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疏导

主持人:这次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北京市中小学系教育基地中心刘文帆老师。刘老师对中学生学习方法提出青少年的自我管理,中学生青春期及心理调试指导等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今天他给我们讲课的题目是《青少年的心理疏导》,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老师。

(掌声)

刘文帆:今天我们的讲座是和家长们共同探讨一下学生的心理疏导问题。现在我们知道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越来越普及,很多学校现在成立学校心理咨询室,那么在社会上面也有一些心理治疗机构,包括医疗的、包括咨询的,一些教育培训机构也提供了一些心理辅导。那么我在想:我们的家长讲家庭教育是很大的一门学问,那么家庭教育是不是应该了解和掌握一些对孩子心理疏导这些方面的问题。这样一个话题是家长给孩子做心理辅导,当然,这个心理辅导要通过学校、通过专家和一些培训机构,但是我觉得家长在这一方面责无旁贷,因为孩子是我们自己的。

对于心理疏导的概念、基本内容,我们做一些基本的理解。刚才跟几位领导说: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来说不就是心理工作吗?其实心理疏导和政治工作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因为心理疏导毕竟和心理治疗还是有些不一样,这个问题到了我们一般人无法控制的地步,特别是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他还没有到那种地步,那么这个阶段他的心理问题、心理需要、心理困惑,谁来给他解决,谁来给他提供教育?在这一方面家长一是有责任,另一个是有许多需要了解的地方,在这一方面做一些投入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发展上肯定会起到一个良好的作用。

我讲的话题让我想起了我们那时候的早恋,如果我们那个时候的爸爸妈妈在恋爱方面给我们做一些心理疏导,我们可能就会少走些弯路。我想在座的都有这样一种体验,所以我引出这个话题的目的就在于,不是让各位朋友们来听我的讲座,而是跟我来共同来探讨这个话题,因为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自己的亲戚朋友们能够提供一些理念上的知识。另外,我们的心理疏导问题既然是家长要承担这份责任,我们应该对它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所以现在我们对心理疏导有关的基本原理还是有必要进行一些认识。我的主要研究方向不是在心理咨询这方面,我主要是发展心理。也就是说我最大的兴趣就是杰出青少年自我管理方面的心理问题,也就是传统的精英教育,非常杰出的人才。这些中学生,他们的心理规律是什么?当然对于我们普通的孩子也会有借鉴。

我们今天对这个心理疏导问题,可以传统的理解为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是我们做好自己孩子的思想政治工作。那么怎么做好自己孩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呢?那肯定跟单位、跟集体不一样。我们很多家长都是老干部,可能对你的部下,对你的员工做思想动员是一套,可是跟自己的孩子不是那么回事。像我在中学教过英语,然后我学心理、学教育。我舅舅的孩子今年上初二,我去给她讲英语,给她进行心理沟通,跟我在课堂上讲的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因为你的关系不一样,你的对象不一样。所以说我在给心理疏导下定义的时候,只是参考了一些权威的定义,这个定义主要是针对我们家长,所以这个定义是我们大家需要推崇的一个定义。

什么叫交流沟通?

目前在我们国家做的最有成效的是《心理疏导疗法》,心理治疗师和病人进行沟通也好、进行交往也好,跟我们家长和孩子交流和沟通过程形式首先是不一样的。第二,主要是通过这个交流、沟通对于他的心理、身体、语言、行为产生影响。简单地说就是心、身、言、行,主要通过这四个方面产生影响。不仅仅是心理疏导,因为很多的心理问题跟身体方面是有影响的。一个孩子到了11、12岁,进入青春期,那他首先是身体发生了变化,然后才引起了他的心理变化,我们成年人的很多心理也是跟我们的身体状况是相关的,早晨起来感觉身体比较好,反应的语言、反应的行为不一样。那么对于孩子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使他的一些心理障碍或心理困惑畅通无阻,最终促进我们孩子的健康发展。这是我对于心理疏导下的一个定义,它的过程、目的、内容基本上定义里边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我们接下来,我们不可能对心理概念进行以下深入的研究。

如果我们家长在这一方面心、身、言、行,能够进行影响,对他出现的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那么我想我们有更多的孩子他的心理素质会越来越健康。

我们大家都可以看到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和冲突,不光是我们年轻人面对这些问题,我觉得我们现在老年家长朋友们,心理素质比我们这一代的心理素质要好,而我们的下一代人的心理素质而且比我们这一代的心理素质还要差。因为我们的老一辈都是吃苦耐劳,经过了风风雨雨(心理上是挫折教育),而现在孩子正是缺乏这种挫折教育。

我记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家在农村,早晨就是一碗干饭,条件好的时候还好点,条件不好的时候就在锅里热一下,吃完这顿饭,上学要走7、8里地,而且是打着赤脚,然后再回来(现在的孩子没有那种情况)。我记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为了一双棉鞋,跟自己爸爸妈妈折腾了很长时间。我说这个的意思就是说,随着社会变化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会越来越弱。比如说现在的大学生,几乎每年许多学院都有大学生跳楼自杀的情况,我不知道老一辈大学生那时有没有这种状况——跳楼自杀。我想,作为我们的家长朋友,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他会那么壮烈的去跳楼自杀,还有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学校成立一些心理培训机构,成立一些培训咨询室,说明很多学生有这方面的问题。

我记得我上初二的时候,可能是第一次男孩子的性特征,我们住一个集体宿舍,碰见这种情况之后非常恐怖。因为那个是从来没有预见过的现象,然后半夜把学生们叫起来,叫起来之后到卫生所敲医生的门,当时是那个医生是我们一个同学的父亲。那个医生出来说:“回去吧,明天就好了。”这个我们当时不懂,因为老师不给我们开这方面的课。就是说学校不讲,我们可以理解,不管他是抓考试、抓教育等,如果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不讲,那就很难理解了。

很多中学生心理问题都跟他的身体、社会交往是分不开的,并不复杂,不像我们成年人涉及到更多的复杂问题,关键是我们青少年他的逆反心理开始疏远家长。而这时候我们的家长正是事业上最辉煌、最繁忙的时候,也容易忽视孩子的疏导。所以我对这个定义方面,如果你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首先要跟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

我在开始当爸爸的时候,我就坚持一个很简单的交流、沟通方式。我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超过5句话了就蹲下来跟孩子讲话。我就是想:在幼儿园里,包括小儿班的孩子,他们仅仅通过身体语言(因为他们的语言还没有发育成熟,但是他们的交往没有任何障碍。)。心理学院也进行过这样的测验:比如说那些聋哑人,他们之间没有那些真实的语言,但是他们之间的交往很是顺畅的,我们身边人不可理解,但是他们可以理解。交流、沟通的形式有很多,但是我们作为心理疏导的这种工具就是语言。你要跟孩子进行讲话,我们都说“身教重于言教”,但是心理问题还是要通过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是我提到的对于孩子心理疏导的基本工具就是语言

这些语言怎么做到准确、鲜明、生动、适当,让孩子容易接受?比如说我前段时间碰到一个孩子的家长,他的孩子现在上初三,长的非常帅,几乎每周有两个女孩子给他写信,我们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这个孩子的奶奶就说:“跟他讲一讲你在中学时代谈恋爱的情况吧!然后给孩子一个启示。”这个孩子的家长跟我的年龄差不多,在这个问题上他的父母亲和奶奶在观念上出现了问题。出现了每一种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样来着手?这是接下来我们需要谈的一个话题。

我们先谈谈孩子主要心理问题:

第一、自卑。表面上看很多孩子好像很大大咧咧的样子,我接触过很多中学生,很多都是自卑的。因为现在这种贫富差距、家庭背景差距很大(美与丑、胖与瘦),很多孩子在这些方面就会产生一些自卑心理,有些孩子看起来非常桀傲自信的,当你深入跟他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他的内心深处是非常自卑的,他之所以那么桀傲自信,其实他就是为了掩盖他很多方面的自卑。另外,在初中的时候,不管他是什么学业方面,还是在情感方面,社会交往方面,一旦他的心理自卑情况得不到疏导的话,对他成年之后就会埋下一个祸根。比方说事业缺乏进取心,碰到一些挫折、一些困难就承受不了,夫妻之间出现一点小矛盾就会闹离婚、吵架,这些自卑心理看起来每个人都有,但是针对我们现在中学生而言,这是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心理。

第二、郁闷。就是无聊,在生活上没有一点激情,学习上没有一点热情,跟朋友交往过程中好像别人都没有真心付出,世态炎凉,人情冷淡,导致自己闷闷不乐,一天到晚没有一个什么样的精神,很多孩子回到家里看电视、上网时间很长,原因很多。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他不高兴、不快乐。中学生也好,大学生也好,我们绝大多数在不快乐的时候,拿自己老婆、老公出出气,拿自己的部下、同事开开涮。孩子们回到家里他找谁?他不高兴的时候,一个题做不出来问家长,家长没时间、忙;问同学觉得没面子;问老师觉得好像没有认真上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顾不过来。周末的时候许多孩子,呆在一个100平方的空间里面,确实很郁闷,高楼大厦让人感觉越来越远。我们在一个80年代、70年代的时候没有听说过“郁闷”这个词,就是感觉挺好的,现在孩子,包括小学生都郁闷,我想这也是存在郁闷心理的一个表现。

第三、抑郁。就是孩子自己把孩子锁在家里,一个星期下来,不与任何人接触,就是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个对于一些内向的女孩子来说比较明显。抑郁的表现在于不愿意跟他的伙伴、

邻居来往。

第四、焦虑。焦虑就很多了,早上起来作业没做完,怕老师批评。考试的时候,我见过一个高三的学生,当时孩子参加过数奥比赛得了优秀奖,高考的时候交白卷(他手发抖,全身上下不停地流汗,然后出来一片空白。)现在有很多孩子在中考、高考的时候都会存在焦虑的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导致考试失利。我也有这种焦虑的心态,高考的时候考语文,好像是睡了一、两个小时,一直都没有睡着,在考研究生的时候,七天七夜最多最多睡了20多个小时,基本上在最后两科考试的时候就没睡。正好前天晚上还下雨,基本上都没睡。中考前的时候就是我当时是108名,当时到初三会考最后一场考试的时候,我觉得在班上能占到1、2名了,但是没有把握,结果还没出来呢。在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兴奋的在路灯下基本上熬了一个通宵,这也是针对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越是这种好的学生,焦虑的心态就越容易突发

第五、恐惧。一般孩子最怕班主任,甚至许多孩子对班主任产生恐惧心理,如果班主任非常严厉的话,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恐惧心理。我有一个同事他在中学里面经常打学生,虽然他的个子很矮,但是很多人都怕他,一次打他他不怕,经常打他他就会害怕。另外,还有些学生就是由于这种恐惧心理,对他的前途、对于他的影响、对于他的学业成绩,根本没有进取心。一次考试下来,他还能挺挺,第二次考试下来他就怕了,第三次再出现这种情况,让他再努力就会出现这种恐惧的心理。我不知道在座家长的孩子有没有发脾气的情况,我觉得我的女儿越来越爱发脾气,在以前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我们的孩子既然会对我们发那么大的脾气,因为在中学时代孩子的逆反心理会越来越强,问题越来越多,如果家长过于粗暴,或者是过于冷淡,有些孩子可能就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亲子冲突。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两年还没有到这种严重的地步,我想还是我们在事业上太忙碌,对自己的孩子沟通越来越少。比如说上小学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上学晚一点,放学早一点,另外,我们那个时候刚结婚,负担不是很大,现在觉得事业的负担越来越大(大家都说40岁拼命的赚钱,50岁拿钱来买命),我们处在40岁左右的男人,感觉到社会和事业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孩子上了中学以后和我们在沟通上越来越少。(我的女儿6:00起床,我还没有睁开眼她就走了,晚上回来差不多也就7:00了,然后写作业到9:00或10:00,那时候我们就先睡了。)这种交流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那么到了一定的时候,他这些问题暴露出来了,如果家长训他:考试成绩没考好,你去指责他,他肯定心理不舒服,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他就可以对你发脾气。

中学生对家长的这种亲子冲突,相对老师来说还好一些,可能我们学校心理咨询室觉得这不是问题,可对于家长来说是个头疼的问题。独生子女在这一方面的心理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爷爷、奶奶跟我女儿开玩笑说:“让你妈妈再生一个小弟弟。”我女儿就说:“生了我就把他卡死。”这里有种种因素,但是我想把这个问题差开的远一点的话,就是独生子女的制度,或者撇开独生子女而言,现在社会这种现实,有些孩子如果不能正当的面对贫富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等等一些因素,他在这一方面的心理问题就会比较严重。现在很多务工的子女、农民子弟,他跟高干子弟在一起,即便是他不表现出来的那种冲突,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不能平衡,很多孩子拉帮结伙。

我上次就碰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家长跟我说:一个初三的女生老向我的女儿要钱,我根本不知道,我的女儿也从来都没有跟我讲过。如果班主任开家长会的时候不说我根本就不知

道这个情况。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