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七年级(上)读书笔记

科学七年级(上)

走进科学

1、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需要一定的技能,如测量、记录、收集信息、建立科学档案等。

2、观察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再现。

3、科学探究的过程: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数据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

4、长度测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①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并放正尺的位置。②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③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测量结果有数字和单位组成。

5、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通常对同一长度,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少由于观察估计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6、实验报告是指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器材与装置、过程与步骤、现象与数据、以及讨论与结论。报告中内容应力求及时、准确和尊重事实。报告的形式能反映上述内容,并力求简明,应注意采用草稿和表格的形式白哦大是俺的原理和过程。

7、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的沸点定为100度,将其分为100等分,每份就是1℃。

8、水银温度计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温度不得大于温度计量程,温度计的测温泡应与被测物体保持良好接触,待温度稳定后再读数。

9、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由于和空气接触,温度最高,内焰因接触的空气较少而产生碳粉,燃烧成红色,看起来最明亮,焰心是蜡液变为气体的地方,因无法接触空气几乎没有燃烧,因此温度低而颜色暗淡。

10、心率是指心脏或者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

11、科学中重要的三个概念:物质、能量和信息。

12、一切物体都具有质量,质量是物体的基本性质。

13、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①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调节横梁右侧的螺母,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②把待测物放在天平左端的托盘中,在右边的托盘中放适量的砝码,是天平衡量接近平衡,再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中央刻度线。③读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指示的质量,待测物质量即为两数之和。④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取下待测物,再把天平放回原位。

14、使用托盘天平应注意:①待测物的质量不应超过天平的量程。②要用镊子拿砝码,而非手。③放取待测物、砝码要轻。④不能把潮湿或者有腐蚀性的物体直接放在托盘上。

15、基因是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第一章 星空巡礼

1、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其并非静止不动,是因为距离地球太远,不借助特殊的天文仪器,难以观测其变化;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的主星太阳就是一颗恒星。

2、行星: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人们用肉眼可见的行星只有五颗。“行星”定义包括以下三点:①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②质量必须足够大,来克服固体应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③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太阳系中的八颗行星: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公里以上,质量必须在5亿亿吨以上。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太阳系内有8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天文学上把整个天空的星星划分成88个组,并把这样划分的组叫做星座。

4、目前,我国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安装在北京天文台,它的镜面直径是2.16m(是反射望远镜)。

5、银河系是由千百亿颗恒星、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大约包含了1500亿-2000亿颗恒星,其中人眼直接看到的只有6000颗左右较亮的星。从正面看,银河系像是一个庞大的车轮状漩涡系统,从银河系的核心向外延伸出四条臂,从侧面看像一个中间凸起的大透镜,银河系绝大多数恒星和星际物质都密集在银河系中心平面附近。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有8万光年;总质量是太阳的1400亿倍;年龄达100亿年,各类天体都在围绕银河中心运动。

6、太阳距银河中心2.6万光年。

7、天文学上,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半径平均值作为长度单位称为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1.496*108km;1光年=9.46*1012km。

8、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一个自里向外燃烧的气体球,每秒钟太阳发出的能量高达

3.86*1026焦耳,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半径是7*105km,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日地平均距离是1.496*108km。

9、在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这种火舌状物体就叫做日珥,日珥是在太阳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日珥是通常发生在色球层的,日珥是突出在日面边缘外面的一种太阳活动现象。它们比太阳圆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况下被日晕(即地球大气所散射的太阳光)淹没,不能直接看到。因此必须使用太阳分光仪、单色光观测镜等仪器,或者在日全食时才能观测到。

10、太阳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出现的暗黑色斑点,它的温度比周围要低,所以显得暗一些。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弱,黑子愈大、愈多,太阳活动就越强。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上的风暴,是一个巨大的旋涡状气流。 黑子数出现最多的时候称为极大值,与此相对应的年份称为峰年,连续两次峰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1年,称为太阳黑子的11周期。

11、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①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②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按质量大小排序: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所有大行星的形状都接近于球体,不听自传,并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水星和冥王星的公转轨道较扁)。

11、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常和太阳一起出没,又称辰星。

12、金星是除日月外最亮的,也是与地球最接近的行星,常在黎明或者黄昏可看到它,又叫启明星。

13、火星具有白色的极冠和纵横交叉的运河。

14、木星是最大的行星,是仅次于金星的第二亮星,其南半球有一个大红斑,使其主要标志。

15、土星是天空中最美丽的星体,具有精妙的光环。

16、冥王星是离太阳最远、质量最小的行星。

17、除了水星和金星外,其他七颗行星周围都有数目不等的卫星绕转;地球只有一颗卫星,即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整个太阳系共有60多颗卫星;行星和卫星自身都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

18、除了九大行星和卫星外,太阳系中还有质量很小的天体,称为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

19、小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不易挥发出气体和尘埃的小天体。它们大多分布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自身不会发光。

20、彗星(Comet),中文俗称“扫把星”,是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由冰冻物质和岩石颗粒组成。当它靠近太阳时即为可见。太阳的热使彗星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

21、流星:流星体以几十公里每秒的速度穿入地球大气层而产生的发光现象;有的流星特别亮,像大火球,称为火流星;极少数流星会穿过大气层坠落到地面称为陨星,石质的陨星叫陨石,铁质的叫陨铁。

第二章 昼夜与四季

1、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的自转,是形成昼夜的原因,每转一周,称为一个周期。

2、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在温带地区就形成了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3、把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间隔称为地球公转周期,时间为365.256日;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基础编制的历书称为公历。

4、把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一天称为夏至;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一天称为冬至;在春季、秋季,各有一天的白昼和黑夜长度相等,分别叫做春分、秋分。

5、月球在天空上的位置和相貌经常变化,月球相貌的变化叫做月相;月球表面是圆环形的坑,称“环形山”,绝大多数有陨星的撞击形成;月球的表面没有大气和水,向阳的温度高达127℃,背阳至-183℃,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其半径为1738Km,体积是地球的2%,地月平均距离是384400km,其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等,为27.3日。

6、在一个月中,月球的相位要经历新(朔)月、蛾眉、上弦、满(望)月、下弦、残月。

7、地球在背着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地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8、日食:又作日蚀,在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发生。这时对地球上的部分地区来说,月球位于太阳前方,因此来自太阳的部分或全部光线被挡住,因此看起来好像是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消失了。日食只在朔,即月球与太阳呈现合的状态时发生。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失明。

9、一朔望月=月相变化的周期=29.5日。

第三章 地球

1、人造地球卫星从36000km高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证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km,赤道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圆,周长为4*104km,地球的表面积为5.1*108km2。

3、在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也叫子午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

4、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把赤道定为0°纬线,在地球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5、在地球公转中,太阳光在地球上的直射地点在南北纬23.5°来回移动,这两条特殊纬线称为回归线。

6、为消除地方时的不方便,国际上建立了区时制,把全球按照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7、日界线是地球表面180°经线附近的一条假想线,即国际日界线的简称,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当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是星期日12点时,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还是星期六的12点中,两者相差24小时(一天)。因而,当飞机由西向东越过日界线(即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退一日,反之日期要进一日。

第四章 变化的地形

1、火山喷发:坚硬的岩石底下有高温高压的岩浆活动着,岩浆是沿着地壳中的裂隙喷出地面的;火山喷发后会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海底火山喷发会形成岛屿。

2、火山的类型:①活火山,指现代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②死火山,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③休眠火山,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

3、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地震发生时,在震中附近,先感觉到大地上下颠簸,然后左右摇晃;会引起海啸,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发生断裂、移动而造成的。

4、震级是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烈度是地震时地面和建筑物受到的破坏程度。

5、世界上地震和火山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分别称为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我国处于交界处,是个多地震国家。

6、板块学说:岩石圈被分裂为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移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是火山与地震集中的地方。

7、地球的内部有三个圈层,中心部分是地核(由铁和镍组成),中间部分是地幔,最外是薄

薄的地壳(岩石组成),地幔上部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以下有一层软流圈。

8、岩石的风化:白昼黑夜的气温变化使岩石热胀冷缩崩裂,渗入岩缝的水冬天结冰体积变大胀裂岩石,植物根系的作用等使岩石碎裂等。

9、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是低等的海洋动物,能够分泌石灰质,堆积成了珊瑚礁。

10、等高线地形图: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然后把高度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就成了等高线;可以看出高高低低的地形的地图。

11、绝对高度是指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海拔”;相对高度是指某一个地点相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也称“高差”。

12、在地内部和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引起地壳的运动和地形的变化。火山爆发和地震等地球内部的力量作用下,使地形发生发生巨变。

13、由大陆漂移假说发展而来的板块学说认为:①岩石圈被分裂为六大板块;②软流圈的物质运动使板块移动;③板块之间是地震火山容易发生的地方。

第五章 地球上的生物

1、生活在干旱缺水环境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多汁的茎干具有叶的功能---光合作用、吸收贮藏水分。

2、原本生活在缺少氮肥土壤中的捕蝇草,叶分为左右两片,每片外缘有一行硬毛,叶表面布有细毛和消化腺,如有昆虫触动叶片,便迅速闭合将其捕捉,消化腺点分泌消化液,将昆虫消化成液体,植物从中获得营养。

3、猎豹是地球上跑的最快的生物,每小时可达100km,体长1.2-1.3米,生活在有许多树木生长的干燥地区,捕食鹿和羚羊。

4、蝙蝠是地球上哺乳动物中唯一具有飞翔能力的类群,前肢和后肢之间有薄而无毛的翼膜;其视力差,根据发出超声波信号反射判断障碍物及捕食昆虫,翼上没有羽毛。

5、骆驼体内贮有脂肪,可分解成水和能量,有三个胃,第一个胃可以贮水。

6、蚯蚓:体长约60mm-120mm,体重约0.7-4克,生活在潮湿、疏松和肥沃的土壤中,身体呈长圆筒形,约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腹面颜色较浅,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在蚯蚓爬行时起固定支撑作用和辅助运动作用。在11节体节后,各节背部背线处有背孔,有利于呼吸,保持身体湿润;头部不明显,由围口节及其前的口前叶组成。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撮食、触觉等功能。肛门在体尾端,呈直裂缝状。自第2体节始具刚毛,环绕体节排列,称环生。身体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

7、黑藻:整个植物体都沉在水中,开花时雄花露出水面,它不是藻类,而是高等植物,叶片常作为生物学实验材料。

8、海水中生活的海豚、鲸,淡水中生活的白鳍豚、江豚都是水生哺乳动物,体型似鱼,前肢鳍状,后肢消失,具有似鱼的背鳍和叉状的尾鳍,体毛退化,鼻孔位于头顶,其边缘有瓣膜,入水后关闭,出水则开启,有水喷出。

9、蓝鲸是地球上现存的最大动物,体长20-25米,最长达32米,重约130吨,全身灰蓝色,能潜入海底100米,潜水20-30分钟,随后连续喷气8-15次,水柱高达9米,胎生,每2-3年繁殖一次。

10、青蛙和蟾蜍是两栖动物,青蛙幼体如鱼,用腮呼吸,尾鳍游泳;青蛙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强健的后肢善于爬行和跳跃。

11、狗的嗅觉是人类的几亿倍,可感知200-300米的气味;听觉是人类的16倍,可听到1.5km外传来的声音,视野达250°。

12、世界上最大的开花植物是生长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中国紫藤,栽种于1892年,枝干已达152.4米,重达252吨,覆盖4050㎡土地。

13、地球上最高的树木是北美红杉,又名“长青世界爷”,最高可达110米,胸径8米,树龄4000岁,一棵树一年能产50万粒种子。

14、所有生物都能感觉、运动、生长,能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排出废物,通过氧气作用获得能量,可进行生殖,把这些活动称为生命活动。

15、生物体的体形和生活习性是与它生存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16生物的基本特征是能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具有应激性和运动能力,以及进行遗传和繁殖。

第六章 生物的主要类群

1、根据动物体中有无脊柱分为: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②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

2、鱼类:身体呈纺锤形,可分为头、躯干和尾部三部分,身体表面有鳞片,鳞片上有粘液,既可以保护身体,又可以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行侧线,侧线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与神经相连,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腮是鱼的呼吸器官。

3、两栖类: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由鱼类进化,又是陆生动物的祖先,幼体用腮呼吸,成体用肺和皮肤呼吸;是变温动物,在环境低于7℃时进入冬眠状态。大鲵因其声音如婴儿啼哭,又称娃娃鱼,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两栖动物,我国特产的二级保护动物,禁止捕食。

4、爬行类:龟、鳄鱼、蛇;呼吸器官是肺,皮肤上有鳞片或甲,卵外包着坚硬的卵壳,需冬眠,属于变温动物。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在于有无毒牙和毒腺,野外如发现头呈三角形,或躯体较粗短,尾部骤然变细的蛇多为毒蛇要警惕。

5、鸟类:具有羽毛,身体呈纺锤形,前肢特化为翅(翼),

骨骼中空,减轻自重,没有牙齿,鸟的喙和脚有多种形态,适应各种生活习性,是恒温动物,体温大约在40℃左右。

6、哺乳类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雌性哺乳动物有乳腺,以乳汁哺育后代:①食肉类:猎食其他动物为主,虎、狮子、狼等;②有蹄类:趾端增厚形成蹄,牛、马、羊等;③啮齿类:门牙一直生长,鼠、松鼠;④灵长类:脑高度发达,与人类亲缘关系近,猕猴、猩猩、长臂猿等。

7、原生动物: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需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才能看清,如草履虫。

8、腔肠动物:水螅、珊瑚、海葵、海蛰。

9、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

10、线形动物:蛔虫、钩虫、丝虫;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中绝大多数寄生生活,极少数不寄生,如涡虫。

11、环节动物:呈圆柱形的身体有许多一样的体节联合而成,消化道和神经系统横贯身体所有体节;蚯蚓、水蛭(“蚂蝗”)。

1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大多有一个石灰质的外壳,河蚌、乌贼(又“墨鱼”)、蜗牛。

13、节肢动物:是动物界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约占动物界种类的4/5以上,身体外部表现不同程度的分节,所有成对附肢也分节,由甲壳类、蛛形类、多足类、昆虫类,除甲壳类(蜕皮)动物大多生活在水中外,其余主要生活在陆地。

14、棘皮动物:都生活在海中,身体表面有棘,海星、海胆、海参、海百合等。

15、植物:①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的植物;②孢子植物:没有花,不形成种子,用孢子繁殖的植物;有藻类、苔藓、蕨类等。

16、被子植物:种子被果皮包裹的植物,特征是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藏在果实里。 17根据种子里子叶的数目,可将被子植物分为:①单子叶植物:具有一片子叶,玉米、水

植物,具有较强抗污染能力,其种子俗称白果,是一种中药。

19、蕨类植物根据颜色可将藻类划分为:绿藻、红藻、褐藻,都含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20、苔藓植物高度通常为1-3cm,分布于阴湿的土壤和树木上,分为苔和藓两类,苔藓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无真正的根,由单细胞或者多细胞构成假根起固着和吸水作用。

21、蕨类植物:热带地区的树蕨(桫椤)和树木一样高大,但温带的蕨和肾蕨体型小巧;许多蕨类植物叶的背面边缘长有许多孢子囊,里边有孢子,用来繁殖。

22、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养料,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23、细菌的个体微小,直径大多在0.5-2.0μm,大多数细菌对人体有益。

24、真菌:①酵母菌用来酿酒;②青霉可以提取青霉素;霉菌中的曲霉可以用来生产酱和酱油;③蘑菇、木耳、银耳、灵芝都是大型真菌。

25、生物学家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差异分类,有: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在分类系统中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

26、检索表是采用特征对比的方法鉴定植物的工具,其应用是从两个相互对应的特征中选择其中一个符合的特征,放弃另一个特征进而达到鉴定的目的。

第七章 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生物物种是指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后代的生物群体。同种生物是很相像的,他们能够相互交配并繁殖后代,有时不同物种也能够交配,并生出后代,如公驴和母马交配生出骡。幼骡可以生长发育,但不能够繁殖后代,因此骡不是一个种。

3、物种多样性是指物种和物种之间差异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包括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物种多样性以及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物种最丰富的自然环境是热带雨林、珊瑚礁和热带湖泊;由于山脉河流海洋的阻隔,使地球上的某些区域处于隔离状态,进而使得生物在外形、行为方面发生显著变化而形成新物种。

4、生物多样性不仅体现在生物种类多样性上,还体现在同种生物的多样性上。

5、人的形状差异:相貌、指纹、血型(O型最多,A型次之,AB型最少);世界上各人种(又称种族,是指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在生物学中属于同一物种。

6、品种:是指来自同一祖先(同一物种),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的栽培植物或者家养动物,品种是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

7、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保护生物物种及其生存环境;人类应该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8、在中国濒临灭绝的保护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白鳍豚、朱鹮、丹顶鹤、中华鲟、金斑喙凤蝶。

9、生物资源包括:食用、药用、观赏、工业原料生物资源;石油和煤炭是远古时代生物遗骸,也属于生物资源。

第八章 地球上的生物圈

1、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存在着正常生命活动的部分,在这个范围内有各种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各种自然要素,如水、土壤、空气和温度和阳光等,所以生物圈与地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是进化而来的综合圈。

2、一个物种可以以个体形式单独存在,同一物种也可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当有多种生物的集合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聚集到一起时就形成了生物群落所谓种群就是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多种生物的家族群,就是群落;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生物群落。

3、地球上存在的生物群落有6种:①热带雨林:植物种类丰富,层次多,有乔木、灌木、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物等;②常绿阔叶林:山毛榉科、樟科、山茶科;③针叶林:松属和杉属;④草原植物:多年生草本如豆科、禾本科、莎草科;羊、马;⑤荒漠生物群落: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⑥沼泽:分为草本沼泽和森林沼泽;有花蔺、水葱。

4、 覆盖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称为植被。

5、森林形成:①裸露沙丘上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先锋植物);②多年生草本植物;③灌木群落形成;④乔木出现。其功能:涵养水分、防止土壤流失;水分调度、调节气候、防风固

沙、防洪保土、消灭污染、美化环境;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亚马逊河流域(30%以上),热带雨林分布最多的国家是巴西;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国家是芬兰、瑞士、日本;森林保护最好的国家是德国。

6、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也是在陆地上面积最大、对环境作用最明显的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但变化较大;农田生态系统是半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是由人、动植物、建筑物、交通工具等组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7、在每个生态系统中,都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各种环境因素决定了该生态系统的特性;生物成分按照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特征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而空气、水分、养分和气候因素称之为非生物成分。

3、 生产者:生长在地球表面的自养生物。

8、消费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阳能,只能以植物或者动物为食的生物,又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9、分解者:主要是微生物,它们将死亡的有机体分解为简单的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其中无机物能在为植物所用。

10、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关系连接起来的一条锁链;最基础的是植物,吃植物的动物叫做草食性动物;吃食草动物的动物叫肉食性动物;食物链常常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食物网把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流动紧密联系起来。

11、生态农业:运用生态学原理,将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的新型农业;是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比较成功的是基塘系统生态农业模式、庭院立体生态模式等;其特点是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有机物的利用率和农业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

1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地球是唯一能供人类生存的星球;生物圈是指地球上一切生物(包括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综合圈;生物圈包括大气层的下层(对流层)、岩石圈的上层(土壤层)和水圈的一部分;人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分。

13、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