班的数学课由一位本科刚毕业的男教师任教。他上课经常一手拿粉笔一手拿黑板擦,一边讲解一边板书。为了照顾两边的学生,每次板书总在黑板中间部分。当一道题或一个知识点讲解完毕,板书也常常已从黑板的上端写到了下端。为了开始新内容的讲授,他就习惯性地把先前的板书擦净。一个学期下来,近二分之一的同学期末考试不及格;一个学年结束,期末考试全班仅3个同学及格,他也因此改任了职高班。

今天,许多科学教师用了多媒体就省略了板书,这与我当年的那位数学老师有何区别呢?在一堂科学课中很多知识点常有紧密的联系,如果只依靠多媒体课件上课,一张幻灯片的画面一般停留时间很短。当学生在课间某个时候发生疑问想去看时,常常已没了踪影。这样,学生就会对一些知识点因缺乏识记时间而理解不深,有时甚至会出现当堂遗忘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学生头脑中的知识就变得杂乱无章,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更不利于对知识的内化和创新。当然,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就无从谈起了。

2.2滥用课件代替实验,不利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开发者提供了许多实验课件,节省了教师的实验准备时间,方便了课堂实验操作,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可控性。因此,在各种教研活动中,教师随意用多媒体实验课件代替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现象已是屡见不鲜。但多媒体实验课件的滥用,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我校一位青年教师的比武课中,他通过播放实验课件来研究导体两端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在投影屏上显示模拟实物图,通过移动模拟滑动变阻器的滑动头得到相应的阻值,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针同时指向相应刻度,并在旁显示电压、电流值。利用这样的课件进行演示讲解,虽然显得方便、简捷、正确,而且精致美观,但这样的实验已失去了科学实验的全部特点和演示、验证的功能。学生一方面无法体验到前人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所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另一方面,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像这样的实验用实物演示并不难,教师应该做演示实验或让学生亲自做一下。否则长期下去,学生必将暴露出缺乏实际操作训练的一面,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创造思

维能力的发展。

多媒体实验课件在设计时,常常把实际上是十分凌乱、充满未定结果的科学实验设定成了有条理的、既定的科学规律,因而会使学生误认为科学的探究过程很容易重复并且不会出现错误。而事实上,科学实验并非每次都能成功地重复,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常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例如在一次听课中,一位教师在做科学第一册“喷泉”的演示实验时失败了,他重复了一次后仍旧失败。于是这位教师对学生说,由于时间关系,让我们做一个模拟仿真实验吧,结果学生看到了很清楚的“喷泉”。表面上实验成功了,但实际不仅会给学生造成错觉和不真实感,更不利于学生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

2.3过多使用多媒体会减少学生的自悟机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 由于应用多媒体课件除了可增大课堂容量外,还常能使抽象的过程形象化,使隐性、默会的知识显性化,因而大受教师的亲睐。但现在的多媒体课堂常出现效率偏低的现象,究其原因这与学生自悟时间的减少有关。

以前许多科学教师怕学生不理解,常会把教学内容讲得很透彻,现在有了多媒体帮忙,教师就能讲得更加透彻,喂给学生的知识也由以前的“细粮”,变成了现在的“流汁”。像电流、磁场、重力等这些本应需要学生自悟的概念,被教师用多媒体形象化地表现出来了,因此,学生减少了自悟的机会。由于教学内容变得直白简易,学生上课就不用再多费心思去思考,听课就像观看一集没有任何悬念的电视剧,结果出现了许多本应理解的概念和公式对部分学生而言只是“面熟”的现象。例如为了形象地把磁场表示出来,我们仿照磁场周围细铁屑的排列形状而创造了磁感线的概念。在数学中对不存在的辅助线都是用虚线表示的,只有客观存在的线才用实线。而多媒体课件通常用实线来形象地表示磁感线,因此有些学生看过这样的课件后,常误以为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

在大量应用多媒体课件的课堂中,许多教师常常会加大课堂容量,从而导致上课内容过多,节奏过快。课堂由原来的“人灌”转为“机灌”,学生往往疲于奔命而经常会听而不闻。有些学生常常没有思考的时间,甚至来不及记笔记,或因忙于记笔记而没有听清教师的讲解。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理解,而且还减弱了师生间的互动性。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体验习得过程,学生体验越深,掌握的知识就越多。大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虽可增加一堂课的容量,却减少了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也减少了学生自悟的机会。在充斥满课件的多媒体课堂中,部分学生常在观看和收听课件中度过,学生由学习者变成了观众,最后出现上课时听听都懂、下课后懵懵懂懂的现象。像这样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因此,在科学课上用多媒体时若不注意适量,一味增大容量或把知识嚼得太细,

将导致学生缺乏自悟而降低课堂效率。

2.4课件背景喧宾夺主,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许多教师刻意追求热热闹闹和新颖,使版面上彩色的背景、立体的文字、美妙的音乐、三维动画和影视录像应有尽有,看起来让学生大开了眼界,实则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多媒体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媒体都会存在有用信息之外的干扰因素。同样,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产生越多的干扰信息,从而影响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受。

有一次,我上《常见的植物》花的结构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用了一段春天百花齐放、莺歌燕舞的视频录像作引入。播放时,部分学生边看边窃窃私语。我开始分析时,发现有几个学生似乎情绪仍然较激动。当我把“花的结构”分析完后,有个别学生还是有些心不在焉。课后,我向一个学生了解了其中原因。原来,他由视频的画面和音乐想起了春天玩耍时放风筝的情形而走神了。由于部分学生的思维在电脑设计的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中常会难以迅速转换,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常会发现学生看完一段视频剪辑后,总有学生不能与教师同步:当教师讲授后面的内容时,有的还沉浸在刚才的视频中或者处于一种松弛状态,思维跟不上节拍。因此,多媒体课件若设计得不合理就会产生喧宾夺主的不良影响:学生被太多无关的信息所左右而分散了注意力,从而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

3.科学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的策略

在科学教学中如果盲目追求“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不切教学实际而过多地使用和依赖多媒体,就会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流于形式,造成喧宾夺主、过犹不及的恶果。但随着计算机技术、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多媒体必将成为科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优点,克服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科学课的教学效率,下面就多媒体的应用结合自身体会谈以下4点建议。

3.1教师应树立科学的多媒体使用观

科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人与人的活动过程,这个活动应体现对科学问题的探索性、师生共同讨论的合作性和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传授知识,还有方法的启示、能力的培养、师生情感的交融和学生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目标不可能都由某种现代教育手段所能代替教师而实现的,所以我们也不能期望用多媒体课件来固化教学过程和指挥课堂教学,甚至替代教师的主导作用。对一堂科学课而言,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师在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上采用的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我们要牢记罗素关于教学的“两条戒律”:不要教学生太多的知识;不要教学生太多的学科。不能产生幻想简单地靠依赖多媒体来加快教学进度或增大课堂容量的念头,避免发生“拔苗助长”的不良后果。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一定的自

悟时间,从而让学生把知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将新的知识融入其旧的知识体系中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建构。

现代教学辅助设备是多样的,除了多媒体外还可以采用投影仪、双向控制闭路电视、小黑板、挂图、实物、模型等相对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现在许多学校多媒体还配备不足,因此教师一旦到多媒体教室上课常常整节课都用课件,这就要花费教师大量时间去制作课件。上课只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还有其它同样重要的工作也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因此只选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也是不切合实际的。该用哪一种或哪几种教学辅助设备,我们只能根据某一节课内容的需要来灵活选用。如果通过板书就能完成教学任务,那么用小黑板或投影仪反而会省时间;若只需插播一段视频,用校园双向控制闭路电视会更方便„„

总而言之,使用任何教学辅助手段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如果只有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我们就应毫不犹豫地使用。例如,为了使抽象的过程形象化,使隐性、默会的知识显性化,或创设教学情境。如果采用其它辅助手段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甚至更好的效果或可节省准备的时间,我们就应该拒绝多媒体,不能因为现在用多媒体时髦而刻意去使用多媒体,出现事倍功半的不良后果。

3.2多媒体课应注重教学板书

教学板书能力在近一百多年来能被各国公认为教师的职业技能之一,是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教学板书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学板书,能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练地、系统地呈现在黑板上。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明晰的视觉符号对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和指引学生学习起着重要的点化作用。当一位科学教师一堂课下来,可能已是满满的一黑板字。学生常常能从黑板上一目了然地寻找到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对新知识有更好地理解,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图。在教师板书的同时,学生可用这段时间去琢磨、去进一步理解知识,通过自悟进行知识的有效建构。这在多媒体代替板书后是不可能有的,因为在多媒体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是被不断变换的画面拉着走而常常缺乏自悟的时间。若是科学教师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那么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享受,也是对学生一种美的熏陶和教育。

因此,用了多媒体后千万不要忘了必要的教学板书。作为科学课,至少应在黑板上留下重要的知识点或例题,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内化,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多媒体教学中有适当的教学板书则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能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3.3多做真实实验,合理应用多媒体实验课件

实验是科学的基础,也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应提倡动手做真实的实验。即使实验中有时会出现偏差甚至偶有失败,但也可帮助学生树立

科学的态度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在“用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这个实验中,由于受大气压影响,测出的沸水温度常会低于100℃。出现这种情况时,经常有学生怀疑自己的实验结果而去刻意改变实验数据,以求得到更接近于理论的结果。虽然这种做法不但与理论不符,更有悖于实际,但这样的现象在学生中时有发生。每次做此实验时,我都特别注意实验的结果。若在演示或学生实验中出现水的沸点低于100℃的现象,就让学生开展讨论。通过对不符理论的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常会受外界因素影响的这一事实,养成学生实验时尊重实验结果、不随意篡改实验数据、科学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观和科学的精神。

如果确因条件限制、或想将一些抽象而用真实实验无法表达的概念形象化地描述出来,我们当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因为多媒体课件一般都可以运用动画技术去模拟一些科学现象,所以一些比较困难和抽象的科学概念正越来越多地被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描述。如电流、磁场、分子等概念,它们是我们无法用眼睛直接看到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对此理解比较困难。因此,我们一般都是通过对其进行思维的形象化来让学生建立一种模型化的概念。对于演示实验,一般不宜用多媒体制作的课件代替。但对于一些非常抽象的或微观的变化过程和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在做好实验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点,再用多媒体课件来表示或解释实验原理,起到一种相辅相成的作用,这也未尝不可。例如在学习分子间存在间隙这个概念时,为了说明这个看不见、摸不透的微观概念,在做完“等体积水与酒精混合后体积少于两者体积之和”的实验后,再用多媒体课件来形象化地阐述微观原理:用不同的颜色小球表示水和酒精两种分子,在混合后,相互挤占了原来各自分子间的空隙,以致总体积少于两者体积之和。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趣,有演示实验在前,因而学生不仅易接受课件的结果,而且对分子间存在间隙这个微观概念也更易接受和理解了。

形象化是多媒体最大的优势,其可以使一些不可见的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动态化,但同时也可能会造成对科学现象或科学思想描述的失真或错误。因此,某些描述抽象概念的多媒体信息可能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例如,为了形象的说明电流这个概念,通常在多媒体课件中用彩色的流体来描述电流。在简单电路课件的演示中:开关闭合后,流体从电池的正极流出,当流经灯泡时,灯泡才开始发光,最后流回电源负极。这样电流在屏幕上就被描述成为从电池的一极出发,通过灯泡通过后再回到另一极的一个稳定的流体。这的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

荷的流动,但是潜在的问题就是学生们会把这种对电流的描述

看成是真正的电流运动形式,而不理解这仅是一种比喻。我用

上述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后,画了一个电路图(如图1),请学

生判断图中灯泡是否发光?在提问中发现有少量学生发生了误

解,他们认为:当K断开时,灯L1发光,灯L2不发光,因为电流通过了L1后到

K

处才没有的。像用这类课件时,教师应向学生作必要的说明,以避免学生产生不必要的歧义,从而提高多媒体的使用效率。

除此之外,在复习课中为了节约时间,有些重做的实验可用恰当的多媒体课件代替。如在复习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时,可用恰当的多媒体课件代替实验。在教学中,我根据原来的自然科学教材下载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如图2原理):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使串联在电路中的电流表指针发生明显地

动,同时系着小铁块的轻质弹簧形象、清晰地发生伸长

缩短,从而表明下面放着的电磁铁的磁性随着电流的变

而发生强弱变化。学生从中能深刻地感受到电流的变化

响了电磁铁磁性的强弱,由于上新课时已做过演示实验

而学生不会产生疑问,同时也省了时间。当然在教学中,

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时也应适当重述真实的情况,以

除课件形象化信息的副作用。 转或化影因教消

3.4多媒体课件制作要注重实用、宜简不应繁

在科学教学中若要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要根据实用原则确定课件时间的长短、素材的取舍,操作设计不应繁琐、宜从简。我们要牢记维纳斯的断臂之美,对一些不必要地背景、立体文字、美妙音乐、三维动画应一律舍弃。不能因追求热闹和新颖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主题,以至影响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设置幻灯片版面颜色时,应让文本与背景的颜色接近互补色,因为两者反差较大时,文字显得较清晰。为了不使学生因为长时间处于过亮的环境中导致眼睛疲劳,应将背景设置成深色(蓝、绿)、文本设置成浅色(白、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个性和教学内容特点制作版面,但版面的色调不要过于大起大落,不同版面之间的颜色也不要差别太大,颜色的反差和明暗的对比也不宜太强。一般性内容的表述和重点、难点要有所区别,并且这种区别最好是统一的、有规律的,这样学生看到内容的颜色和深浅度不同,心中就清楚了该部分在学习内容中的重要程度。

在应用多媒体课件时,教师不能成为一个多媒体的演示者,更应是一个解惑者。在使用课件时,要注意选择其切入的最佳时机和播放过程中适时的画面暂停,使学生的思维与之同步。例如可以设置相应的链接点,使学生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解题思路前进,即使是简单的内容呈现,也按照学生的思维习惯一步一步出现。为避免屏幕的局限,常用的知识点可以链接或半覆盖的方式灵活出现,用多媒体的优点克服与黑板相比版面小的缺点。为了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生成性问题,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如根据教学经验对一些特殊的问题可备几个预案,通过设置多个相应的链接点供上课时灵活选用。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要千方百计地注意保持与学生

恰当的目光交流。通过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捕捉教学难点,不断形成生成性问题,及

时调整教学策略,抓住教学契机,为学生提供“雪中送炭”式的帮助,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而言之,多媒体为我们科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众多帮助,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应大力提倡使用多媒体。但也不可滥用,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切勿产生多媒体“万能”的错觉,形成由“人灌”改为“机灌”的不良局面。希望作为科学教师的我们多一份理性、少一些浮躁,不因追求时髦而沦陷为多媒体的“奴隶”,而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丧失殆尽。多媒体在教学中应与其它教学辅助手段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多媒体的使用效率,使多媒体焕发出其应有的光彩,为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和推进科学课程的改革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九俊主编:《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2、 杨九俊主编:《说课、听课与评课》,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版。

3、 张伟 译:《批判反思型教师ABC》,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版。

4、 阎光才:《当代中国教育理论话语纷呈背后的忧思》,嘉兴教育局《教育信息资料》,

2004年第3辑。

5、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的研究”项目组:《实

验区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的调研报告》,桐乡教育局《走进新课程》,2003年第2辑。

6、朱毅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思考》,平原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7、 王铁军、周在军主编:《给校长的建议——101》,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3

月版。

8、 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中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5年9月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