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桩施工技术方案

中交一公局江苏中关村人才公寓工程

试桩施工技术方案

编 制: 秦英斌

内部评审:______李建涛______

内部审批: 赵 伟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交一公局江苏中关村人才公寓项目总承包部

二〇一七年一月

目录

目录 ....................................................................................................................... I

1 编制依据............................................................................................................ 1

2 编制原则............................................................................................................ 1

3 工程概况............................................................................................................ 2

4 试桩设计概况.................................................................................................... 2

5 工程地质情况描述............................................................................................ 3

5.1 工程地质概况......................................................................................... 3

5.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4

5.2.1 地理环境及气象特点.................................................................. 4

5.2.2 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 5

6 施工总体部署及施工组织................................................................................ 5

6.1 施工组织................................................................................................. 5

6.1.1 项目部管理人员配备.................................................................. 5

6.1.2 劳动力配备.................................................................................. 5

6.1.3 机械及设备仪器配备.................................................................. 6

6.1.4 打桩机械工效分析...................................................................... 6

6.2 施工准备................................................................................................. 6

6.2.1 生产准备...................................................................................... 6

6.2.2 技术准备...................................................................................... 7

6.3 材料供应计划......................................................................................... 7

6.4 工程施工进度......................................................................................... 8

7作业条件............................................................................................................. 8

8 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技术方案........................................................................ 8

8.1 施工工艺流程......................................................................................... 8

8.2 施工技术方案......................................................................................... 9

8.2.1测量定位放线............................................................................... 9

I

8.2.2桩机就位..................................................................................... 10

8.2.3方桩的进场验收堆放、吊运..................................................... 10

8.2.5压桩............................................................................................. 11

8.2.6接桩............................................................................................. 11

8.2.7送桩............................................................................................. 12

8.2.8沉降观测..................................................................................... 12

8.2.9常见质量问题现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3

9 质量保证措施.................................................................................................. 15

9.1 工程质量要求....................................................................................... 15

9.1.1 放样定桩位................................................................................ 15

9.1.2 方桩尺寸允许偏差与检查方法................................................ 16

9.1.3 沉桩前桩身质量检验................................................................ 17

9.1.4 沉桩质量检验标准.................................................................... 18

9.1.5 沉桩后位置的允许偏差表........................................................ 18

9.1.6 电焊接桩焊缝检验标准............................................................ 19

9.2 质量管理措施....................................................................................... 19

9.3 质量管理体系....................................................................................... 20

9.4 质量检查............................................................................................... 20

9.5 技术资料管理....................................................................................... 21

9.5.1 资料管理目标............................................................................ 21

9.5.2 资料管理措施............................................................................ 21

9.5.3 资料管理内容............................................................................ 22

10 安全保证措施................................................................................................ 22

10.1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22

10.1.1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班子.......................................................... 22

10.1.2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23

10.2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24

II

10.2.1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24

10.2.2 安全检查.................................................................................. 24

10.2.3 安全教育.................................................................................. 24

10.2.4 安全生产具体措施.................................................................. 25

10.2.5 设备安、拆、移的安全措施.................................................. 25

10.2.6 使用机电设备的安全措施...................................................... 26

11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 27

12 环境保护措施................................................................................................ 28

12.1 环境保护措施..................................................................................... 28

12.2 环境保护的内容................................................................................. 28

12.3 环境保护的组织及责任体系............................................................. 28

12.4 项目环境保护责任制......................................................................... 28

12.5 针对性保护措施................................................................................. 29

13 雨季施工措施................................................................................................ 29

III

工程前试桩施工技术方案

1 编制依据

(1)北京中奥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提供的《桩基平面布置图》;

(2)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中关村人才公寓项目岩土工程勘探报告》,编号为2016-LY-KC-017。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4)《先张法预应力离心混凝土方桩》苏G/T17-2012;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9)国家标准《建筑工程及建筑设备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共十二篇;

(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11)《打桩设备安全规范》GB22361-2008;

(12)《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1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

(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1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50204-2015;

(20)《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2 编制原则

为了工程大面积施工前取得满足质量要求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参数、验证设计指标、核对现场地质情况,为工程桩的施工奠定基础,特制定此施工技术方案。

1

本施工方案以“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工期、减轻劳动强度、确保安全和文明施工”为原则编制,是施工现场的指导性文件之一。

3 工程概况

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人才公寓项目是集居住建筑配套建筑为一体的高尚社区。建设地点位于江苏常州市溧阳濑江新城内,规划用地分为东西两个地块。西侧地块为一期工程,位于濑江西路南侧,利达置业西侧,规划总用地面积21802平方米,东侧地块为二期工程,位于濑江西路南侧,利达置业北侧,规划总用地面积5857平方米。

本项目由二座高层住宅楼,一座专家服务中心及一座地下车库组成。其中:住宅为1#楼、2#楼,1#楼、2#楼层数均为16+1层,建筑面积均为地上13276m2,地下784m2,住宅总高度为51米,属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地上二级,地下一级,结构类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专家服务中心为3#楼,地上3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地上6885m2,地下1567m2,作为商业服务用房使用,耐火等级为地上二级,地下一级;4#楼为地下车库,总建筑面积9596.49m2,耐火等级地下一级,结构选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桩基采用先张法高强混凝土预制方桩。

4 试桩设计概况

试桩设计参数列表如下:

表一 4-1 试桩工程设计参数表

2

4-2 试桩工程施工参数说明

机械油压参数核算:1MPa=302KN,(详见附件1油压对照表。)

加压承载力值计算:机械总重(机械主机自重+配重)×0.9系数=机械可加压最大吨位;

例:本项目最大承载力值为2#楼,2#楼设计单桩极限承载力为2860KN ,机械总重按800T 配置,乘以0.9系数,可加压至7200KN 。

5 工程地质情况描述

5.1 工程地质概况

该项目场区属溧低山丘陵前缘之平原地貌,总体地形较平缓,无滑坡,场地地面标高在2.62~6.07m,高差3.45m ,周边无不良地质作用存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附近及周边无影响场区稳定性的全新活动断裂和发震断裂通过,场地稳定。

1、该项目场区地质构造不发育,无塌陷区、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勘察深度范围内未见构造破碎带。

地基土层在勘察深度范围内自上而下总体分为六层,分述如下:

(1)素填土(Q4al )

局部为耕作土,回填成分主要为粘性土及小颗粒碎石,填龄约10年,褐黄色为主。工程性质差。层厚1.2~3.9m,平均值2.4m ;层底标高0.43~4.01m,平均值1.81m 。第四系全新统(Q4al )地层

(2)淤泥质粉质粘土

含粉质,灰色,灰褐色,流塑,局部软塑,无振摇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高压缩性,工程性质差。层厚10.9~15.0m,平均值12.98m ;层底标高-12.64~-9.76m,平均值-11.16m ;层底埋深13.3~17.3m,平均值15.38m ;分布较稳定。

(3)粉质粘土

灰黄色、灰色,可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中压缩性,工程性

3

质一般。层厚1.8(静探孔)~5.1m,平均值>4.0m ;层顶标高-12.64~-9.76m,平均值-11.16m ;层顶埋深13.3~17.3m,平均值15.38m ;局部厚度变化较大,分布稳定。

(4)粉质粘土

黄褐色,可塑,含FeMn 质胶膜,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好。层厚4.1(静探孔)~7.8m;层顶标高-16.44~-13.29m,平均值-14.76m ;层顶埋深17.2~21.5m,平均值19.21m 。分布稳定。

(5)粉质粘土:

黄褐色,灰绿色,硬塑,局部可塑,含FeMn 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中等偏低压缩性,工程性质良好。层厚1.4(静探孔)~5.3m;层顶标高-22.41~-20.47m,平均值-21.50m ;层顶埋深24.8~26.9m,平均值25.94m 。分布稳定。

(6)中粗砂:

局部夹薄层砂砾。暗黄、灰褐色,湿,密实,中等偏低压缩性,工程性质良好。揭露层厚>4.0m ;层顶标高-27.47~-25.75m,平均值-26.56m ;层顶埋深30.4~31.8m,平均值31.17m 。分布稳定。

2、岩土工程性质评价

(1)素填土,松散、不均匀,高压缩性,工程性质差。

(2)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高压缩性,工程性质差。

(3)粉质粘土,可塑,中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

(4)粉质粘土,可塑,中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好。

(5)粉质粘土,硬塑,中等偏低压缩性,工程性质良好。

(6)中粗砂,湿,密实,中等偏低压缩性,工程性质良好。

5.2 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5.2.1 地理环境及气象特点

溧阳地处长江三角洲内陆平原与天目山麓接攘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据溧阳气象台统计资料,年平均气温15.4℃~15.9℃, 一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1℃~2.8℃, 七~八月份气温最高,月平

4

均气温28.3℃~28.7℃;年降水量平均在1148.9mm ,最低年份达582mm ,最高年份达1708.7m ;雨季一般在四~九月份,月降水量在100mm ~185mm ,最大降水量可达499.7mm ;地面水系发育,河网密度较大,溧阳城中河多年平均水位为1.46m ,最高洪水位为4.10m 。本市受季风影响,风速一般不大。受台风影响时,风力可达8级以上,瞬时风速可达24m/s。 5.2.2 场地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

该工程场区地下水主要分为二类,一为赋存于①、②土层中的浅层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渗透补给,以蒸发和地下径流的方式排入河浜。二为赋存于⑥土层中的承压水。

浅层孔隙潜水静止水位在地面下0.4m~3.6m之间,黄海标高2.45~2.62m。该场地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0m 左右,地下水位埋深与地势关系密切。⑥土层中的承压水对本工程影响很小。

6 施工总体部署及施工组织

6.1 施工组织

6.1.1 项目部管理人员配备

为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将组织一批精干的管理班子对本工程进行管理,项目部管理人员约16人。 6.1.2 劳动力配备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试桩桩基专业施工队伍劳动力见下表。

表二 6-1 劳动力配备表

5

6.1.3 机械及设备仪器配备

表三 6-2 机械及设备仪器配备表

6.1.4 打桩机械工效分析

为满足工期要求,安排1台静力压桩机进场施工,计划3天完成29根试桩施工。

6.2 施工准备

6.2.1 生产准备

(1)选择静力压桩机具设备,进行改装、返修、保养、并准备运输。 (2)订购构件、加工件的验收。 (3)组织现场作业班组的劳动力进场。

(4)组织设备、人员进场,并对所有进场设备进行检测维修、调试、安装,人员按当地政府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并办理相关手续。

6

(5)组织1台220挖掘机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运输道路的拓宽、加固、平整,并将试桩点位清表整平。

(6)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布置、搭设。临时设施、树立安全牌,并做好防火措施。 6.2.2 技术准备

(1)检查桩的质量,将需用的桩按照桩基平面布置图堆放在静力压桩机械附近,不合格的材料不能运至打桩现场。

(2)沉桩前处理空中和地下障碍物,场地应平整,排水应畅通,并应满足打桩所需的地面承载力。

(3)施工前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4)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图纸、技术、安全规程交底,特别要注意地质情况、设计要求、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交底;

(5)做好原材料的进场计划及复验;

(6)根据施工总图及建设单位提供的基准点,进行角桩的定位及水准点的引测;

(7)布置测量控制网,水准基点,按桩基平面图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桩基轴线,先定出中点,再引出两侧。设置的控制点和水准点数量不少于2个,并应设在受打桩影响范围以外,以便随时检查桩位。

(8)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工期、降低成本,搞好文明施工,我们将根据本工程的环境位置和项目的特点,本着科学合理、方便的原则,对现场进行精心布置。

(9)做好开工前的有关技术资料准备工作。

6.3 材料供应计划

工程前试桩按照类型进场,材料员每天下班前,认真做好工地材料使用情况的统计,并根据工地现有材料的存放情况,对材料的进场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保证现场有足够的材料备用,同时还要与材料供应商保持紧密联系,杜绝供应中断,造成人为地拖延工期。

7

6.4 工程施工计划

做好工程前试桩施工准备工作后,现场具备施工条件并征得建设单位同意,马上进行试桩作业。服从和满足业主工期要求,试桩工程工期目标为3天,计划开工日期为:2017年1月15日,具体开工时间以甲方、监理工程师下达的开工令为准。

6.5试桩施工顺序(见附件2)

7作业条件

(1)场地要求做到“三通一平”(电通、路通、水通、场地平整)。清除场地内垃圾、苗木、建渣、线杆及一期工程项目部、材料堆场的拆迁。

(2)建立配电系统、照明、供水系统、工具房、办公室等。 (3)施工现场施工用电、施工用水布置到位。

8 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技术方案

8.1 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图纸要求采用静力压桩法施工,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8

图一 8-1 静力压桩法施工流程图

8.2 施工技术方案

8.2.1测量定位放线

认真复核设计图纸及设计院交桩点位,必要时将坐标、坐标控制点、

水准点

9

按标准设置要求布设在施工现场,标准控制点数量满足施工需要及测量点之间相互复要求,然后依据设计图纸精确算出尺寸关系或各桩位坐标,对桩位进行精准测放(在每栋楼周边设4个坐标及水准控制点)用电子全站仪和GPS 建立建筑平面测量控制网,采用坐标定位方式放出桩位,并进行闭合测量程序进行复核,同时将场地标高进行抄平并反映到送桩器上,显示出送桩深度,做好静压桩桩顶控制工作,桩位放出后,在中心采用10cm 的铁钉或者竹筷插入土中,根据需要做好标示,铁钉或者竹筷端头系上红布条,或者点上白灰,然后画出桩外皮轮廓线的圆周,便于对位。 8.2.2桩机就位

由于施工场地地质较差,故采用碎石垫层回填,分层填筑,确保承载力满足静压机械施工及移动过程中不至于出现沉陷,检查各部件及仪表是否灵敏有限,确保设备运转安全。

8.2.3方桩的进场验收堆放、吊运

方桩进场应按设计的规定对方桩的外观,桩径、长度、壁厚、桩身弯曲度、桩端头的平整度、桩身强度、以及桩身上的材料标识等按规范验收,并审查产品合格证明文件,把好材料进场验收关,根据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将不符合要求的方桩清退出场,验收合格的方桩,直接卸在对应的试桩点位置旁边堆放,便于试桩施工搬运,以免发生二次倒运。方桩堆放应按支点位置放在垫枕上,层与层之间用垫木隔开,每层垫木在同一水平面上,位置在同一垂直线上,当在桩位附近准备施工时宜单层放置,地基经过处理后可采用着地平放,方桩堆放要按照不同型号,规格分类堆放,以免吊运施工过程中出错。

方桩堆放示意图见下图:

图二 8-2 方桩堆放示意图

10

桩现场驳运采用二吊点法、喂桩时采用一吊点,吊点设置在0.207L (L 为桩长)处(如下图所示),起吊过程中,用托绳稳住桩的下部,吊机尽量减小吊臂仰角(并尽量减少吊臂促出长度),缓慢地将桩拖至桩机就近处后再开始垂直起钩,平稳地把桩喂至桩机夹持器中。

图三 8-3 方桩二点吊示意图

8.2.4压桩

压桩前,根据工程情况制定合理的压桩顺序,减少挤土效应,施工时应按照压挤顺序组织施工,压桩前在每节单桩桩身上划出以米为单位的长度标记,以便观察桩的入土深度及记录对应压力值,并通过实地高程测量,在送桩器上做好最后1m 及最终送桩深度标记,通过水准仪配合控制,在压桩开始阶段,压桩速度不能过快,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显示的土质情况选择压桩速度,一般1m/min,在初期2-3m 的压桩范围内应重点观察控制桩身,机架垂直度,垂直度控制应重点放在第一节桩上,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桩长的0.5%,并在压桩过程中需要经常观测桩身是否发生位移、偏移情况,并做好过程记录,并详细记录每入土1m 时压力表的压力值,压装前并清除地表下障碍物,以免桩身移位倾斜。 8.2.5接桩

将首节方桩压至0.8m 长度置于地面以上,开始进行接桩作业,焊接前要清理干净端头板对齐并初步调整垂直后,开始对称焊接,焊缝要求饱满,进行二次焊接,若端头板间隙过大,应加塞铁片,为减少焊接变形引起节点弯曲,焊接时由两名工人对称施焊,焊接层数不少于两层且焊缝应均匀饱满(焊缝与坡口平)焊接完成后,自然冷却后在重复以上工序。

方桩拼接成整桩采用端板焊接连接,焊接前桩头预埋铁件必须清除污锈,露出金属光泽。如桩节之间间隙过大,可垫铁片填实焊牢,接合面之间的间隙不大于2mm 。焊接时,应将四角点焊固定,然后对称同时焊接以减少焊接变形,焊

11

缝要求连续饱满,焊缝厚度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手工焊接时第一层必须用Φ3.2mm 电焊条打底,确保根部焊透,第二层方可用粗焊条(Φ4mm 或Φ5mm ),采用E55XX 系列焊条,其质量应符合GB/T5117-1995的规定,用自动焊及半自动焊时,按相应规程执行。

拼接处坡口槽的电焊部分应分三层以上对称进行环缝焊接,并采取措施减少焊接变形,正确掌握焊接电流和速度,每层焊接厚度应均匀,每层间的焊渣必须敲清后方可再焊次一层,坡口槽的电焊必须满焊,电焊厚度宜高出坡口1mm ,焊缝必须每层检查,焊缝不宜有夹渣、气孔等缺陷,满足《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二级焊缝的要求。

接桩应尽量缩短时间,以避免停打时间过长导致桩周土重固结而影响沉桩。

表四 8-1 拼缝允许偏差表

8.2.6送桩

送桩前在端头桩侧焊接一根C 16的钢筋垂直伸出场地约30cm 左右,钢筋上刷防锈漆及红色面漆,以便桩基施工完毕对成桩进行沉降观测。当桩顶设计标高较自然地面低时必须进行送桩,送桩时选用的送桩器的外形尺寸要求与所在桩位的外形尺寸相匹配,并且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为方形钢柱体,送桩时,送桩器的轴承要与桩身相吻合,送桩器上根据测定的局部地面标高,先要标出送桩深度,通过伺候在现场的水准仪跟踪观测,准确地将送桩送至设计标高,同时送桩器上要标出最后1m 的位置线,详细记录最终压力值,按设计要求,试桩数为29根,(承载桩19根,抗拔桩10根) 8.2.7沉降观测

在试桩最后一根在端头桩侧焊接一根C 16的钢筋垂直伸出场地约30cm 左右,钢筋上刷防锈漆及红色面漆,以便桩基施工完毕对成桩进行沉降观测。试桩

12

施工完毕后,压桩机暂不出场,自沉桩结束之后3天内,每隔1小时检测一次桩顶标高,发现有桩基上浮现象,立刻实施复压,将桩顶标高控制在设计标高范围内并及时记录准确数据,保存资料。

8.2.8常见质量问题现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1)桩身断裂

A. 现象:

在压桩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突然增大,施压油缸的油压显示突然下降并引起机台抖动,此时可能是桩身断裂。

B. 原因:

1)桩材加工弯曲度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 发生倾斜或弯曲。

2)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3)插桩不垂直,在压入一定深度后,用移机方法来纠正,使桩身产生曲折。 4)多节桩施工时,相对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焊接后产生弯曲。 5)桩材混凝土强度不够,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而未被发现。 C. 预防措施:

1)施工前应把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检查。 2)加强桩材外观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L/1000且≤20mm )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不宜使用。

3)在插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压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得采用移机方法来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端面间隙要加垫铁片塞牢。

4)桩的堆放和吊运应严格执行规范,若桩身裂缝超过验收标准严禁使用。 (2)桩顶损坏

A. 现象:

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损坏。

13

B. 原因:

1)桩材混凝土配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养护措施不力。 2)桩顶端面不平,造成桩顶端面与桩轴线不垂直。

3)桩顶与送桩杆的接触面不平,送桩时造成桩顶端面局部应力集中而损坏。 C. 预防措施:

1)桩制作时,离心要均匀,桩顶加密箍筋位置要准确,并按规范养护。 2)沉桩前应检查桩顶有无凹凸现象,其端面是否垂直于轴线,桩尖是否偏斜,若不符合规范要求不得使用,或经过修补处理后才能使用。

3)检查送桩杆与桩的接触面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理才能使用。 (3)桩位偏移

A. 现象:

在压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B. 原因:

1)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2)多节桩施工时,相对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焊接后产生弯曲。 3)桩数量较多且桩距较小,压桩时土被挤压到极限密实度后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4)在软土地基施压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压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较大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C. 预防措施:

1)压桩前应先将桩位下的障碍物清理干净,加强桩材外观检查,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不得使用。

2)在压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施焊应严格执行规范。

3)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4)压桩期间不得开挖基坑,要等桩全部压完,停置两周后才能开挖。 (4)沉桩达不到设计标高

14

A. 现象:

沉桩压力已达到或超过设计值,但桩尖未到达设计的标高位置。 B. 原因:

1)工程地质情况未能勘探清楚,尤其是持力层的标高起伏不明,致使设计考虑的持力层或选择的桩尖标高有误;

2)局部有坚硬夹层或砂夹层;

3)施工中遇到地下障碍物,如大石头、旧埋设物等; 4)群桩挤土效应导致桩入土阻力增加; 5)桩机压力过小。 C. 预防措施:

1)工程地质情况应详细勘探,做到工程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相符; 2)合理选择持力层或桩尖标高;

3)遇有硬夹层或砂夹层时,可采用先钻后压法(预钻孔)穿透硬夹层,以利沉桩。

4)先用回转钻孔机进行预钻孔取土、调整施工顺序(先施工沉桩困难的桩)、在工程场地布置应力释放孔和沟槽、减缓沉桩速度等,以减少挤土效应对工程场地的影响,释放土压力;

5)调整压桩设备,更换压力较大的设备进行施工。 (5)基坑开挖注意事项:

1)基坑开挖时,围护结构要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以避免侧向土压力作用造成基桩位移。

2)合理安排挖土顺序与流向,以避免土体不均匀卸荷造成基桩位移。 3)机械挖土至桩顶30cm 时,应采用人工清理,以避免挖掘机碰坏桩头。

9 质量保证措施

9.1 工程质量要求

9.1.1 放样定桩位

依据场地基轴线进行放样定位。此项工作前应先对基轴线和水准点标高进行

15

复测,经建设单位方验收后方能进行放样,桩位放好后须经现场代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场地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

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的标高时,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

群桩 20mm 单排桩 10mm 9.1.2 方桩尺寸允许偏差与检查方法

表五 9-1 方桩尺寸允许偏差表

16

9.1.3 沉桩前桩身质量检验

17

9.1.4 沉桩质量检验标准

9.1.5 沉桩后位置的允许偏差表

18

9.1.6 电焊接桩焊缝检验标准

9.2 质量管理措施

工程质量目标:符合溧阳市及江苏省质量验收标准。

桩基施工为隐蔽工程,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我公司将在本项工程中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效益,本着“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宗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不辜负建设单位的期望,圆满完成任务。具体措施如下:

(1)进场前必须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施工方案,使每个施工人员做到对工程的总体要求明确,对本岗位的职责、质量要求和技术要求有深刻的了解。

(2)择优选择有资质且市场信誉较好的桩厂进行方桩和抗拔桩的制作。 (3)预制厂用于制作桩身的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及C80配合比需送有资质的试验室检测和配比设计。

(4)桩身制作的几何尺寸及桩身配筋的制作需按设计要求进行,制作过程中,建设方将至现场随机抽查。

(5)桩身制作龄期满足要求进场后,将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现场构件进行回弹检测,若发现不合格的构件立即退场。

19

(6)基轴线控制点每二天复测一次,水准点标高每次使用复测一次,并办好验交手续。

(7)桩位测放后,须经复核,并办好验交手续。

9.3 质量管理体系

(1)项目部按《质量管理和质量标准》,并结合建筑工程建筑规范和工程实际情况,详细编制施工质量保证手册。

(2)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管理,强化各层次的责任制,从抓好工序质量做起,确保工程质量,形成层层把关,为达到工程质量优良目标而努力。

(3)建立以项目经理负责制的质量管理机构,项目经理首先必须把本工程的人员、材料、设备、工艺方法和施工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因素有效地控制好,确保工序投入质量,以保证每道工序质量的稳定。项目管理班子组成质量管理QC 小组。

(4)建立健全三检制度。即:班组检查→施工员检查→技术负责人抽查→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建设单位工程部不定期抽查。

(5)质量管理体系

9.4

项目经理对工程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管理,落实岗位责任。按项目部技术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技术交底,使每个施工人员对总体技术要求明确,对岗位尽职,对质量要求和设计要求有深刻了解。施工管理人员做到认真学习合同文件、质量条款、技术规范和施工规范,按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及有关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

20

施工。落实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工序施工。

具体检查措施如下:

(1)材料质量检查:每批进场的预应力方桩都要有合格证和质保资料等,并按规定进行检测。所有材料需符合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并经建设单位代表签字后方可使用。

(2)每根桩进行压桩时,严格执行压桩通知单制度。

(3)认真做好各种原始记录的施工日记,做好交接班工作,做到准确、整洁、齐全并及时汇总归档,信息反馈,以进一步指导工作。

(4)制定严格的质量奖罚制度,实行计件质量与风险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严格执行先验收后隐蔽的工序程序。

(5)建立材料质量台帐。

(6)施工员按技术质量规定布置落实有关的工序施工顺序。

(7)质检员和总质检员直接检查与控制工序质量,办理工序质量检验的具体业务。

(8)认真执行检验和隐蔽工程签证制度,严格做到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的原则。

(9)技术负责人应随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问题随即研究处理,每道工序的操作者、班组长和质检员三者要求百分之百的检查,技术负责人抽查。

(10)重点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的地方设置工序优劣控制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检查必须由专职质检员完成。

9.5 技术资料管理

9.5.1 资料管理目标

认真做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使其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完善性和可追踪性。 按现行规范要求,填写各类质量验收表格。资料整理归档满足《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8-2001的要求。 9.5.2 资料管理措施

(1)施工过程资料管理以施工竣工对贯穿过程。为确保施工过程文件准确

21

无误,要求做到及时整理归档,分门别类,数据完整准确。

(2)凡归档的资料均做到字迹清楚,书写工整,不准使用褪色的书写工具进行书写绘制,归档后的资料要组卷合理、整洁美观,贴上标签及编码,并记录在案。

(3)对资料编制实行计算机管理:对打桩原始记录、沉降观测记录等均采用电脑录入,打印机输出。

(4)资料归档整理采用统一的资料封面,装好后用打码机上页码,以利资料的查阅。 9.5.3 资料管理内容

(1)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设计图纸、设计变更联系单、会议纪要及有关文件等建设单位发放资料。

(2)作业指导方案、技术交底、材料质保书、测量定位记录、施工技术联系单、施工记录、检查验收记录、工程验收评定报告、检验批、分项、子分部质量验收记录等工程资料。

(3)工程安全资料包括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交底资料、三级安全教育记录、安全检查资料及一整套的安全台帐。

10 安全保证措施

10.1 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10.1.1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班子

由项目经理牵头组织有关人员,组成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小组,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管理第一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各班组长是本班组安全直接责任人,有责任确保安全工作有序正常。

22

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10.1.2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项目经理对本工程的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确保质量、安全生产。严格执行项目承包合同中有关安全生产各项规定和奖罚制度。

安全负责人:对本工程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做好安全生产日记,并检查督促安全制度的执行,参加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设施验收与管理工作。

其它职能人员:要积极配合安全主管的工作;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意识。

各作业班组长:负责本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操作人员参加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严格按安全操作堆积组织施工作业,若因违反操作规程和技术交底要求而造成安全事故,按有关条款进行处罚。

23

10.2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0.2.1 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在桩基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入书面技术交底资料,技术交底必须有针对性,根据工程特点和操作人员具体情况而定,技术交底必须全面。

(2)做好本工程安全技术管理基础资料,按住建部颁发的JGJ59-99《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进行评定。

(3)特殊工种(打桩、焊工、电工等)必须持证上岗,做好特殊工种作业人员验证记录。

(4)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材料记录和整理工作。

(5)打桩班组操作人员必须按审定批准的措施方案和有关安全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6)各项安全设施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修、确保安全有效。 10.2.2 安全检查

(1)经常性安全检查,班组要进行班前、班后岗位安全检查,安全主管人员巡回检查,各职能人员在检查和生产的同时要检查安全。

(2)专业性安全检查,对桩机、配电箱等重要设施和设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专业性安全检查。 10.2.3 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不但要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教育,而且要进行安全生产思想和法制教育,管理人员必须先受教育,提高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现象发生。

(2)凡进入工地的施工人员必须要接受三级安全教育,打桩工、电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3)本工程中,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认真学习国家、项目部等有关文件。

24

10.2.4 安全生产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各级有关部门所制定的安全法规、规程和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2)各级施工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施工,各工种上岗均需有相应有效的上岗证,严禁无证上岗或串岗行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参与施工的机械设备必须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严禁机械带病作业。做好例行保养维修工作。

(4)用电设备必须由专职电工负责使用维护,并须配置触电保护装置。晚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5)所有施工人员必须正确配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高空作业必须安全带,指挥人员必须信号明确,操作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6)做好防雷电、防风、防火工作,所有用电设备必须有接地装置,下班后必须关闭所有电源,桩锤落到地面,桩架带好缆风绳。

(7)施工现场地表情况,注意地耐力的变化,加强施工机械在行走时的观察,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加强地耐力。确保安全

(8)根据季节施工的特点,做好预防雷雨大风等恶劣气候。特别是夏季高温期间施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充分利用早晚气温低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间。

(9)做好对原有建、构筑物的保护工作。

(10)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做好标化现场工作,做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工作,做到现场文明整洁,饮食安全卫生,文明用语。

10.2.5 设备安、拆、移的安全措施

(1)机械设备必须安装在平整、坚实的硬地坪场地上,加垫基台木和木板。在台架上作业的钻机,必须要有可靠的底盘与垫木和台架连接。

(2)机械设备必须安装稳固、水平,确保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沉陷。

(3)设备的机械运转(齿轮、万向轴、皮带和加压轮等)的外面,必须安装牢固防护栏或护罩,加压轮钢丝绳必须加防护套。

(4)平台上铺设的木台厚度不得少于40mm 。当铺设钢板时,应有防滑措

25

施:搭架的梯子、工作台及其护栏必须安装牢固、可靠,护栏高度在1.2m 以上;滑轮与天车轮必须使用铸钢件,天车轮要有天车挡板;必须设有提升钢丝绳限位器和钢丝绳跳槽的安全档板。

(5)安装、拆卸和迁移塔架必须由机长或技术人员统一指挥;严禁上下抛掷工具、对象,严禁塔上或高空位置拆装工具和对象;整体竖放塔架时施工人员应离开塔架起落范围。

(6)塔架不得安装输电电线,塔架立起或放倒时其侧边缘与输电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一定安全距离,最小安全距离符合下表所列数量。

表七 10-1 架与输电线路最小安全距离一览表

(7)设备迁移时,应先检查并清除障碍物,设专人照看电缆,防止轧损,无关人员撤到安全地带。

(8)用轨道、滚筒移位的平台,应先检查轨道、滑轮、滚筒、钢丝绳、支腿油缸等安全情况,移位时应力求平稳、匀速、防止倾倒。

(9)用汽车装运机械设备时,要放稳绑牢,装卸应由有经验的人指挥,互相配合好,禁止轻车拖运超重设备;人力装卸车时,需要足够强度的木板搭跳板。 10.2.6 使用机电设备的安全措施

(1)各种机电设备安装、使用、维修均应按其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电气作业应按其规范进行。

(2)机电设备必须建立使用、检查、维保养制度;配齐安全防护设备;在工程结束时,及时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确保安全可靠。

(3)机械运转中,不得进行另外部位的拆卸和修理;拆洗和检查机械时,要防止转动伤人。

(4)电气设备的线路必须保持绝缘电电阻不得低于0.5m Ω。

(5)电缆线路应根据钻孔桩平面布置架空或悬挂铺设;固定线路尽量接近桩基平面,并设固定线路,应铺设在不被车辆滚轧、人踩、不被管材工件碰撞的

26

明显地方。不得置于泥土和水泥中;每周必须停电检查一次外层磨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电缆通过临时道路时,应用钢管做护套,挖沟埋设。

(6)每个机台设置一个配电柜,柜内应有足够的闸刀开关,空气开关插座,并安装漏(触)电保护器;配电柜应有防雨措施,在使用中配电补充的电流量不得超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7)保险盒、熔断器、熔丝必须按规定的规格使用,连续发生熔丝断应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将多股熔丝绞合加粗或用钢丝、铜丝等其它金属导线代用。

(8)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构架必须根据技术条件采取保护性接地或接零,但同一电网的用电设备不得有的接地、有的接零,不得拆接地、接零装置。

(9)夜间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灯具应悬挂或固定在合适的架上,不妨碍作业施工;低压电气设备,如Ⅲ类电动工具、安全行灯等应在国家标准GB380-83《安全电压》范围内使用。

(10)检修电器设备和线路时,首先要切断电源,并在开关上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标志牌;如需要电工作时,必须有确保安全的措施,并有专人临护,非电工不得从事电气设备的安装与检修工作。

(11)当电器设备、线路着火及作业场发生其它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未切断电源前,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12)进行电、气焊作业必须严格执行《焊接安全规程》;非焊工不得从事电、气焊作业。

(13)大风大雨后,要及时对电气设备及线路进行系统检查,停电后应关闭总闸,采用应急照明措施。

11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施工机场的材料堆放必须整齐。

(2)施工现场的主要施工区、危险区、工地的重要通道口,都必须有安全标语和安全警告牌。

(3)施工现场要有专人管理,做到文明、卫生。

(4)各种生活垃圾需有专人管理,防止污染环境, 必须保持现场的整洁。

27

(5)各种机械挂牌,人员持证挂牌操作。

(6)建立健全现场文明施工考核制,严格按施工总平面图组织施工,做到道路平整畅通,施工现场整洁。

12 环境保护措施

12.1 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目标为确保施工期间周边设施完整,并尽量降低施工噪声。 12.2 环境保护的内容

通过现场的踏勘了解,本工程需要保护的主要内容:

场区内外可能存在管网,如水、电;施工期间产生的夜间噪音;周边已存在的建筑物;环境卫生。

12.3 环境保护的组织及责任体系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以及环境保护的内容要求,制定环境保护的组织体系和责任制。

(1)成立施工环境保护小组,全面负责施工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工作的布置、检查、监督和奖惩。

(2)项目部制定环境保护的若干规定,各班组除熟悉认真执行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规章制度外,还应遵守项目部制定的有关规定。

(3)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专业施工班组管理方法。

(4)项目部每天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每周进行一次大检查。

12.4 项目环境保护责任制

(1)项目经理:是工程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工程环境保护工作。

(2)项目副经理:按各自分工的职责范围,合理组织施工生产,后勤保障,认真执行各项保护的规范、规定、标准及上级有着文明礼貌施工的规定要求。

(3)项目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组织设计”中环境保护措施的编制、实施、检查和交底,对危险点、重要部位制订专门的监控措施和人员落实。

28

12.5 针对性保护措施

(1)由于预应力方桩施工需连续作业,夜间施工产生噪音难以避免。但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尽量避免施工时产生噪音,以减少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或者下半夜停止作业。

(2)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将产生噪音较大的工序尽量安排在白天进行。

(3)加强施工作业人员的素质,禁止人为产生击、打、喧哗等噪声。 13 雨季施工措施

(1)雨季施工运输不便,要注意施工材料的供应问题,可适当储备。

(2)给施工人员配备必要的雨鞋、雨衣,等劳动防护用品。

(3)所有机电设备采取防雨防潮措施,用电设备安装接地保护装置。

(4)原材料及半成品等怕雨淋材料,放入棚内或屋内垫高码好,有良好通风,勿使遭雨淋受潮。

(5)电缆必须架空,所有电器系统设置防雨淋设施。

(6)消防工作也必须加强,在易燃地区多设置灭火器具,管理人员定期检查防范措施的配套完善情况。

(7)建立预警机制,积极掌握暴雨、台风等不良气候情况,做到事先预防。如遇台风、暴雨等天气,必须将施工现场和桩架上的轻小、兜风物件归库,集装箱用钢丝绳进行锚固,并停止室外作业。

29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