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的几点补充

直面完整历史 尊重事实真相——关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的几点补充 作者/尹战波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参考资料,就是与课本配套的语文教学参考书,但书中不少资料,有值得商榷的地方,现分述如下。 关于老舍 对于老舍之死,教参的作者简介中只有一句话:老舍1966年初因被迫害弃世。在《四世同堂》文化谈——田沁鑫与孔庆东对谈中,孑L庆东说:“他的自杀,根本上说是一个文化悲剧。今天我们声讨‘文革’,动不动就说受迫害,其实老舍受的委屈,很多人都受过,挺两天也就过来了。那时候很多文人都受过批斗,挺着,忍着,或者写个检讨,几天几个月就过去了,社会运动的周期就那点时间,大多数人不会自杀。老舍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这与他的文化心理有关的。老舍觉得人该体面活着,尊严是第一,尊严被打破,这是要命的事情。

(范文 )

而且当时他的名望太高了,他是“人民艺术家”,整个中国正式得到这个称号的就他一个人,彭真市长亲自给他授予的,那些“五四”过来的大作家,解放后反而写不出新东西,他们不太知道这个时代应该写什么,这就显出“五四”的短腿,老舍跟“五四”那批作家不同,他就是以老百姓眼光写,看到的都是新社会,共产党的做法太好了,所以有《龙须沟》。但后来“人民艺术家”受到了人民的批斗,这个门槛老舍迈不过去,他又倍感孤独,没有人劝解,就发生了悲剧。《四世同堂》里祁天佑的心理结构就是老舍的心理结构,祁天佑换做一般人不

会去死,不是非要死的事情,但是他自己的心理上过不去,他太珍视尊严了,就只有死了。” 《南都周刊》采访流沙河先生,有这样两句对话: 南都周刊:有一些知识分子连保命的欲望都没有了,比如老舍和傅雷。 流沙河:他们那一代自杀的多,我们这一代自杀的少。为什么?因为他们接受的是旧社会的传统文化,还要做gentleman,把尊严看得很重。而我们这一代呢?建国初期我们还年轻,都积极地参加批评自我批评,习惯了骂自己,侮辱自己,因此更容易逆来顺受,更容易苟活。 巴金先生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直面自己人格曾经出现的扭曲。他愿意用真实的写作,填补一度出现的精神空白。他在晚年终于写出了在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我们今天教育后人时也应该有这样的担当,勇于直面民族史上的所有内容,不回避,不讳言。 关于朱自清 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关于朱自清的一段是这么说的:“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后来“朱自清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一说广为流传,教参上《荷塘月色》一文作者简介中如是说:“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模糊了“饿死”之言。 《羊城晚报》曾刊登过一篇关于朱自清的文章:晚年朱自清有一件事为人称道,这就是“不领美国救济粮”。朱自清拒领美国“救济粮”是真,但并不意味着他真的就没饭吃了。 实际上,朱自清实死于严重的胃溃疡。这种病的起因与颠沛流离的生活有关。朱自清的日记也证明了这一点。翻开1948年的日记,我们没有看到他为食物短缺而苦的记载,相反,多的倒是下面一些文字:“饮藕粉少许,立即呕吐”;“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就在他逝世前14天的1948年7月29日,也就是他在拒领美国“救济粮”宣言上签名后的第11天,他还在日记里提醒自己:“仍贪食,需当心!” “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粮”彰显了朱自清人格的高大,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应该正本清源,将真相告诉后人,无损“拒领”的铮铮铁骨。作为有骨气文人的先生倘若泉下有知,也一定会决然改之。 关于“三一八”惨案 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让我们知道了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但仅仅知道卫兵向学生开枪还不够。据《“三一八”惨案资料汇编》中的描述,在得知卫队开枪打死学生之后,段祺瑞顿足长

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对各个学校举行的各种悼念活动,以及全市的“国民追悼大会”和各种报刊的广泛而详尽的报导,段祺瑞政府也没有加以阻拦。在国会通过屠杀学生的“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之后,他处罚了凶手,又按照国会要求颁布了对死难者家属的“抚恤令”。对于国务院要求“阁员总辞职”,他照办执行。 北洋政府是军阀割据状态下的政权,段祺瑞本人也是著名军阀,迷信武力和执政时期的乱象都颇受诟病,然而,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却能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了凶手,并从此终身食素,以示忏悔。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