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征

≮分恶慧慧揣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征

■黄旭东

田启波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征可从研究形式和研究内容两个向度去考察。从研究形式上看,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综合性;从研究内容上看,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色表现为:其理论基础即结构化理论的独创性、时空分析与权力分析的新视角的引入和“反思一自反”的诊断范式。

【关键词】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理论特征;结构化理论【中图分类号】C91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9)07—0181—05

黄旭东(1965一),男,《贵州社会科学>副主编、副编审,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文化学;(贵州贵阳550002)田启波(1965一),男,深圳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哲学、政治哲学。(广东深圳

518060)

想。但与后现代主义者对现代性的悲观心态不同,他倡

从研究形式上看,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具有鲜导对现代社会问题应“激进的卷入”,即坚持“对已觉察明的理论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到的危险之根源的实践性搏击”【1】(P12¨。他说:“尽管我们(一)现代社会变迁的制度分析

受到严重问题的困扰,我们仍然能够而且应该动员起来一般来说,马克思侧重于资本主义维度对现代社会以降低它们的影响或者战胜它们。竹【ll(P他¨同时,吉登斯变迁进行分析,涂尔干侧重于工业主义的维度,韦伯则侧从简单现代化阶段的价值目标中分离出自由、解放与进重于理性化的维度。吉登斯主张综合前辈的理论进行“四步等价值理念,作为重塑现代化的合理因素。所以,其现维制度分析”,即资本主义、工业主义、监控和军事力量。代社会变迁的目标构想体现了他对传统现代主义和后他认为,我们不能从单一维度去理解现代社会,现代社会现代主义的综合、批判与超越。

变迁的制度性层面是多维的,“每一个被各种传统详细说在乌托邦现实主义目标构想的实践路径中,吉登斯明的要素都发挥着自己的作用o'lJl(elo)吉登斯综合吸收了提出了各种社会运动,以及“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政治策经典社会学家的思想,提出现代社会变迁的四个制度性略。其中包括: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团结,即重构个人生活维度,构筑了现代社会变迁的四准制度分析模型。

与集体生活之间的关系;关注人类在一个开放的和全球(二)现代社会变迁的目标构想和实践路径

化的世界中如何生活的问题;在个人与团体、国家与社与传统的现代主义者对启蒙理性的盲目坚持和对会之间建立起积极的信任关系,解决贫困和社会排斥问未来的盲目乐观不同,吉登斯对现代社会的弊端进行了题;克服自由民主制度的缺陷,发展对话民主机制;实行尖锐的批判,看到了现代性的可超越性,提出了后现代积极的福利国家政策以及发展世界主义的对外政策等时期的后现代秩序轮廓,作为其现代社会变迁的目标构

他称之为“激进政治”的六点框架。【2】(P12-19)从中可以看

面面78/

万 

方数据

江西社会科学

2009.7

出,吉登斯希望在左翼与右翼、保守与激进、理想与现实、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找到融合,企图通过一种“兼纳百家之长而各弃其短”的方式,最终找到实现其目标构想的社会政治策略与当下路径。

(三)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基础——结

构化理论

吉登斯认为,社会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主观与客观、个体与社会、行动与结构的二元对立,即主体主义与客体主义的对立。吉登斯在批判吸收主体主义与客体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将行动与结构归结为实践的两面,因而提出了结构化理论,力图从本体论上实现行动与结构之间的统一,“创立一种社会科学研究的崭新思路,以开拓与社会思想的既有传统有实质性差异的新路径”【3“脚’。从表面上看,在行动与结构关系问题的解决方式上,吉登斯走的是一条折衷的或“中间化”的道路,但是这绝非是两者的机械拼凑和简单结合,而是两者根植于一定时空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动态的统一。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色,更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上。这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结构化理论的独创性

结构化理论是吉登斯试图克服行动与结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整体论与个体论、决定论与唯意志论的二元对立f『ii提出来的。它用结构的二重性去说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不是像传统理论那样,总是试图用某种一元的因子或从一维的角度去对包含着结构和主体的社会现象进行理论上的还原。结构的二重性,是指社会结构既是建构行动过程的媒介,又是这种建构过程的结果。这种辩证的思想模式贯穿于结构化理论的始终。正如我国学者黄平所评价的:“吉登斯给人印象最深的,不是他在社会科学领域内对各门各派各家的信手拈来般地娴熟和博采众家之长的高超的智力技巧,而是他富有系统性的持续不断的创新冲动,这种冲动在其构思并表述关于社会系统之建构——结构化理论,特别是主体与结构的二重性——的尝试中体现得最为明显。”【4](P552)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冲破了传统社会理论的束缚,力图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高度即本体论的高度,彻底解决行动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实现了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理论基础的重大转折,是其理论独创性的重要体现。

万 

方数据(二)引入时空这一新视角来分析现代社会变迁将时空理论与方法引入现代社会变迁分析之中,是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鲜明的理论特色。概括起来,这一理论特色体现在两个方面。

1.将时空分析引入现代社会变迁的动力机制中吉登斯反对社会进化论和化约论,主张将时空的分离与重组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系统的脱域和现代性的反思性作为现代社会变迁的三大动力机制。在吉登斯看来,时空分离导致了时空伸延,时空伸延使社会活动从局部区域扩展出来,使现代社会得以产生,而且使社会在时空向度上延展开来,迎来了全球化时代。时空伸延直接导致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不断增强,而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不断增强又反过来使时空伸延的水平比前现代时期要高得多。时空伸延促使全球化进一步深化,推动了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形成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系统、国际性劳动分工、世界军事秩序和民族一国家系统四个相互关联的维度。

2.将时空分析引入社会类型的划分中

吉登斯提出,应以“时空伸延水平”作为划分社会类型的标准,并将历史上出现过的社会划分为部落社会、阶级分化社会和阶级社会三种类型[5](rt59)。在部落社会,时空伸延程度极低,“占主导性地位的结构性原则的运作中轴将传统和亲缘关系联系在一起”D】r脚引。在这一时期,时窄尚未分离,人们的活动空间也狭小、有限,聚居群或村落成为人们交往的主要场所,人们共同在场的关系胜过那些来自遥远时空的影响。这时,传统和亲缘关系是社会关系背后的调节力量。传统是社会再生产合法性的根基,社会是由亲属关系构成的。传统和亲属关系把过去和现在、活人和死人在时间上连接起来,维系了具体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性。

在阶级分化社会,时空伸延已经开始,主要体现为城乡开始分化,人们活动的时空范围要大于部落社会。城市作为包容着政治与军事权力的场所,是以神庙或教堂为中心,以包围它的城墙为界限。随着城乡分化的出现、交通手段和沟通媒介的发展,“缺场”互动成为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但传统的实践活动和亲属关系在人口占据多数的广大乡村地区中始终发挥着显著的作用。在阶级分化社会中,产生了形式化的法典与惩罚条款,出

现了以书面文献为基础的符号协调形式。这表明了,在阶级分化社会中各项制度相对分离。但是,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之间尚未产生显著的区别。

在阶级社会,时空伸延具有较高的时空跨度。新的信息存储方式是时空伸延的关键因素,促进了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大规模集中和迅猛扩张。曾经在阶级分化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城乡关系格局,由于时间与空间的伸延而不复存在。随着时空伸延而产生的“人造环境”,是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于其中的场所。这一时期,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既高度分化,又高度关联,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吉登斯说:“现代资本主义阶级社会的国家与经济制度在维持相互关联的同时,发生了彼此疏离化的过程,这正体现了这种社会特有的结构性原则。Ⅵ3J(嘲¨与此同时,私有财产集中于企业管理阶级手中,管理阶级以劳动契约为基础对广大的无产者进行经济剥削。在这个意义上,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典型的阶级社会。

(三)结合权力这一新的视角来分析现代社会变迁吉登斯认为:“时空伸延的概念和权力理论有非常直接的关联。”【3】(聊引与时空伸延一样,在历史上,由于人类权力运行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结构性原则,并导致了不同类型社会出现。因此,他把权力也作为分析社会变迁的重要向度。在吉登斯的权力观中,权力是以相应的资源(配置性资源与权威性资源)为条件的,权力的大小取决于行动者能够动员资源的多寡。资源的多少又与它的储存量密切相关,而资源的储存量又取决于人类对它的储存能力。吉登斯把对物质性资源的保存和控制归结为配置性资源的储存,把对信息和知识的保存和控制归结为权威性资源的储存。

在时空伸延程度极低的部落社会,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原始人群对于这两种资源的储存能力也处于一个相当低下的水平。就配置性资源而言,原始人群只能利用大自然这个天然的仓库来满足其日常的需求,尽管某些农业社区可能拓展了自然界中可资利用的储存场所,但并不占重要地位;而权威性资源也只是传统和亲缘关系。两种资源都集中在社区。这一时期几乎没有私人的权力。社区成为“权力容器”,对个人和物的控制是以血缘群体名义实施的,但这种支配能

万 

方数据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征

力也是有限的。

在具有一定时空伸延的阶级分化社会中,由于文字、书写的出现,资源的储存能力和对权力的支配能力都得到迅速提高。在配置性资源方面,生产力有了进一步发展,灌溉规划、技术创新、生产协调、粮食贮存等能力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在权威性资源方面,信息存储技术的出现,成为行政力量集中和扩大的基本要件,并且最终导致了城市的形成。城市不仅成为储存和生产资源的主要容器,并且最终促使了以城乡关系为核心的传统国家的形成。城市成为这一社会类型的“权力容器”,统治者凭借其权力的相对优势维持对乡村的低度监控。

吉登斯提出,在阶级分化社会中,权威性资源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具有支配性、主导性的地位和作用。吉登斯反对把社会变迁仅仅描述为一部生产力的发展史,认为“权威性资源同样是社会变迁的‘杠杆’,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配置性资源”【3“舢’,这尤其体现在阶级分化社会中。因为在这一时期,统治者维护统治与实施扩张,主要依靠军事而不是依靠经济;用来说明阶级分化社会变迁的主要是政治——军事力量,而不是经济力量,不是生产力。

在时空伸延水平较高的阶级社会,新的信息存储方式的发展,人类对两种资源的储存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资本主义不仅带来了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而且使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同时,新的信息存储方式,成为信息收集和直接监管急剧扩大并且高度结合的强大工具,促使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密集的行政管理等级的诞生,最终促成了具有明确边界的最为突出的权力容器——民族国家及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这导致一种矛盾的局面:一方面是资源储存能力的迅猛发展以及人类转换能力的迅猛扩张,另一方面是由于这种扩展给社会带来的令人窒息的支配。在吉登斯看来,转换能力与支配能力始终是权力的两面,人类转换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不断铸造了支配人类自身的“铁笼”,这反映在监控和军事暴力等方面。国家监控已发展到了无处不在的地步,国家完全垄断了暴力手段。

吉登斯还认为:“在非资本主义社会中,权威性资源的协调构成了社会整合和变化的决定性的中轴。与此相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配置性资源具有一个非常特别的重要性。"【3】lP4’配置性资源成为社会的决定性因素,是

江西社会科学

2009.7

阶级社会与阶级分化社会、部落社会的重大区别。

(四)对现代社会问题的诊断与批判范式的创新对于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弊端,许多思想家提出了各种反思和诊断、疗治方案。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种范式:理性主义范式、历史主义范式和后现代主义范式。这些范式都是从工具理性与其外部因素之间的冲突来诊断现代社会问题的。而吉登斯则从启蒙理性内在的悖论中找寻现代社会问题的根源,提出了“反思一+自反”的诊断范式…(n"。

1.现代社会问题的三种诊断范式

关于理性主义范式,美国思想家杰夫瑞・亚历山大曾作过精彩的论述:现实处在完美与灾变的两极之间,本世纪最伟大的理论家无不遗憾地认识到非理性的无处不在。他们的理论就是致力于展示非理性是如何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的方式运作的,又是如何产生各种不同的结果的”“n㈣。主张这一范式的思想家认为,因为非理性尚在发挥作用,现代社会出现的才不完全是启蒙理性所预设的那样一条理性的“进步的直线”,而是一条不断没落的、非理性的“退步的直线”…㈣),从而产生社会弊端。不过,“他们大多数人还是没有放弃把科学看作是希望,也还没有放弃将理性作为一种町能性……他们是运用其理性来展示这一点的,而他们也希望用他们来之不易的理解找到实现更美好生活的方式。这种生活将会意识到人们无法摆脱对非理性感受和具体地、富有表现性地来传达生活意义的需要”…归109,。他们相信,只要进一步彰显理性的威力、消解非理性的影响,就能疗治现代社会的痼疾与顽症。

与理性主义范式不同,历史主义范式则认为,工具合理性的过度张扬对人的其他生活样态的侵蚀,是现代性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理性与非理性关系的角度看,现代社会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理性对整个社会生活的非理性因素的理性化,造成了人之生存的意义空间和情感需求的消失;二是从工具合理性与价值合理性关系的角度看,现代社会问题来源于作为整体的理性的内部异化和“自反”,来源于“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紧张和对立”,工具合理性的过度彰显蚕食了价值合理性世代居住的地盘。哈贝马斯以“系统”和“生活世界”范畴分别对应于韦伯的工具合理性和价值合理性。哈贝马斯认为,自现代化启动以来,系统不断地侵蚀生活

万 

方数据世界。“现代化的资本主义模式是以生活世界符号结构的扭曲和物化为标志的,生活世界受制于从金钱和权力中派生的,并变得自主的亚系统的命令。Ⅶ伸2’在现代世界里,系统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殖民化了生活世界,导致社会的“合法化危机”,结果造成我们在享受系统理性的甜美果实的同时,却被剥夺了本来可以得自于一个被允许繁荣的生活世界的生活丰富性…㈣12)。尽管现代化进程遇到了危机,但哈贝马斯认为,通过建构普遍交往理性作为现代性的根基,既限制系统对生活世界的侵蚀,又加强生活世界对系统的渗透,最终解决现代性危机。他将现代性看作是“一项未完成的规划”,之所以“未完成”,主要在于它所具有的促进理性秩序、社会公正和道德完善的潜能远远没有得到实现。因此,必须释放现代性潜在的解放能量,后现代性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种范式的后现代主义对启蒙理性进行了全面的批判,不仅批判工具合理性对价值合理性的侵蚀,而且批判启蒙理性的基本价值。如,福柯从对“癫狂”、“规训”、“监狱”、“性”等刁钻古怪的边缘问题的研究人手,拒斥神圣、绝对的东西,厌恶普遍,解构传统历史的总体性和连续性叙事,反对真理的权力化,反对理性对非理性的压迫,宣布“人死了”。后现代主义者宣称,在现代社会,“理性既没有改善人类的状况,也没有解决无家可归者、妇女、黑人和其他受压迫团体的问题”;理性并不必然带来自由和民主,它在制造效率、秩序的同时也在压缩民主和自由的范围,在否定宗教和专制、张扬平等和民主的同时又让自己成为某种专制的、强迫的和集权主义的东西;它一方面在消解矛盾、不确定性和差异,另一方面又在再生产着这些东西;它对矛盾、不确定性、情绪、想像力等不符合理性要求的东西的消解,恰恰表明了它的片面性,表明它对人之存在的多种欲求和存在方式的忽视…1(P¨¨197)。

上述三种范式都是从工具合理性与其外部因素之间的冲突来诊断现代社会问题的,而未能深入到工具合理性的内部结构中去。理性主义范式接续了启蒙运动家们的思考视角和言说方式,认为现代社会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非理性因素的过分猖獗,只有继续张扬工具理性,以后者压制甚至消灭前者,现代社会问题才能消解;历史主义范式认为,正是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贬抑,才导致现代社会最后不可避免地进入“铁笼”,现代社会

问题恰恰来自工具理性的无限扩张;后现代主义范式虽然开始批判启蒙理性的基本价值主张与其实际社会后果之间的张力,但并没有说明启蒙理性这些预设本身在逻辑上是否存在问题,而只是更为激进地认为,在理性主义过分彰显的现代社会,只有回到“自然”状态才能真正拯救人类哺】(H”。

2.吉登斯的现代社会问题诊断范式

现代社会为什么会出现前面所述的自反和风险现象,导致如此之多的困境与灾难?吉登斯认为,主要是因为“社会知识的反思性或循环性”,即启蒙理性的内在悖论。基于此,吉登斯提出了“反思一自反”的诊断范式。

启蒙理性的内在悖论是指,启蒙理性通过以怀疑即反思作为最为有效的手段达到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而认识终极真理的目的,但怀疑原则的彻底化和普遍化使启蒙性本身成了质疑的对象,所谓的终极真理也最终被消解。

吉登斯指出,启蒙理性的悖论根源于笛卡儿的哲学01删。

笛卡儿主张,怀疑是理性的最为有效的认识手段,因为理性相信任何事物的表面现象同它的本来面目是不一样的“l】㈣’,只有通过不断的怀疑和理智的推理,才能将由感官和自由意志所制造的如“沙子和浮土’L样的虚假现象挖掉,找到“磐石和硬土112旧’,即真理。笛卡儿的怀疑主义方法产生了难题:既然需要怀疑一切,那么‘‘理性作为万能的工具”的断言是否需要怀疑?既然探求真理的方法是不断怀疑和理智推理,那么“上帝是存在的”这一自由意志的产物能否被怀疑所豁免?从逻辑上看,理性是否万能和上帝是否存在只有通过不断怀疑和推理才能做出最终判断,但如果这样,笛卡儿的怀疑理性及其目

的的合理性就会受到损害。为解决这——难题,笛卡,儿给予理性

自身和上帝以怀疑的豁免权,“为自己提供了最终的正当性”,避免了怀疑理性的无穷倒退。但是,笛卡儿只是以一种理想主义困境取代了他所遭遇到的虚无主义难题。

吉登斯指出了怀疑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内在悖论:从一开始,启蒙主义理论中就包含有虚无主义的萌芽。如果理性的范围完全是不受约束的,就没有任何知识能够建立在毫无疑义的基础之上,因为即使是那些基础最为牢固的观念,也只能被看成是“原则上”有效的,或者说

万 

方数据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征

只是“在进一步的发现出来以前”才是有效的m】(附。"。他还提出,这种普遍的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深深地嵌入现代社会生活中,构成现代性的基础。怀疑,即现代批判理性的普遍性的特征,充斥在日常生活和哲学意识当中,并形成当代社会世界的一般的存在性维度。现代性把极端的怀疑原则制度化,并且坚持所有知识都采取假说的形式:某种正确的主张,理论上总是有被修改的可能,而且其中某些部分也有被抛弃的可能。日益积累的专门知识体系(它构成了重要的抽离化后果)表现出权威根源的多元化,因此在体系内部,不同权威之间相互竞争,在内涵上千差万别”41㈣。)。

【参考文献】

【l】(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M】.田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英)安东尼・吉登斯.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M】.李慧斌,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M】.李康,李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4】苏国勋.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10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5】Anthony

Gid.

dens.A

Contemporary

Critique

of

HistoricalMaterialism:

golJ?Power,PropertyandtheState.London:MacmillanPress

Ltd.1981.【6】肖瑛.从“理性vs非(反)理性”到“反

思VS自反”【J】.社会,2005,(2).【7】(美)杰夫瑞・亚历山大.世纪未社会理论【M】.张旅平,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8]J.Habermas.The

Theory

ofCom-

municcaionAction,volume2,Boston:BeaconPress,1987.

【9】(关)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101(美)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张国清,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11】(英)笛卡儿.第一哲学沉思录【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2】(英)笛卡儿.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3】Gid.

dens.TheConsequences

ofModernity.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14】Giddens.Modernity

and蹦一

Identity.Cambridge:PolityPress.1991.

【责任编辑:龚剑飞】

吉登斯现代社会变迁思想的理论特征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黄旭东, 田启波

黄旭东(《贵州社会科学》,贵州贵阳,550002), 田启波(深圳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60)

江西社会科学

JIANGXI SOCIAL SCIENCES2009(7)1次

参考文献(14条)

1.安东尼·吉登斯;田禾 现代性的后果 2000

2.安东尼·吉登斯;李慧斌 超越左与右--激进政治的未来 20003.安东尼·吉登斯;李康;李猛 社会的构成 19984.苏国勋 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 1996

5.Anthony Giddens A Contemporary Critique of Hiswrical Materialism:Vol 1:Power,Property and theState 1981

6.肖瑛 从"理性vs非(反)理性"到"反思vs自反"[期刊论文]-社会 2005(02)7.杰夫瑞·亚历山大;张旅平 世纪末社会理论 20038.J Habermas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ction 19879.乔治·瑞泽尔 后现代社会理论 2003

10.波林·罗斯诺;张国清 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 199811.笛卡儿;庞景仁 第一哲学沉思录 198612.笛卡儿;王太庆 谈谈方法 2000

13.Giddens The Consequences of Modernity 199014.Giddens Modernity and Selfldemity 1991

本文读者也读过(5条)

1. GUO Zhong-hua 资源、权力与国家:解读吉登斯的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4)

2. 熊跃根.Xiong Yuegen 转型经济国家的社会变迁与制度建构:理解中国经验[期刊论文]-社会科学2010(4)3. 刘江涛.田佑中 从二元性到二重性:吉登斯对社会学方法规则的超越[期刊论文]-河北学刊2003,23(3)4. 赵旭东.ZHAO Xu-dong 走出极端政治——吉登斯眼中的中间道路与全球变迁[期刊论文]-思想战线2010,36(4)5. 张钰.张襄誉 吉登斯"反思性现代性"理论述评[期刊论文]-社会2002(10)

引证文献(1条)

1.王佳宇 《强奸再现》评介[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shkx200907035.aspx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