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人倒地无人扶的困局及其解决办法

自考生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老人倒地无人扶”的困局及解决办法

学生姓名

主考学校

专业名称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周海阳 四川师范大学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2级思想政治教育1班 20123860 李益芬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

年 月

浅析“老人倒地无人扶”的困局及解决办法

【摘要】:中华名族自古以来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可是,近来却出现了多起“老人倒地无人扶”的事件。老人倒地倒地到底扶不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春晚小品《扶不扶》更是将其推到了更深的层次。多种原因的交织导致了“老人倒地无人扶”现象,不尽然是道德问题,所以怪不得路人的犹豫不决,踟蹰不前。

【关键词】:“老人倒地无人扶” 法制 道德 责任

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频发的社会问题:老人倒地没有人去扶,各地接连报道了老人倒地后没有人去扶的事件。诺大的中国竟然扶不起一个老人,或者说是倒地的其他人。那么,究竟是什么阻止了我们去扶一把倒地的老人,我们又该怎样去扶倒地的老人便是本文的探讨点。

一、“老人倒地无人扶”现象频发

“老人倒地无人扶”指的是老人跌倒在路口、小区、超市等公共场合,没有人上前去将其扶起来。而这类现象在中国却不断发生。

2012年8月10日早上8点在上海新华路淮海西路口,一老人躺倒在地,满头是血,围观路人无人上前去扶。

2013年12月2日下午1时30分,郑州市文化路巡防队员郭志强途经信息学院路与俭学街交叉口,在南侧80米处看到路西一公交车候车站附近,一个眉毛胡子全白的老人趴在地上,说不出一句话,多名围观者无人上前去扶。

2013年12月5日,在湖南长沙天心区韶山南路一公交车站附近,一位六旬老人倒在街边,围观者没人上前去扶。

„„

二、“老人倒地无人扶”的原因

有人说时下的中国是一个道德滑坡的国度,因为存在上述的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也有人说,时下的中国是一个道德还良好的国度,中国人在经济高速发展中展现出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美德,在近年来举办的重大活动中展示的讲文明、讲礼仪的公共道德和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显示出的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民族精神都是道德良好的表现。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国人展现出了积极的道德观,一方面又出现了所谓的“道德败坏”现象——老人倒地,

无人去扶。在当下的中国,还是有很多人打心底里原意去扶的,毕竟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传统美德,只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去扶。原因如下:

(一)法制不健全导致“老人倒地无人扶”

2006年11月 20 日上午,徐某在南京市水西门公交车站等候 83 路车,大约9 点 30 分左右有 2 辆 83 路公交车同时进站。徐某准备乘坐后面一辆 83 路公交车,在行至前一辆公交车后门时,徐某摔倒致伤,伤害的原因无法得知。彭宇是第一个从公交车后门下车的,发现摔倒的徐某后将其扶至路旁,在一旁候车的陈某看到彭宇扶徐某,也跑过去帮忙,并打电话通知徐某的儿子和侄女。在徐某的亲属到来后,彭宇便与徐某亲属等人将徐某送往医院治疗。事后,徐某却一纸诉状将彭宇告上了法庭,称是其将她撞到,并要求其承担所有的医疗费。

这种现象就是老人不小心倒地后,邪念突生,讹诈前来救助自己的人。 由于事发现场没有摄像头,也没有目击证人,法院也不好决断,“法官依据常识来进行推论,可是法官似乎忘了,无论常识一词对哲学家可能多么有用,我们在法学范畴里应该谨慎使用”。[1]法官依据公平原则(“公平原则也称公正原则、正义原则、公道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在当事人双方对造成损害都无过错的特殊情况下,侵权行为人也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对公平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2])判处了被告彭宇赔偿原告徐某人民币 45876.36 元。但是法院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是非对错,最终的和解看上去更像和稀泥式的各打二十大板。此案给人的感觉就是做了好事居然还要受罚,那么以后我要是遇到倒地的老人,我到底是该扶,还是不该扶,万一扶了被其冤枉了怎么办。如此不公正的判决,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两万五;扶不扶,想想彭宇四万五”的顺口溜也在网上流传。这些都误导了公众的道德价值取向,受此案例的影响,接下来出现了好多老人倒地无人敢扶的现象,2012年的小悦悦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小女孩倒在血泊里,被车来回碾压两次,生命岌岌可危,路过的十八人中竟无一人上前去救助,最后还是一个拾荒的老太太上前去救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的悲哀。

法律不是万能的,有时也会出错。而当法律不能维护正义时,人们在道德上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不能说人人自危,但是面对彭宇案的结果,大家也会持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正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说:“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其他举动为祸尤烈,因为那些不公正的举动不过是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3]

(二)媒体过度负面报道导致“老人倒地无人扶”

新闻媒体在进行报道时,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做到客观、公正的报

道。“把商业利益当作唯一的原则,把交换价值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4]在有一起老人诬陷救助人的案例后,媒体便进行一系列的老人倒地的报道,有时在事件还没有调查清楚时便进行报道,还人为的主观进行臆断,事先就想好了其立场态度。给他们乱贴标签,把施救者都描述成了好心救人反被诬的形象,而把被救者都描述成了诬陷的形象,而事实却是被救者感谢施救者。从而误导了公民的意识,造成了施救恐慌症。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一说到富二代就自然的想到了不好的方面,好像富二代就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会说,就只会给父母惹事的一样,可事实却不是这样。谢霆锋的父亲是谢贤,母亲是狄波拉,当年都是香港娱乐圈举足轻重的人物,其父谢贤在六七十年代更是香港娱乐圈最当红的小生,可谢霆锋现在任然很出色;花样俊男吴尊出生于大富之家,其家族在文莱有财有势。他的父亲吴景添是文莱地产大亨,其经营范围横跨中国和文莱两国;伯父吴景,他是文莱十大富豪之一,而且被文莱王室封作“甲必丹”,地位比拿督还高,而且还是国会议员。如此的还有很多很多,可媒体却只选择性的报道那些品行不端的富二代。所以一旦媒体报道不准确,便会误导我们的价值观念。

如此的不负社会责任的选择性报道,导致了人们一看到老人倒地就自然的联想到了要是把老人扶起来后肯定会诬陷我,与其这样,我还不如不扶,所以导致了老人倒地后没有人去扶。就连一些新闻评论者也把“诬陷、欺诈”这些名词贴给老人。举个简单的例子,江苏殷红杉事件中当事人的马路善举并没有遭到诬陷,事后还得到老人送上锦旗致谢, 三湘都市报在没有调查清楚时针对此事的评论标题是“无良老者请别再摧残我们有限的善良”,在缺乏对事实的充分查证的情况下,这样的言论明显误导了受众的价值判断,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所以才出现了“老人倒地无人扶”的困局。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老人倒地无人扶”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老人们跌倒了可以不用付钱或者说付很少的医疗费就可以治疗的话,谁还会去诬陷来扶自己的好心人呢。

2011年9月8日广东肇庆城区有老人跌倒,好心人将其扶起来后遭讹诈,广东肇庆城区交警第一大队相关负责人8日向媒体表示,警方在事发后向阿婆的亲属提到,如调解不成功将调出相关监控录像作证,结果事发三天后,阿婆在亲人陪同下向交警主动澄清,自己摔倒与阿华无关。 这种事件就是老人故意倒地来诬陷救助者,“赚”一点钱。

我们总是喜欢站在一个角度来看问题,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一些老人之所以选择了最经济的“讹诈”,乃是出于对高额医疗费的恐惧,或者是回家害怕自己的孩子们责怪。绝大部分人因无力承担高额医疗赔偿费用而选择丢弃道德与诚信,拒绝担责,这个我们能说他们完全是错的吗?中国目前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

还不怎么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差距较大,跨省办理的程序相当复杂,申请救济的条件严苛、程序复杂,而且救济金额往往偏低等。尤其是有些孤寡老人因文化有点低,而且有些还是文盲,准备申请的材料有点困难,往往申请一点救济金需要奔走多地、请求很多人帮助,四处盖章审核之后才可能勉强完成,如此对于这些老人来讲无异于雪上加霜,所以一些老人无奈之下可能选择“被撞倒讹诈”。

2013年12月9日,沈阳的一位老人被电动车撞倒后,对撞人者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此后,人们亲切的称其为“中国好大爷”可事后有人调查发现,这位老人“撒谎”了,其实,他没有医保。

在现今的中国,还有很多老人没有医保,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我们要知道,要想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的良心,就必须要有完善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完善。

(四)社会公众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导致“老人倒地无人扶”

现今的老人倒地时,好多都是因为一些突发的有心脏病的人、脑溢血患者等等。可是现在有不少问题,人们对急救知识不了解, 贸然将倒地的老人扶起,就容易好心办了坏事。路遇老人跌倒我们要去扶,问题是怎么扶?如果方法不对,不专业,可能造成第二次伤害,你懂得,你就去救他,你不懂的,千万不要盲目去救。可以及时拨打120。

比如在美国,2004年的万圣节晚上, 一位名叫亚历山德泣德的老人驾车撞上了路边的电线杆, 车子冒出滚滚浓烟, 很可能会爆炸, 她自己也被卡在车里动弹不得, 后被一位名叫丽莎的女子救出,由于丽莎没有专业的施救技能, 导致亚历山德拉德车祸后瘫痪。

(五) 道德缺失导致“老人倒地无人扶”

道德缺失的集中表现就是旁观者效应。“个体对于紧急事态的反应,在单个人时与同其他人在一起时是不同的,由于他人的在场,会抑制个体的利他行为”。

[5]这种现象就是“旁观者效应”。也叫做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情来说,如果是要求单一个体单独完成任务,那么他的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变得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需要担当责任时一般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旁观者属于群众结构中最松散的人群,即“临时人群”[6]

2014年5日上午7时许,在江苏省镇江市欧尚超市通往丁卯的一条新建马路上,一名拄拐杖的老人摔倒在路上,多名路人无一人上前去将其扶起来。 这种现象就是老人倒地后自己爬不起来,需要别人的帮助。

无人扶说到底就是人们的道德缺失,才会让旁观者效应的作用发挥的更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