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旅游发展对牧区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_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例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8年 第6期

草原旅游发展对牧区社会经济影响的研究

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为例

杨智勇

(内蒙古财经学院 旅游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草原旅游的发展对牧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为例, 探析改革开放以来草原旅游对锡林郭勒盟社会、经济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草原旅游; 牧区; 社会经济影响; 锡林郭勒盟

[中图分类号]F592.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295(2008) 06-0093-04

一、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发展概况

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资源丰富, 以旅游特色的特点, 划分为三大旅游区。1. 中部草原民俗旅游区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 包括锡林河九曲十八湾、平顶山、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的古刹贝子庙、火山岩以及秦、燕、金代修筑的古长城遗址等旅游景点; 2. 北部边境旅游区以二连浩特市为中心, 包括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等辐射区, 以边境旅游、购物旅游为重点。旅游景点包括世界闻名的 恐龙之乡! 通古尔盆地、明成祖五次北征留下的玄石坡、立马峰和洪格尔岩画群、草原石林宝德尔楚鲁等; 3. 南部文化旅游区以正蓝旗、多伦县为中心, 包括太仆寺旗、正镶白旗、镶黄旗等辐射区。重点有文化古迹、沙地草原风光和历史文化等旅游项目, 如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上都遗址。

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 近几年来, 适应亲近自然, 回归自然的旅游需求新趋势, 锡林郭勒草原旅游业迅速发展, 2007年旅游总收入达27. 8亿元人民币, 较上年增长26. 0%, 占全盟GDP 的9. 54%, 旅游业已成为全盟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65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23. 8%;

[收稿日期]2008-12-02

[基金项目]内蒙古规划办基金项目(07B014)

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1952. 12万美元, 比上年增长

40. 6%; 两项指标均居内蒙古12个盟市第二位; 接待国内旅游者170万人次, 较上年增长35. 2%。草原旅游对锡盟经济社会已经并且仍在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及时深入的认识并且加以引导这种影响, 对促进锡盟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发展对牧区社会影响的评价

(一) 积极影响

1. 草原旅游业的发展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锡林郭勒盟地处中国北部边疆, 是蒙古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地区, 改革开放以前一直与外界交流较少、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改革开放后,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外界出于对美丽大草原的向往, 对蒙古族生活习惯、传统文化的吸引, 大量的旅游者拥入这一地区, 旅游人数逐年增加, 2007年接待旅游者人数达235万人次, 极大加强了蒙古族和各民族的交流。

2. 有利于促进旅游地民族文化保护和复兴, 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自尊心和自信心。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产业, 草原蒙古族传统文化中饮食、居

[作者简介]杨智勇(1975-), 男,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 内蒙古财经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讲师, 硕士, 从事旅游经济研究.

93

住、音乐、舞蹈、游艺等都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为了满足和丰富旅游者的文化体验, 那些原先久已淡忘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事项得以恢复和开发, 传统的民间艺术重新受到重视和传承, 久已习惯的风俗被远道而来的游客所崇敬, 自娱自乐的歌曲、弹唱被世界人民所接受、所欣赏, 如极具特色的蒙古族婚礼, 正在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世界遗产的蒙古长调, 深受群众喜爱的安代舞、筷子舞、盅碗舞, 展示男子风采的摔跤、射箭、赛马的体育竞技比赛, 以及悠扬动听的马头琴声等, 这都使得草原人民感到无比的骄傲, 以自己是该文化中的一员而自豪骄傲, 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的凝聚力得以增强, 有利于当地文化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 消极影响

1. 蒙古族传统民俗风情的淡化。在长期接待来自不同地区和民族旅游者的过程中, 旅游者带来的异地文化强烈冲击、影响着草原地区蒙古族的传统文化, 其传统民俗风情也渐渐淡化。如现在牧民尤其是年轻人很多都脱下蒙古袍, 穿上了西装、皮鞋等, 一些流行服饰在年轻人中间颇为盛行, 而传统的民族服饰蒙古袍只在重大场合、节日庆典以及一些老年蒙古族之间穿戴, 传统的民俗风情逐渐淡化。当然, 从民族进步、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 这种淡化是草原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民族融合的趋势所向, 是蒙古族吸收先进文化、走向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2. 淳朴的民俗民风商品化。草原蒙古族的古朴习俗是蒙古族民俗旅游的主要资源, 具有不可替代性。在发展旅游过程中不加选择的将蒙古族的习俗礼仪包装成旅游商品出售给旅游者, 使得这些特定含义的习俗礼仪商品化, 失去其原有的意义。例如, 七八十年代, 旅游者到以热情好客著称的蒙古族牧民家中做客, 牧民拿出家中最好的食物招待远方的客人, 为客人唱劝酒歌, 献上圣洁的哈达, 有时会在推辞中收下旅游者表示感谢的招待费, 但这种好客的行为完全出自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主客之间也并非盈利关系。然而在今天, 随着旅游活动的频繁, 到牧民家中吃饭、祝酒、和献哈达等都必然是需要收费的, 传统的待客风俗已经蒙上了重重的商业气息。

3. 传统价值观的改变。旅游开发给当地蒙古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商品市场, 越来越多的群众进入景区从事个体经营。然而, 商品经济固有的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本质不可避免的感染了本性淳朴的蒙古族牧民, 使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改变。一些人出于对精彩生活的追求, 而又懒于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赚取幸福生活, 有时就通过不正当的方式积聚财富, 如强买强卖、坑蒙拐骗、甚至偷盗抢掠等行为, 这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利益, 也损害了当地的声誉, 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

三、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发展对牧区经济影响的评价

(一) 增加经济总量

锡林郭勒盟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以来维持在较低水平。国民经济总量较小, 长期以来主要靠农牧业带动经济发展。1990年以前, 旅游业总收入占GDP 的比重还不到1%,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伴随全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锡林郭勒盟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全盟旅游总收入迅速增加, 相对于GDP 的比例不断增加。表1反应出旅游业对锡林郭勒盟经济的影响, 其中2007年, 锡林郭勒盟旅游业占GDP 的比重达到9. 54%, 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34. 69%, 说明旅游业已成为锡盟的支柱产业, 特别是对第三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 全国、内蒙古、呼和浩特以及锡林郭勒盟旅游业总收入占GDP 比重分别为4. 44%、6. 49%、8. 49%和9. 54%, 这说明相对整个内蒙古以及自治区旅游业非常发达的首府呼和浩特, 锡盟旅游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

(二) 优化产业结构

锡林郭勒盟是传统的以农牧业为主的盟市, 农业在三次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9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9. 1:17. 5:23. 4, 其中旅游收入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 56%, 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比重持续下降, 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2002年以来 二三一! 的产业结构形态已形成, 到200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变更为14. 0:58. 5:27. 5, 第一产业较1990年下降了45. 1个百分点, 第二、三产业有了较显著的增加, 其中第三产业的比例较1990年相比增加了4. 1个百分点, 而当年旅游收入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35. 67%, 这充分说明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突出贡献, 旅游业对优化锡盟产业结构有显著作用。

(三) 带动关联产业发展

任何一种产业活动通过产业之间相互联结的波

及效果, 必然影响和被影响于其他产业的生产活动。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相互配合, 所以旅游业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带动交通运

表1年份[***********]07

锡林郭勒GDP(亿元) 100. 68133. 46169. 22215. 43291. 17

输、商业服务、建筑业、邮电业、农业、金融、外贸、轻纺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

的发展。

草原旅游对锡林郭勒盟经济的直接影响

锡林郭勒盟第三产业产值(亿元)

29. 65

38. 4654. 1164. 3480. 12

锡林郭勒盟旅游总收入(亿元)

11. 04

15. 0717. 822. 1727. 8

占全盟GD P 的比重(%)

10. 96

11. 2910. 5110. 29%9. 54%

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

37. 23

39. 18%32. 90%34. 46%34. 69%

资料来源: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2004-2008年) #整理而得. 表2年份[***********]07

锡盟与内蒙古羊肉产量对比锡盟羊肉产量(吨) [***********][1**********]9

内蒙古羊肉锡盟占内蒙羊肉产量在产量(吨) [***********][1**********]7

古的比例27. 7%21. 3%19. 3%17. 2%17. 7%

12盟市排名

1

1111

17. 75%。再如交通运输业, 适应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2007年锡林郭勒盟全盟通车里程达14701公里, 比上年增长116. 7%, 全年交通业完成增加值113731万元, 增长21. 6%, 公路客运量1891万人, 增长31. 0%; 公路客运周转量315890万人公里, 增长36. 4%。

(四) 促进就业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属于劳动密集行业, 具有多层次性和易进入性等就业特点, 比其它部门能容纳更多的劳动力。世界旅游专家研究分析得出:每增加1名旅游从业人员能为社会提供5个就业机会。例如:2007年锡盟共接待游客235万人次, 按国际通行的旅游接待人数与直接就业比(国际为15:1至25:1, 国内为25:1至40:1), 假定全部按40:1计算, 2007年锡盟旅游业可以提供的直接就业机会为5. 87万人次, 间接就业机会按1:5计算为29. 35万人次, 可见旅游业在促进就业方面的巨大作用。可以预测, 随着锡盟旅游业规模的扩大, 旅游业将在缓解锡盟就业压力, 吸收待业人口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2004-2008年) #.

由于统计技术的原因, 以及旅游业的范围难以鉴定, 所以旅游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的直接间接影响无法全面衡量, 根据目前可以获得的统计数据, 只能测算旅游业对个别行业的影响。如畜牧业, 由于锡林郭勒盟草质优良所产羊肉肥美无膻味, 因此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及国内知名的全国连锁餐饮企业小肥羊、北京的东来顺等企业均选用内蒙古锡盟羊肉, 这使得羊肉的消费量激增, 牧民养羊积极性高涨, 锡盟畜牧业得以飞速发展。表2可以看出锡盟羊肉产量在内蒙古一直维持较高的比例, 并且近五年来产量一直居内蒙古十二个盟市之首, 2007年全年羊肉产量达到143509吨, 占内蒙古羊肉产量的

表3年份[**************]7

锡盟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7526. 4611247. 1415613. 5621952. 12

较上年增长率1. 249. 438. 840. 6

锡林郭勒盟与内蒙古旅游创汇的比较

旅游外汇收入在12个盟市排名

2

222

内蒙古旅游外汇收入(万美元)

25313

[**************]

较上年增长率82. 939. 114. 634. 9

锡盟占全区的比重29. 7%31. 9%38. 7%40. 29%

资料来源:根据∀内蒙古统计年鉴(2005-2008年) #整理而得.

95

(五) 增加外汇收入

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接待入境旅游者最多的盟市之一, 2007年接待入境旅游者达到65万人次, 位居全区第二。入境旅游的迅猛发展, 使得旅游外汇收入快速增加, 表3可以看出锡林郭勒盟旅游外汇收入近年来一直居于全区第二位, 占内蒙古旅游外汇收入的比重2007年达到40. 29%。这种以接待入境旅游者的方式将旅游产品出口到旅游客源地, 换取其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外汇, 与传统的商品出口相比, 具有换汇成本低、换汇率高、不存在关税壁垒等优点。

四、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发展策略

(一) 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

旅游业是一个包含面广、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经济产业, 它渗透到众多部门和行业之中, 并与其融合。如果只由旅游部门抓旅游, 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效, 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 形成发展旅游的合力, 这必须依靠政府的行为才能完成。尤其对于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成为全盟经济主要增长点的锡林郭勒盟而言, 更需加强政府对旅游业的领导, 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着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 在推动道路交通等旅游基础实施建设、加强城市旅游功能、推动旅游业法制化建设方面大力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

(二) 制定科学草原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规划的本质特征是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与旅游系统合理发展的结构性筹划过程, 通过制定科学的草原旅游发展规划, 首先可以为草原旅游系统提供良好的发展框架, 以避免自然演化的旅游系统所必经的粗放型、随机型、破坏性的发展道路; 其次可以科学合理地确定资源与市场的平衡点, 调动社会经济系统中已有的支持力量或组合, 创建新的支持力量, 指导和强化有关各方的协同关系; 再次, 通过草原旅游规划可以确定草原旅游发展的合理目标, 规避旅游系统的发展风险, 催化旅游系统要素的相互整合, 修正旅游发展的目标偏离, 维持旅游系统的稳定运行。

(三) 正确认识和处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历来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互动过程, 也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渗透交流的过程。在开发和利用草原旅游资源时, 必须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盲目排外, 唯我独

尊的思想, 认为凡是本土文化都是最好的, 抵制一切外来文化的影响, 不愿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分; 二是认为一切外来文化都是先进的, 全盘照抄, 抛弃本土文化中优秀的内涵, 从而失去了本土文化的特色。因此, 在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大量旅游者进入, 内蒙古的草原文化必然会对于异地文化进行借鉴, 但是同时, 我们要保留我们最根本的文化特色, 不能在开发旅游过程的同时丢弃了我们最初的本质, 使得草原文化被外来文化逐渐同化。

(四) 保护草原旅游资源,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锡林郭勒盟以草原这种极具脆弱性的旅游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 且由于近年来出现的假日旅游现象和旅游产业的不断升级, 给草原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 加之目前旅游从业人员管理水平和游客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相当多的保护措施滞后等, 使得草原资源的生态系统的演变加剧, 从20多年的旅游实践来看, 已经对其造成很大程度的破坏。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兴旅游方式在锡林郭勒盟的旅游实践中应大力提倡。

(五) 改变目前单一的观光游为主的草原旅游模式

目前锡盟草原旅游仍以单一的草原观光旅游为主要模式, 这样与全区其他草原点处于产品雷同的较为低级阶段的竞争层面, 没有很好发挥锡盟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优势, 应该充分利用其蓝天绿地、空气清新、空旷宁静的草原资源优势, 吸引各类旅游者等前来休憩、娱乐、度假,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此外也可以发展各类专项旅游, 如研究草原类型、退化情况的科学考察旅游, 以健身娱乐为主的体育旅游, 体验草原生存状况的探险旅游等。

[参考文献]

[1] 田俊迁. 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对民族关系的影

响[J].青海民族研究, 2005, (9).

[2] 王瑜. 论旅游业对福建乡村经济发展的贡献[J].闽江

学院学报, 2006, (6).

[3] 徐琳, 董锁成. 大旅游产业及其发展的影响和效益[J].

地理研究, 2007, (3).

[责任编辑:高平亮]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