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你想怎么过

  

  一、成熟型

  张伯伯工作时颇有成就,想做的事差不多都圆满完成了,他满足于自己一生完成的事业。在周围人看来,张伯伯性格开朗,感情真挚,热爱生活,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富有幽默感。

  退休后,张伯伯觉得心安理得,对过去毫无挂恋。他经常参加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练练书法,画画国画,打打太极拳等。张伯伯的人际关系也很融洽,退休后还结识了不少新朋友,并通过一起活动、相互写信、打电话等方式,维持着亲密的朋友关系。张伯伯对于自己的退休生活感到很满意,认为这是人生的又一崭新阶段,他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现在,人生态度很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二、安乐型

  李伯伯是一个安于现状的人,工作时,他就没有过多的追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退休后的生活,李伯伯也没有过高的期望。大多闲散地呆在家里,或静静地晒晒太阳,或一个人打打太极拳。他对生活不抱奢望,只求休闲自得。在心底里,李伯伯期待着别人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对于别人给予的点滴帮助,他都念念不忘,十分感激。大家都说,李伯伯是个老好人。

  

  三、装甲型

  刘伯伯退休前是单位的工会主席,做事一向很有热情,风风火火。退休后,刘伯伯热心地参加街道、单位组织的各项老年活动,还参加筹备工作,有时忙得饭都顾不上吃。他还会为了组织活动中的一点点小事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

  乍一看,刘伯伯和李伯伯、张伯伯一样,能够很好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实际上,刘伯伯对于年纪已大这一事实采取的是“障目法”,他试图通过不断的活动,从意识上逃避自己年纪大的事实,排除因机体功能下降而产生的不安。他生怕自己有“过多”的闲暇,总是通过忙碌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有着过分的义务感和太强的事业心,容易对别人产生嫉妒。另一方面,他对自己要求过高,希望有与年轻时一样的精力和体力,这样就容易体验到额外的挫折和失落感。

  

  四、好怒型

  王伯伯是一个不服老的人,总觉得自己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自己还可以做许多事。令王伯伯感到十分气愤的是,以前自己是那样一个会拿主意的人,现在由于身体活动不便,居然还需要别人的照顾,听别人的吩咐,受别人的控制。

  王伯伯不能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对于未能达到的人生目标,他不认为是因为逐渐变老、力有不及所致,而将原因归罪于别人。王伯伯总觉得别人和自己作对,因而对别人的言行充满偏见。他不满自己周围的每一个人,觉得他们妨碍了自己,低估了自己,不能理解自己,因而时常与别人争吵。另一方面,王伯伯对死亡有着强烈的恐怖感,他怕死亡早早来临,觉得自己还远远没有做好准备,还有许多“未竟”的事业。王伯伯有一腔的热情,却没有发泄热情的对象。因此,他总是静不下心来,经常处于忧郁的精神状态之中。

  

  五、自我厌恶型

  吴伯伯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他对于人生的看法比较被动,从来没有什么“野心”。同王伯伯相似,吴伯伯也觉得自己的一生是失败的,但他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并常常责备自己。退休后,吴伯伯经常唉声叹气,沉浸在对过去失败的回忆和谴责中不能自拔。他十分孤僻,对他人从不表示关心,对外面的世界也是漠然视之,只把自己封闭在一个极其狭小的自我世界里。对吴伯伯来说,死亡并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解脱。

  在上述五种性格特征的老人中,“成熟型”的张伯伯、“安乐型”的李伯伯以及“装甲型”的刘伯伯,都算适应了退休后的老年生活,只是适应的方式各有不同。这表明不应对所有的老人强求某种惟一的适应模式。至于“好怒型”的王伯伯和“自我厌恶型”的吴伯伯,则属于退休后适应不良,他们需要适时对自己进行调整。作为家人,更需要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他们同样能享受到晚年生活的乐趣。

  老年朋友应该理解,生命是一种交换的过程,有失必有得,关键在于如何看待。正如一位诗人所说:“青春的年华逝去了,换得了暮年的成熟;春天的花朵凋谢了,换来了秋天的果实;旭日的辉煌不见了,换得了夕阳的瑰丽。”

  退休了,不再工作,正可以让心身放松下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恬恬淡淡,自满自足,这不也是一种惬意的晚年风景吗?可以多交几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朋友,一起钓鱼、打牌、遛鸟、养花、聊天,岂不自在?正可谓:夕阳无限好,黄昏更可爱!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