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南沙参玉竹麦冬天冬--补阴药

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玉竹麦冬天冬

北沙参

【出处】 ------《本草汇言》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珊瑚菜 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 的根。主产于山东、江苏,福建等地亦产。夏秋两季采挖。置沸水中烫后,除去外皮,干燥,或洗净后直接干燥。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沙参甘凉清润,如入肺胃,善清肺胃之热而生津润燥,凡肺胃阴虚燥热,劳嗽、干渴之证,本品均为常用。南北沙参功效相近,北沙参滋阴作用好,南沙参兼有祛痰之功。

【功效】 补肺胃阴,清肺胃热。

【应用】

1.用于肺阴虚证。本品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哑等证。常随证配伍润肺清肺、止咳平喘、止血、利咽开音之品。治燥热伤肺,发热咳喘或咳血,宜与麦冬、南沙参、杏仁、茜草等品同用;治肺受火刑,咳嗽音哑,宜与麦冬、天冬、诃子等品同用。

2.用于胃阴虚证。本品能补胃阴,兼能清胃热,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干多饮、饥不欲食、大便干结、舌苔光剥或舌红少津及胃痛、胃胀、嘈杂等证,常与石斛、玉竹、乌梅等养阴生津之品同用。胃阴脾气俱虚者,宜与石斛、玉竹、山药、山楂等养阴、益气健脾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本草从新》谓北沙参“反藜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亦认为北沙参“不宜与藜芦同用”,应加以注意。

【参考资料】

1.本品主含生物碱、淀粉、多糖、多种香豆素类成分,微量挥发油及佛手柑内酯等。北沙参的乙醇提取物有降温和镇痛作用;北沙参多糖对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常用于红斑狼疮等与体内免疫功能异常亢进有关的疾病;北沙参水浸液在低浓度时,能加强离体蟾蜍心脏收缩,浓度增高,则出现抑制直至心室停跳(此时心房仍可跳动),但可以恢复(对在体蟾蜍心脏的作用相似);静脉注射北沙参可使麻醉兔的血压略升,呼吸加强,切断迷走神经后,此等作用仍然存在。

2.《本草从新》谓北沙参“反藜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亦云北沙参“不宜与藜芦同用”:这是将北沙参亦列入十八反“诸参”之中。据考证,中药十八反中“诸参”中的沙参应为南沙参而非北沙参。另据实验报道:“在食物、药物中毒,食积证便秘等胃肠有积滞这一特定条件下,可用北沙参藜芦配伍,增强肠蠕动,有利于积滞排泄”;“在脂肪肝、胃肠功能紊乱、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有腹泄这一特定条件下,不宜北沙参藜芦合用,可加重或诱发腹泻”;“北沙参单用,对肝损伤无明显影响,P>0.05。藜芦单用,可加重肝损伤,P<0.01。北沙参藜芦合用,明显加重肝损伤,且与藜芦单用比较,差异显著,P<0.01”;“北沙参与藜芦混合后化学成分基本上没有变化,说明二药体外混合,没有产生新的化合物,也没有增加藜芦的溶出率,而动物实验二药配合毒性明显增强,可能是混合后在体内各种酶、酸、碱的影响下发生了一系列化学变化的结果”。

【功效鉴别】北沙参、南沙参相鉴别:

北沙参、南沙参二者皆味甘性微寒,同归肺胃经,均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都可用治肺热阴虚的燥咳,干咳少痰,或劳嗽咯血,咽干音哑等症,以及热病伤津 或胃阴不足所致的舌干口渴,胃脘隐痛、嘈杂,干呕,大便燥结等症。二者均反藜芦。不同之处在于:

北沙参 ── 本品滋阴的作用较好,肺胃阴伤者尤为多用。

南沙参 ── 本品滋阴之力不及北沙参,而兼能祛痰,益气,肺热阴虚的燥咳,痰粘不易咯出者,以及热病后气津不足者南沙参多选用。此外,其鲜者,其清热养阴生津作用较干品为佳,多用于热病伤阴之证。

北沙参是典型的补阴药,是清补药,所以是偏寒的,它也有苦味,这个苦表示它能清泄,它主要作用的是肺胃两经。所以它主要用于肺阴虚的燥热咳嗽,有燥有热,它能够三者兼顾。它可以与同类的药配伍,如果痰咳喘的时候,还可以配伍止咳平喘祛痰的药。它又作用于胃,能够养胃阴、清胃热,又能生津止渴,所以常常同类药的配伍。如果出现了噁心呕吐,可以配伍清胃止呕的药。如果有肠燥便秘,配伍润肠通便的等等。

============================================

南沙参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轮叶沙参 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 Fisch. 或杏叶沙参 A. stricta Miq. 的根。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干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脾经。本品甘凉清润,主入肺心,长于清肺润燥止咳,清心安神定惊,为肺燥咳嗽,虚烦不安所常用。

【功效】 补肺胃阴,清肺胃热,益脾肺气,祛痰。

【应用】

1.用于肺阴虚证。本品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痰少、咳血或咽干音哑等证。其润肺清肺之力均略逊于北沙参;但对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因兼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可促进排痰;对气阴两伤者,还略能补益肺气,可气阴两补。宜与润肺清肺及对症之品配伍,治阴虚劳损,咳嗽、吐衄,可与麦冬、百合、生地等品同用;治燥热伤肺,发热咳喘或咳血,可与麦冬、北沙参、杏仁、茜草等品同用。

2.用于胃阴虚证。本品又能养胃阴,清胃热,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及饥不欲食、呕吐等证。本品养胃阴、清胃热之力亦不及北沙参。但本品兼能补益脾气,对于胃阴脾气俱虚之证,有气阴双补之效;对热病后期,气阴两虚而余热未清不受温补者,尤为适宜。宜与玉竹、麦冬等养胃阴、清胃热之品配伍。食少纳差者,可再配伍谷芽等消食健胃之品;胃气上逆呕吐、呃逆者,还应配伍半夏、旋覆花、代赭石等降逆和胃之品。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 不宜与藜芦配伍(十八反)。

【参考资料】

轮叶沙参含三萜类皂甙、黄酮类化合物、油状物(为多种萜类和烃类混合物)、蒲公英萜酮、β-谷甾醇、胡萝卜甙、饱和脂肪酸、沙参酸甲酯和沙参醇。杏叶沙参中含呋喃香豆精类。杏叶沙参可提高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且可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轮叶沙参有祛痰作用,其祛痰作用较紫菀差,但可持续4小时以上;1%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强心作用。

【鉴别用药】北沙参与南沙参来源于两种不同的植物,因二者功用相似,均以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或补肺胃之阴,清肺胃之热)为主要功效。但北沙参清养肺胃作用稍强,肺胃阴虚有热之证较为多用。而南沙参尚兼益气及祛痰作用,较宜于气阴两伤及燥痰咳嗽者。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补中,益肺气。”

2.《本草纲目》:“清肺火,治久咳肺痿”。

3.《饮片新参》:“清肺养阴,治虚劳咳呛痰血”。

南沙参就是《神农本草经》上的沙参,它主要长在沙质地裡面。在西南地区把它叫做泡参,比较空泡,它的质地比较轻,有很多孔,不结实,不緻密。《本经》的沙参是南沙参。后来因为有了北沙参,相对于北沙参而言,把它称为南沙参。其实南沙参北方也产,只不过在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的省区产得多一些,北沙参现在也是全国很多地方都产,但是最早在明末清初它主要产地山东这一带,相对来说它偏北一点。现在南北已经没有意义了,两种沙参,地不分南北,同样都在出产。

南沙参也是作用于肺胃的,也是比较典型的清补药,也是偏寒的,所以南沙参加上一个微苦也是可以。对于肺和胃,和北沙参一样。南、北沙参有两点不同:

1. 一般认为在滋阴方面(就是在滋养肺胃方面),北沙参的力量略强于南沙参,只能说是略强,这个强度不是悬殊得很大;

2. 南沙参略有一点补气祛痰的作用。如果说这种肺阴虚兼有微微的一点肺气虚,咳嗽有痰,南沙参更好;如果脾胃的阴虚兼有一点脾胃的气虚,南沙参也是可以作为补气健脾的药来使用,只不过力量很单薄,一般没有把它专门作为补气药使用,也仅仅是倾向性。

南北沙参相同是主要的。不同,一个是力量的强度、强弱,北沙参强一点;另外,兼有功效南沙参多了一个补气祛痰;另外,南沙参是《神农本草经》的参,所以它是属于十八反当中反藜芦的参。

==========================================

玉竹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 (Mill) Druce 的根茎。主产于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秋季采挖。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 ,晾晒至无硬心,晒干;或蒸透后,揉至半透明,晒干。切厚片或段用。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心经。

玉竹甘平柔润,能滋阴润肺、生津养胃,善治肺胃阴虚燥热之证。虽作用缓和,但不滋腻敛邪,既适用于燥咳痰粘、阴虚劳嗽,又可治阴虚外感之发热咳嗽、咽痛口渴,还能治热伤胃阴、舌干食少及消渴等证。唯药力较缓,用量宜大。

【功效】 补肺胃心阴,清肺胃心热。

【应用】

1.用于肺阴虚证。本品能养肺阴,并略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干咳少痰、咳血、声音嘶哑等证。宜与润肺清肺及对症之品配伍,如《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以之与沙参、麦冬、桑叶等品同用,治燥伤肺阴,干咳无痰;治阴虚火炎,咳嗽失血,咽破失音,可与麦冬、山药、贝母、茜草等品同用。

2.用于胃阴虚证。本品又能养胃阴,清胃热,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干舌燥、纳差、消渴、呕吐、肠燥便秘等证。宜与养阴生津及对症之品配伍,如治燥伤胃阴,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可与麦冬、沙参等品同用;治胃热津伤之消渴,可与石膏、知母、麦冬、天花粉等品同用;治胃热阴伤,气逆呕吐,可与人参、知母、芦根等品同用;治肠燥便秘,可与枳壳、生首乌等品同用。

3.用于心阴虚有热之烦热惊悸。本品还能养心阴,亦略能清心热,可用于热伤心阴之烦热多汗、惊悸等证,宜与麦冬、甘草、远志等清热养阴安神之品配伍。

此外,因本品滋阴而不碍邪,故《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葳蕤汤以之与疏散风热之薄荷、淡豆豉等品同用,治阴虚之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等证,可使发汗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留邪。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参考资料】

1.本品含甾体皂甙(铃兰苦甙、铃兰甙等)、黄酮及其糖甙(槲皮素甙等)、微量元素、氨基酸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尚含粘液质、白屈菜酸、维生素A样物质。玉竹的乙醇提取物能促进实验动物抗体生成,显著提高实验动物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数和吞噬指数;能促进干扰素合成;能抑制结核杆菌生长,可降低感染结核小鼠的死亡率,而病变则略有减轻;有降血糖作用;有降血脂及缓解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可使外周血管和冠脉扩张,并有耐缺氧、强心作用;与黄芪或党参同用,能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及心电图;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玉竹黄酮成分有抗氧化作用,并能延长生物寿命。

2.本品又名“葳蕤”。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

2.《日华子本草》:“除烦闷,止渴,润心肺,补五劳七伤虚损”。

3.《本草正义》:“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等症,而胃火炽盛,燥渴消谷,多食易饥者,尤有捷效”。

【功效鉴别】

沙参、玉竹与石斛相鉴别:

沙参、玉竹与石斛皆味甘性微寒,均能益胃生津,都可用治热病伤津,低热烦渴,口燥咽干,舌红少苔,以及胃阴不足,口渴咽干,食少呕逆,胃脘嘈杂、隐痛 或灼痛,舌光少苔等症。其中沙参、玉竹又能养阴润肺,也常用治阴虚燥咳,干咳少痰,或劳嗽咯血,咽干音哑等症。不同之处在于:

沙参 ── 既能养肺阴,又能清肺热,肺热阴虚者最为适宜。

玉竹 ── 养阴而不滋腻敛邪,故阴虚外感风热,发热、咳嗽、咽痛、口渴等症,玉竹常选用。

石斛 ── 清热之力较好,热病伤阴者多选用。且石斛又能补肾养肝而明目、强腰膝,也可用治肝肾阴虚的目暗昏花,视力减退,内障失明,以及肾阴不足的腰膝软弱。

玉竹是典型的补阴药,而且是归肺胃两经的,所以它的基本作用和南北沙参一样。对于肺,也是补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对于胃来说,也是补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的一个药。而且作用还比较平和,尤其是不容易恋邪,所以在外感初期,如果患者素体阴虚,又感受了风热,需要滋阴解表的时候,在这个时候患者素体阴虚,发散的药又要进一步的伤阴,如果专门补阴,那么又要恋邪。在作用于肺胃的这些补阴药当中,玉竹的滋腻性不明显,尤其是最不容易恋邪。所以相对来说,对于阴虚感受外邪的,尤其感受风热,或者温热邪气,常常选玉竹加在解表药当中,体现一个滋阴解表,减葳蕤汤主要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

玉竹归经加了一个心经,所以相应的它就能够养心阴、清心热。玉竹,在古代比如说在宋代的《日华子本草》裡面都明确地提到了它能够润心,就是养心阴的意思,尤其是《本草新编》这些书还强调,如果治疗惊狂,如果说玉竹和人参这些药配伍,就少死亡之苦,就是说它对心阴虚引起的癫狂、狂乱有明显的效果。古代本草裡面强调它作用于心,治疗与心阴虚有关的病证,从宋代开始一直有记载,更结合当代的研究,玉竹对很多,比如说心律失常、心衰引起的一些心悸、失眠,而且效果比较明显。

=============================================

麦冬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 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 Ker-Gawl. 的块根。主产于四川、浙江、江苏等地。夏季采挖。反复暴晒、堆置,至七八成干,除去须根,干燥。生用。

【性味归经】 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麦冬甘寒清润,善清心肺之热而养阴除烦,兼可清润胃肠而止渴润燥。

【功效】 补胃肺心阴,清胃肺心热,除烦安神。

【应用】

1.用于胃阴虚证。本品长于滋养胃阴,兼清胃热,临床广泛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胃脘疼痛、饥不欲食、呕逆、大便干结等证。常与养阴生津及对症之品配伍,如治热伤胃阴,口干舌燥及胃阴虚有热之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可与生地、玉竹、沙参等品同用;治消渴,可与乌梅等生津止渴之品同用;《金匮要略》麦门冬汤以之与半夏等品同用,治胃阴不足之气逆呕吐;《温病条辨》增液汤以之与生地、玄参同用,治热邪伤津之便秘。

2.用于肺阴虚证。本品又能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鼻燥咽干、干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哑等证。宜与润肺清肺及对症之品配伍,如《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汤以之与阿胶、石膏、桑叶、枇杷叶等品同用,治燥伤肺阴,鼻燥咽干,干咳痰少;治燥热伤肺,咳嗽痰少,痰中带血,咽痛音哑,可与天冬、诃子等品同用。

3.用于心阴虚证。本品还能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除烦安神作用,可用于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悸怔忡等证。宜与养阴安神之品配伍,如《摄生秘剖》天王补心丹以之与生地、酸枣仁、柏子仁等品同用。热伤心营,神烦少寐者,宜与清热凉血养阴之品配伍,如《温病条辨》清营汤以之与黄连、生地、玄参等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参考资料】

本品含多种甾体皂甙、β-谷甾醇、豆甾醇、高异黄酮类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各种类型的多聚糖、维生素A样物质、铜、锌、铁、钾等。家兔用50%麦冬煎剂肌内注射(1ml/kg),能升高血糖;正常兔口服麦冬的水、醇提取物0.2g/kg,则有降血糖作用;麦冬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升高外周白细胞,提高免疫功能;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作用,提高机体适应性;能显著提高实验动物耐缺氧能力,增加冠脉流量,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抗心律失常及改善心肌收缩力;有改善左心室功能与抗休克作用,但作用短暂,再次给少量麦冬可明显延长作用时间;还有一定镇静作用。

【功效鉴别】麦门冬与天门冬相鉴别:

麦门冬与天门冬同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根入药,皆味甘苦,性寒凉,均能滋阴清肺,润燥生津,都可用治肺热阴虚的燥咳,干咳少痰,或劳嗽咯血,咽 干音哑;热病伤阴津,舌干口渴,或津亏消渴;阴虚津亏,肠燥便秘等证。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

麦门冬 ── 甘微苦微寒,滋阴润燥、清热生津作用较天门冬为弱,滋腻性也小。且麦门冬又能滋养胃阴,清心除烦,也可用治胃阴不足,舌干口渴,胃脘隐痛、嘈杂,干呕,大便燥结;阴虚有热的心烦不眠,以及温病热邪扰及心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心烦不眠,舌绛而干等证。

天门冬 ── 则味甘苦性大寒,滋养润燥、清火生津的力量强,滋腻性也大。且本品又能滋肾阴,也可用治肾阴不足,阴虚火旺的潮热盗汗、遗精等症。

麦冬原名叫麦门冬。麦冬主要的作用的部位是,肺经、胃经和心经,所以它的作用的部位,和前面讲的玉竹是一样的。

麦冬作用于肺经它也能够补肺阴,清肺热,润肺燥,所以在临床上肺阴虚有燥热的,可以像前面的南沙参、北沙参和玉竹,一样地使用。但不同的是麦冬的滋阴的效果,就包括了清热和润燥的效果,都强于前面的三味药,所以它的滋阴作用要强一些。

在养肺阴、清肺热的同时,它还长于利咽喉,所以这个阴虚肺燥、咽喉不利,咽喉疼痛,前面的三个药很少使用,而麦冬经常使用,比如说有个有名的经验方,玄麦甘桔汤。它和前面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当中的玄参,一起配伍,还有配伍桔梗,主要是用于阴虚肺热的咽喉不利的,它长于利咽喉。

麦冬作用在胃经,它的养胃阴和生津止渴、清胃热的作用,也是优于前面的三味药。所以我们今后在方剂裡面,比如说这个《金匮要略》的麦门冬汤,或者《温病学》当中的,治疗口渴津伤的很多方剂裡面,比如竹叶石膏汤这些裡面都加麦冬,就是说这个作用。它也比前面三味药更强一些,在养胃阴的同时它还能够润肠通便,这是前面三个药所不明显的。所以治疗热病伤津、肠燥便秘,和生地、玄参配伍就是有名的增液汤,所以麦冬在作用的胃的同时,它能够润肠通便,这是它的一个特徵。

麦冬作用于心,它能够养心阴,清心热,所以常常用于心阴虚、心热盛的,心烦不眠的这些症状。它除了有和与玉竹一样的清心热、养心阴的功效,而且作用更强一些以外,它又有宁心安神的作用,所以在治疗心神不宁的,比如说天王补心丹这样的方剂当中,麦冬还作为一个安神药使用。

所以麦冬和玉竹相比较,它作用的部位相同,而且对三髒的滋阴、清热的作用,更强一些以外,它还有它的特殊性。比如说作用在肺的时候它能够利咽喉,常常用于咽喉不利,咽喉疼痛,作用于胃,它还能够润肠通便,治疗肠燥便秘,作用于心,本身它又能够宁心安神,用于心神不安的心悸失眠,这样的一些病症的方当中使用。

=======================================

天冬

【出处】 ------《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百合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天冬 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 (Lour.) Merr. 的块根。主产于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茎基和须根,置沸水中煮或蒸至透心,趁热除去外皮,干燥。切薄片用。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肺、肾、胃经。天冬味甘大寒,主入肺肾,上清肺热而润燥,下滋肾阴而降火。肺肾阴虚火旺所致诸证,本品颇为适宜。

【功效】 补肺肾胃阴,清肺胃热,降肾火,止咳祛痰。

【应用】

1.用于肺阴虚证。本品能养肺阴,兼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痰少、咳血、咽痛音哑及上消等证。对咳嗽咯痰不利者,兼能止咳祛痰。若兼肾阴亏虚,肾火刑金者,本品又能滋肾阴、降肾火。常与润肺清肺及对症之品配伍,如治肺胃燥热,咳嗽痰少,痰中带血,咽痛音哑,可与麦冬、诃子等品同用;治肾火刑金,而致内伤嗽血,可与生地、栀子等品同用;治肺火炽盛,阴液消亡之上消,可与北沙参、石斛、麦冬等品同用。

2.用于肾阴虚证。本品又能滋肾阴,兼能降肾火,适用于肾阴亏虚之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及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内热消渴等证。肾阴亏虚,眩晕耳鸣,腰膝酸痛者,常与熟地、枸杞子、紫河车、牛膝等滋肾益精、强筋骨之品同用。阴虚火旺,骨蒸潮热者,宜与滋阴降火之生地黄、麦冬、知母、黄柏等品同用。治肾阴久亏,内热消渴之下消证,可与生地黄、山药、女贞子、车前子等滋阴补肾,清热利水之品同用。

3.用于热病伤津之食欲不振、口渴及肠燥便秘等证。本品还有一定益胃生津作用,兼能清胃热,可用于热伤胃津之证。气阴两伤,食欲不振,口渴者,宜与生地黄、人参等养阴生津益气之品配伍。津亏肠燥便秘者,宜与生地、当归、肉苁蓉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滋腻之性较强,脾虚泄泻、痰湿内盛者忌用。

【参考资料】

本品含天门冬素(天冬酰胺)、粘液质、β-谷甾醇及5-甲氧基甲基糖醛、甾体皂甙、多种氨基酸、新酮糖、寡糖及多糖A、B、C等。天冬酰胺有一定平喘镇咳祛痰作用;煎剂体外试验对炭疽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类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天冬具有升高外周白细胞,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能力及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煎剂或醇提取液可促进抗体生成,延长抗体生存时间;对实验动物有非常显著的抗细胞突变作用,可升高肿瘤细胞cAMP水平,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天门冬素可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收缩力增强、心率减慢和尿量增加;给结扎幽门的大鼠服天门冬酰胺,能明显阻止口服阿斯匹林引起的胃粘膜损伤;天冬提取液有抗风湿性关节炎效用。

【古籍摘要】

1.《药性论》:“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除热,通肾气,疗肺痿生痈吐脓……止消渴,去热中风,宜久服”。

2.《本草汇言》:“润燥滋阴,降火清肺之药也。统理肺肾火燥为病,如肺热叶焦,发为痿痈,吐血咳嗽,烦渴传为肾消,骨蒸热劳诸证,在所必需者也”。

天冬的原名也是天门冬,现在也是和药典同步。把这个门字给省掉了,天门冬和麦门冬是同科的,都是百合科的,也是一种小草本,个头比麦门冬大。

所以天冬和麦冬也是非常相似,第一个是作用在肺,它也能够补肺阴,清肺热,润肺燥,它也是强度超过了麦冬,所以对肺阴虚燥热比较盛的,一般选用天冬,不是很盛的选麦冬,另外一个相同的是作用在胃,都能够养胃阴,清胃热又能够生津止渴,润肠通便,也是天门冬的滋阴、润燥、清热、生津的作用,都强于麦冬,而且常常同时使用,这是相同的。

不同的地方,主要是麦冬作用于心经,又有安神的效果,而天冬没有这方面的功效,所以在心阴虚,心热比较盛,心悸失眠的方当中比较少用天冬;天冬它又作用在肾,我们前面讲作用在肾的补阴药,它能够滋肾阴、能够退虚热,那么对于肾阴虚、阴虚火旺的方当中,常常用天门冬而不用麦门冬。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