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课内阅读,必须打印的资料)

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

第八课《明天更辉煌》―――献给香港回归之日

(一) 阅读第1小节,回答问题。

1、这一小节写什么?

答:

2、用小标题概括为

3、在“那漫长的岁月”中指的是什么?

答:

4、哪句话写出了香港离开祖国母亲怀抱骨肉分离的痛苦?

答:

5、“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写出中华儿女的和

6、选择正确读音打“√”. 。 怒号( h áo h ào )

(二) 阅读第二小节,回答问题。

1、这节的段意:

2、用小标题概括为

3、你饱尝痛苦与耻辱,你历尽世间炎凉沧桑。指的是什么?

答:

4、你能列举两个令香港受耻辱的例子吗?

答:

5、东方之珠指的。

6、你和母亲的关系是

7、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点缀( zhu ì zu ì )

8、“在苦难和机遇中,你寻觅着生存的曙光。”这句话写出香港同胞后,

大苦难与机遇在求得发展和繁荣的 精神。

9、“母亲”指的是“东方之珠”指的是

10、“不管你离开„„力量”生动形象地把香港与祖国是

香港的发展。

(三) 阅读第三小节,完成练习。

1、这小节主要写展望香港的未来,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2、有一位伟人指的是

为香港顺利回归祖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被称为 。

3、“斩荆棘,破巨浪”这句话写出了香港。

4、“百年之梦„„充满希望”表达炎黄子孙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心情。

5、朗读第3小节应带着全国人民带来的 的思想感情。

6“前进的步伐不可挡”表明中国政府回收香港的

7、“回到母亲怀抱„„更加辉煌”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 。

第九课《山海关》

(一)阅读《山海关》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答:

2、山海关的风貌特点是 。

3、山海关为什么号称天下第一关?

答:

4、文中的三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5、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 s â s ài s āi ) zh ēng zh ēn )

6、写出下面词语的近、反义词。

名不虚传 近义词 反义词

(二)阅读《山海关》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答:

2、作者主要通过描写

3、作者通过描写走上城墙,昂首远眺而情不自禁的赞叹行为,表现了山海关的

4、“嗬,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应读出 的语气。

5、这段主要表达作者对山海关的

(三)阅读《山海关》第五自然段,完成问题。

1、这段的段意是:

2、这段作者按照顺序写出山海关风貌特点。

3、这段中哪句话写山海关的地形险要。

答:

4、这段中最后一句话作者抓住 、 写出山

海关地理位置。同时“脖颈”“咽喉”作者运用 手法突出了山海关地势力险要和战略

位置的重要。

(四)阅读《山海关》第6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段的段意是。

2、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作者运用了 修辞方法。

3、占在这雄关之上,作者的心情是 。

4、山海关位于我国 省 市。因其地势险要,有 国万里长城有许多著名的关塞,如 关, 关。

(五)阅读第7-9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部分先写作者 ,接着写作者回忆 强烈 。

2、第8自然段作者给我们展示山海关 的英雄历史。表达作者

对山海关的 之情。

y ān

3

y īn

4、请用“8自然段)中反问句?并把它们改为陈述句。

5、“啊,雄关,它就是我们„„英雄好汉!”读时语速 的语气,

语调 。

6、从文中主要表达出作者 。

(六)阅读第10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段在文中起到 的作用。

2、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感。这句话写出山海关的关,将以它那伟大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写出山海关 。

3、 全面概括了山海关的特点。

4、雄伟庄严的风貌指的是

5、“可歌可泣的历史,忠贞的灵魂”又指的是

6、这段主要表达了作者。

7、《山海关》全文按

8、课文第3~5段按

第十一课、《永远的歌声》

(一)、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走出山乡,走出童年已经很久了。童年像一幅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

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童年的一些歌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亮亮地流淌着,至今仍响在我的耳边„„

1、用“ ”画出比喻句,并要分析把什么比作什么,这递进写有什么好处?

答:“童年像„„和色彩来了”是比喻童年中的一些好事好些都记不清了,与后面的“而都„„”形成

对比,强调了“童年的一些歌至今仍旧在我的耳边。” 好处: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用?作简要分析。

答:既开门见山的扣住了主题,又为文章的展开作了铺垫。

(二)、阅读第9至12自然段,回答下列的问题。

1、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把歌声比作小溪。

2、为什么大人们一见“我们”就挥舞着镰刀、棍子、吆喝着冲过来? 答:因为一只老狼跟在我们的身后。

3、老师为什么一下子搂住“我们”哭了。 答:因为老师被孩子们为给自己治病而冒着生命危险去挖草药和抓小鱼的举动所感动。

4、你对文章的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答:歌声是老师留我“我们”,但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真挚的师生情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5、概括上面选段的主要内容。 答:写我们为老师采回了药,下山遇狼,老师被感动了。老师的歌声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6、课文结尾有的作用。

7、课外积累:写几句歌颂老师的名言警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3)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4)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8、照样子,写词语。 脏乎乎:

9、文段最后两段话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老师的歌声给“我”留下的印象之深,影响之大,它给了“我”甜蜜和幸福,一直滋润着

“我”童年的梦,至今“我”还常常哼起。

10、从文中你能感受到浓浓的情谊。

11、本文是作者通过典型事例,抓住语言、动作和

12、见到我们,大人们会怎样追问?多了解事情真相后,又会怎么说?设想一下,再写下来。

刚见到我们时,大人问:(1)你们去哪里了?去干什么?(2)你们不知道上山有危险吗?谁让你们去的?

知道了事情始末后,大人们说:“(1)你们爱老师,想老师是好。这种想法是好的,但也要注意安全。

(2)好孩子,我错怪你们了。但以后有什么事要先和家长商量。

第十二课《秋天的怀念》

(一)、阅读《秋天的怀念》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央求:恳求,诚恳的请求。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想使“我”散散心,点燃“我”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3、文段结尾说:“她悄悄地出去了”,试分析“悄悄”一词在句中的作用。

答:“悄悄”一词充分表现了母亲,一切为“我”着想,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4、这段话抓人物的来写。用“

5、这一段主要写了母亲劝“我”去看菊花的情景,于“细微之处见真情”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儿子的爱。

(二)、《秋天的怀念》第5至7自然段,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诀别 艰难 灿漫

2、从母亲晕迷前最后一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到母亲的心里只有 ,没有

3、请你联系课文,写出母亲还没说完的话。 4、“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此时此刻,作者会说些什么?请你发挥想象,试着写

一段话。

您是多么关心我,宽容我,疼爱我。在您病时,您担心影响我,隐瞒我。你强忍病痛,仍然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而我却时时发脾气,令你伤心、难过。我是多么不懂啊!母亲,请您原谅我吧!请你放心,我和妹妹一定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6、读画“______”的句子,“我”和妹妹都懂什么?

答:“我”和妹妹都懂得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能放弃生命,两兄妹在一块儿,要互相照顾,要好好儿活着,这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最深切的怀念。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在开得烂漫。

表面上看,这个句子写得是各种颜色的菊花,但“我”在看菊花的同时,想到的昌“母亲”对“我”的爱,深沉、热烈,一如紫红色的菊花,可是“母亲”将她的深爱埋在心底,表现出来的,却如那黄菊花一样淡雅„„同时,这句话与后面爱深埋在心底,表现出来的,却如那黄菊花一样淡雅„„同时,我句话与后面的部分连起来起到点题的作用:秋天的怀念,由菊花而起,怀念的母亲。

课文中母亲的 、、的描写,集中表现了母亲的深情,同时反映了“我”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第十三课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阅读第16-17自然段,完成练习。

1、文段主要内容是讲 。

2、成年后,“我”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时为什么?请用文中句子作简要回

答: 。

3、来自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来自的力量可以时常提醒孩

子 ,不容易把人 。

4、“母亲的力量”是指,“警告的力量”是指。

5、“两种声音”、“两个极端的断言”指“两股风”

指 。

6、“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是一个。意思

是: 。

7、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破折号的作用是。

8、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点——那就

是爱”?

9、写出反义词。

慈祥 幸运 精彩

第十九课 《怒吼吧,黄河》

(一)第2自然段,完成练习。

1、文段主要内容是2、文段中描写黄河气势的语句是:3、“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路的大禹精神吗?”这两句是属于人物 的描写,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依照这样的句式,续写两句。

(1)那 不正是 吗?

(2)那 ,不正是 吗?

4、“民族的苦难”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诗人之所以要写一首关于黄河的长诗。是 因为他深深地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

5、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惊涛骇浪:指黄河凶猛的波涛使人害怕。 虎啸龙吟:比喻滚滚黄河波涛轰鸣的声音很大。 披荆斩棘:指黄帝率领的战士们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二)读《怒吼吧,黄河》第2自然段,完成练习。

1

2、《黄河大合唱》由 冼星海 作曲。《义勇军进行曲》中由作词, 聂耳作曲。《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 八 乐章。

3 之所以又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是因为人们被这激昂的朗诵打动、感染了,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4、按课文内容填空,并依照句式再续写两句。 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时而低回婉转,无比哀伤,如同暴风雨中拆翅的小鸟;时而行云流水,欢快流淌,如同黎明中穿过雾霭的林间小溪;时而气势雄伟,苍凉悲壮,如同那浊浪排空的怒吼中的黄河„„ 仿造句子:时而舒缓悠扬,娓娓动听,如同春风般沁人心脾;时而高亢雄浑,扣人心弦,如同千军万马,奔腾不息。

上面句子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喷薄(b ó b áo ) 朝阳(ch áo zh āo ) 警号(h áo h ào )

薄饼(b ó b áo ) 朝代(ch áo zh āo ) 怒号(h áo h ào )

写出反义词。

宽敞(狭窄) 寂静(热闹) 抑扬顿挫(平铺直叙)

7激情的革命精神。

第二十一课《奇异的琥珀》

(一) 阅读课文七、八自然段

1、照样子写词语:前俯后仰: 、 、

2、选择正确读音打“√”。

树干(g ān g àn ) 挣扎(zh ā zh á) 掸翅膀(d ǎn t ǎn ) 淹没(m ò m ãi )

3、“可怕的事情”是指

4、从这段话中的

5 仿写拟人句: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眼睛。

(二) 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文中的“两小东西”指。

2、作者从那块透明里看到: ①苍蝇和蜘蛛 ② 每根毫毛 ③ 腿四周的几圈黑色圆环

3、作者想象、推测:①故事的详细情形;② 怎样在黏稠的松脂里挣扎。

4、这块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5、最后一句与前一句的关系是 关系。

第二十八课《赤壁之战》选段

(一) 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天彻地”等词中能让人感受到战斗场面的惊心动魄。

(二) 阅读第5自然段

1、交战的双方是谁?结果如何?

答:

2、你知道赤壁之战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例?它有什么作用?

答: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此战的作用是大大削弱了曹军的势力,为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3、请写出两句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歇后语: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打黄盖——装样子;

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

二十九课《老人与海》

(一)阅读《老人与海》选段,回答问题。

太阳升起来了。他竭力拉紧钩丝,但钩丝已经紧绷得到快要断了。要是猛拉一下,鱼钩在鱼嘴里所挂的口子就会加宽;如果鱼跳起来,钩子就会被甩掉。这时,大鱼突然晃荡了一下,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头那边,要不是他撑着一股劲儿,放出一段钩线,准给拖到海里去了。他知道鱼一定受伤了,便拉住钩丝不动,身子往后仰,抵挡钩丝的张力。老头儿的手让鱼猛地一拉时划破了。现在鱼游起来慢多了,钩丝慢慢地上升,鱼露出来了,水从它的身边往四下直涌。阳光下,它浑身明光耀眼,头、背都是深紫色的,镰刀片似的尾巴在水里出没,嘴长得像一根垒球棒,尖得像一张细长的脸。老人说:(“它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呢。”)现在他已经漂到了看不见陆地的海面上,跟大鱼搏斗,他觉得非常疲乏,希望大鱼睡去,自己也能够睡去,去梦见狮子。他高声地说:(“鱼啊,要是你没累乏,那你可真奇怪透顶啦!”)

(“我一定要弄死它,尽管它那样的,那样的了不起。”)

(“我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 老人拼命拉紧铁钩,看见鱼尾从水里露出来,鱼游到前面来,举止从容不迫,优美潇洒,老人用力去拽近些。鱼朝船边游来,嘴几乎要碰到船板。他忍住一切疼痛,高高地举起渔叉,使出全身的力气,把渔叉又扎进鱼腰里。鱼往上一跳,把它的长度、宽度、威力和美,全都显示出来。它仿佛悬在空中,悬在老人的头顶。 然后轰隆一声落到水里„„

1、按课文原文填空。

2、选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主要写老人钩住大马林鱼,与大马林鱼搏斗的经过。

3、用“

4、把发现人说的话用“( )”标出来。从老人说的话,你体会到什么?

答:体会到老人把鱼当成了朋友,又当成了对手。他赞叹对手的强大

(二)老人树起桅杆,挂起风帆,开始往回划(hu á hu à)! 他估计这鱼足有一千五百多磅(p áng b àng ), 如果净得三分之二,卖三角钱一磅,该赚多少钱!谁知死鱼的血水招来了鲨鱼,它顺着船的航线飞快的游来,老人见到鲨鱼到来,准备好渔叉。鲨鱼飞快的逼近船尾,张开大嘴,猛力朝那鱼的尾巴咬去,

这一口咬去了大约四十磅。老人把渔叉朝鲨鱼的头刺去,鲨鱼在海里翻滚过去死了,同时带走了渔叉。老头儿不忍心朝船边的死鱼多看一眼,它已经给咬得残缺不全了。他说:“一个人比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1、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残缺不全:

3、说说你对老人说的话得理解。

答:

4、从中你看出老渔夫怎样的性格?

答:

六年级下册课内阅读

第六课、《商鞅南门立木》

1、“从围观的人群中……说话到度算不算数”抓住小伙子的描写,看出小伙子对商鞅下的令持怀疑的态度,同时也是为了试探左庶长是否说话算数。

2、“小伙子……喜笑颜开地走下城楼。”写出小伙子的动作神态。喜笑颜开的意思是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他得到了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

3

4、关于诚信的名语:(1)言必信,。(2)。

第十三、《海水为什么是蓝的》

1、第10自然段中拉曼是为什么产生了疑问? 答:因为小男孩的不断追问引起了拉曼的反思。

2、拉曼为什么深感愧疚? 答:因为他发现自己是盲目从众。丧失了小男孩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

3、拉曼为什么心不禁一震? 答:因为男孩儿那些源源不断的问好使拉曼敏感地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家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所以他的心不禁一震。

4、拉曼获得

5

6、在第12

7、背:(1)学贵有疑,疑则进也。(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十七、《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文段小标题:一、深切的怀念;二、谈《水浒传》;三、谈“碰壁”,四、救助车夫; 五、关心女佣。

2、读熟: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把整个枣子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张冠李戴的意思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体现囫囵吞枣的句子“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体现张冠李戴的句子: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的身上。 羞愧的原因:伯父年纪比“我”大,比我记忆好。 悔恨的原因: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囵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3、“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表面上是夸自己,实际上婉转而又不失风趣批评教育我读书要认真,不能囫囵吞枣。

4、对反动派统治的憎恨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5憎恨旧社会,与旧社会作斗争勇敢无畏的精神。

8、明中心。

第二十、《故宫》

1、“故宫建筑规模宏大„„独特风格”概述了故宫建筑的特点和价值。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价值,起总结全文的作用。

4、第55、第5自然段运用了等说明方法。按

6

第二十一《青花》

1、第3

2、第3自然段抓住父亲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承接瓷艺寄托厚望

并有着自己的良苦用心。

3、父亲企盼的是什么? 答:4、作者为什么感到迷惑?

5、父亲为什么又沉默了? 答:希望我自悟自得,自己配料,自己制作属于自己的青花,但作者年纪还小,还不能理解,所以沉默了。

6、作者寻找青花配方经历几个阶段,父亲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答:经历了修复(不满意)——复制(冷眼)——自制(露出笑容)。

7、第5自然段:“什么样青花„„我开始苦苦寻觅,”两个设问句起到 的作用。

8的祖传配方,那就是: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接在超越中得到传承。

9、“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传承”这句话的意思是修复和复制只是维持青花的原样,青花制作工艺只会止步不前,所以不是青花的归宿。完美的青花应该在继承祖辈制作青花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

行大胆创新与超越,青花的制作工艺才能得以不断发展,才能创造出更加完美的青花。这也是父亲的愿望。

10、

第二十二、陆羽与《茶经》

1、全文按的结构来写。

2、作者写了三个事例:(陆羽为什么会被后人尊称为“茶圣”)?

A 、辨别江水,说明他十分精通茶艺。

B 、拒绝做官,撰写《茶经》,说明人品高尚,志向远大。

C 、周游各地,推广茶艺,说明他为茶事业贡献一生。

3、两个“毫不”动摇。

4入巨大的热忱,耗费了毕生精力。

5、第12

6、在第12段中,“不仅„„而且”是

7、第9自然段中“陆羽不仅精通茶艺,而且博学多才”是个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8、(1)“朝廷好几次要„„撰写《茶经》,

(2)

第二十五、《窃读记》

1、《窃读记》作者是

2、“急忙打开书„„读着”形象生动的写出“我”是那样求知若渴。

3、

4“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是本文的 句。

5

6、 7人。

8、虽然“脚站得有些麻木,但我却浑身轻松”原因是:因为“我”记住了老师鼓励我们的话“你们

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9、第二自然段作者心情变化:(急切)→(放心)→(担心)→(惊喜)。

10、“越是倾盆大雨……

第二十六、《理想的风筝》

(一)阅读《理想的风筝》第四自然段,完成问题

12、用“——”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从中体会到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答:画的句子“他个子不高„„支撑着。”体会到刘老师是慈祥、忠厚、身有残疾的人。

3、刘老师通过讲女娲造人的传说,笑谈如何掉腿体会到刘老师 幽默、乐观、开朗 的性格特点。

4、同学们的感情变化由 笑→酸涩→尊敬 充满着对老师的 理解、同情和尊敬 。

5、读“教室里腾起„„尊敬”,你认为刘老师为什么会受到同学们的尊敬?

答:是因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学生的亲密无间。

(二)阅读第六自然段,完成问题。

12、这段主要抓住老师 3、读“这情景„„那么亲切。”为什么呢? 答:因为刘老师上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刘老师对学生的爱也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所以“这情景„„那么亲切。”

(三)阅读《理想的风筝》第7——10自然段,完成习题。

1、“然而„„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这是 段,在全文起到 的作用。

2、这部分主要写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

3、第九自然段主要描写了 和 风筝情景,抓住

刘老师的 、 、 描写,表现出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强。

4、用“ 5、“一个年过五十„„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你能说说

吗? 答:要像刘老师那样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热爱生活,努力追赶自己的理想,追求生命的意义。

6追求生命的意义。

7、如何理解“理想的风筝”题目的含义。

在文章中风筝是刘老师用他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制作、放飞的。一个年过半百,身有残疾的老师,却对生活对工作充满了强烈的爱与追求,面对艰难是那样乐观。他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学生心田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一只只理想的风筝。如今刘老师放飞的这些风筝正翱翔在祖国的上空。

第二十七、《校园交响诗》

1、作者把教室比作,把校园比作,把花瓣比作培养的一朵朵鲜花。喷泉

象征 ,他们是默默奉献的人。

2、我们决心长大成材,为社会奉献自己那亭亭华盖的大树和累累的硕果。

一、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在治水过程中,最艰巨的工程是开凿龙门。龙门是一座大山,高高地横在黄河当中,挡住了奔腾直下

的河水的去路,河水只好绕道从山脚下一条狭窄的河道穿过。每当水量增大时,河水就四处横溢,泛滥成

灾。大禹不怕辛苦,不畏艰险,带领人们一点儿一点儿地开凿。夏天,烈日当空,山石被晒得滚烫,大禹

汗流浃背,仍然不停地干着;到了晚上,还要对付毒虫猛兽的袭击。冬天,北风呼啸,天寒地冻,大禹一

镐一镐地挖着冻得坚硬的土地,手都磨出了血泡,可他毫不在乎,稍稍休息一下,又干了起来。为了治水,大禹还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人们都被感动了,在大禹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地干着。冬去春来,整整

花了五年的时间,巨大的龙门山终于被劈开了一个大口子,河水流畅地流向了大海。看着滚滚流去的河水,

人们个个兴奋不已,围着大禹欢呼雀跃。大禹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1、 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2、

3、 在开凿河道的过程中,大禹付出了哪些艰辛努力?用“﹏﹏”在文中划出。 把描写人们高兴的词语写下来。

二、 默写第二课的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段话通过人物的 、 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大卫他是个 、 的少年。

2、“琴声像„„在原野上飘荡„„”这是个 句,把 比作 ,形象地写出了大

卫弹琴技艺的 。

3、“这一切”指的是

4、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通过对一位少年在山坡上 这一画面的生动描写,

引出故事的主人公 ,既刻画了大卫 、 的美好形象,

又为下文大卫 、 地与歌利亚搏斗埋下伏笔,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三.默写《夸父逐日》后完成练习。

1、

2、 从文中哪句话看出夸父是个巨人,用“﹏﹏”在文中划出。 这个神话传说故事选自 ,它是一部富有

色彩的著作,还有 、 等故事也出自其中。

故事表现了夸父 的精神,寄托了古人 的愿望。

4、补充句子省略的省份,并写出句子的意思。

( )弃其杖,( )化为邓林。

意思:

四、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老人的话让我翻然醒悟。这时,我才意识到黑大哥的确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因为公德,他将手表

送还给我;也因为公德,他又向校方举报我,因为我违背了公德。他用这种迂(y ū)回的方式,让我彻底

明白了公德的重要和校规的严格!

1、“翻然醒悟”的意思是:

2“这种迂回的方式”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黑大哥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

4、“公德”是指

“我”违背的是 的公德。

五、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练习。

5、 你认为两小儿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结合实际谈谈。

六、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转基因技术在医学上也派上了大用场。有的小朋友可能听说过,心脏移植是一种治疗疑难心脏病的

有效方法。要做这种手术,首先要有心脏,但是目前心脏“供[gōn ɡ]不应[yìn ɡ]求”,许多病人因此失去了治疗的机会。科学家发现猪的心脏跟人的心脏比较相似,可猪的心脏与人体“不和”。于是,科学家把人的某一种基因导入到猪体内,这样转基因猪的心脏就有了一些人的“脾气”,移植到人体后,可以与人体“和平共处”。目前,这项转基因技术,科学家正在研究中。

1、用“﹏﹏”在文中划出中心句。短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2、本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3、文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解词:

供不应求: 和平共处:

七、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

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这段是通过 、 和 描写来刻画人物的。用“﹏﹏”和“——”分别划一处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句子。

2、“是个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

3、“熬过去”的“熬”字能换成别的字吗?为什么?

当渔夫看到帐子里的孩子时,他会对桑娜说什么?

4、这段话出自 (国家) (作者)的 。

他的代表作有 、 。

八、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 仿写词语:

又高又直

哈哈大笑

2、“那怎么——”的破折号表示 。

3、“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是 句,

可以改成

“四周围黑洞洞的”说明 “碰壁”指的是

4、这段话主要是人物的 描写,补充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

5、鲁迅是 家、 家、 家,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请你

用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写一副挽联:

九、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直到有一天,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两鬓(b ìn )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我困惑地看了看父亲,低下头端详手里的瓷瓶。眼前的这尊青花竟然是残缺的:瓶肚那里缺了一片,空空的。明净素雅、古色古香的青花上的这片残缺,看上去显得特别刺眼。我更迷惑了,不禁又看着父亲,想从他的脸上找到答案。可是,父亲一脸肃穆。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1、 解释词语:

郑重其事: 端详:

2、青花,一种 的专称。青花瓷一向被誉为

,居 四大传统名瓷之首。那里的四大传统名瓷分别是: 、 、 、 。

3、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两鬓(b ìn )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

4、“我”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后来为什么“更困惑了”?

联系全文想一想,父亲所说的“配方”是什么?

十、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他喜欢在课堂上当众提问同学,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立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亲切、大声地说:“好!好!”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给学生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1、 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2、这段话主要抓住了刘老师的 、 和 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3、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

4、从中可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请你描写一下老师上课的精彩情景,要有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

五年级课内阅读资料

第一单元

一、《小麻雀》

(一) 本文是前苏联的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一篇童话。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长篇小说

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散文诗《鹰之歌》、《海燕》。

(二) 这篇童话一方面告诉人们:小孩子自作聪明,是要吃亏的,另一方面告诉人们,只有让孩子们在

实践中去经受锻炼,生活的本领才能更快的增长起来。

(三) 文段

1、 第一部分(1~13段)

这部分主要通过普季克和妈妈之间的对话描写,表现了普季克自作聪明、不听劝告的特点,也表现了妈妈对普季克关怀备至,生怕他有危险。

2、 第二部分(14~18段)

① 15段描写了麻雀妈妈保护普季克的动作,表现了妈妈的勇敢无畏。

② “不过,她好像一点也不在乎,蹲在普季克身边,啄啄他的后脑勺,欢天喜地地问:“怎么样?怎么样?” 理解:这句话对麻雀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因为麻雀妈妈看到小麻雀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学会了飞,感到无比快乐,至于自己尾巴也无关紧要了。

3、 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① 段意:小麻雀的心情既难过又高兴。

② 理解:小麻雀为自己“终于学会了飞”而高兴;又因为自己给妈妈带来了伤害而觉得难过。

二、《金奖章》

(一)这篇童话讲述了鸟国的鸟儿们在得知地球环保组织派使者到鸟国来颁发金奖章后,鸟王后群鸟纷纷争说奖章应该属于自己,只有乌鸦在一旁不声不响地收拾大家吃剩的残渣碎屑。当使者说决定把奖章发给地球的“清道夫”——乌鸦时,大家都把尊敬的目光投向了乌鸦。本文告诉人们,只有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的人,才是最值得奖励和受人尊敬的。

(二)第21~25段

1、内容:使者将金章奖颁发给乌鸦,它受到了大家的尊敬。

2、为什么课文最后写道“大家用敬佩的目光望着乌鸦”?

答:因为乌鸦一直在默默地做着那么多有益的事,它对自然环境,减少疾病蔓延有那么大的贡献,却又那么谦虚,所以,大家都把尊敬的目光投向了它。

三、《大拇指汤姆》

(一)本是一篇英国童话,讲述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化装成乞丐的魔法师施展法力,使热情款待他的农家夫妇有了一个大拇指一样大的儿子——汤姆。汤姆在一番神奇的经历后,得到了国王的宠爱,他使农家夫妇很开心,也很自豪。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为人要善良,善良会给人带来幸福。

四、《坚定的锡兵》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的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我还读过他写的《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

五、双引号的用法

1、提示语在前面的,“说”“问”等词语后面用冒号和双引号

例:妈妈纠正说:“你说得不对,他是人,人没有翅膀。”

2、提示语在中间的,在提示语后加逗号。

例:“怎么啦?”默林问,“为什么愁眉苦脸呢?”

4、 提示语在后面的,先用双引号引出原话后,最后加句号。

例:“是啊,金章奖非大王莫属!”大伙异口同声地说。

第二单元:

一、《古诗三首》

(一)这三首唐诗都是以描写自然景物为主。《望天门山》描写的是巍峨险峻的天门山和汹涌浩荡的长江,气势十分雄伟;《山行》则写的是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深秋枫林美景的

喜爱之情;《暮江吟》描写的是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光的景色,这三首诗都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对

壮丽的山河无比热爱的情感。

二、《海上日出》

(一) 本文作者是巴金,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

(二) 本文描写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

情。

(三) 重点文段

第二部分(3~5段)

1、 第2、3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了天气晴朗时一次日出的完整过程,生动地描写了日出的景色。

2、 第2、3段写了太阳升起时颜色、形状、亮度的变化过程。

一片浅蓝→一道红霞→越来越亮→果然出现了小半边脸,没有光亮→一纵一纵使劲向上升→冲破云

霞、跳出海面→发出夺目的亮光

3、 最后一段是以反问句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日出奇异景观的赞美之情。把这句改为陈述句

是:这就是伟大的奇观。

三、《西风胡杨》

(一) 本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厚的爱,对胡

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也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二) 重点文段:第二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1、 段意:赞扬胡杨是最无私、最坚韧、最悲壮的树。

2、 第二段从胡杨生长特点来赞扬胡杨“坚韧”的品格。这段主要通过列数字来说明胡杨的耐热、耐

寒、不怕盐碱和黄沙的特点。

3、 第三段是从胡杨林在沙漠中所起的作用来赞颂它。因为它为人类和城市遮挡风沙,而且不贪图“浮

华虚名”,表现它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4、 第四段是从胡杨的“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去千年不朽”这一生长特点来突出它是最悲

壮的树。

(三) 第六段

1、“胡杨也有哭的时候”,这里的“哭”是指胡杨排出的盐碱,这让我们体会到:胡杨能在非常恶劣

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去。

2、“我担心他们的子孙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中”的“噩梦”本意指可怕的梦;在这里指胡杨的生存

环境遭到破坏后,这里,这里将变成荒漠残城。

(四)第7-8段

1、段意:表达“我”的希望和信心。

2、第7段的第一句连用三个“祈求”,形成了排比句,第一个“祈求”表达“我”恳切地希望天公为

胡杨带来雨水;第二个“祈求”表达“我”恳切希望胡杨能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下去;第三

个“祈求”表达了“我”希望人们来看看沙漠的环境,增强忧患意识,一起来关注大自然的命运。

第三单元

一、《七律·长征》

(一)本诗是毛泽东在1935年10月写的,全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红

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本诗高度概括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的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包括两个

感人故事的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狼牙山五壮士》

(一)本文叙述的顺序是: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

(二)第2自然段

1. 本段按”总-分-总“可分为三层: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 第2层具体描写了五位壮士怎样痛击敌人。本层抓住了每个人壮士的特点写:班长:沉着指挥;副班长:对敌人充满仇恨;英勇善战;两个小战士:全神贯注。

这些人物特点是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出来。

3. 这段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五位战士的英勇善战)相结合的写法。

4. 这段描写表现了五位壮士热爱祖国、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和英勇善战的品质。

(三)第6~8段

1. 段意: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悬崖。

2. 描写了五位壮士跳崖时的语言、动作,表现了壮士为了祖国和人民而牺牲的崇高精神。

(四)重点句的理解

1.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斩钉截铁”表现了马宝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石头像雹子一样”比喻石头密集有力。

三、《我的战友邱少云》

(一)本文记叙了在抗美援朝的战争时期,邱少云从潜伏隐蔽直至在烈火中英勇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

云为了战友的,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遵守纪律而献身的伟大精神和坚强意志。

(二)第二段

1、段意:志愿军战士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邱少云隐蔽得很好。

2、居高临下:敌人站在高处往下望,形容占据有利的地势。

(三)第七段

1、段意:“我”看到邱少云身上着火后的心理活动。

2、“我”的心情变化:紧张不安→担心→不忍心→盼望→痛苦

3、“这怎么忍受得了呢?”这句话换一种说话是:这忍受不了。

4、“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熄灭。”这句话中破折号是表示解释说明。

(四)第8段

1. 段意:烈火烧身的邱少云的表现。

2. 本段抓住了邱少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邱少云至死都不忘严守潜伏纪律,因为他想的是战友的安全和战

斗的胜利,真不愧是伟大的战士。

百花园练习一

1.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字表现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寒”字表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和悲壮。

2、叫雨来上夜校吧。要不,将来闹个睁眼瞎。

“闹个睁眼瞎”用了比喻句,说明雨来上夜校的原因,使表达意思浅显易懂。

3. 他锁着眉头,没吭声。

“锁”字生动的写出了许世友为找不到桑叶而着急的神情,表现了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品质。

第四单元

一、《酿》

(一)第7~11段是课文的插叙部分,叙述了今天语文课上,老师念错了“酿”字,东东真诚地向老师提

出纠正,引起了同学的议论。

(二)第14~16段

1. 段意:老师诚恳地向同学们承认自己把“酿”字念错了,要感谢刘东东同学,并欢迎大家帮助自己改正

错误。

2、通过描写刘东东的心情变化,表现了他是一位尊重老师、学习认真、敢于提出自己意见的同学。

3、通过对语文老师的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她是一位工作认真、诚心接受同学意见,敢于正视自己错

误的好老师。

二、《十年后的礼物》

(一)第4~5自然段

1、这部分是叙述达格妮参加音乐会的过程中,插入她对十年前遇到的一件事的回忆。

2. 插叙的作用。不仅介绍了爱德华格里格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补充说明“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这首

曲子的真实来历,还有表现爱德华格里格信守诺言的崇高品格,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第6~8段

1. 段意:讲述达格妮知道了十年前那个和气的城里人就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的时候,心情非常激动。

2. 重点句的理解

①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你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这句话说明达格妮知道那个和气的城里人是大音乐家爱德华格里格的时候,心情很高兴,她以为他信

守了十年前的诺言,比任何其他礼物更珍贵。

②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竭力抑制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

这句话对达格妮听完乐曲后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表明这时达格妮的心情非常激动,因为她从音乐里感

受到音乐家对她美好的祝福。

③音乐会结束后,这位十八岁的姑娘走到海边,面对大海高声说:“生活啊!我爱你!”

这一举动说明她被音乐家遵守诺言的美德深深打动了,以至于使得她产生了对生活更加热爱的思想感

情。

三、《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本文记叙了库伯一时经不起诱惑,捡起了同学丹尼斯不慎掉在课桌下的十美元。丹尼斯的爸爸巧妙地

给了库伯改正错误的机会。长大后,库伯把多年来保存的小太阳还给丹尼斯的爸爸,表现了库伯是一个一

时经不起诱惑而犯下错误,但又很快认识并改正错误的孩子,也说明丹尼斯的爸爸是一个既聪明又宽容的

警察。

第五单元

一、《孔子》

(一)默写第1~2自然的《论语》,签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过古代味道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

工作。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袭来,编纂成一部书——《论语》。

(二)第3段:

1、段意:孔子和子贡谈话中会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也指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

(三)第4段:孔子宁愿忍受干渴也不喝“盗泉”里的水,赞扬了他厌恶偷盗的精神。

(四)第5~7自然段

1. 段意:孔子和弟子谈君子和小人及“识人不易”。

2. 这个故事是详写,描写了孔子的动作、神态、寓言、心理等描写,并以对话描写为主。

3. 理解第7自然段孔子说的话

(1)孔子知错能改,有自我反省的勇气;

(2)认识、了解一个人,如果仅是从表面看到的现象和一时产生的感觉去做出判断,常常会出现失误。

只有深入观察和思考,做出的判断才可靠,结论才正确。

(五)第8自然段

1. 段意:孔子晚年勤奋读《周易》。

2. 这段抓住孔子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了孔子读书的情境。

二、《“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一) 背第一自然段

(二)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有:东晋的王羲之,唐初的欧阳询,晚唐的柳公权。

(三)第5~7段

1. 段意:柳公权借谈论皇上穿衣,劝诫文宗正确用人,赏罚公明。

2. 第6段用对比手法,鲜明地表现出柳公权不奉迎附合,不是趋炎附势的小人,二十堂堂正正的君子。

(四)本文重点讲述了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上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

三、《梅兰芳》

(一)本文记叙了抗战时期,梅兰芳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崇明表现了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

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二)第7~12段(第四件事)

1. 段意:香港沦陷后,他蓄须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2. 第七段:写梅兰芳蓄须的境遇:①日本人的纠缠;②他的苦闷:为拒绝日本人,他需要太多的借口。

3. 第8~9段写他想出蓄须的办法和蓄须后与孩子们的对话。可见,他把“蓄须”作为与日本人侵略者进行

抗争的一种手段。

4. 第10~11段:写他蓄须后内心的痛苦。这段描写真实地再现了梅兰芳当时的精神境界,表现了他为了国

家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三)重点句的理解

1. 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此句赞扬了他具有民族气节,他视民族存亡、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2. 就这样年复一年,虽然不能登台演出,生活日渐窘迫,但梅兰芳始终坚持着,等待着抗战的胜利。

此句赞扬了他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他认定了一个信念,就坚持到底。

(四)“学习链接”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他与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并称“京剧四大名旦”。他的代表作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木兰从军》、《西施》、《洛神》以及万年

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

四、《唐玄奘西行取经》

(一)这是一篇描写著名人物的记叙文,主要讲述了唐玄奘西行取经的前因后果、艰苦力征,表现了他严

谨、百折不饶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

(二)玄奘译出经、纶75部,共1335部,并写了《大唐西域记》。后来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明代

小说家吴承恩写的《西游记》,都是从他的故事发展而来的。

第六单元

一、《天窗》

(一)全文以“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为主线,“慰藉”是安慰的意思,“唯一”是只有的意思。围绕

这句话写了两层意思,第一层:夏天阵雨来临时,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第二层:进了夜晚孩子们

被逼着上床时,天窗又是他们唯一的慰藉。

(二)第7段

1、段意:孩子们由天窗看到的景物展开奇妙的想象。

2、本段主要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

(三)第8~9段

1、段意:小小的天窗是神奇的。

2、第8段的最后一句的“它”是指天窗,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有了天窗,你才会联想到种种事件。

3、第9段第2句的理解:因为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多彩的,变化莫测的,所以,孩子们想象的比看到

的还要更美好。

二、《我是猫》

(一) 本文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代表作。他以幽默而辛辣的笔触,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写了一

只小猫偷吃年糕,并发现了三条真理的过程,表现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淡,表达了作者的不满和愤恨,也

表达了作者对弱者的同情。

三、《武松打虎》

(一)第4~6自然段

1、段意: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

2、第5段:老虎进攻使出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但武松沉着应战,一连三闪。

3、第5段表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因为他用三闪,既消耗了猛虎的体力,又挫伤了它的锐气。

4、第6段,描写了武松打死老虎的经过,表现了他勇猛无畏的性格和过人的神力。

四、《杨子荣借题发挥》选自曲波写的《林海雪原》

五、《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选自明代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另外三大名著分别是:

明朝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写的《水浒传》

清朝的曹雪芹写的《红楼梦》

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一、课题 民间故事 中心思想

《神鸟》 蒙古族 刻画了三个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小动物

的形象,也告诉人们处理事情。

《格萨尔王的故事》 藏族 表现了格萨尔王的为民除害,

造福百姓的英雄形象。

《冬不拉》 哈萨克族 表现了东部蓝善良,勇于牺牲的品质 。

《火把节》 彝族 展现了彝族特有的弥足风情和彝族特有

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勇于战胜恶势力,

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饶的品德。

《刘三姐》 壮族 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

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二、《神鸟》

(一)三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1. 猎人错杀忠实的狗 2.农夫错杀忠实的猫

3. 阿尔拜错杀善良的乌鸦

(二)为什么神鸟一次次地从可汗手里逃脱出来?

答:因为三个故事中的猫、狗、乌鸦都非常善良,却死得那么冤枉,它们都惨遭错杀的故事使人深感惋惜

的同情,听了这些故事的人都会为他们的可怜命运而叹息。可汗不由自主地叹息,违法了约定,所以三次

都被神鸟逃脱了。

三、《冬不拉》

(一)第2部分(11~17段)

1. 段意:一位叫阿肯的牧民用琴声向国王讲述了杀死黑熊,牺牲了自己的悲壮故事。从此,人们把这种乐

器叫做“冬不拉”。

2、 琴声 故事情节

雄浑激昂 王子自告奋勇对付瞎熊

低回婉转 王子安置捕兽夹,却被瞎熊破坏了。

音韵铿锵 王子与瞎熊搏斗

如泣如诉 王子与瞎熊同归于尽,人们将王子安葬在山坡上。

四、《火把节》

(一)第7自然段

1. 段意:火把节上,人们举行斗牛的场面

2. 第一句是总起句,也是比喻句、

3. 本段第三句通过描写公牛的神态,可以看出斗牛比赛的激烈。

(二)第10段

段意:人们燃起篝火歌舞狂欢的情境,表达彝族家人对幸福生后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第12~14段

段意:写关于火把节的传说,表现了彝族家人勤劳勇敢,不屈不饶的精神。

马头琴的故事内容

苏和无意中发现了一匹小白马,后来,它长成一匹骏马。苏和在王爷举行的赛马嫁女会上获得胜利,王爷要把骏马留下

第二单元

一、《猫》——老舍

(一)第一自然段

1、第1句是本段的中心句,突出猫的古怪。

2、本段先写猫的老实,再用“可是”一转,写它的“贪玩”,接着写它的“尽

职”这些描写表现了猫的“古怪”。

3、“它屏息凝神,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它屏息凝神,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一定要把老鼠等出来。”

(二)第2自然段

1、段意:写出猫高兴时和不高兴的样子。

2、“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一句中的“梅花”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这里是指猫的脚印。

3、本段用的成语有:丰富多腔、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4、变化多端:形容猫的叫声变化多种多样。

(三)第4段

1、第一句是总起句,概括了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特点。

2、枝折花落的“折”读sh ã, 它还有两种读音是zh ē和zh ã, 分别组词是折腾和折断。

3、本段最后一句是抒发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二、《珍珠鸟》——冯骥才

(一)第7段

1、段意:描写小珍珠鸟的外形,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2、填空。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二)第14段

1、段意:珍珠鸟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

2、从这情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答:我体会到小鸟经过多次试探,对“我”产生了信赖之情,所以才会营造出人与鸟之间如此和谐的美好境界。

(三)第15段的理解:这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感受,因为作者对珍珠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使这种“怕人的鸟”和主人越来越亲近,从而体会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的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三、《老人与海》

(一)理解重点句

1、第3段第3~4句。

这两句具体描写了老人喂海鸥的情景,可以看出老人的动作时那么娴熟,与海鸥配合得是那么默契。

2、第4段的第二句

从这可看出老人对海鸥是多么熟悉,更可以看出老人对海鸥的爱。

(二)第14~17段

1、内容: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湖畔呈现出悲壮的画面。

2、本文段写了三个“意想不到”

①“突然飞来,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与平常不大一样

②“海鸥轮流飞到遗像前”——像为老人守灵。

③“遗像被收起时,它们扑向遗像,形成白色旋涡“——对老人无限留恋。

第三单元

一、《黄道婆》

(一)第4段

1、段意:黄道婆在崖州学到了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在老年时,她回到了家乡。

2. “衣食无忧”是指生活富裕,不用担心缺吃少穿;“百感交集”的意思是形容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她“百感交集”的原因是:想念家乡,并为家乡的贫穷和人们生活的艰辛而忧虑。

3. 选段表现了黄道婆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第5段

1、段意:黄道婆回到家乡后,涉及出一套新的操作方法和改进了纺纱的工具。

2. 这段主要表现黄道婆的无私奉献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提灯女神》

(一)第6~7段

1. 段意: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到前线救护伤病员,许多伤病员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大大改观,她被尊称为“提灯女神”。

2. 重点句的理解

①第6段的3-4句

此句,说明当时条件非常艰苦,我们体会到南丁格尔工作的艰辛。

②第6段第五句(一面„„一面„„)和第6句(不是„„而是„„)

这两句让我们体会到南丁格尔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的精神。

③第7段的第一句(不仅„„还„„)

是过渡句,引出下文写南丁格尔对伤病员精神上的安慰。

(二)本课的知识点

1. 纪念南丁格尔,国际护士协会把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定位国际护士日,并设最高荣誉奖“南丁格尔奖”。

2. 南丁格尔是英国女护士,欧美近代护理学创始人。

三、《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一)第5自然段

1. 段意: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走,募捐购买一克镭的钱的经过。

2. 本段用对比手法,写出各地商人和居里夫人的生活完全不同,对比词是腰缠万贯和困顿。

3. 写反义词:

解囊相助-一毛不拔 出乎意料-意料之中

(二)第7~8段

1. 段意:引用居里夫人在自传中的话并做简短议论,表现了居里夫人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

2. “梦想者”是指醉心于事业而大公无私的人。

3. 为什么说这三克镭展示了以为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答:因为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使自己的生活陷入了困顿,就连用来研究的三克镭都是美国公众捐献的,所以,居里夫人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正是她伟大人格的表现。

4、写几个你知道的伟大女性的姓名。

冼太夫人 、武则天、刘胡兰、海伦. 凯勒、秋瑾

第四单元

一《范仲淹的故事》

(一)范仲淹是北宋的文学家,政治家。

(二)第2自然段

1、段意:范仲淹独自一人离家去应天府书院求学。

2、本段抓住他的动作描写表现他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钻研学问的精神。

3、本段第1句是总起句(中心句),最后一句是总结句。

(三)第3段

1、段意:范仲淹在生活清苦的情况下,坚持发愤苦读。

2、本段描述了成语:划粥割齑的由来。

4、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二、《体育课》

(一)本文选自意大利的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

(二)第8段

1. 段意:涅利爬上横木的情境

2. 抓住了涅利怕横木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她自立自强锲而不舍的精神。

3. 这段还写了同学加伦的动作和“我”的心理活动,衬托涅利爬上横木顶上的艰难,也表现了同学对他的关爱。

三、《虎口藏宝》

(一)第22段

1. 这段描写了娜塔莉的动作,叙述了她取胶卷的情境。

2. 她“眼睛一亮”,她在想什么?

答:她看到自己的照相机,想到了照相机里的胶卷,吧威廉叔叔的胶卷装进去,手里拿着自己的胶卷来对付歹徒,这样更安全些。

(二)重点句的理解

1. 为什么说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倦不堪,又忧心忡忡?

答:因为威廉叔叔被两个歹徒折磨得疲惫不堪,同时,他又担心证明那两个歹徒是间谍的唯一证据——胶卷被夺去,因为娜塔莉年幼和无能为力。所以,他看上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

2、威廉叔叔为什么高兴地夸奖纳塔莉是聪明的孩子,又还连连摇头呢?

答:因为威廉知道纳塔莉巧妙地利用调包计保全胶卷后,由衷地赞美她是个聪明的孩子,但这个结果太出乎他的意料了,所有他又连连摇头。

第五单元

一、《古诗三首》

(一)《出塞》

1. 本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军旅生活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宁生活的美好心愿。

(二)《题临安邸》

1. 本诗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上写的,表达了诗人对国事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三)《示儿》

1. 本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绝笔,也是遗嘱。全是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无比愤慨,也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二、《左公柳》

(一)题目一语双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这棵大柳树,更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二)第3段

1、段意:左宗棠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恢复新疆。

2、这段抓住左宗棠的语言描写,表现他的爱国热忱。

3、他的论述主要阐述了3方面的理由:①新疆是祖先建立的基业,不能拱手相让。②天山是聚宝盆。③放弃新疆,会给侵略者留下进攻的缺口。

三《隐姓埋名三十年》

(一)第2~3段

1、第2段抓住王承书的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了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

3. 第3段是作者的议论,对王承杰坚定的承诺,给予高度的赞扬,指出她从系放弃了一切名利。

(二)第12段

段意:王承书在行动上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3. 本段用两个“从此”的长句表现她诚而有信,绝不食言。

(三)第14段

1. 段意:王承书带领同事们攻克了提炼浓缩铀的技术难关

2. 本段具体描写了她们工作艰巨:①她从没接触过的新领域②客服身背简陋的困难③枯燥繁重的计算“不分昼夜”地干了一年多④几乎不与家人团聚。

(四)第17段

1. 段意:书法作者对她的赞美之情

2. “心甘情愿”说明王承书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心以及她淡泊名利的品质,“默默”照应课文题目“隐姓埋名”。

四、本单元还认识了两个民族英雄郑成功和邓世昌,他们的事迹分别是:郑成功收复台湾;邓世昌在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

第六单元

一、《少年闰土》

(一)本文按“相识-相见-相处-相别”的顺序叙事,主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

1、默写.

2、段意:“我”印象中的闰土

3、这段主要通过闰土看瓜刺猹的画面,表现了闰土的勇敢、机敏的特点。

(二)第4段

1、背外貌描写,签名。

2、段意:回忆“我”与闰土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

3、本段抓住了闰土的外貌描写,展现了一个健康纯朴,天真可爱的少年形象。

(三)第6~16段

1、闰土向“我”讲述了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的事情。表现出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有丰富知识的农村孩子。

2、写近义词:无穷无尽(数不胜数) 稀奇(稀有)

3、“朋友”是指“我”的一些富家子弟的朋友(少爷们),“高墙上四角的天空”说明“我”和朋友们很少接触大自然,生活空间小,眼界狭窄,知识贫乏。表达“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渴望像闰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最后一段

1、段意:写“我”和闰土相别时的情景和相互间友谊。

2、“大哭”表现了他们难舍难分的情感,最后一句表达了“我”对闰土的无限怀念深情。

二、《凡卡》

(一)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契科夫,以凡卡写信为主线,把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在一起。

(二)第6段

1、默写。

2. 段意:描写农村冬夜的美丽景色

3. 描写的景物有:白房顶、烟、数目、星星、天河

4、描写星星一句用了拟人手法

(三)第8段

1. 段意:凡述说自己在莫斯科挨打。挨饿、挨冻、受尽折磨的悲惨遭遇。

2. 本段结尾些凡卡哀求爷爷带自己回乡下,从中体会到凡卡迫切的希望离开这里的心情。

(四)第18-19段

1. 段意:凡卡吧信投进邮箱里,并做了个美好的梦。

2. 辞工不18段的第二句可以看出凡卡急于吧信寄出去,好让爷爷来接她回乡下的心情。

3. 为什么作者以“梦”结尾?

答:因为作者以梦结尾暗示了凡卡追求自由生活的愿望只不过一个幻想,她现实的生活仍将继续。它表达了当时俄国劳动人面饱受痛苦煎熬的残酷现实。

三、《孔明借箭》

1. 本文节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故事以“借箭”为线索,突出表现了孔明的神机妙算,也表现了周瑜的妒贤嫉能,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谨慎多疑。

四、《战风车》选自西班牙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塑造了一个现实沉迷于幻象,但又正直善良,英勇无畏的人物形象。

五、《童年乐趣》选自法国作家罗曼. 罗兰的《约翰克利斯科夫》。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