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育才幼儿园幼儿园小小班观察记录

石狮市育才幼儿园幼儿园小小班观察记录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9

一、 小小班幼儿问题行为案例

案例一:“我不要上幼儿园”(拒上幼儿园)。早晨来园时,在活动室里就能 听到天天吵着要回家的声音。当我从他妈妈手里接过孩子,妞妞哭的更厉害了。之后,不愿意吃饭、不肯睡觉,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案例二:“子涵咬了我的手!”。早锻炼时晴川突然哭着向我跑过来,边伸出 小手边说:“老师,彬彬咬我的手了„„呜„„”我心平气和地问:“彬彬,你怎么咬晴川叱?”没想到,彬彬竟然一点没有做错的感觉,兴奋的跑开了。 案例三:“将玩水进行到底”。中餐前,小朋友都去洗手,过了好久发现怎 么这儿少了一个人呢?一看,平平正在盥洗室里玩水呢。衣服上、裤子上全都是水。我问:“你怎么不洗手,在玩水呢?”谁料他竟然大发脾气,边踢门边喊:“走开,我要玩,我就是要玩。”

二、小小班幼儿问题行为的预防与引导

1.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及集体生活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教给幼儿与人交流的方法、途径、应遵守的规则,非常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当然在选择游戏是要根据幼儿需要,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让幼儿体验到游戏的愉悦,增强幼儿参与意识,逐步适应幼儿生活。

2.教师鼓励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更应恰到好处地运用表情的鼓励和手势性鼓励以及身体接触性的鼓励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3.同伴群体的影响

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托班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因此,同伴群体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将同伴群体作为参照点来引导自己的行为。通过他人来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道德行为。

4.进行初步的常规训练

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消除问题行为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幼儿在得到训练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了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最初可以在生活习惯方面,随着孩子入园时间的增长,对他的能力培养着重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心等方面。

5.开展个别辅导

一个集体中,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气质类型都不一样,在集体教育的同时,对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更有助于他的成长。

基于托班个案观察记录的前提下,教师对问题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与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幼儿每一个细节,有针对性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个别辅导,使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心理上的压力,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9

情况分析:今天,我们吃的是面条。凯磊小朋友也不着急着吃,先东张西望了一会儿,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条汤,放在嘴边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无数口汤可是就是不吃面条。我走过去,对他轻轻地说:“我们要使劲吃饭,吃的多身体好,长的高的。”听完后,他说:“妈妈说了我好好吃饭会长很高很高的。”我说:“对!我们凯磊小朋友可棒了,现在都自己吃饭了!”听完,他开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条放入嘴中。这时,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条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不再东张西望,一直盯着我的勺子什么时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几口他说:“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扬了他,他很高兴,不一会儿一碗面条就吃完了。拿着碗来到我面前大声说: “老师,我都吃完了。”我表扬了他,发给他一朵小红花,并且要求他以后争取在家里也这样。他点点头,非常高兴,不时拿着小红花给别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行为分析:从今天观察的情况看来,凯磊小朋友在家里长久养成了一种“饭来张口”的习惯,他并不是很挑食,只是懒得自己吃饭。他吃饭时对他人存在着依赖性,这与他长期由奶奶喂养有一定关系。但是在今天老师的喂饭过程中,他是比较有目的性的在吃饭,并且主动要求自己吃饭,这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当老师表扬他时候,他非常高兴,说明奖励对他很有帮助,今后要多多对他进行鼓励。

小结: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多是自幼逐渐培养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证营养均衡,身体健康,精神愉快,身心正常发育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饮食习惯不好的孩子,身体较弱。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仅靠老师单方面的努力还是不行的,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家庭膳食中,为幼儿的全面营养做些努力。要教育、帮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从小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才能健康成长。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9

情况分析:自由活动时,黄煜主动地承担起“椅子小班长”的责任,帮助椅子老师摆放凌乱的椅子。

午饭的时候,他会安静地用餐,当吃到一半的时候,他会停下来说不想吃,当老师说到“班长要给大家做出好样子。”他会继续开始用餐,直到把饭菜全部吃完。 午睡醒了,他安静地躺着,不说话,不影响身旁的小朋友休息。要知道,在他不是班长身份的时候,他会在大家都睡觉的时候唱歌,不停地起来小便。 最明显的是,他的心情好于往日,与同伴的交往也趋向正常,对小朋友不再怀有敌意。从他当上小班长那天开始,班里由挑起的矛盾次数为零。

黄煜对“班长”的这块牌子是情有独钟,当我宣布有他担任班长那刻起,他就像了一个人一样:玩玩具、洗手、吃饭、与人交往都和善、斯文了许多,即使发现他有不守规则的时候,只要一说“哎呀,黄煜表现不好,当不了班长了,‘班长’牌子要跑掉了。”他就会立刻表现得很乖。

于是我们老师就商量决定,一直由黄煜来担任班长一职,让他一直以“班长”的特殊身份来约束和要求自己。

通过这样的尝试,黄煜的表现终于有了可喜的进步。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9

观察现象:1、每到集体活动时,诗函总是缺乏积极性,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在最后一个,注意力不集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2、从家中带来的食物或玩具从来不与其她小朋友分享,存在一定的自私心理。

3、有时犯了错还不准别人批评指正。即使勉强认错,也是昙花一现,没有多长时间该怎样做还怎样做。

教育措施:1、找一位平时在班中较积极认真的小朋友和她做朋友,每到集体活动时(例如:列对做操)都让这位小朋友和她一起进行,增强集体意识;

2、针对欣欣语言丰富这一优点,平时可以请她为别的小朋友讲故事,说儿歌,树立她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使她感到她是这个集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多找机会与伙伴合作,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让她感受和体验到与别人共同合作和分享成功的快乐

效果分析:1、和好朋友相处了几天,诗函每到集体活动时不再拖到最后,也感觉到自己应该和其她小朋友一样以集体为中心,树立集体荣誉感。

2、与同伴共同分享一件物品时,有时仍表现出不情愿,但比以前已有了很大进步。

石狮市育才幼儿园幼儿园小小班观察记录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10

情况分析:对于刚出生的小宝宝来说,吸手指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看到还觉得可爱。可是一个三岁的孩子上幼儿园了还经常的吸手指,这就会引起妈妈的担心,这个不好的习惯还会影响牙齿的发育,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和妈妈一起努力,帮助孩子该掉这一不好的习惯。

观察实况一:

上活动课时,孩子们和我一起说儿歌,我看到筠筠小朋友把手放在嘴巴里吃的那个香,为了不打绕孩子们上课,我悄悄地走过去把他的手拿开。

观察实况二:

孩子们在聚精会神在看动画片,这时我发现筠筠的手还是放在嘴里,动画片中的可笑镜头,毫不影响泽泽吸手指。

观察分析:

筠筠吸手指是在开学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的,我发现以后也是经常的提醒他,可是还是没有改掉,我考虑到孩子吸手指已经成了一个习惯,要想改正过来,我们还要下一点功夫。

我询问了家长,家长肯定了我们的说法也为此很着急,,希望我们老师能有好的办法让孩子改掉这个不良的习惯。家长的心情我们理解,但是我们了解了孩子这个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改好的,我发现他的手已经变了形,要想改正需要一个慢长的过程,并且希望家长和我们一起配合帮助孩子。

实施的措施和效果:

首先我给孩子们讲故事,让他们通过故事明白吸手指的坏处,让孩子们都来讨论吸手指后的后果,并且让孩子们监督看看谁有这种不好的习惯。

当孩子们在玩玩具时,发现孩子吸手指的现象,我通过安抚的方式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手指转移到玩具上。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双手不空,让他有事可做。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他淡忘这个习惯,改掉这个毛病。

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尽可能不让孩子感觉孤独,如果发现我们会通过和他聊天转移他的注意力,并鼓励小朋友和他一起玩、一起做游戏。

在活动课上如果发现吸手指,我们就用眼神、动作、语言提醒他。

用鼓励的方法:如果它减少吸手的次数,就给他发小星星贴画进行鼓励。 家园合作:对孩子吮吸手指的行为,父母应该避免打骂、指责、武断制止,而应尽可能消除引起孩子吮吸手指的原因,利用假期多陪陪孩子,努力用温暖的爱心去关怀孩子,使孩子把注意力转向愉快的心情。

一段时间以后,筠筠进步很大,吸手指的次数越来越少。有时正当他无所事事的时候,也是我们采取办法应对的时候。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你用心去观察,找到好的方法,就会有所改变,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

石狮市育才幼儿园幼儿园小小班观察记录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10

情况分析:小小班的宝宝入园半学期多了,规则的建立是幼儿集体教育的需要,它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提高幼儿生活和活动的质量,同时也可以规范和约束幼儿不良行为。

观察实录: 今天上午户外活动时,我和宝宝们在玩大型玩具“攀登滑梯”,宝宝们也在有秩序的排着队伍进行,玩了几轮后,有的宝宝就没秩序了,只见恒宇小朋友滑到下面后,马上跑回来,直接挤到了最前面,弄的后面的宝宝差点被推倒,当他再次滑下后又直接插到了队伍前面,后面的几个年龄小的宝宝只是瞪着眼睛在那儿等着,脸上显得很无奈,这几个插队的滑了三次,而他们呢竟然一次都没有滑过。

观察分析: 看到宝宝们乱插队的行为,让我想到了刚入园时的情景,那时候他们无论对什么活动都没有规则意识,因为每个宝宝在家都是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可一学期以来,宝宝的这些不良行为已经慢慢消失,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规则意识慢慢建立。

实施措施: 1.面对这些插队的宝宝,我装作什么都没发现一样,慢慢排到了队伍最后面,一个一个等着上攀登网,这时候排在前面的几个宝宝都好奇的回过头来看着我,有的宝宝还问我:“老师,你也喜欢滑滑梯吗?”我高兴的答应。这时候,我敏感的发现,那几个爱插队的宝宝滑下去后没有直接插到前面,而是迅速跑到了我的后面,因为他们都喜欢和老师挨着,还不时的拉拉我的衣服,牵着我的手,就这样一个一个轮到了我,等我站到上面时,我告诉宝宝们:“滑滑梯一定要先排队,这样每个宝宝身体才健康,滑梯也喜欢和他做好朋友,不然,滑梯会生气的······

2.另外,我还利用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宣传:从小培养宝宝的规则意识,首先家长做好表率的作用,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宝宝;另外要锻炼宝宝无论做什么要学会等待,学会谦让,只有我们家园配合才能让宝宝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实施效果:

我一直这样排着队伍和宝宝们滑了几次,宝宝们也很认真的排着队,再看看那几个插队的宝宝也似乎认识到了错误,每次都认真的排着队,偶尔有几个年龄小的宝宝有犯规动机时,子涵,乐乐等几个宝宝马上会教育他们:“滑滑梯要先排队,不然滑梯会不高兴的······”

排队是一种规则意识的体现,排队的好处是大家达成共识的,那就是保障安全,可以避免许多幼儿纠纷和其它安全隐患、保障畅通,避免了阻塞,可以省时,体现有序、整齐舒畅,避免散乱。衷心希望我们小小班的宝宝从小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使生活及活动的质量得到提高!

石狮市育才幼儿园幼儿园小小班观察记录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10

情况分析:吴铭轩相对于同龄孩子来说,有很多特别之处,如:无缘无故推人,抢玩具,爱欺负同伴,时常搞一些破坏行为,对老师的指责无动于衷,有时候甚至还和老师对着干。一不开心就发脾气,有时甚至独自逃出班级,一个人在外面玩耍。伙伴们都不愿意和 杨斌斌玩,都说 吴铭轩是捣蛋鬼、坏孩子,这样更加剧 杨斌斌和伙伴们之间的矛盾。 杨斌斌的妈妈在上班,妈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但收效甚微。孩子的爸爸非常溺爱孩子,即使孩子闯祸了,只是教育几句就完事了,不会过多批评,,即使这样, 吴铭轩的爸爸还是很袒护自己的孩子。孩子犯了错,作为老师了解情况后当然要严厉批评,但是孩子对老师的批评无动于衷,还是任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慢慢孩子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

学期总目标:

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逐步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孩子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第一阶段目标、措施:

1.通过老师对孩子的跟踪观察,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做到先了解,再解决。

2.逐步增强孩子的自控能力,培养孩子的坚持性。

第二阶段目标、措施:

1.不在同伴面前指责孩子,注意挖掘孩子的长处。

2.采取各种方法,有意识地树立孩子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让先思溢成为同伴心目中的好孩子,好榜样。

三、措施与效果:

所有的孩子都有缺点,也有闪光点。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不能放大孩子的缺点而忽视孩子的点滴进步。对于吴铭轩这样既特殊又普通的孩子来说,采取强硬的教育手段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常以表扬为主,发现孩子的优点,哪怕是一点点也好,都要鼓励其他孩子向他学习,让其他同伴改变对他的偏见,认识到这个平日里调皮的孩子也有优点,同样是好孩子。在得到了老师和同伴的肯定后,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同时,孩子在其他方面也有了进步,现在很少出现故意攻击小朋友的行为了,自从让他尝试做小老师之后,孩子的学习常规也有了明显的进步。阳阳爸爸也反映,孩子在家也喜欢做小老师,行为习惯比以前好了很多,有时是以老师的身份在约束自己。在吃饭、午睡等方面也表现良好。本学期我们还评王超为“进步奖”,让同伴、家长都对孩子刮目相看,一个往日里的捣蛋鬼也能得到奖状。这为孩子能做得更好树立了更强的自信心。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小学了,我想,作为小学生的吴铭轩一定会给老师、家长、同伴带来更多的惊喜,让我们期待吧!

幼儿园小小班观察记录: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10

情况分析:班里有个叫鸿铭的孩子,一直让我很头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而且,"罪状"也是十分齐全,有打人,骂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头发等。我感觉,每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鸿铭的名字。我尝试很多办法来教育他,谈心说服,严厉批评,让他转换角色,体会其他小朋友的心情都没有什么明显效果。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而且基本已经放弃,认为孩子是无可救要的。我意识到,原因就在于此。家庭、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也对自己放弃了。一个对自己不报希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抛弃了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鸿铭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小星星时刻",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在为他贴小星星时,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早晨,鸿铭通常来园很早,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还照老师的样子,把破损的图书全部粘好,晾干,然后很有耐心的摆放整齐。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而且通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发现三:区域活动中,在智力魔珠游戏中,胡骏拼的又快又好,而且还帮助新来的小朋友夏寒,教她怎么玩,小老师做的十分好。当天的评价活动,夏寒就讲了鸿铭帮助自己的事,还有几个小朋友说鸿铭改正了错误,现在很棒。我看到了鸿铭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相信鸿铭以后会越来越好。

分析与思考:通过鸿铭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21世纪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机遇,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将孩子培养为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11

情况分析: 凯磊小朋友一个宝宝,他聪明、活泼、长得非常帅气,是个人

见人爱的小男孩。可就是无论玩什么,用什么从来不知道谦让,总是喜欢自己独有。现在的宝宝大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予孩子。就是因为这样的环境造成了孩子不懂得如何去谦让的行为。而从小注重培养孩子谦让是我们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取的成功相当重要。

观察实录:今天早晨的活动中,我把买的新玩具刚放到桌子中间,凯磊一下就把玩具揽到了自己的怀中,弄得别的宝宝目瞪口呆。还有今天上午的《快乐诗画》操作活动中,宝宝们正在认真的涂着漂亮的小鱼,乐乐小朋友突然告诉我:说她要用红色彩笔涂小鱼,可是红色彩笔却让凯磊抢去了,当我问乐乐时,他认真的说:“我的红色彩笔不下了,我想用用她的涂一条红色的鱼。”

观察分析:

凯磊在家一家人都宠着他,好东西留给他吃,玩具任他玩,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家长都尽可能的满足孩子。也不会有人去和孩子争抢,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才造成了孩子现在的行为,对任何东西都不知道如何去分享,从而也就不懂得如何去谦让。

实施措施及效果:1、面对凯磊的行为,我先是采用了说服教育,讲道理:让他了解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让他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所有东西就是大家的,如果一个人拿起来的话,别人怎么办?并采用了换位思考的做法:其他宝宝也把把玩具揽到自己怀中,让于晨体验一下没有玩具是什么心情?

2、还有需要用别人东西的时候,可以先和人家商量,等他用完了,在人家允许的情况下才可以用,如果随便拿人家的东西,彩笔宝宝也会不喜欢的。同伴之间一定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才好。这时的凯硕似乎明白了道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慢慢把玩具推向了中间,并且和其他宝宝一起玩起了玩具,还不时的听到他们的对话:“我们搭个高楼吧!”“你看我插得火车多长啊!„„彩笔呢,也小心翼翼的回到了叙源的彩笔盒中。

作为老师,我们应将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贯穿于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及时引导。我相信,只要我们多注意这方面的教育,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11

情况分析:最近几个下午,总发现几个宝宝的鞋子反着穿着,每次在老师的

提醒下,有的宝宝很快换过来了,可有的宝宝无论怎么换,穿到脚上后鞋子还是反着的。小小班的宝宝认识能力较差,鞋子的反正分辨起来确实有难度。所以,培养宝宝正确区分鞋子的正反是关键,掌握快速穿鞋子的技能是最重要的。

观察实录一:

前天下午,诗睿从厕所出来,鞋子反着穿着,我提醒他:“诗睿看一下你的鞋子怎么了?”他马上意识到穿反了,并且坐到椅子上,立即换了过来。紧接着,恒宇也跑到我面前问我:“老师,你看我的鞋子对了吗?”我说:“你自己看看啊!”(其实,恒宇穿的是对的)他便走开了,可没想到他回去后,竟然把正的又换成了反的。很明显,他们对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

观察实录二:

今天下午,我刚到幼儿园,就发现欣欣的鞋子反着穿着,我说:“欣欣,你的鞋子反了,快换过来吧,”他把两只鞋子一起脱了下来,在那儿比划了半天,可穿到脚上的却还是反着的。

观察分析:

由于现在的宝宝在家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忙于工作,爷爷、奶奶溺爱孩子过渡,在家样样事情都包办代替,至于衣服怎么穿,鞋子的反正,那是大人的事,宝宝只管像木偶似的等着就好,所以致使他们的自理能力较差。

实施措施及效果:

面对宝宝的情况,首先,我想到了一首学过的儿歌《鞋宝宝》,儿歌的内容就是教宝宝如何区分鞋子的正反,对宝宝是否穿对鞋子帮助很大,于是我把这首儿歌运用到了生活中,我先是在黑板上画了一双鞋子的示意图进行了讲解、区分;然后,用一个宝宝的鞋子做了演示,宝宝们也一边把小脚并拢,一边念儿歌:“两只鞋宝宝,一对好朋友,穿对了,高兴头碰头,穿反了,生气背对背。”我还让宝宝相互检查,看一看鞋宝宝是生气了还是高兴了,我看见宝宝都认真的检查起来,嘴里还说着:“高兴了”“生气了”,我还对在幼儿园午餐的平时经常穿错鞋子的宝宝单独讲解,教他们怎样检查自己的鞋子,怎样让鞋宝宝高兴起来,宝宝们都很感兴趣,也表现的特别兴奋。为此,我还让宝宝们进行了穿鞋子比赛,通过活动,宝宝们不仅能分清鞋子的对错,还大大提高了穿鞋子的速度。

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宝宝感兴趣的儿歌、故事、歌曲等,只要我们把它们正确的运用到生活中,要比老师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教效果要好的多。所以,我们老师平时就要懂得学以致用,这样既有利于宝宝们快速掌握技能,还能培养他们的许多行为习惯!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11

观察实录: 午餐快结束了,大部分幼儿已经出去散步了,只见乐乐等三、四个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进餐,我用眼神暗示他们稍快些。只见几个幼儿马上快速地嚼起饭来,只有乐乐一个人还慢吞吞地、不着急地、自顾自地悠闲地进餐,不时还玩弄一会儿。“乐乐,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个人了,需要我帮忙吗?” 乐乐看了我一眼,终于说,我吃不下了。

分析: 欣欣小朋友在班级中做任何事总是慢吞吞的,吃饭慢、穿衣慢、洗手慢。。。从不争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蜗牛。姥姥反映在家也这样,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动。不过,她做事较仔细,不慌不忙,不易冲动,比较冷静,喜欢思考,观望。

反思和措施 :

一、“积极鼓励”策略

运用集体荣誉感去激发思远,让琰琰抓紧自己的动作,为集体争光,并长此以往地影响她,让琰琰逐步形成新的习惯。

二、“感受代价”策略

我们与她家人交流,希望他们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帮助乐乐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响去公园玩的时间”、“饭吃慢了,会错过好看的电视”等,以此激发她尽快完成的目的。

三、“濽移默化”策略

经常玩一些“争上游”、“争第一”的竞赛游戏,因为在游戏中孩子能真正体会“准确快速”的内涵,在孩子感受获胜后的愉悦时逐渐远离“慢吞吞”。 其实,个性的转变与发展要经过长时间的磨合。只要老师、家长能配合默契,能正确地看待孩子的个性,对待孩子不急躁,长时间地给予孩子良好环境的影响,孩子一定会有变化,会成长得非常好。我们期待着琰琰的变化,相信她一定会有好转。

石狮市育才幼儿园幼儿园小小班观察记录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11

案例背景:对于初入园的孩子来说,分离是件难以接受的事。往往会出现分离焦虑,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

观察一:欣欣小朋友早上来园时,不管老师是笑容满面的迎接还是连哄带抱,总是一副泪眼朦胧的接过来。并且是一步三回头的盯着门口,嘴里还不停的叫“爸爸,爸爸”。每当欣欣来园时,往往是先闻其声再见其人,“我要爸爸„„”。只见欣欣紧紧的抱着爸爸的脖子,不愿放手。爸爸忙哄着欣欣,“好,抱抱你就进去”。看来,都难舍难分。

观察二:黄煜是每天早早来园,妈妈先带着在园里四处玩玩。见到老师还懂得先主动打招呼。“老师,早上好!我来了”。听这语气,还以为慢慢适应新环境了呢。可一到吃饭时间,听到其他孩子哭,黄煜也跟着哭了,“老师,我要妈妈。呜呜„„老师,你喂我”。午休时间一到,黄煜又开始了。“老师,你打电话给我妈妈好不?我要妈妈,我不睡觉”。

观察三:子涵早上来园,总是在门外徘徊,无论老师怎么哄,妈妈爸爸怎么说都不愿进班。妈妈只好把他抱了过来,可老师一接手抱过来,子涵就大哭大跳。完全不理睬老师。

分析1、环境的变化。幼儿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还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吃、住、行与家都不一样。例如:饮食不合口味,大小便的便器与家里的不一致,睡觉的小床发生了变化,活动的自由度受到了限制等,所有这些物理环境的变化,让幼儿深感离开家庭的迷茫和痛苦,思念家人的情感油然而生,他们就会产生情绪的流露:哭闹、厌食、悲伤等。

2、保教人员的教养态度。教师如果对幼儿哭闹、沉默寡言一系列消极的情绪以粗暴训斥、恐吓来终止,常以长者自居,力求“师道”的刻板形象,随意的指评,惩罚幼儿,这样会加深幼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增加了幼儿的恐惧心理。

3、家长的因素。在幼儿入园前期,大多数孩子在家吃饭、整理衣服,父母、祖辈完全代办。这些“小皇帝”、“小祖宗”倍受祖辈和父母的宠爱,也直接导致幼儿自理能力欠佳,时时事事依赖家人,情绪发展迟缓,独立性差,难以忍受集体生活。家长干涉过多,不允许和其他幼儿交流,导致幼儿社会性发展缓慢,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就是放心不下,迟迟不愿离去,亲亲,抱抱依依不舍,更有甚者与幼儿一起哭。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听话就给你送到幼儿园,让老师教训你。”家长还把老师比做“大老虎”,小朋友听后就诱发他紧张、犹豫的心理。

4、幼儿自身因素造成。幼儿自身独立自理能力欠缺。例:午睡时,不能自己脱衣服;盥洗时,不能自己整理衣裤。这时的幼儿常常会表现出无奈和焦虑,特别是自身性格内向的幼儿,更是不喜欢接近教师和小朋友,由此就会沉默寡言,社会性焦虑比较强烈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12

观察对象:郑可心

观察记录:

“老师,老师,帮我提一下裤子吧!”我停下手中正在填写的常规记录表,抬头一看,原来是韩诗彤上厕所出来我给她提裤子。见此情形我说:“老师教你提裤子吧,你都3岁多了,可以学着自己做了。”哪知我的话音刚落,诗彤立刻就拒绝了,连连摆手,嘴里喊道:“老师,我不会,我不会!我妈妈说了,自己提不上就找老师“。不会老师可以教你啊,只要学会正确的方法,多练几次,自然就学会了。让妈妈也看一看我们诗彤宝宝是很能干的,自己学会提裤子”,诗彤听了后,低着头一言不发,而且站在那儿一动也不动,看来,我的鼓励并没有激发起可心学着自己整理的兴趣,我只好先帮她整理了。

午餐时,为了配合锻炼诗彤的独立能力,我把以前老师分小碗、勺子,改成了让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来分,当然也叫到了可心,当我叫到她的名字时,诗彤坐在椅子上犹豫着,我便便鼓励她说:“可心好棒啊!会帮老师分餐具!”可心从小椅子上站了起来伸手去拿碗,可能是有点紧张,也有可能是独立活动的能力有点弱,只听见“咣”的一声,把碗掉在了地上,我没有责怪他,并叮嘱她小心一点,把碗拿好后慢慢地走,并告诉她没关系的,刚刚只是个小意外,可心听了一个劲的点头。

令人惊讶的是,接下来的几天,他竟然自己主动学着提裤子了,有时见她没整理好,我就帮着整理一下,竟然还不让老师帮忙,自己有模有样的整理,实在是太棒了。

分析措施:其实可心是一个非常聪明、利落的孩子,动手能力也不错,也喜欢动手。可见孩子自立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很多事还是想自己去干,可能是在家锻炼的机会少,我和可心的妈妈进行了沟通交流,而作为教师,我们既是孩子的教育者、引导者、援助者,应该给孩子创造环境、创造条件。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12

观察对象:幼儿李恒宇 李恒宇平时一直由奶奶给他接送,因此每天来园较早, 今天他又早早的第一个到校,奶奶一个劲地跟他说:“快叫老师早呀!” 李恒宇没有反应,低着头继续往前走。于是我蹲下身子跟他说:“李恒宇早上要跟老师怎么说呀?”他还是低着头不看老师,我跟他说:“那你就看一眼老师吧,”他还是不肯看,更不用说说老师早。他奶奶叹口气说:“咳,这孩子真是的就是这样不肯叫人,总在背后说,在家里也一样。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他在跟小朋友一起说话时声音很响亮,可一到集体面前说话时,他就不敢大声说,刚开始甚至还不敢上台。 在与李恒宇的接触中我还发现他的普通话语音非常不正确。有一次,他在唱歌曲:“小金鱼”。“一条鱼,水里游,都都单单在发愁…….”于是我走到他前面跟他说:“你唱得真好听,如果你把都都单单唱成孤孤单单肯定还要好听。你说说看:“孤孤单单。”并教给他发“孤”的方法,舌头缩起来,不要碰祝让气从嘴里发出来。孩子很乐意学,我让他慢慢说。由于他一直习惯了说都都单单,所以一下子纠正有点难。小小班的孩子好模仿,因此我说一遍,他也跟着说一遍。由于我是准备着而行的所以手里还拿着小金鱼的图片。我拿着两条小金鱼的图片,问他:“现在这条小金鱼还孤单吗?”他说:“不孤单了”“到底孤单吗?”“不孤单。通过反复的练习,小沈对孤的发音有了进步,有几遍已经能发对了。他从小是由奶奶领的,所以平时普通话说得较少,普通话的词汇也不多,总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 措施: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普通话发展情况,让家长平时也注意倾听孩子的普通话,如有不正确的,及时给予纠正,并让家长平时也能坚持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在班级网页与家园栏里共同宣传有关普通话的知识。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年.12月

观察目的:给幼儿发挥自我的空间,培养幼儿自信心。

观察对象:王雨玲

观察实录:户外活动时我正在组织幼儿游戏,突然有小朋友告诉我:“老师, 王雨玲在爬双杠!”我急忙向双杠方向走去,看到我, 王雨玲的眼睛露出了一丝恐慌:“老师我错了!”我问:“你哪里错了?”“我不该爬双杠,我„„”

王雨玲受惊后那怯怯的样子把我给逗笑了:“王雨玲,你能不能再爬一次?”“什么?再上一次?” 王雨玲有些吃惊。“是啊!再上一次,老师相信你能爬到顶端!但你一定要答应老师,保证自己的安全!告诉老是,能不能做到?”“能!!” 王雨玲回答的很坚定。“小朋友,我们给王雨玲加油好不好?”“好, 王雨玲加油!”“ 王雨玲,加油!”在我信任的眼神、肯定的语气里,在小朋友的助威声中, 王雨玲改变脸上那种恐慌的神情被一种自信所取代,快速在我和小朋友的加油中顺利爬到了头。

分析评价: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对孩子有太多的禁锢,并自认为这样孩子才不会受伤害,但实际上却让孩子在失去很多快乐的同时,也失去了大胆去“挑战”、去探索的机会,从而泯灭了孩子的上进心。

措施:针对幼儿某种自发的、颇具冒险性的行为,我们在保护孩子的安全,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接受我们“好意”的同时,更要积极运用语言激发孩子童趣、培养其进取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5年.12月

在娃娃角区域内,今天进区玩几位小朋友,这次他们玩的游戏是抢救在海啸中受伤的病人。游戏一开始,由俞俊烨为队长组成的120医疗队就忙开了。首先,他们接待的第一个伤员是小兔,因为小兔伤势比较严重,据俞队长讲它几乎没有呼吸了。于是,几个医生一起上,有的给小兔接氧气,有的给小兔打针,朱泽恩则在给小兔电击。我问他:“你这是在干什么呀?”他说:“这是最有效的抢救方法,我在电视中看到的,一般在伤员最危险的时候就用这个方法。”“真不简单!”我当即就表扬了朱泽恩。(这是由幼儿发起的一次活动内容,无论是在整体过程中还是在各个环节上,其积极行为多于消极行为)

这时,又有几个病人送过来了,当然,我也加入了他们的抢救队伍。(因为我听见医生们都在说:“太忙了,太忙了!”)小朋友见我参加了,都高兴的跟什么似的,劲头更足了,他们安排给我的任务是接听电话。于是,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共同活动中,内容更加丰富了。他们听心跳、摸胸口、相互讨论抢救方法„„忙进忙出,俨然一副小医生的样子。这时,又送来一个危急病人,是一个娃娃,好象连呼吸也没有了。小医生们开始议论纷纷:“陈老师,是不是他已经死掉了?”“不会吧?看看他还有没有气?”“先听心跳!有心跳就说明他还有气!”于是,他们有的捏捏娃娃的脸,有的推推娃娃,有的用听筒听娃娃的心跳„„在老师的引导下,又一次抢救行动忙碌而有序的进行着。在活动结束时,我表扬了他们120抢救小组。因为有了大家的合作力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将这么多的伤员抢救过来,小朋友初次经历了救死扶伤的过程,也尝试到了成功后的喜悦,小脸上个个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上述案例是一种由幼儿发起行为,引出的师幼互动活动。由于该活动是由幼儿发起的,所以,幼儿在活动中所能达到的教育性目标,不是教师所能掌握的,而只能从幼儿自己的活动及教师的反馈刺激中实现。这也就直接确立了幼儿在师

幼互动中的主动地位,激发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起初,该活动只是幼儿自己, 但在活动中途老师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活动之中,她不仅影响了互动中的教师和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的劲头更足了。教师在这次活动充当的角色不是管理者、指挥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教师不是告诉幼儿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是作为一个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以及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出现在活动之中。由幼儿关注的这次抢救海啸中受伤的伤员事件,自然引入到安全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提取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幼儿的情感需要出发,而不是局限于约束纪律和简单的传授知识,教师在与幼儿一起游戏的过程中,不是流于表面层次的互动,而是深入有效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在幼儿寻求指导时教师才适时给予引导帮助,鼓励幼儿自身主动的学习,来积极的建构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师作为一个支架,因帮助幼儿逐渐发展并逐步独立。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6年.1月

案例:今天的泥工活动又开始了,钧钧和几个孩子高兴地捏起了橡皮泥。钧钧把一团红色泥放在泥工板上,双手伸长用力的地搓着泥团„„一会儿她就搓出了一根长长的条状泥棍,他高兴极了,在那儿一边玩,一边看,一边开心的自言自语起来。过了一会儿钧钧小心翼翼地拎起了那根泥棍,蹑手蹑脚地走到我身边,对我说:“蛇!大蛇!”瞧着他瞪大了眼睛做出那“吓唬”人的模样,我被他“吓”了一大跳,他兴奋而得意的大笑起来。我看后,认真地对钧钧说:“这条蛇太像了,不过我们还可把它的身子搓得更长更圆,也可以想想办法让它的嘴巴张得更大。”他立刻凝神,若有所思似,“再来一次吧,做个更漂亮的!”我用期待的口气鼓励,“你一定可以!”他高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再次兴致勃勃地研究这条“蛇”„„分析: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看似没有安排什么具体的目标,其实,是有用意的。一个多学期下来,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捏泥经验,已经学会了做很多,如:蝴蝶、糖葫芦、小鸡、向日葵等。在此次活动中,我充分让孩子发挥想象,想捏什么就捏什么,而我只是做一名安静的观察者。雷梓钧年龄比较小,动手能力不是很强但他的想象力很丰富。在活动中,钧钧把橡皮泥搓成条状,而且把它夸张的想像成为一条“蛇”,连他自己都为此惊讶,同时也多么高兴呀!这对于他来说的确值得赞许。这时的他不仅有一种强烈的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更期望能够立刻得到他人的认同,于是他向老师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渴望。我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在情感上及时的回应他“吓了一跳”并不时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吓死我了”,同时又间接地建议“不过我们还可把它的身子搓得更长更圆,也可以想想办法让它的嘴巴张得更大。”有意识的引导了他该怎么做,让他满怀信心的再次进入创作。

采取措施:

我们班的孩子非常喜欢玩橡皮泥,在平时的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会做出很多不一样的作品。让幼儿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面对孩子的创造过程,面对活动的师幼关系,我们要做的是: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给予自己更多的观察机会。无论孩子最后能够拿出一份什么样的作品,老师要能在这份作品的创作中及时捕捉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对这种创作精神给予正确的认可和肯定,再加以适当的启发,让孩子尝试着把自己正在创造着的作品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链接”,拓展更多的思维空间,以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操作乐趣。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6年.1月

小班户外活动:运球

观察时间:2016年1月7日

观察地点:幼儿园操场

观察目的:能否与同伴商量友好游戏

被观察者:乐乐,筠筠,

幼儿活动情况记录:

乐乐找到了一个篮子,然后把两个羊角球放在篮子里,筠筠看见了走过来,用手拿掉了一个,乐乐表示不高兴,于是康康从边上又拿来了一个羊角球放在篮子里,乐乐准备想推动篮子,这时康康把篮子里的羊角球拿了出来,重新摆放让球更稳一些,萱萱也一起帮忙,两人观察差不多后,一起弯下身来进行向前推篮子(运球),推了一段后,他们撞到了一个轮胎,这时佳佳说:“我来帮忙吧”“好”于是三人一起推着篮子往前走,不一会又遇到一个障碍(轮胎)佳佳起身把轮胎搬到一旁,当他们把篮子转了一个弯继续往前时,俊俊跑了过来说:“你们干嘛呢?”突然蹲在他们篮子下方,康康连叫道:起来呀!佳佳立刻走上前把俊俊推开说:“你干嘛?”康康和乐乐商量着说:“往后”。俊俊追着问:“你们在干嘛?”萱萱说:“我们找不到我们的球。”康康说:“我们要把这些球搬到他们车子那边去”。说完萱萱、康康、佳佳继续推着篮子往前走,嘴里还念叨:往后。推了一会康康说:“左边”。于是佳佳和萱萱也跟着说道:“左边、左边”。 行为分析:

乐乐、康康、佳佳、俊俊是本学期刚入小班的孩子,对于来园近一个月的孩子们来说,他们能较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并能根据自己的身边物品进行游戏。 萱萱是个月龄较小的女孩子,每每来到户外时,她总是喜欢推着篮子,本次活动中其他的孩子们也跟随她一起运球,而不是直接玩羊角球。

康康是个认真的孩子,游戏中可以看出他把萱萱原本放好的球从篮子里拿出来,不断的重新摆放,待自己觉得满意的时候再和乐乐开始推。

佳佳是个开朗的女孩子,游戏中能及时发现乐乐和康康遇到困难,并能上前帮忙,但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直接,例如推开俊俊让其走开。

游戏中三个孩子对运球的目的不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相互之间能较好的用动作和语言与同伴一起游戏,三人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运球的方向,例如往后、左边。

游戏策略:

1.小班幼儿主观意识比较强,例如康康没有和乐乐商量直接把她放好的羊角球拿出来,可在以后游戏中引导幼儿尊重他人想法,若有不同想法可与他人商量或者合作。

2.小班幼儿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运用直观经验的,如游戏中佳佳直接推开俊俊,可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式和他人协商。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6年.1月

案例描述:又到了餐前洗手时间了,孩子们都有说有笑的洗着手,我也在旁边帮忙。谁知,这时叶子跑过来说:“教师,那边好多小朋友打起来了。”我一听,马上出去看,只见小宇在哭,还有好几个小朋友一起在打小迪。于是立刻制止了他们的行为,请他们先去洗手。决定等回教室再了解情况。

我先问了小迪是怎么回事,小迪说:“我跑过去不小心反他撞倒了,他就哭了”,“我有跟随他说对不起的”。他马上接了一句并用无辜的眼神望着我。小涛很快的接上来说:“不是的,是他故意反小宇扒倒的,我看到的。”我问小涛:“你认为是这样的对吗?”小涛点了点头。“那我们来问问小宇是怎么回事吧!”小涛又点了点头。我又问了小宇,小宇说:“他跑过来把我撞倒的。”小涛、小峰、小雨三个都没讲话,我又问了小峰你们为什么样要打小迪?“他反小宇打哭了,我们就要打他。”小峰大声的说。

分析与反思:在上面的事件中,如果简单的评价谁对谁错,那是及不负责的行为。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从各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事件中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不同。小迪平时喜欢跑,常和小朋友发生冲撞,安静地坐着的时间很少,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很短,在思维和言语方面发展的都比较晚;小宇跟随小迪一比个子就矮了好多,洗染好动中带着几分羞涩与腼腆,胆小易哭;小峰洗染好动、调皮、好问、好说、能互相帮助较富同情心,能听懂一些道理;小涛活泼好动,在游戏中表现出较强的好胜心,在同伴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最喜欢学画奥特曼的动作;小雨活泼好动中带着几分固执,喜欢说,喜欢问“为什么”?

教师对一个孩子的态度,会直接的影响该孩子在别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如果这个小孩子是老师经常批评的,那么这个孩子的伙伴肯定很少或者没有。曾经一段时间,只要打架,不管是看到或没看到的小朋友都会说是小涛打的,经过了解观察,其实很多事情都不像小朋友说的那样。经过我们及时的“拨乱反正”改变了小涛在伙伴心目中的形象。现在回想起来,不尽觉察到了最近工作中的疏忽。想想小迪刚上周他学小涛扔鞋子,小涛扔向前面的楼梯,他呢?却往后扔,刚好把装饰画的玻璃扔碎了。经过这件事也间接影响到了他在别的孩子心中的形象。使用权他无意中成了孩子心中的“坏了”。

在事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近阶段自己的工作哪儿忽略了,需要改进的,加强的。当教师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不能大声的训斥,也不能马上判定出谁的错。因为教师不是法官,而是幼儿的朋友,教师也在和幼儿园一起成长着。对于他们的不足,不对的地方也要尽可能的于其单独交流,在全体小朋友面前尽量不要刺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因为使用权每位幼儿在愉快的、互相尊重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是他们的权力,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教师 谢爱玲 时间 2016年.1月

观察目的:给幼儿发挥自我的空间,培养幼儿自信心。

观察对象:王雨玲

观察实录:户外活动时我正在组织幼儿游戏,突然有小朋友告诉我:“老师, 王雨玲在爬双杠!”我急忙向双杠方向走去,看到我, 王雨玲的眼睛露出了一丝恐慌:“老师我错了!”我问:“你哪里错了?”“我不该爬双杠,我„„”

王雨玲受惊后那怯怯的样子把我给逗笑了:“王雨玲,你能不能再爬一次?”“什么?再上一次?” 王雨玲有些吃惊。“是啊!再上一次,老师相信你能爬到顶端!但你一定要答应老师,保证自己的安全!告诉老是,能不能做到?”“能!!” 王雨玲回答的很坚定。“小朋友,我们给王雨玲加油好不好?”“好, 王雨玲加油!”“ 王雨玲,加油!”在我信任的眼神、肯定的语气里,在小朋友的助威声中, 王雨玲改变脸上那种恐慌的神情被一种自信所取代,快速在我和小朋友的加油中顺利爬到了头。

分析评价: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对孩子有太多的禁锢,并自认为这样孩子才不会受伤害,但实际上却让孩子在失去很多快乐的同时,也失去了大胆去“挑战”、去探索的机会,从而泯灭了孩子的上进心。

措施:针对幼儿某种自发的、颇具冒险性的行为,我们在保护孩子的安全,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接受我们“好意”的同时,更要积极运用语言激发孩子童趣、培养其进取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