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山丹县陈户中心小学 田文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2)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听、做、想、说等方法进行探究,并及时总结实验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倾听,体会探究声音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媒体的使用

1.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设问题的情景,实验提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

2.利用课件出示本节课实验记录表,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结果。

教学准备

钢尺、小鼓、橡皮筋、口琴、吉他、三角铁、实验对比记录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听……

(播放多媒体课件)小鸟欢快鸣叫、闹钟振铃、浪涛拍岸、人们说话声。

像这样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发出的声音高低起伏、忽强忽弱。今天为了预祝咱们合作愉快,先为自己来点掌声吧!(在老师提示下学生鼓掌三次,依次渐强)你们感觉到自己鼓掌声音的变化了吗?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回答,引入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具体的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展开新课

(一)观察比较声音的强弱变化

每小组一把钢尺,怎样使它发出声音?

1.实验:使钢尺的一部分伸出约10cm,用一只手压住尺子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另一端。注意拨动尺子时避免尺子和桌面撞击。

课件出示实验提示

先轻轻拨动钢尺,观察钢尺上下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发出的声音有多强,并用振动幅度的大或小、声音强或弱作对比记录。

再用力拨动钢尺,与前面的实验进行比较,尺的上下振动幅度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重复实验3~4次,体会物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与声音强弱之间的关系。

2.实验活动,记录实验结果。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5.通过击打小鼓的游戏继续验证使用钢尺实验得到的结论的准确性。

6.课件展示遥控板图片,说出音量键的作用。

(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变化

1.观察实验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准备:每小组准备一条橡皮筋。

提问:还记得怎样让橡皮筋发出声音吗?在今天的让橡皮筋发声的实验中,老师有新的要求:先拨动橡皮筋,让它发出声音;把橡皮筋拉得紧些,再拨弹。观察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稍稍放松橡皮筋,再拨弹,注意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同时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橡皮筋的振动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开展实验活动

3.汇报实验结果

4.小结: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5.通过观察吉他弦的粗细和试弹吉他发出的声音的高低继续验证结论的准确性。

6.通过观察口琴簧片的厚度和试吹口琴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和敲打不同型号大小的三角铁所发出的声音, 来感受物体的薄厚、长短、粗细与音高的关系。

三、课堂总结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得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小的、细的、短的、薄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高;反之,发出的声音低。

板书设计 振动幅度大 强 音量振动幅度小 弱

声音的变化

音高振动快 振动慢 高 低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