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素养的再认识

对科学素养的再认识

(摘自刘知新论文)

1.1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科学素养

科学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因应社会的需要而运作变动的。当今的科学教育已大有别于19世纪中叶所追求的“启迪人的心智”的科学教育,由于科学“已成为一项国家事业,从而使企业和政府都直接参与了科学事业,实现了科学家与企业家、政治家的结合。”“科学作为一项事业,在社会总体活动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精神文明方面,即认识世界,是科学的认识功能;二是在物质文明方面,即改造世界,是科学的生产力功能。”而科学教育必定要负载全面的教化育人功能,即对受教育者要实施启智、益智、育人和笃行的教化功能,或称为全面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功能。因之,有的学者主张:广义的科学教育指培养全体国民的科学知识、态度、方法与精神的过程或活动。另有学者更明确地指出:“科学教育是一门以求取人类生存以及为人类因应未来不可知时、空、事物变化预作准备等两项为目的的学科;同时,科学教育是迎接高科技、复杂、多元、变动剧烈的未来时代,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资源。”

简言之,随着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逐步普及,世界各国的公民都会遇到诸多如健康、食物、营养、材料、能源、资源及环境等有关的问题(即所谓“公民问题”),使所有青少年对科学和技术均应至少具有一种基本的知识和了解,已成为现代科技社会普遍关注的国家大事。这就是对公民普遍实施科学素养教育的根据。

1.2什么是科学素养

什么是科学素养?国内有的学者认为:科学素质是经过教育和实践发展起来的人们认识自然和应用自然规律的内禀特质。应当说,科学素质是现代社会(以高新科技或称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时代)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瑞典学者认为:科学素养要素由四范畴组成,这四范畴是科学进取心、科学世界观、正确观察科学的能力和科学思维习惯。应当说,科学素养这一理念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运作发展,“科学素养”的内涵也在逐步充实发展。1986年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AAS)制定的2061计划所规定的科学素养列出了六个基本领域:(1)熟悉自然界并尊重自然界的同一性;(2)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3)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4)有科学思维的能力;(5)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及其长处和局限性;

(6)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该计划还规定:学生们完全应该成为科学技术的自觉支持者;学生最终应该建立起对科学、数学和技术价值观的平衡的观点,既不要不加批判地肯定,也不要盲目地否定。不要造成使学生把科学仅仅看成是一项学术活动,而不是作为理解周围世界的方法。

由美国国家研究院(NRC)负责牵头设计于1996年出版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关于科学素养的内容为八个方面:(1)科学中统一的概念和内容;(2)作为探究的科学;(3)物理科学;(4)生命科学;(5)地球和空间科学;(6)科学和技术;(7)科学的个人和社会视野;(8)科学的历史和科学的本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理念,具体包括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等。课程标准将这些课程理念进一步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