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学生做真人

如何教学生做真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 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 学做真人。”作为班主任, 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 然后再去教学生如何做学问。那么应怎样教学生做“人”呢?

当今社会,学生所经受的诱惑越来越多,无形之中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作为陶行知中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肩上的担子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工作中,我想尽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做真人。 1.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常言说,身教大于言教,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作出表率。尤其是高中的学生,他们大多已是成年人,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不会老师说什么信什么,所以教师更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他们,使他们敬佩你、尊重你,班级的管理也就轻松了。因此要求学生每天7:30之前到校,我就保证每天早晨7:10之前到校,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个学生的到来,虽然对迟到的同学什么话也不说,但几次下来,他们也就不好意思了,以后也就能按时到校了。有一次,我进教室一看,地上有许多废纸和垃圾,很显然昨天值日生没做值日,我没有训斥他们,而是拿起笤帚,认认真真地扫了起来,这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他们原以为我会先训斥他们一顿,然后责成他们再做,开始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只听得见我唰唰的扫地声,但很快学生们便一下子全部行动起来,跟着我一起扫了起来,每个人都干得那么认真、卖力气,把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清理得干干净净,那是有史以来做得最好的一次大扫除。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不做值日的现象。 2.充分利用班会。针对本班的具体情况,我多次利用班会时间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如何做人。例如,我发现部分学生做人没有诚信,说话、做事多次出尔反尔,虽然多次教育、批评效果都不佳,便带着他们学习了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国人去新加坡出差,回国临上飞机时被工作人员拦住,原来是他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还没有还,结果只好返回还书,没能和同事一起回国。几年后,他的女儿去新加坡留学,他想送女儿到新加坡,可护照办不下来,一问原因还是因为几年前那本书的事,结果很遗憾地只好让女儿自己走了。读完后,我让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谈谈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大家感触颇深,争着发言,都说没想到看似这么普通的一件小事却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今后真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再如,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学生说话做事以“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能容纳他人,不知如何与同学相处,动不动就跟同学闹矛盾,为此,我召开了一次题为“教会儿子如何与同学相处”的班会。讲的是一位母亲在儿子回家和她讲了与同学发生矛盾后,引导孩子应该如何处理矛盾,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宽容他人,严于律己。我找了一位朗诵水平较高的同学在班上进行了诵读,她那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声音深深地感染了大家,教室里鸦雀无声,之后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自己的行为有了反思,都不同程度地有了改进。 3.教学生学会感恩。由于种种原因,当今有相当一部分孩子认为别人为自己做什么事都是应该的,不知道感谢和报恩。我便教每个学生在母亲节前给母亲写封信,寄给母亲,信中尽情抒发对母亲的养育之恩,从而了解母亲的辛苦,进而激发斗志,努力拼搏,报答父母,报效祖国,也加深了与父母的感情,此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4.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旅途中最美好的阶段。这个阶段正是最爱美,最想表现美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因此,对“美”有一个正确、恰当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树立一种健康、正确的“美”的观念,那么对今后创造完美人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完整,因而对“美”的理解往往存在着某种偏差,一部分人还不能树立一种正确的审美观。比如时下校园中盛行的追星热、武侠言情小说热、打游戏机热、上网聊天热、染发热及不愿穿校服、出口成“脏”等现象,都说明了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所以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新的形势下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召开了题为“在你的心目中, 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呢? ”的班会。展示了各种中学生形象的图片,让大家谈自己对“美”的看法。

同学们畅所欲言,气氛非常热烈,之后我又进行了总结,课后,每个同学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整理,写成文本,用壁报展示出来。家长会上,各位家长都欣赏到了自己孩子的文章,也进一步了解了他们的思想,对他们以后对孩子的教育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的学生和教育还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陶行知提出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还认为,要引导新一代“学做真人”就要实行全面培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学生的主要任务和学校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是他们自身的发展。德育的实效表现应该是促进而不是脱离这一过程。学科教学中除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

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八十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要的责任,别做一个十八岁的老翁。

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

三、在知识教育上,不仅要有书本知识,而且要有灵活的思想方法和实际本领,他强调为学的方法不在读死书,而“全要研究”,无论准备从事何种职业,都要会手脑并用,“学农的人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农夫的手;学工的人,也要有科学的脑筋和工人的手。这样他才可以学得好。”才可以有独立的职业,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四、自信心。只有当一个人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各种挑战时,他才有可能战胜它。父母要善于尽早发现孩子的天资和才能,有意识引导、鼓励孩子对成功抱有信心。

五、热情。缺乏热情,不但伟大的事业不能成功,即使是小事也不易成功。

热情,大多数儿童生而有之,然而使之不受伤害、一直保持下去却不易。因为热情是脆弱的,易被嘲笑、失败等挫伤以致摧毁,因此要十分注意保护儿童的热情。

六、富有同情心。儿童对有生命的动物的痛苦很敏感。父母可以用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同情心和爱心来教育孩子,如果一个家庭经常关心他人,自然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同情的种子。

七、灵活性。应变能力是社会中一种起决定作用的性格。培养孩子适应能力的最好方法是尽早用成年人的爱心和感情去对待孩子,避免孩子由于过分幼稚和脆弱而经不起来自社会的各种冲击。

八、希望。这种特性能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敢于迎接挑战。要培养儿童对生活充满希望,父母本身就应该是一位乐观主义者。悲观、恐惧和忧郁会使孩子身上的乐观精神早夭。经常教育孩子遇到失败并不可怕,要敢于笑对生活。这样使孩子建立起坚强的个性,敢于面对现

实,面对困难或失败。

未来世纪的高层次人才应该具有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还不够,作为一个生活(生存)于未来社会的中国人,还必须具备:第一,良好的文明习惯;第二,热爱祖国、诚实、勤奋、敬业、乐群、勇于开拓进取的个性品格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三,对社会、环境,即对未来的社会生活有较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

那么作为一名学生来说应主要培养自己的哪些好习惯呢?

第一、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和奏响嘹亮的国歌的时候,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之骄傲。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有些人在这个庄严的时刻,还在嬉笑打闹或者随意走动,这样的行为显然是不好的习惯,是对国旗国歌的不尊重。国旗、国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公民,就要维护国家荣誉,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中、小学生应该从小养成尊敬国旗国歌的好习惯。认真自觉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服装仪表要整洁,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不随便走动,佩带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要行队礼,听国旗下讲话时要肃静,不要嬉笑玩耍。第二、学会尊重,耐心听他人说话也是中小学生应培养的好习惯之一。 耐心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尊重别人的行为。当别人讲话时,不要急于插话,不打断对方的话,即使对别人的话不感兴趣,也耐心地听人家把话说完。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第三、勤奋努力,学习时专心致志仔细认真。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勤奋学习。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才能。在我校有很多学生就是因为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才始终名列前茅。第四、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上课铃声响起时,我常常会看到这样一副画面:同学们一窝蜂的往教室奔去,结果导致楼梯是只能上不能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没有养成遵守上下楼梯规则的好习惯。同学们,当你上下楼梯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靠右行。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同学和老师们可以正常上下楼梯,另一方面也给有急事的人留出一条路来,让他们先走。而且,当每个人都能够遵守规则靠右行时,也是给了自己一种安全感,可以避免自己和他人相撞,避免受到伤害。

学校德育的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在上述几个方面打好基矗实施“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三体”教育在德育的总体设计上,坚持以“做人”的教育为基础,以立志成才教育为主线,在教育内容上着重解决:政治方向、学习动力和学风、品德行为和劳动观念等问题。在教育中,要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导向,始终抓住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振兴中华、立志成才、勤奋学习、和谐发展的成才教育:行为习惯、劳动及心理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即培养学生具有民族正气、个人志气,维护并建设良好的集体风气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