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_公共行政_的确切含义

探索与争鸣

论“公共行政”的确切含义

张康之 张 3

[摘 要]大致是在上个世纪90,“”,并逐渐取代了中国行政学恢

”,在使用“公共行政”一词时,却存在着很大的混乱。人、封建社会的公共行政,这是一种把公共行政泛化的做法,是与,公共行政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在19世纪末才出现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是在威尔逊所确立的政治—行政二分原则的基础上展开的,官僚制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理论则使其更加丰富,其后,怀特等人对公共行政进行了系统化研究,从而使其成为一门相对完整的学科。

[关键词]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学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863(2009)08-0039-05  在我国,谈及那些与政府相关的活动和事情时,“公共行政”一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学术探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描述中,这个概念都会被人们用来表达与政府相关的活动。但是,究竟“公共行政”一词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学者们很少深究。在一些出版物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奴隶社会的公共行政”、“封建社会的公共行政”等表述。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公共行政是不是一种人类社会亘古就有的治理模式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显然关系到对公共行政的性质和形式的基本认识,而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政改革即公共行政重建的方向。

一、澄清公共行政的概念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在恢复和重建行政学这个学科的时候,很少有人使用“公共行政”这个词,当时习惯使用的是“行政管理”一词,只是在需要把这个词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我们才把行政管理翻译成publicadministration。直到90年代后期,中国学者才开始逐渐地习惯了“公共行政”这个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从理论上推测,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学术语境中所包含的是用阶级分析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公共行政”这个表达式中的定语即“公共”一词恰恰模糊了阶级性,所以,当时的学者凭着对学术语境的敏感性,是不愿意使用“公共行政”一词的,即使是在移译外文著作时,也不愿意把public

administration直译为“公共行政”,而是转译成“行政管理”。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学术语境的转变,出于与西

方学术交流和对话的需要,也随着文献移译的增长和学成归国的学者数量的增加,“公共行政”一词开始被更多的学者使用。但是,在这同时,也出现了概念混乱的问题。当“公共行政”一词成了流行语之后,学者们在使用“公共行政”、“行政管理”、“公共行政管理”等概念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大的随意性,甚至根本不去考虑研究对象的性质,从而出现了上述所谓“奴隶社会的公共行政”、“封建社会的公共行政”等表达。如果说公共行政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一切历史阶段的行政模式的话,那么前近代社会甚至近代社会的将近两个世纪的政府服务于阶级统治的性质就被抹杀了,而且我们今天的行政改革在何种意义上去建构政府的公共性内容也就失去了理论支持,特别是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否被理解成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那种特权状态,也就不得而知了。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提出了“统治行政”、“管理行政”和“服务行政”的划分,目的是要让人们去把握行政的历史性特征。

在我们看来,统治行政是在政治与行政尚未实现分化条件下的行政管理活动,它直接服务于阶级统治和统治利益的实现,是统治阶级的行政。管理行政是建立在政治与行政分化的基础上的,它的政治功能被隐含在对社会的管理活动之中,它在工具理性的原则下开展活动,实现了职业化和非人格化。它所追求的是形式合理性,技术专家是行政活动的主体,通过科学化和技术化的改进去实现效率目

这一点,在我们阅读20世纪80年代翻译过来的一些西方文献时是不难发现的。

3本文为教育部“211工程”三期子项目“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学科平台建设”的成果之一。

2009年第8期 总第290期 39

探索与争鸣

标,至于行政的政治内容和伦理价值,都是在行政过程开始之前就已经被确立了的,属于行政过程之外的东西,并不是行政活动所要关注的事情。在学术界,也把管理行政的这种状况称作为“价值中立”,意思是说它独立于或凌驾于一切党派、利益集团以及公众之上,不受政治纷争的干扰。正是这种所谓的“价值中立”决定了行政的公共性。应当看到,“公共性”是一个指称行政的实质性内容的概念,但是,以管理行政的形式出现的行政在公共性的意义上,只是一种形式化的公共性,而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公共性。所以,对于统治行政而言,是无所谓公共性的问题的,只是在管理行政出现了之后,才有所谓公共性的问题,而管理行政的公共性又是一种流于形式的公共性,是必然要在人们的实质公共性追求中被加以扬弃的。

,,,,一切社会治理主体都在自我管理、相互服务中及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实现合作。在这种情况下,服务与合作是具有普遍性的行为模式,管理是从属于服务和合作的,是服务与合作的必要手段。尽管管理在传统的意义上由于凌驾于管理客体的个体性之上,追求形式上的统一性,依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形式公共性的特征,但是,服务与合作却对管理意义上的形式公共性作出有效的矫正。虽然服务与合作并不把对公共性的追求作为自己的核心内容,但是,服务与合作在矫正管理的形式公共性的时候,在促进全社会的利益最大可能地实现的时候,实际上赋予了行政以公共性,而且是一种实质性的公共性。因此,服务行政是公共行政的完成形态,是具有实质公共性内涵的行政。

也就是说,“公共行政”这个概念是有所特指的,是特指现代化过程中所产生的行政模式。在前现代的历史阶段中,有行政,但那种行政不是公共行政。在中国古代,它是被直接称之为“行政”的。在今天,如果谈及这个时期的行政模式的时候,在行政活动行为的意义上,是可以称之为“行政管理”的,如果考虑到其性质的话,称作“统治行政”较为合适。至于公共行政是何时产生的,由于在近代社会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演进过程,所以,很难说是在某个时间点出现了公共行政。不过,从威尔逊《行政学研究》一文的叙述中可以看到,威尔逊是倾向于到欧洲去寻找公共行政的发源地的。威尔逊认为,行政学“是一门外来的科学”,“首先在欧洲受到重视”,“是由法国和德国的教授们发展起来的”。在他看来,普鲁士的斯坦因的《行政学》从行政法的角度开始了对行政的研究。由于斯坦因已经模糊地把政治与行政加以区分,所以,可以看作是对公共行政的朦胧觉识。然而,在很大程度上,英国和美国成了公共行政事实上的发源地,英国1870年颁布的“第二个枢密院令”与美国

1883年通过的“彭德尔顿法案”应当被看作为公共行政正式

[1]

共行政研究的第一份标志性成果。

公共行政是在近代社会中产生的一种行政模式,正是人类进入了近代社会,出现了社会分化,统一的整体性的社会被分化成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部分,政府与社会也在分化中成为相对而在的两个领域。当政府与社会处于一体化的状态中,政府所代表的只是这个社会中的某一个阶级或

阶层的利益,只有当政府相对地独立于社会,才有可能凌驾于社会之上而成为具有公共性的存在物,它的动态形式(即行政),政府(),政府居于,,它本身就是统即使在独立性的意义上去认识它,所看到的也是它作为统治阶级最高代表———皇帝、国王等的手臂和工具的性质。关于这种统治型的政府,只适用于阶级分析。近代社会,虽然阶级以及阶层的存在还是一个确定无疑的社会现实,但是社会的领域分化模糊了阶级和阶层间的边界,政府的管理诉求淡化了管理对象的阶级和阶层特征,特别是民主以及法制的行政环境在社会生活以及政治活动的领域中实现了各个阶级与阶层的对冲而制造了表面平衡的假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以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而存在,它的行政活动也就可以超然于阶级以及阶层的对立和冲突之外,在古德诺所说的“执行”的意义上全力谋求技术化以及效率目标的实现。所以,这种行政被看作为公共行政。但是,由于这个社会的阶级以及阶层的对立和冲突依然是基本的社会现实,政府及其行政是不可能在实质性的意义上获得公共性的,至多只能在形式上去营造公共性的假象。

二、公共行政基本原则的确立

在农业社会,政府也会承担一些诸如道路、桥梁、水利等公共工程的建设,在这些事务上,政府行为会表现出一定的近似于公共行政的性质。但是,仅仅是这些事务还不足以证明政府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政府所从事的这些公共工程建设项目恰恰是为了实现更加稳固的统治之目的。而且,这些事务在政府活动内容方面所占的比重也是极其有限的,对政府的性质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如果根据这时的政府承担了一些公共工程而判断其行政是公共行政的话,显然是言过其实了。马克思在论述亚洲的专制主义时就曾准确地指出,亚洲的一切政府都不能不执行一种经济职能,即举办公共工程的职能。但公共工程部门只是政府的三个部门之一,并且常常被轻视甚至忽略,而财政部门和军事部门则表现得十分有力。因此,这种行政仍然是隶属于阶级统治的目的。所以说,统治行政中存在一些“共同性”的内容,却没有公共性问题,或者说统治行政不具有实质性的表现公共性的方式。历史是有传承的,历史的演进也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尽管在早期的中国、埃及、印度、希腊、罗马等古老国度中存在着一定的公共工程建设项目,但就其公共性而言,只属于量的范畴,是包含在统治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之中的,是统治型的政府出于统治的目的而不得不承担的一些具有公共性的活动。即使到了近

出场的标志性事件。至于在公共行政的研究方面,美国人则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而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恰是公

 402009年第8期 总第290期

探索与争鸣

代,在工业革命之后也不是立即就建立起了管理型政府,其行政也并不是一下子就转化为公共行政了,在工业革命后的将近200年的历史中,政府的统治职能与管理职能处在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中,行政的公共性处在一个量的积累阶段,直到19世纪80年代,这个量的积累过程才导致了质的变化,才出现了公共行政。

也就是说,公共行政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适应工业社会的治理要求而产生的,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公共行政将会经历一次深刻的转型而成为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从理论上说,近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市民社会的出现、国家与社会的分立等都是公共行政产生的宏观历史背景,特别是农业社会的混沌整体性被打破之后,个体的基础上被重新建构后,化变得越来越明显,之上,。在这种条件下,域而被建构了起来的。公共行政所在领域的普遍性赋予了它以公共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从哲学上去认识和理解公共行政,就会发现,是由于社会出现了一个普遍性的领域,才把行政改造成了公共行政。

当然,如果追溯公共行政的理论源头的话,可以在洛克、孟德斯鸠甚至亚里士多德等从与立法和司法相对应的视角界定“行政”的做法中去发现某些具有猜测性的意见。应当说,把社会治理过程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来认识,包含着导向公共行政的逻辑。但是,就公共行政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模式而言,特别是就关于公共行政的研究能够成为一门专门的科学而言,是晚近的事情,是在19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即便是在洛克和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理论之后的一段时期内,行政也一直是被作为一个政治过程来看待的,更不用说存在着专门的研究了。在美国的“政党分肥制”和英国的“官职恩赐制”条件下,行政过程既不独立也不具有公共性。“政党分肥制”条件下的行政既是政治分赃的结果又是主持政治分赃的部门,即使是在行政的日常运行中,也包含着从属于下一次政治分赃的目的。而在英国的“官职恩赐制”中,则直接地把行政与对王室的忠诚联系在一起了。这两种条件下的行政都对最广大的社会成员加以排斥,都是作为少数社会成员利益实现的工具而存在的。

如上所说,在行政发展的历史上,英国1870年颁布的“第二个枢密院令”与美国1883年的“彭德尔顿法案”应当被看作是公共行政产生的标志。其实,严格说来,英国的“第二个枢密院令”与美国的“彭德尔顿法案”都是关于文官制度的法案,它们分别确立了英国和美国的以考试和功绩为录用和晋升标准的近代文官制度。但是,公共行政作为一种治理模式却恰恰是由于文官制度的建立才开始被加以自觉建构的进程。因为,这种文官制度在后来也被称作公

),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务员制度(中国翻译为“公务员制度”内容或基本标志就是提倡政治中立和职业化、专业化特征,

这样一来,由于不用对党派利益负责,由公务员所担负的行政使命就得以远离政治的风云变幻,并通过反复的行政行为而逐渐将自己建构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稳定地维持着国家的运行和开展着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治理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功绩导向屏蔽了行政人员的价值属性,使他得以不偏不倚地推行国家政策。在这个意义上,行政行为由于它的中立性而获得了某种公共性,行政人员则由于他不需要考虑任何党派利益而成为了公共利益最可靠的支持者。,体现了行政的—行政二分原则得到了贯。它将。或者说,实现了密尔在较早时期的设想,作为政治过程的结果是利益的抵净,形成具有公共性的决策,这个具有公共性的决策的出现,则是行政过程的开始。由于来自政治部门的决策是包含着公共利益的,所以,在行政过程开始的时候,就是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服务的,而行政过程在展开的时候,只注重利益实现的效率,只去关注采用科学化、技术化的手段来使政策执行的效率最大化,价值的考量不再被提起。所以,这样的行政就被认为是公共行政了。

公共行政的理论自觉是以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为标志的,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威尔逊的这篇文章已经被公认为是行政学这门学科的开篇之作。其实,威尔逊的这篇文章不仅意味着行政被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来加以研究,而且,正是从这篇文章的发表开始,行政的独立建构进程也迈开了第一步,即在理论自觉的引导下开始科学化和技术化的建构进程。虽然在今天看来,威尔逊的贡献可能显得太简单了一些,那就是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原则。也就是威尔逊所指出的,“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它与政治领域的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甚远。在大多数问题上,它甚至与宪法研究方面那种争议甚多的场面也迥然不同”,“这条真理是行政管理置身于‘政治’所特有的范围之外。行政管理的问题并不是政治问题,虽然行政管理的任务是由政治加以确定的,但政治却无需自找麻烦地去操纵行政管理机构”,“政治是‘在重大而且带普遍性的事项’方面的国家活动,而‘在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则是‘国家在个别和细微事项方面的活动。因此,政治是政治家的特殊活动范围,而行政管理则是技术性职员的事情’。‘政策如果没有行政管理的帮助就将一事无成’,但行政管

[2]理并不因此就是政治。”但是,威尔逊在这里所作出的简

单论述对于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篇文章所包含着的是对1883年“彭德尔顿法案”实施以来的行政实践的深刻洞察,所作出的是把短短几年的行政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的贡献,而且对公共行政框架的确立有着至深的影响。自此以后,关于行政的研究以及实践,都是沿着威尔逊的思路前行的,一切理论探讨和实践安排,都可以超越威尔逊,但从来也没有绕过威尔逊。所以,这是公共行政学的源头,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共行政

2009年第8期 总第290期 41

探索与争鸣

的源头。

三、公共行政的研究框架

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是公共行政研究的起点,但是,完整的公共行政研究框架的确立得力于一批人的贡献。这一点,在一般的公共行政学教科书中都给予了较为充分的论述。然而,在我国学术界,关于公共行政的概念使用依然很混乱,其原因似乎很难理解。也许是由于我国的行政学恢复和重建的历史较短,在这个学科中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有一大批是来自于其他学科,他们在进入这个学科的时候已经成为了学者,所以,不屑于从教科书学起,因而,对那些属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范畴的东西很少了解。由于这个原因,共行政研究框架确立的情况加以介绍。

古德诺是最早从威尔逊的政治行著述的人,他在》,表达,。古德诺说,“在所有的政府体制中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政府功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和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在所有的国家中也都存在着分立的机关,每个分立的机关都用它们的大部分时间行使着两种功能中的一种。这两种功能分别就是:政治与行政。”在他看来,立法机关在司法解释的协助下表达国家意志即制定政策,而行政部门则公正地、非政治性地执行这些政策。因此,政府及行政的研究应抛弃传统的政治学方法,走一条独立的研究思路,在实践上排除政治的干扰,以避开政治的纷乱与冲突,构建高效率的行政体制,这就是对行政的公共性所作出的一项基本界定,根据这一看法,行政也就成了公共行政。

应当看到,威尔逊提出政治与行政的二分原则以及古德诺对这个原则的进一步阐发,都是社会治理发展现实的反映,是因为社会治理体系已经分化为政治的领域和行政的领域,使行政活动日益关注效率及其技术化的实现途径,包含着越来越强烈的排除政治纷扰的要求。按古德诺的说法,是因为政治和行政的发展表现出了相分离的特征,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摆脱传统的政治学研究方法,以适应国家对行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也就是说,从实践的角度看,政治与行政的二分原则是西方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背景主要包括政治上的多党制和行政体系中的公务员制度。因为,多党制的出现使党派竞争成为日常性的政治活动,而多党政治又反过来促使社会分化为对立的利益团体,社会对立情绪的增长往往导致公共利益受到漠视,也极其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去维护公共利益,政府在政治的演进中逐渐地扮演起了这一角色,发生在政府中的行政由于服务于公共利益而具有了公共行政的性质。事实上,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及其行政也正是被定位在提供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的角色上的,到了20世纪中期,政府又承担起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由于对政府作出了这一定位,政治意义上的政党竞争也就被限制在政治领域之中了,而不再对行政形

[3]

成干扰。这表明,既然政府独立于党争之外,也就不再是服务于某个党派的,是在不同的党派之间保持价值中立的国家机构,其行政至少也有着相对于党派的公共性了。

可见,威尔逊提出政治与行政的二分原则是出于解决党争的问题,应当说,“彭德尔顿法案”已经解决了党争的问题,威尔逊只是对这一实践加以提炼而使其上升到理论。古德诺的贡献则在于对威尔逊的简单原理作出进一步的阐发,从而使政治与行政二分这一公共行政的理论前提得以确立起来。但是,,还不能够保证公共行,而。,。也就是说,威尔逊指出行政应当与政治分开,应当被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来看待,但是,行政应当是什么样子?它的基本依托是什么?官僚制组织理论回答了这个问题。正是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解决了威尔逊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技术性问题,把威尔逊的思想变成了可以实施的制度性方案。韦伯对官僚制组织体系的技术合理性定位,对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非人格化”定位,对组织活动及其功能祛除价值“巫魅”之要求,都满足了公共行政的要求,根据工具理性而建构起来的组织之于要求价值中立的公共行政,正是最为有用的工具。

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解决了公共行政的组织问题,意味着作为实体的政府可以按照官僚制组织理论来加以建构,从而保证政府的活动属于公共行政的范畴,但是,在微观的和具体操作的层面上,还需要更为细致的技术来加以补充,扮演这个角色的,就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本来,泰勒以及其后的法约尔的管理理论都是私人部门管理经验的总结,但是,它的操作性技术特征决定了其普遍适应性被引入到政府中来也同样能够改善公共行政。当行政被作为一个管理过程而不是政治过程来看待的时候,正如威尔逊所言,“行政管理作为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仅在这一点上与企业办公室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社会生活的

[4]一部分以及机器是制造品的一部分是一样的。”这就决定

了泰勒在管理原则、方法、过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都能够满足行政科学化、技术化的追求,事实上,这些经验和理念对公共行政研究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和系统化,对于行政管理的实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曾任美国全国办公室管理协会会长的威廉・亨・莱芬韦尔就率先把科学管理原则运用到机关办公室的管理中,泰勒的合作者莫里斯・库克(MorrisCooke)也曾成功地把科学管理原理运用到市政管理工作中。

将科学管理理论运用于公共行政研究的还有怀特(D.White),他和威洛比(F.Willoughby)最早对公共行政这门学科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和阐述,并分别于1926年和1927年出版了《行政学导论》和《公共行政原理》这两本具有经典教科书意义的著作,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公共行政学理论体系正是以这两本教科书为范型的。这两本书与1930年美国

 422009年第8期 总第290期

探索与争鸣

加州大学教授菲夫纳(J.M.Pfiffner)所著的《行政学》,被誉为公共行政学的“三足鼎立”。此外,1937年,美国学者古立克(L.Gulick)和英国学者厄威克(L.Urwick)共同编辑出版了《行政科学论文集》,这本书包含了反映当时研究成果的一系列重要论文,成为公共行政学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性文献。在这一时期,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ParkerFollett)的动态公共行政学理论、E・彭德尔顿・赫林的公共行政与公共利益理论、罗伯特・K・默顿的官僚制结构理论等,也都对公共行政研究的深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公共行政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很多学者都曾在政府部门供职,在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很有建树。因此,对公共行政的研究并没有停留在纯理论层面进行构建,1911年,,正。年,美国政治学会成,两年后,这个协会以超人的远见建议成立职业学校来训练公共行政官员,并为此设立了新的技术学位。这个委员会成为1914年建立的公共服务培训促进协会的核心,而后者正是美国公共行政协会的前身。1930年,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成立,从此,公共行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1936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在新政时期成立了总统的行政管理委员会。1939年,美国公共行政学会正式成立,从公共行政实践的角度进一步证明了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尽管如此,在公共行政已经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之后的很长时期,“公共”一词一直处于被束之高阁的窘境。行政并不是由于它对公共利益的热情而具有了公共性,反而是由于它排斥了实质性意义上的“公共利益”,即在“非私人性”的意义上,而被认为是公共的。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之内,公共行政研究几乎未曾涉及公共性的问题,只是到了20世纪中期,公共行政才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严重的“认同危机”,对自己作为公共行政的“身份”产生了深刻的怀疑,并在这种怀疑的刺激之下开始了痛苦的历史转型。

总的说来,公共行政是具有历史性的,它有着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理论叙述中,我们在使用“公共行政”一词的时候,都需要根据研究的对象以及叙述内容而定。如果我们在使用“公共行政”一词时表现出了混乱的状况,不仅对于理论建设会造成消极影响,而且对于实践方案的设计,也会造成误导。就当今世界而言,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公共行政都是具有舍掉实质性内容的抽象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阶级、阶层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则是值得,,,更多地使用“行政管理”一,。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2]彭和平,竹立家等编译.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5-6,14.[1][2]PengHeping,ZhuLijiaetal..CollectionsofPublic

AdministrationTheoriesinForeignCountries.Beijing:The

CentralPartySchoolPublishingHouse,1997.pp5-6,p14.[3][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王元,杨百朋译1北京:

华夏出版社,1987.12-13.

[3]Goodnow.PoliticsandAdministration.Trans.byWang

Yuan,YangBaipeng1Beijing:HuaxiaPress,1987.pp12-13.

[4][美]威尔逊.行政学研究[J].国外政治学,1987(6).[4]WilsonWoodrow.TheStudyofAdministration.Foreign

politics,1987(6).

(作者单位:张康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桐,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北京 100872)

(责任编辑 澹 宁)

OnthePreciseMeaningof“PublicAdministration”

ZhangKangzhi ZhangTong

[Abstract]Generallyfromthemid90softhelastcentury,theword“PublicAdministration”begantoprevailoverChina,andgradu2

allyreplaced“Administration”usedintherehabilitationandreconstructionperiodofChineseadministration.However,intheuseof“PublicAdministration”,thereisalotofconfusion.Peoplecanevencreateaso-calledpublicadministra2tionofslavesocietyorfeudalsociety,whichoverstepsthescopeofpublicadministrationanddiffersfromthehistoricalfacts.Infact,publicadministrationisaproductofmodernization,anadministrativemodelappearinginthelate19thcentury.Thispaperargues,whenwetalkaboutthepragmaticissuesrelatedtogovernment,esp.intheChinesecontext,itmaybemuchmoreappropriateforustousetheword“administration”.

[Keywords]publicadministration,administrationmanagement

[Authors]ZhangKangzhiisProfessorofPublicAdministration,RenminUniversityofChina;ZhangTongisUndergraduateofPublic

Administration,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

2009年第8期 总第290期 43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