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重点整理版

教育学

题型: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二、观点分析题(谈谈你对每段话的理解,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1题,每题15分,共15分)

名词解释

学校教育:通过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组织机构——学校来实施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有计划的。

教育功能:教育系统在特定条件之下对内对外所发挥的作用和效能。

教育的本位功能:在教育功能体系中最基本,最能反映教育活动本质关系的功能。

教育目的: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体现在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努力方向以及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是国家或社会对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体性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教育制度:有广义和侠义之分,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侠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即学制。

终身教育:是一种大教育观,是改革现有教育机构的原则,其目标是组织一个提供终身学习的完善体系,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学制: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伴随着学校的产生而产生。

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的教育专业训练,获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塑造和完善教育职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协作性学习:亦称合作性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而实行的具有明确分工与有效合作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从广义上讲,研究性学习是指贯穿于各科各类学习活动中的学生研究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从狭义上讲,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校本课程: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课程计划:根据课程编制的原理和方法,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的任务而制定的课程总体规划。

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尊重学生自由意志,把学生看做独立思考和行动的主体,在与教师的交往和对话中,发展个体的智慧潜能,陶冶个体的道德性格,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最佳发展水平的活动。

教学过程: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班级授课制: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一定数量的学生编成班级,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也称班级上课制或班级教学。

复式教学:把两个年级以上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课时里分别用两种以上的教材,交叉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实习作业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总结提炼教学实践经验而形成的指向一定教学目标的较为稳定的师生进行教与学活动的操作程序体系。

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满足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程度进行价值判断,以期达到教学价值增值的过程。

德育:有侠义和广义之分。侠义的德育指的是学校教育,广义的德育指对人的品德产生影响的一切活动。

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等各项工作;校长向他的任命机构担负管理好学校的全面责任。

简答题与问答题:

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作用是什么?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作用即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教育通过选择和整理文化以达到更好地传承文化;通过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手段的有效联动推动文化的创新。还表现在:教育具有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教育具有文化选择功能;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功能;教育具有文化整合功能。

2,结合实际,说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居于决定性地位和主导作用,学校教育通过其独

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以及复杂的联系,对学生的发展在事实上起到了促进,推动以及加速发展的作用,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1,教育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2,学校教育具有促成学生差异化个性形成的功能。

3,教育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育对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教育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高整个国家人力资本的质量,进而促进经济的

增长和发展。

2) 教育通过生产,传播科学技术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4,简答教育目的及其构成。

教育目的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因其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在类型上也有所不同。在教育目的的界定上首先要明确教育培养人才的倾向性,还要分清正式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的教育目的。另外,从整个人类史来看,有学者将教育目的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个人价值的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一类是重视社会价值的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

5,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目的的制约性。

教育目的的制定和选择要建立在对于人的科学,清晰的认识基础之上,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和选择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生命的合理认识和解读的基础之上,教育目的尤其是具体的教育目标必须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特点,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而逐次展开。

6,现当代教育制度的发展特征

1. 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受到重视;

2. 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3. 普通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结合日趋紧密;

4.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5.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发展继续教育。

7,教师职业的特点

1) 教师职责的复杂性;

2) 劳动过程的创造性;

3) 教育行为的示范性;

4) 劳动影响的长期性。

8教师的基本素养

1. 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育活动观)

2. 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

习)

3. 科学文化素养(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的教育科

学知识)

4. 教育教学能力(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教育研究能力)

5. 职业心理素质(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

6. 创新(创新的教育观念,创新的教育能力,创新的人格特征)

9,一位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知识?

1)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2) 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

3) 全面的教育科学知识

10,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 是深化改革的原动力;

3. 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专业自尊;

4. 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保障;

5. 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

11,学生的身份属性

1)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2)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3) 学生是有差异的人

4) 学生是以学习和发展为主要任务的.

12, 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两种对立的观点:

传统教育派以教师为中心,压抑学生的天性,否认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强调外部坏境和力量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被动载体,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更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但有利于人的共性的形成,有利于法制教育。

现代教育派则多从积极的人性观来理解学生,并倡导“人性”教育,崇尚自然的,快乐的教育,主张个人多方面的主动和谐的发展。

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派的观点都不恰当地贬低或抬高了学生的地位,都是不科学的。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地位的认识不能简单化,片面化,要全面辨析地分析。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其中,学生是教育过程的客体,是相对于教师的教而言的;学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是相对于学生的学而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外因,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因。

13,构建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策略

教育在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起关键作用,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转变教师角色

2. 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

3. 发扬教学民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4. 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威信

14,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1) 课程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环节之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2) 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3) 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4) 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和经验的主要载体之一

5) 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6) 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1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1,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具体目标:课程功能的转变,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实施的改革,课程评价的改革,课程管理的改革。

16,教学过程的特点

1.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2. 教学过程学生认识的间接性

3. 教学过程的发展性

4. 教学过程的教育性

17,哲学取向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即道德”传统,其基本主张是:

1) 知识——道德本位的教学目的观

2) 知识接受的教学过程

3) 科目本位的教学内容

4) 语言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

弊端:具有浓厚的理性主义色彩,容易导致情感教育的欠缺,个人创造性的缺失,并且使教学与当代社会越来越缺乏联系。

18,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有什么启示?

构建主义是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在当代的发展,认为教学要把学习者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营中生成新的知识经验。在本质上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的理论。

19,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因素理论及其对课程教学的启示

加德纳多元智力教学理论将人类的智力分为八种类型: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学家的智力。

对当代教学改革的启示有:

1. 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目标观

2. 教师应树立新的学习观,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20,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1) 教学原则

2) 教学目的和任务

3) 教学的内容和特点

4)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

5) 教师本身的条件

6) 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7) 班集体的特征

8) 教学的环境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

2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充分发掘教材内容的思想因素,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

的基础进行教学;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

3. 启发性原则(加强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激发思

维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坚持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 直观性原则(明确教学目的,讲求实际效果;慎加选择,注意直观教具的典

型性;正确应用直观教具,增强直观教学的科学性)

5. 循序渐进原则(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教学;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活

动;技能训练也要循序渐进)

6. 因材施教原则(深入了解学生,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立足全班,兼顾两头;

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发挥个人特长的关系)

7. 巩固性原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重视和组织好复习教学;

22,贯彻启发式原则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1) 加强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 激发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3) 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4) 坚持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3,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1. 设计和确定教学目标

2. 分析和了解学生实际

3.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4. 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

5. 选择教学方式和媒体资源

6. 设计教学评价

24,教学评价的功能

1) 导向功能:教学评价具有引导评价对象向目标发展和前进的功用和能力

2) 激励功能:教学评价具有使评价对象形成一种为实现预期目标而不断进取的

内在动力的功用和能力

3) 改进功能:教学评价具有使评价对象反省自身状态,克服不足,实现发展目

标的功用和能力。

4) 教育功能: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品德素质养成的功用和能力

5) 发展功能:教学评价具有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功用和能力。

6) 研究功能:教学评价具有探索教学问题,把握教学规律,丰富教学理论,指

导教学实践的功用和能力。

25,教师如何运用教学艺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1,注重课堂语言艺术:语言准确明晰,具有科学性;

简洁练达,具有逻辑性;

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

通俗易懂,具有大众性;

抑扬顿挫,具有和谐性;

2,注重课堂提问艺术:设计合理

启发思维

形式多样

善抓时机

注重互动

3,注重课堂板书艺术:课前精心设计

课中认真书写

课后不断总结

4,注重课堂应变艺术:临边不慌,保持冷静

相信学生,化解矛盾

因势利导,化弊为利

实事求是,客观应对

5,注重课堂调控艺术:教授有度

交互调节

适当介入

加强反馈

26,德育实施的途径

1. 德育教学

2. 学科教学

3. 班主任工作

4. 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5. 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6. 劳动与社会实践

7. 校外教育

8. 家庭教育

27,德育实施的原则

1) 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并重

2) 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3) 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4)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5)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6) 言教与身教结合

7)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贯性

28,实施德育的方法

1. 说服教育法

2. 榜样示范法

3. 实际锻炼法

4. 情感陶冶法

5. 品德评价法

6. 心里咨询法

7. 自我指导教育法

29,成熟班集体的标志

1) 共同的目标

2) 集体的活动

3) 健全的组织

4) 共同的学习和生活规则

5) 和谐的氛围

30,班主任的基本素养

1. 具有民主精神和完善的态度

2. 具有更新自身知识的能力

3. 具有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4. 具有处理班级偶发事件的能力

5. 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31,班主任的选拔条件

1) 遵纪守法,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2) 为人师表,知识广博,具有严谨治学,勤于进取的高尚品德

3)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4) 具备心理学知识,懂教育规律,教育理论

5) 在某一门课的教学中,有自己独特的教法,深受广大同学的爱戴和拥护

6) 一专多能,兴趣广泛,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7) 善于结交同志,在同事中具有较高的威望

8)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2,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

1. 班级教学管理

2. 班级学习管理

3. 班级德育管理

4. 班级课外活动管理

5. 班级文化管理

6. 班级生活管理

33,学校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

1) 权责一致

2) 精简高效

3) 集权和分权相结合

4) 分工协作

5) 管理跨度合理性

6) 渠道畅通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