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库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库

一、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城市用地: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们既是指已经建

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区范围而尚待开发使用的土地。

2.城市人口:指那些与城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的人口,他们常年居住在城市的范围

内,构成了该城市的社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建设的参与者,又都是城市的服务对象,他们赖城市以生存,又是城市的主人。

3.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市区范围内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也

包括设置在近邻但与城市的各项市政设施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等)。也就是市区或城区用地面积,除去水面、山地、农田以及暂时不宜建筑的地域。

4.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

线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万---5万)相对应,配建有一套完整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5.建筑密度:是恒量土地上建筑密集程度的指标,即用地上建筑的基底面积占建筑

用地的百分比。

6.城市性质: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指各城

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分工和职能。

7.绿化覆盖率:是反映城市绿化效果的一个指标,是指乔、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

的覆盖面积占城市规划用地的百分比。乔、灌木按树冠投影估算,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木不再重复计算。

8.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释放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

气温比郊外高的现象,即所谓城市的“热岛效应”。

9.容积率:是衡量土地开发强度的一个指标,即用地上的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

的比值。

10.铁路枢纽:在铁路网的交叉点或铁路网的尽端,有几个协同作业的专业车站与线

路组成整体。

11.居住小区:由城市道路或城市道路与自然界线(如河流)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的、

并不为城市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区内设有一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

12.千人指标:是根据建筑不同性质而采用不同的定额单位来算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

13.城市建设用地:指城市市区范围内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地段,也

包括设置在近邻但与城市的各项市政设施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如机场、铁路编组站、污水处理厂、通讯电台等)。也就是市区或城区用地面积,除去水面、山地、农田以及暂时不宜建筑的地域。

14.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城市外部进行联系的各类交通运输的总称。

15.城市用地标准:是总体规划远期用地控制标准,也是城市确定详细规划定额指标的

依据。包括城市建设地标准、城市单项建设用地标准、城市建设用地结构三部分。

16.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

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17.城市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和必要的示意性图纸。

18.风向频率图:累计某一时期内各个方位风向次数,并以占该时期内累计各不同风

向总次数的百分比。

19.城市绿地:是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

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市绿地是构成城市自然环境基本的物质要素。同时城市绿地的质和量乃是反映城市生态质量和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

20. 仓储用地:是指城市中专门用作储存物资的用地,主要包括仓储企业的库房、堆

场、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并不包括工业企业内部、对外交通设施内部或商业服务业内部的专用仓库。

21. 城市流动人口:是指短期从市外进入城市办理公务、商务、探亲访友和旅游度假

的人口。

22. 市朝一夫:这是《周礼·考工记》中有关城市型制论述的一句,“市”即市场,“朝”

即是皇帝朝政的场所,“夫”是面积单位,指一个劳动力平均一年所能耕作的田地范围,一般方圆百步。即“市”和“朝”的面积大小各百步。

二、 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 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提出

了“田园城市”理论。

2. 我国将城市分为五类:工业城市、交通港口城市、中心城市、县城、特殊职能城市。

3. 邮电设施用地属于城市用地分类中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其代码为U。

4. 计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有劳动平衡法、职工带眷系数法、综合平衡法。

5. “雅典宪章”中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活动的正

常进行。

6. 从城市使用的观点看,仓库可分为:储备仓库、转运仓库、供应仓库、收购仓库。

7. 城市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

8. 工业用地的适用坡度为0.5%--2%,居住用地的适用坡度为0.3%--10%。

9. 按照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范,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

中类和73小类。

10.居住区绿化的标准可按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来衡量。

11.在研究城市人口的年龄构成时,通常根据年龄统计作出年龄构成图百岁图。

12.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设计方法有设计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

13.殡葬设施用地属于城市用地分类中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其代码为U。

14.按劳动构成,城市人口可分为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

15.原始固定居民点的两大特点:迎水、向阳。

16.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包括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

17.城市道路系统形式有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混合式。

18.居住区规划设计中沿街建筑长度超160米时应设消防通道。

19.城市中居住用地指标包括居住用地占城市总用地的比重和居住用地人均指标两部分。

21.当住宅区内红线大于10米的道路与城市道路相交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度。

22.五层住宅山墙临居住小区道路时,建筑应退后道路2米。

23.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分三个方面现场踏勘,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

24.各级公共建筑合理的服务半径为:居住区级800-1200米,居住小区级400-500米,

居住组团级150-200米。 25. 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基本布置方式有两种:一是设在住宅或其它建筑的底层,

二是独立设置。

26.

27. 根据居住区的功能组织和居民对绿地的使用要求采取集中与分散,重点与一般,

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

28. 居住区的用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住宅用地,公共服务

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

29.按劳动构成,城市人口可分为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

30.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分三个方面现场踏勘,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

31.在研究城市人口的年龄构成时,通常根据年龄统计作出年龄构成图百岁图。

32.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设计方法有设计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

33.管线工程综合一般可分为规划综合,初步设计综合,施工详图的检查三个工作阶

段。

34.中学属城市用地大类中居住用地,其用地代码为R。

35. 最早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结果。

36.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37.《雅典宪章》核心的规划思想是功能分区。

38. 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能作为城市水源的

为潜水、承压水。

39.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40. 根据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标准》的规定,Ⅲ级城市,规划人均用

地指标为90.1~105㎡/人。

41.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42. 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小于9米。

43. 城市用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以及水厂自身用水、管

网漏失水量、其他未预见水量等。

44. 根据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城市规划用地标准》的规定,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

地的比例为20%-32%,人均18-28㎡,大中城市不得少于16㎡/人。

45. 按部颁标准,城市绿地的指标分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三

项指标。

46. 确立城市性质时必须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城市的“共性”作为城市的性质;

另一种是不区分城市基本因素的主次,——罗列,结果,却失去指导规划与建设初中的意义。

47. 城市道路系统可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

三、 简答题(40分)

1.简述卫星城镇理论的发展过程(4分)

1)卧城--- 除了居住建筑之外,还有起码的生活福利机构。

2)半独立--除了居住建筑外,还设有一定数量的工业企业和服务设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仍去母城工作。

3)独立--- 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而且还有一定的工业,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基本上可以就地解决。

2.简述各种对外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8分)

1)铁路;良好的通过能力和较高的速度,运量大,成本低,不受季节和气候条件限制,可保证中途的经常不断运输;但投资多,对铁轨、机车的技术要求较高;

2)公路;运输速度较高,投资较省,道路容易修建,基本可保证不间断运输,可

达性最强,适合中短途运输;但运量较小;

3)水道运输量大,投资省,成本低,对城市的干扰较少,但速度较慢。海洋及大江适合中长途运输,内河则适合中短途运输;

4)航空运输速度最高,特别适合长途客运,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成为城市重要的运输方式,但成本高运量少,且受气候条件限制,对城市的干扰较大。

3.简述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功能(5分)

1)城市园林绿地分为公共绿地、专用绿地、街坊庭院绿地、道路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和风景旅游区等;

2)改善自然环境: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吸尘减噪;

3)调节小气候;改善空气湿度、温度,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

4)美化城市环境;园林绿地景色宜人,丰富了城市空间景观,并为居民提供了休憩的场所;

5)战备、防震、抗灾功能。

4.对于防震区的居住区规划应注意哪些问题(4分)

1)居住区的用地选择避开不稳定地段。

2)考虑适当的安全疏散用地,便于居民避难和搭建临时避震棚屋之用。

3)居住区内的道路应平缓畅通,便于疏散,并布置在房屋倒塌范围之外。

4)居住区内的各类建筑除考虑建筑物设防烈度外,房屋形体尽可能简单,同时还必须采用合理层数、间距和建筑密度。

5.简述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1)主要是两个方面:自然增长、机械增长。

2)自然增长指人口再生产的变化量,即出生与死亡的净差值。

3)机械增长指由于人口迁移,所年形成的变化量,即一定时期内,迁入城市的人口与迁出城市的人口的净差值。

6.简述“人车分行”交通方式原则(6分)

1) 进入住宅区后步行通路与汽车通路在空间上分开,设置步行路与车行路两个独

立的路网系统;

2) 车行路应分级明确;

3) 在车行路周围或尽端应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车位;

4) 步行路应该贯穿于住宅区内部。

7.简述仓库用地布置的一般原则(6分)

1) 满足仓库用地的一般技术要求。

2) 有利于交通运输。

3) 有利于建设,有利于经营使用。

4) 有足够的用地,并有一定的发展余地,尽量节约用地。

5) 沿河布置仓库时,必须留出岸线,照顾城市居民在生活、游憩利用河(海)岸

线的需要。

6) 注意城市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保证城市安全,应满足有关卫生安全方面的

要求。

8.简述郊区的功能(6分)

1)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2)为城市设施提供分布空间。

3)为市区供应农副产品。

4)作为市民的游憩基地。

5)接纳市区疏解的人口。

6)协同市区发展经济。

9.简述用地评定的含义及其把用地分为哪几类(8分)

城市用地的评定是在调查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基础上,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以及整备用地在工程技术上的可能性与经济性,对用地的环境条件进行质量评价,以确定用地的适用程度。

通常将用地分成三类。

一类用地:是指用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

二类用地: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后才能够修建的用地。

三类用地:是指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10.简述居住区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6分)

沿街线状布置;

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

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

11.简述居住区道路分级标准(4分)

居住区级道路,红线20—30米;

居住小区级道路,红线10—14米;

居住组团级道路,路面4—6米;

宅间小路,路幅宽度不宜小于2.5米。

12.分析“人车分行”交通方式产生的原因(4分)

保证居住区内部居住生活环境的安静与安全;

避免区内大量私人机动车交通对居住生活质量的影响。

13.简述居住区供水系统的分类(6分)

分类供水系统; 分压供水系统;

分质供水系统。

14. 我国居住区的合理规模是多少?

确定居住区的合理规模需要考虑哪几方面的因素?(8)

答:人口一般以3—5万人为宜,其用地规模应在50—100公顷左右。

(1)设置居民区级商业、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经济性和合理的服务半径。

(2)城市道路交通方面的影响。

(3)居民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影响。

15.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安全要求有哪些?(15)

A、防火

当两建筑物的相对山墙无门窗时,火灾蔓延的可能性较小,其间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5米,以保证消防车的通行,当建筑沿街布置时从街坊内部通向外部的人行通道的间距不能超过80米,而当建筑长度超过160米时,应留出消防车的通道,其净宽和净高都不应小于4米。为了考虑消防用水的需要,在居住区内还必须设置室外消为栓,每个消火栓的服务半径为150米。

B、震灾

(1)居住区用地的选择。

(2)应考虑适当的安全疏散用地

(3)居住区内的道路应平缓畅通

C、人防

(1)人防建筑应贯彻“平战结合”的原则

(2)人防地下建筑应与地下工程管网的规划设计密切配合,统一考虑。

16.简述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布局的基本要求(4分)

1)各级公共建筑应有合理的服务半径。

2)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

3)在独立的工矿居住区内,则应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要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宁。

4)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

17. 述居住区道路系统的基本形式?(6)

居住区的道路系统根据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三种形式:

(1)人车交通分流的道路系统。

(2)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

(3)人车部分分流的道路系统。

18.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6)

(1)公共绿地

(2)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专用绿地

(3)宅旁和庭院绿地

(4)街道绿地

19.管线综合中管线处理冲突的一般原则(6分)

(1)没有修建让已建成的

(2)临时让永久

(3)小让大

(4)压力让重力自流

(5)可弯曲让不易弯曲

20.分析比较城市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的特点。(6分)

(1)交通性道路主要解决城市中各用地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以及与城市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其特点是;行车速度快,车流量大,交通性质以货运为主,车道宽,行人少,道路平面线型要符合高速行车的要求,道路两侧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

(2)生活性道路主要解决城市各分区内部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的交通需要。其特点是;车速较低,交通性质以客运为主,行人为主,车道宽度可稍窄一些,路两侧可布置为生活服务的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和停车场地。

21.简述邻里单位理论(8分)

1、20世纪30年代,先在美国,后在欧洲,提出“邻里单位”理论;

2、老的居住区路格很小,儿童上学及居民购买日常的必需品,必须穿越城市道路,很不安全;住宅大都沿街周边布置,朝向不好,建筑密集,沿街噪声大;

3、邻里单位”内设置小学,保证儿童上学不穿越交通道路,并以此来控制和计算“邻里单位”的人口及用地规模;

4、邻里单位”内设置为居民服务的常用公共建筑和设施;

5、“邻里单位”内外道路要有分工,防止外部交通穿过;

6、建筑的布置要较多的考虑朝向和间距。

22.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可分几类?(4分)

1、人口大于100万人,特大城市;

2、人口大于50万人,大城市;

3、人口20~50万人,中等城市;

4、人口小于20万人,小城市。

23. 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的作用。(6分)

1、反映土地使用的水平和比例,作为调整用地和制定规划的依据。

2、用以比较城市之间建设用地的情况。

3、作为规划管理单位审定城市建设用地的依据。

24. 简述城市化的含义。(6分)

1、人口职业的转变。

2、产业结构的转变。

3、土地基地域空间的变化。

25. 简述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8分)

1、城市人口暂占总人口的比总不断提高。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它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剩余也成为城市化的推动力。

26. 简述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5分)

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工作。

2、城市规划是法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

5、城市规划具有实践性。

27. 简述工业对城市的影响。(8分)

1、工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是构成城市人口的主要部门。

2、工业发展带动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

3、工业的布置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城市的空间布局。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并产生可货运量,它对城市的主要交通的流向、流量起决定影响。

4、许多工业在生产中散发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和噪声,引起城市自然环境生态平衡的破坏和环境质量的恶化。

28. 简述工业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则。(8分)

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用地基本上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拓费用,有方便物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职工的居住用地应颁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

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市内运输。

29. 简述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位置关系及其优缺点。(6分)

一般有三种布置形式:

1、一类是工业用是与居住用地平行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业区和居住区相应呈带形发展,互不干扰,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关系较好。

2、另一类是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垂直布置,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工人上下班不为工业区内铁路线所隔断;这种布置方式对占地面积较小的工业区较为合适,但对于占地面积大的工业区,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就会增加工人上下班的距离。

3、第三种是混合布置方式,它既有平等布置的优点,也具有垂直布置的长处,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

30. 简述旧城市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8分)

1、留:原有的工厂,厂房设备好,位于交通方便、市政设施齐全的地段,而且对周围环境没有影响,可以保留,通话就地扩建。

2、改:包括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艺和生产技术两方面。

3、并:规模小、车间分散的工厂可适当合并,以改善技术设备,提高生产率。

4、迁:凡在生产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有严重污染,又不易治理,或有易燃、易爆的工厂,应尽可能迁往远郊;

31. 简述了解年龄构成的意义。(5分)

(1)比较成年组人口数与就业人数,可以看出就业情况和劳动力潜力。

(2)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对研究经济的重要作用。

(3)掌握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的数量和发展趋向,是制定托、幼及中小学等公共设施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4)掌握老年组的人口数及比重,分析城市老龄化水平及发展趋势,是城市社会福利服务设施规划指标主要依据。

(5)分析年龄结构,可以判断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变化趋势;分析育龄妇女人口数量,是预测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依据。

32. 简述矿业城市布局的特点。(6分)

(1)矿区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生产,矿区资源条件是矿区工业布局的自然基础。矿井分布比较分散,因此也就决定了矿区工业分布的分散性这一显著特点。

(2)矿区生产需有频繁的交通运输、大量的动力用电和生产用水。

(3)矿区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布局的形式。但居民点过于分散,不便组织生活,应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4)由于矿区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和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方,因此矿区的规划布局要很好地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

(5)由于矿区与农村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进行矿区总体布局的同时,应尽可能结合考虑矿区所在地区的工农业基本建设。

(6)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

33. 如何处理风景旅游城市中风景与工业的关系。(3分)

1)从工业性质方面加以严格控制,合理选择工业项目。

2)在工业布局方面,合理选择工厂建设的地点,使工业建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妨碍风景区内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并与周围自然环境取得配合。

3)对于已经布置在风景区或风景城市内的工业,应根据其对城市环境与风景的影响程度,分别采取强制治理、改革工艺、迁移等不同的处理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34. 简述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点。(6分)

1、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35. 简述改善旧城道路系统的措施。(4分)

1、对原有道路作必要的分工,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尽可能减少各种车流之间以及车流与行人之间的干扰。

2、利用平行的、路面宽度不足的街道,组织单行行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道路的通行能力。

3、为了疏散闹市地区和有大的车流的街道,或者为了适应市区外围地区建设发展的需要,修建环形干道和开辟绕行干道,对减轻旧有道路的交通负担、改善城市道路系统很有成效。

4、封闭次要交叉口,加大某些主要交叉口之间的距离。

四、 绘图题(20分)

1.图示并说明卡洪城(Kahun)平面(4分)

2.图示几种排水管网布置形式(4分)

3.图示几种居住小区内部道路布置形式(4分)

4.图示并说明周王城想象图平面(4分)

5.住宅群体平面组合中行列式的布置手法及特点(4分)

6.图示几种典型城市道路横断面形式(6分)

7.图示并说明“田园城市”方案图(4分)

8.住宅群体平面组合中行列式的布置手法及特点(4分)

9.住宅群体争取日照的规划设计措施(6分)

10.图示几种给水管网布置形式(4分)

11.图示并说明什么是滑坡和崩塌(6分)

12.绘图表示道路的画法(平面、立面)并说明几条线的名称及道路用地的组成。(4分)

13. 地下水的组成示意图。(4分)

14. 图示并说明谷地逆温的形成。(6分)

五、 简要论述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联系(8分)

公路既是城镇的对外交通,又是城镇的主要道路。

将过境交通引至城市外围通过,避免进入市区产生干扰。

公路离开城市,与城市的联系采用入城道路引入。

城市部分交通干道与公路联接。

设城市环路环绕于城市中心区外围,环路是交通性干道。

以公路组成城市外环道路,兼作城市近郊工业区之间联系的交通性干道。

公路从城市功能分区之间通过。

发展高速公路或立体交通。

六、 简述居住区规划中如何做到节约用地(7分)

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建筑;

2、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3、空间借用;

4、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

5、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

七、 试分析城市的形成。(8分)

1、居民点形成。

2、城

3、市

4、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八、 市中心区在交通组织上应考虑哪几点?(10)

(1)市中心是居民活动大量集中的地方,在这范围内的交通以步行为主。为了接纳和疏散大量人流,必须有便捷的公共交通联系。

(2)解与中心活动无关的车行交通。如有大量城市交通通过,可开辟与市中心主干道相平行的交通性道路,或在市中心地区外围开辟环行道路,或将通过的交通改为地下行驶,或控制车辆的通行时间的方向。

(3)心区四周布置足够的停车设施。

(4)展立体交通,建设步行开桥或隧道,以减少人车冲突。

(5)中心区规模相当大时,可划定一定范围作为步行区。

九、 举例说明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几种措施。(10分)

通常采用车辆分流的办法。

1、在城市中心地区开辟步行街和步行区。

2、建立自行车系统。

3、开辟快速公共客运车道

十、 为什么在城市中发展公共交通是必要的,并列举“公交优先”的部分措施。(10分)

1、占用道路的动态时空面积

2、载客量

3、停车场

4、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交通公害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