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贫困战略中的扶贫开发--以喀什市为例

第34卷第2期江汉学术Vol. 34No. 2论反贫困战略中的扶贫开发

——以喀什市为例

赵茜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005)

要:反贫困战略在帮助贫困群体化、解贫困风险和顺利摆脱贫困循环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喀什市

作为新疆的贫困市之一,反贫困战略的抉择必将是喀什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目前,喀什市处于经济大开发的关键时期,但是,它仍然面临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新贫困群体不断涌现等问题的挑战。随着国家对该地的大力扶持,当地政府结合地区特点,使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利用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采取项目扶贫、社会扶贫、能力扶贫等综合性扶贫等措施,使喀什市扶贫开发取得巨大成效,为喀什市的经济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但是,喀什市当前扶贫开发进程中仍然存在忽视扶贫对象的需求和主动参与性,以及过于强调开放式扶贫等问题,从而使扶贫开发未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喀什市反贫困战略必须与时俱进, 培育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从而真正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和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反贫困;反贫困战略;扶贫开发;持贫模式;喀什市中图分类号:F323. 8;F32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152(2015)02-0037-06

DOI :10.16388/j.cnki.cn42-1843/c.2015.02.005

略。中国的西部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贫困人口比较集中。十多年来,西部大开发的水利、退耕还林、资源开发等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贫困地区,如公路建设加快向贫困地区延伸,把贫困地区的县城与国道、省道干线连接起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量使用贫困地区的劳动力,增加贫困人口的现金收入。国家还相继出台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以促进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及新疆、广西、重庆、宁夏、甘肃、内蒙古、云南等地经济社会发展,并把农村扶

[1]

贫开发作为政策重点加以推进。

20世纪末,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全国统筹、区划完整”的原则,以2007—2009年3年的人均县域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县域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与贫困程度高度相关的指标为基本依据,考虑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国家在全国共划分了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加上已明确实施特殊扶持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共14个片区,680个县,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此次纲要将喀什市列入国家扶贫重点贫困县,同时国家将喀什市列为经济特区,这两项政策将给喀什市带来大量财力、人力,推动喀什市的快速发展和反贫困的全面开展,意味着喀什市将迎来反贫困的新局面。

喀什市成为中国的经济开发区以来,多数政府官员和学者的研究焦点都放在以如何实现该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方面,他们主要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生态建设等方面,对喀什市的发展进行研究和分析。而较少有学者将关注重点放在喀什市社会

本刊网址·在线期刊:http ://qks.jhun. edu. cn/jhxs

工作指出:“扶贫开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对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

业的一项历史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2011年,中共中央将扶贫标准上调至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并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提出了新的指导和要求,扶贫开发面临着新的形势。

收稿日期:2014-07-3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专项“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调查”子课题项目“新疆喀什经济社会发展大调查”(13(A )ZH001)

作者简介:赵

茜,女,新疆昌吉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37·

江汉学术总第34卷

事业方面,特别是喀什市作为国家级贫困市,在地区实现经济大发展的同时如何实现当地的大发展,如何使贫困群体摆脱贫困这顶帽子。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目前,喀什市政府在抓住利好政策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加大农村的扶贫开发力度,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村贫困人口大大缩减,可谓效果显著。但是,在肯定成绩的时候,必须清醒地看到,喀什市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绝对数量大,以及新贫困人口的出现和贫困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喀什市的反贫困战略的特殊性。

一、喀什市的贫困与反贫困

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物质层面上的贫困,也包含了现代社会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上的贫困。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会存在贫困,并且受到该国家或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贫困人口的特点和存在的原因也会有所不同。喀什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等二十多个民族,许多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决定了喀什市贫困状况的特殊性。

(一)喀什市的贫困状况1. 喀人均资源量少

什市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区域,地处沙漠边缘,总面积544. 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9,387

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①贫困乡村主要是以第一产

业为主,贫困人口主要是务农为主。由于农业耕地面积小、综合生产能力低,贫困地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以农业为主要来源的农民收入,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很大,因此,农民普遍存在增收能力差的问题,易于陷入贫困。

2. 政村总数的2012贫困人口基数大,年,43. 喀什市仍有贫困村贫困面广

8%。2011年,中央将农民人均纯收

46个,占喀什市行

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以此标准计算的贫困人口为1. 28亿,占中国农村总人口的13. 4%[2]。而2012年,喀什市农村扶贫对象为66967人①,占喀什市农村总人口的34. 7%。可见,喀什市贫困人口基数大,农村贫困人口的分布面广,为扶贫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38·

3.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渗透,新贫困人口大量出现

喀什市出现了一些新的贫困群体。过去喀什市的贫困人口是三无人员、残障人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2012年喀什市的城镇化率为60. 3%①),喀什市出现大量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农民工、失地农民等新的贫困群体。这些新群体的大量涌现,必然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必须正视这些新群体的贫困,将他们纳入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体系中。

4. 喀什市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人口的民族性

特别是农村地区,90%以上为少数民族,由于总体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贫困人口自然以少数民族为主。贫困人口的民族性,使喀什市的贫困问题变得极为敏感,稍有不慎就被贴上民族问题的标签。因此,喀什市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脱贫问题,使当地各民族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切莫让境外势力和本地分裂分子有机可趁、借题发挥,引发当地民族矛盾和冲突,破坏经济大开发的稳定环境。

综上所述, 喀什市具有贫困地区分布广、贫困人口绝对量大、相对贫困人口涌现和贫困人口的民族性特点,这决定了喀什市反贫困的特殊性。

(二)喀什市反贫困战略

在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大好时机下,喀什市政府根据当地贫困现状,充分利用国家扶贫资金和各项惠民政策,加大力度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通过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使贫困人口得到了经济上的补助,实现了享受社会福利的权利;通过扶贫到户等项目的落实,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贫困人口支持,实现自我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将剩余劳动力吸纳进来,实现当地就业,减少了就业成本,增加农牧民收入,使他们摆脱贫困,预防新贫困人口的出现和降低了返贫率;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的前提下,对他们的养老、教育、医疗等给予保障,降低了返贫的发生率,更为重要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像是一道安全网,阻止脱贫人群再度陷入贫困,从而降低了贫困人口规模的扩大化。可见,喀什市的反贫困战略是综合性的,采取了救济性、开发性和保障性的多种方式,以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

随着喀什市的大开发和现代化的到来,反贫困

·

赵茜:论反贫困战略中的扶贫开发

战略也必须适时调整,而扶贫开发是反贫困战略的最佳模式,不仅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而且为喀什市大开发和快速转型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扶贫开发是喀什市反贫困战略的重中之重。自喀什市2010年11月被确立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市以来,一直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要求,坚持“片为重点、协调到乡、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把实现好、维护好贫困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1—2012年,共实施整村推进村7个,已顺利完成7个村的整村推进验收工作任务,完成贫困人口脱贫2024户7898人,取得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胜利②。

二、喀什市扶贫开发的成效

(一)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齐头并进

近年来,喀什市坚持“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原则,开展了整村推进项目。喀什市针对片区内生产发展实际情况,在整村推进过程中,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减缓贫困为目标,将扶贫资金重点用在产业、民生、劳务输出等方面,采取各项优惠政策和有利措施,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加大建设农村通村公路、人畜饮水、富民安居、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

在扶贫开发方面,2011—2012年,喀什市共实施整村推进村7个,2011年完成4个村整村推进验收工作任务。其中,建成安居房175户7850平方米;扶持120户发展农家乐项目;扶持400户电力入户项目;扶持5个贫困村150亩景观树苗木项目;组织大型拖拉机驾驶及维修培训185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550人。通过各项扶贫项目的开展,片区内人均纯收入增加800元以上,完成贫困人口脱贫2024户7898人,取得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胜利③

(二)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喀什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喀什市农业属典型的“绿洲经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农业资源长期处于相对不足的境地。近几年喀什市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土地流转,用于大建设、大发展,使先天不足的农业资源显得更为稀缺,农民的生存空间被挤占,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针对这一问题,喀什市政府财政扶贫资金常

规项目安排以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需求为基础,本着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坚持走扶贫开发与环境资源相结合的路子。

展,在荒地乡索盖塔格村、2012年,喀什市大力推进城市景观树苗木的发

艾日克博依村、库普丁麻扎村、园艺村、库木巴格村安排城市景观树苗木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06. 9万元,总面积达到150亩,有榆树、白蜡、松柏、馒头柳、法桐育苗28. 05万颗,成活率达95%以上④。此外,喀什市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的连片整治,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切实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和人居环境,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资金跟着项目走

扶贫资金受到全民关注,它关系到群众、农民、低收入家庭的切身利益,因此,政府必须确保扶贫资金的合理使用,以保障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体现社会公平。喀什市政府为了保证资金的落实,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先确立项目再进行资金配置,也就是先确定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实际效益后,才发放资金,从而保证了资金的效用最大化。此外,由于农村是贫困人口的聚集地和易发地,喀什市扶贫资金重点使用在农民身上,大部分项目都是针对农村地区和农牧民。

20122012]3号、年,11根号、据喀地安富办地区扶贫办[2012、财政]2局号下达财政

喀扶贫办扶贫资金的文件通知精神,到位财政扶贫项目6个,到位资金635万元,其中常规项目3个,资金450万元;培训项目2个,资金45万元;安居富民房项目实1个,施,资金扶贫140资万元①。通过各项扶贫项目的制定和

金得到合理使用,特别是投入到培训项目的扶贫资金,使科技知识在贫困人口中不断

积累,为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综合扶贫扶持到户

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强调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人的综合性扶贫,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喀什市对贫困人口采取产业扶持、能力扶持、居住条件扶持、社会扶持、基础设施扶持等综合性扶贫措施,在产业扶贫、小额扶贫贷款等专项扶贫工作和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教育、医疗、基本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方面,加大了扶贫到户的扶持力度,努力使扶贫政策全面覆盖低收入人口,取得·39·

江汉学术总第34卷

了明显的成效。

能力建设是贫困户致富的关键,着力抓好“培训计划”是提升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喀什市政府在能力扶持方面,对于农村有转移愿望的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从提升农民群众自身综合素质入手,广泛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着力农民致富增收能力和转移就业本领,开展培训2403万人次,转移劳动力1100万人次。同时,利用财政扶贫资金75术、万元,农机驾驶、优先扶持开展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及实用技小汽车驾驶等培训18期,实现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662人次,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62人次,转移就业300人次,人均增收1000元,使贫困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整体提高⑤。

(五)旅游与扶贫的有效结合

旅游扶贫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即在旅游资源条件较好的贫困地区通过扶持旅游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进而脱贫致富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疏附县作为大喀什的一部分,充分利用贫困地区的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从而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2011年至2012年,全村通过农家乐创收20万元,人均增收148元。游客的消费需求,带动了明尧勒村牛、羊、家禽等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到2012年末,该村养殖西门塔尔牛90头,比2011年增加1头;养优质羊2100只,比2010年增加1167只,家禽养殖7156只。2010年至2012年,累计销售牛羊、家禽45万元,人均增收221元。同时,旅游扶贫的发展,推动了明尧勒村土特产品的发展与销售。

可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增强了群众的环境意识,有利于贫困地区的环境保护,更为重要的是,旅游扶贫增强了贫困人口致富意识,实现了他们由被动扶贫到自觉参与的转变。

三、喀什市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喀什市扶贫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在保持现有脱贫所取得成绩的同时,扶贫水平有待不断提高,扶贫成效有待不断提升,扶贫模式有待不断完善创新,从而实现脱贫的继续深入和扶贫政策的可持续性。为此,在总结扶贫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需要找到现有扶贫开发政策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喀什市反贫困机制,为加快建设西部明珠、实现喀什市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40·

(一)重供给,轻需求

扶贫规划和扶贫项目的制定和安排往往“自上而下”,更多地反映了贫困县政府壮大财力和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贫困人口的脱贫需要难以真正得到满足;更多地反映了政府发展经济所需项目的优

先序,而不是贫困群体脱贫所要求的优先序。[3]

什市的扶贫工作也或多或少存在着这一问题。无论是在规划的内容上,还是规模上,都是根据政府的需求进行规划,而这些规划较少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由此造成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供求不平衡。如宽阔道路的修建、清洁能源建设等显性设施供给过剩,甚至超过喀什市农村的实际需求,而农民目前最需要的农业科技推广、教育设施的完善以及卫生防疫等隐性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正是决策程序的“自上而下”导致投入只注重见效快的项目,忽视时效性长的项目。这样不仅造成扶贫资金浪费,更为重要的是导致了扶贫资金与实际目标偏离。喀什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在座谈会上提到过这类问题,他认为,近年来开展的整村推进项目,国家的扶贫资金是每个村100万,连续给3年,可见,投入力度之大,国家这种连片开发和整村推进的思路非常好,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制定统一标准,要求每个村要实现“九通九有”,尤其是在通暖气、通光纤、能用上卫生厕所、能用上清洁能源普及上相当困难。就目前喀什市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看,这个标准设定太高,在现实操作中很难达到,而且也超出了农村脱贫的实际需求,应该可以降低

标准。

⑦(二)重被动服从,轻主动参与

贫困农村缺乏自我发展的潜力,大多数农村贫困人口和受益群体要么等待外部的救济与馈赠,要么被动地参与由他人代为组织和实施的农村扶贫活动,扶贫项目反而加剧了这些地区和生活在这里的贫困群体在发展中的被动局面,逐渐使他们形成了“等、靠、要”的思维习惯,将扶贫等同于发钱、发物,从而渐渐丧失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能力和欲望。事实上,这一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贫困人口自身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行为的失误。一些基层政府和工作人员自身并没有认识到扶贫的重要性和扶贫方式转化的必要性,常把扶贫工作当做上级的指示,当作是政府对贫困人口的施舍与救济,将他们视为包袱和负担,常以“救世主”的姿态去开展工作,认为只要将资金和政策落实下去,动

·

赵茜:论反贫困战略中的扶贫开发

员贫困人口参与到项目中来,扶贫任务就已经完成。这种相对被动的动员型参与方式,实质上是将参与这种手段变为开发的最终目的,是本末倒置,最终使开发式扶贫沦为形式化,不但没有任何意义,还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在座谈会上,就有一位相关领导谈到了农民参与扶贫项目的问题,他指出,近几年,政府花费大量资金推行产业项目扶贫到户,增加农民创收增收的能力,变被动开发为主动参与,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打个比方说,政府花钱给贫困户买牛,希望他们通过养殖业的发展增加收入,摆脱目前的贫困状况。但是,有些贫困户将牛宰杀,自己吃了;或是将牛卖掉,变成钱花掉。最终项目未达到预期效果。可见,他们自我发展能力实在太低,再好的项目,他们都不会好好利用。他们的文化水平和宗教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只注重眼前利益,害怕投入和风险,安于现状,不求进取。

所以说,再好的项目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⑦

这种将

项目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贫困户的想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事实上,产业项目扶贫到户失败的本质并不完全归因于贫困人口自身,即使有,也是非主要的因素。真正导致项目失败的原因,是一些当地政府和工作人员将农民的参与作为产业扶贫的目的,导致参与式目标化,并且对参与式发展寄予太多的期望和附加价值,认为只要农民参与到项目中来,就能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就能培养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就能实现农民的脱贫和致富。当我们把一个东西看成是解决所有事情的“灵丹妙药”的时候,那么,这一方法在实际执行和操作中就会出现问题,往往导致操作的形式化,而对问题的解决毫无意义。针对这一问题,座谈会上的相关领导也提出了相同看法,该领导认为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把扶贫失效的原因归于当地农民的素质低、懒惰、小农意识等因素,虽说不可否认他们身上确实存在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快速解决的。因此,我们需要找到问题的本质,才能更好地推动扶贫的有效实施。就拿我们领导干部自身来说,动员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以后,就不再重视后续的工作。众所周知,贫困地区的市场发展空间有限,加上贫困户市场开拓能力较差,面对自己种植的作物或是养殖的动物,找不到销路,最终无法销售出去,或是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卖出去,不但

未实现脱贫,反而是雪上加霜。经过几次的失败,

他们自然不愿再主动参与进来。

由此可见,有些政府将扶贫项目的实施以项目资金投入和实现贫困人口的参与为目标,一旦这一目标实现,他们就不再加以引导,未能帮助农民开拓市场,找到产品的销路,从而造成项目的最终失败。如果长此以往下去,势必会使贫困群体更加关注救济式扶贫,而不愿加入开发式扶贫,最终导致的恶性循环。

(三)重开发式扶贫,轻救济扶贫

开发式扶贫通过生产性建设,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希望通过经济发展的涓滴效应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经济发展是反贫困的核心要素,伴随喀什市经济不断增长,喀什市的反贫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经济发展只是反贫困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开发式扶贫试图以经济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和脱贫为最终目标。实际上这些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相反,由于贫困人口能力低下而无法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造成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化,使贫困群体遭到更大的社会排斥,从而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喀什地区的一些反分裂的恶性事件,虽然将之定性为恐怖分子的暴力活动,是反民族、反社会的,但如果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会发现引起这些暴力事件的本质是社会问题。可见,开发式扶贫并不是万能之策,必须与救济式扶贫相互配合,强调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来综合全面共同推进反贫困。对于贫困人口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如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可继续实行开发式扶贫,对缺乏劳动技能和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必须实行救济扶贫,通过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增强农民抗风险的能力,避免陷入贫困陷阱。

(四)重短期效益,轻长远考虑

扶贫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不落地,扶贫资金就无法使用,因此,目前喀什市许多扶贫项目存在盲目立项,并没有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安排,而是通过大量资金投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对扶贫项目的市场前景欠缺考虑,更缺乏支持力度,使扶贫对象对项目带动脱贫失去信心,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扶贫工作只限于农村地区和农村贫困人群,缺乏前瞻性,所以,目前出现了大量失地农民,部分扶贫区域和对象划归为城市和转化为城市居民,而使这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无法

·41·

“贫困—开发—贫困”

江汉学术总第34卷

享受扶贫资金。

今后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喀什市处于大开发、大发展时期,国家乃至世界将目光投向喀什这座古老城市,希望见证这座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城市如何快速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由于国家的大力支持,喀什市近几年城镇化的进程在快速推进,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社会问题和新的贫困,以前制定的扶贫开发政策出现不适应性,如何实现扶贫的转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

四、对喀什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建议

随着喀什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带来城乡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和相对贫困的凸显。

目前,喀什市扶贫工作必须要发挥扶贫对象的内生性,实现他们主动参与到扶贫开发项目中来,通过项目参与,提高自身能力,实现自我发展。那么,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制定扶贫政策和扶贫项目;其次,基层政府在实施扶贫项目的时候,必须改变以农民参与扶贫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应让农民全程参与到扶贫开发项目中,在鼓励农民参与扶贫项目后,随时关注项目的实施情况,对农民给予合理的引导,为他们找到产品销量,使农民获得实际收益,改变贫困状况,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要实现扶贫对象更好地参与到扶贫开发项目中,必须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实现主观愿望与实际能力相一致的参与式扶贫。建议国家在扶贫资金使用范围上给以更大空间,进一步加大在技能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上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大的倾斜,提高对农民培训的补助标准。

此外,现有部分贫困群体将扶贫看做国家应给的福利,不拿白不拿,即使参加培训,也是流于形式,并未学到真正的技术和实现就业。因此,事实上扶贫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助长了懒汉思想。因此,加强宣传和舆论导向,使他们认识到扶贫开发的真正目的。特别是加强对新一代贫困群体的国家认同和感恩教育,让农民对变迁有接纳和内化的过程,减少对立情绪、解决好合理诉求,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与认同感,真正让农民走出贫困,走向富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扶贫模式。

综上所述,喀什市的扶贫开发使反贫困进入新

42·

的阶段,即国家扶持和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阶段,为贫困人口的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喀什市的快速城镇化和社会转型,又会带来新的贫困问题,从而必然对喀什市的反贫困提出新的挑战。机遇和挑战并存,要求我们必须正视出现的新问题,在解决现有贫困问题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新的贫困问题,对症下药,从而预防和阻止新的贫困问题,真正实现脱贫、减贫的目标,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注释:

参见喀什市扶贫办:效和典型做法》(电子版)《喀什市,喀什市扶贫办内部资料,2012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成第②1参见页。

作》(电《喀什市关于落实中央扶贫开发政策措施的汇报工子版),喀什市扶贫办内部资料,2013年4月4

日,第2页。

(电子版初稿)参见喀什市史志编纂委员会,2013年,第465《:、喀什市年鉴466页以及《喀什市·2013年刊》2012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和典型做法》(电子版),喀什市

扶贫办文件,第1页。

④参见喀什市扶贫办:效和典型做法》(电子版)《喀什市,喀什市扶贫办文件,2012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成第5页。⑤参见喀什市扶贫办:效和典型做法》(电子版)《喀什市,喀什市扶贫办文件,2012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成第6页。⑥

参见喀什市疏附县政府内部资料:实现脱贫致富——疏附县明尧勒村发展旅游扶贫产业

《围绕旅游扶贫产业初见成效》,2013年。

⑦参见喀什市社会发展座谈会展》——喀什市扶贫办领导的发言内容。

《喀什市社会稳定和社会发⑧

参见课题组在喀什市疏附县调研中召开疏附县政府座谈会《关于疏附县社会经济发展》——一位当地维吾尔族干部的发言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中国农村扶贫开

发的新进展[EB/OL]. (2011-11-16). http://news.xinhua⁃

2]央视网net. com/politics/2011-11/16/c_111171617.. 中国贫困人口1. 28亿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

htm

一. [EB/OL]. (2012-12-18). http://jingji.cntv. cn/2012/

3]韩建民,10/18/ARTI[**************]4.韩旭峰,朱院利. 西部农村贫困与反贫困路径

shtml 选择[M ].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55.责任编辑:郑晓艳

(Email :zhengxiaoyan1023@hotmail. com )

[[[·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