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之道

浅谈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之道

摘 要:近年来,现代旅游节庆蓬勃发展,在众多城市创办出来的同类型大型节庆活动中,当属洛阳牡丹文化节最负盛名。牡丹文化节发展至今已30余年,其经济效益和精神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洛阳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如今竞争激烈,消费需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创新其形式,丰富其内涵,将牡丹文化节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需要相关各方的进一步思考和努力。

关键词:洛阳牡丹文化节;发展模式;现存问题;创新之道

洛阳牡丹文化节的打造,离不开政府、企业、市场等主体的相互联动,这其中的深层问题在此不作探究,本文仅从一个专业学生及游客的视角出发,分四个部分对当代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之道进行浅析,第一部分是对当代洛阳牡丹文化节发展现状的综述,第二部分将从当代牡丹文化节的开发模式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方面进行探讨,第三部分剖析牡丹文化节在当代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是对牡丹文化节实现创新发展之道的思路探析。

一、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发展现状

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赏花是洛阳人民的古老习俗。 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倾城观花的盛况。

从1983年起,洛阳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34届牡丹文化节。34年来,市委、市政府从坚持贯彻“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到以“花会搭台、经贸旅游唱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宗旨,并紧紧围绕“把牡丹文化节办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展引会、招团引游的平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节日”的办会目标,将牡丹文化节从单纯的赏花观灯活动逐步发展成为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济贸易、文化体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活动,使牡丹花会蕴含了浓厚的区域特色,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1]

文化节期间,各种相关活动缤纷来袭。赏花方面,国际牡丹园约300个品种19万株的牡丹,国家牡丹园约220个品种9万株的牡丹以及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约210个品种

4.8万株的牡丹都相当夺人眼球;景区旅游方面,洛阳老城古街,龙门石窟,白马寺,薰衣草庄园等景点单日游客人数都达到了万人以上;经贸活动方面,各种投资贸易洽谈会,创意博览会,电子商务峰会等相继举行;节事活动方面,有历史情景剧,编钟乐舞等演出,以及牡丹仙子巡游采风活动,牡丹书画展等活动的举办;牡丹产业方面,形成了牡丹饼,牡丹茶,牡丹精油,牡丹皂,牡丹玉雕,牡丹石工艺品生产等一系列相关产业。

牡丹文化节开发及市场化运作的持续深入,使其显示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不断为洛阳带来更大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二、牡丹文化节的开发模式及其与城市(洛阳)发展的关系

(一)牡丹文化节的开发模式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通过系统研究我国现有的旅游节庆,总结出旅游节庆开发的四种经典模式,分别为经典回归型——“老壶装陈酒”,传统提升型——“老壶装新酒”,提炼整合型——“新壶装陈酒”,无中生有型——“新壶装新酒”。[2]在我看来,洛阳牡丹文化节正是无中生有型开发模式中的经典品牌项目。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洛阳虽然没有富于特色的传统节俗,也没有浓厚的文化民俗,但是却存在大量尚未系统化,没有形成节庆表现形式的旅游资源。首先,洛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脉:洛阳处于黄河中游南岸,地处洛河之阳,其境内山川纵横,北依太行、王屋,南望嵩岳、熊耳,东据虎牢,西接崤函,另有洛河、伊河、瀍河、涧河四水蜿蜒其间。北靠邙山,南望龙门,西观秦岭,东俯平原。这里位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多雪,降雨充沛,气候宜人。[3]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曾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独特的人文风貌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其次,洛阳还以独具风味的特色饮食著称,素有“洛阳十大美食”之称的驴肉汤、胡辣汤、馄饨、烫面角、牛肉汤、羊肉汤、锅贴、羊肉串、浆面条、不翻汤一直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品尝,极具风情的洛阳水席也因它历史悠久的文化意蕴而名扬四海。再次,洛阳还拥有风格独特的工艺物产作为节庆旅游支撑,唐三彩、黄河澄泥砚、洛阳宫灯、河洛奇石、洛阳剪纸等,都是可以作为工艺美术品搬上经济舞台的。最后,洛阳更因为意味悠远的各种牡丹传说与故事而蒙上了一层神秘圣洁的色彩,牡丹坚贞,正气的品质使

大家把洛阳当作一座圣城,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盛赞牡丹的诗作也使洛阳充满了一种厚重和底蕴。在这些基础之上,洛阳以牡丹文化为主题,通过赏花、观看与牡丹相关的表演,举办河洛文化论坛等各种新型包装方式,以现代旅游节庆的形式为大家打造出了一场牡丹文化节,这便是在“无”中通过资源整合生出来的“有”。

(二)牡丹文化节与城市(洛阳)发展的关系

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创办富有吸引力的节庆文化活动将会为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直接的经济效益。据数据统计,2010年以来,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国内外来洛旅游人连年增加,为洛阳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以每年10亿左右的金额持续增加,且第三产业增速远远高于一、二产业。[4]

2.助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结构升级,拉动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洛阳的产业结构正在调整期间,现在的节庆产业应该说可以助推第三产业的升级和调整,洛阳的第三产业比重大概已为35%;[5]依靠牡丹文化节也可以拉动现代服务业的升级,比如交通、通讯、银行、保险、餐饮、旅游,这些附加值很高,可以有效助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

3.能够打造一个城市的形象。通过牡丹文化节,洛阳最为人所熟知的一个形象就是“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了,这种认知也会强化洛阳在后期发展中的形象塑造,为洛阳后期的注意力经济打下了基础,很多投资、旅游都可能会转移到这个城市。

4.促进文化繁荣和发展。几乎每年文化节活动都要举办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及演艺活动,同时创作一大批牡丹歌曲、牡丹舞蹈等,传递牡丹文化之美,丰富人们精神的世界,而且,牡丹花会的产值占到了洛阳文化产业产值的10%以上,文化事业及产业得到了双向提高。

三、牡丹文化节节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牡丹文化节节庆开发中活动项目杂而不精,节庆主题不够明确

目前洛阳牡丹文化节的活动形式还是侧重于赏花为抓手,每年四月初到五月初,游客纷至沓来,往往都是在人山人海中拥挤着在花园中匆匆一瞥,而其他活动虽然不少,对外地游客来说却相对狭窄化,目前的很多活动都有点凑数凑热闹,活动不够亲民接地气儿,而且外地游客获取活动信息的渠道不够顺畅,活动组织方不能很好地去抓住游客(包括本地游客)的眼球,吸引力也不是很强,非常缺少那种少而精的高品质节庆活动项目。好几年的牡丹文化节主题都为“花开五洲,情系洛阳”,这样的重复性主题不仅

特色不够鲜明,而且大而空洞,也难以确立一个具体实在的中心点去做文章。

(二)牡丹文化的深层意蕴开发存在欠缺,文化价值偏于淡化

文化节期间,有点过分强调其经济贸易作用,随处可见媒体的宣传,企业的广告,造成一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主次错位的尴尬。游客参加牡丹文化节,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牡丹”的字面上,到花园看看花,在老城吃个饭,再把那些听上去很有名的景点逛一遍就完了,或许有些人会到国学剧院看一场表演,这种节庆活动只是让游客进行了一次浅层次的娱乐,而没有从根本上把握节庆的目的——不仅要经济效益,还要把文化底蕴传扬出去。这种对牡丹文化深入挖掘和营造的忽略,对“文化”一词的缺位,容易让洛阳这座古城的文脉难以永续延续下去。

(三)文化节节庆活动不够注重交互体验,民众参与度不高

牡丹文化节中的情景,有点走马观花的意味,很多活动项目只是注重了给予游客“视听”的享受,游客像是被动的接受一些东西,而不是参与进来,在互动的体验形式中获得一种归属感与成就感,这不利于游客对城市历史年复一年的认同。例如,对于象征一个城市形象,又能让市民生出自豪感的牡丹文化节开幕式,由于门票以及人数的限制,导致很多本地居民都没有免费观看的机会,将本地居民拒之门外的做法不是促进市民认同感的恰当手段。

(四)文化节缺少亮点与卖点,很多产业形态经济收入并不理想

虽然历届的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都会出现“花如海,人如潮”的景象,但却无法掩饰其背后“旺丁不旺财”的尴尬局面。由于游客逗留时间普遍较短,而且缺乏能够刺激游客消费的亮点,即吸引要素,花会的经济效益仍有待于提高。例如有些牡丹茶、牡丹皂,以及一些书画商品,虽然很多游客会驻足观看,却很难吸引他们购买,这一方面是由于商品本身个性不够突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商品噱头宣传不到位,名气不佳造成的。

(五)相关产业之间的联动性有待提高

旅游业与花卉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已是众所周知,但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旅游项目策划和活动安排,把游客的整个行程都包含进去,形成一条龙的旅游服务体验,来加强旅游业与花卉业,甚至是餐饮业之间的联系,最终实现“文化节促进旅游,旅游带动文化节,二者驱动餐饮”的互动机制,仍然是一个需要相关各方协商合作去完善和解决的问题。

四、牡丹文化节创新发展的相关思路与构想

鉴于上述分析,本文试图通过两个方面对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进行初步探讨,提出相关思路。一方面,改变目前文化节主题模糊不清的现状;另一方面,探讨牡丹文化节的补充性节庆旅游产品开发,力求解决文化节开发中存在的诸如缺少牡丹文化氛围、实际经济效益不理想、相关产业缺乏联动等问题。牡丹文化节创新发展思路简要阐述如下:

(一)文化节主题凸显化,节庆项目区分化,精致化

三十四年来,牡丹文化节虽有过不同主题,但并没有为广大游客所知,而且举办的重点活动与主题的偏离淡化了文化节的个性,为每年的文化节确定一个具体细致的主题是最应该考虑的。由于牡丹文化节的性质,可以使主题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让主题循序渐进地发展。例如前期可以以“市民的狂欢”为主题定位,可以明确这个阶段是为了打造牡丹花会在市民心里的影响力,后期可以把“洛阳,邀世界赏花品文化”作为主题定位,这个时候突出的就是牡丹花会在有巨大声誉之后对世界人民前来赏花的欢迎,后续还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当年的热点来确定合适,清晰明了的主题。

接着在每个鲜明的主题之下,就不能再笼统地所有活动项目一并呈上来了,可以考虑按照“大节造势,小节造市”的思路使其延着两条线发展,即节庆项目区分化。每年的主题之下,精心设计几个大型的相关活动项目,其他的小型活动可以任意进行。若要突出洛阳与世界对话的主题,不妨设计几台大型世界文艺歌舞表演,主办几场有较大影响力的各国对牡丹文化思考的论坛,招商引资的展演,也要举办几项体现洛阳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活动。同时,要注意对各活动的时间安排做好序列化调整,这样,就不容易造成游客在花会期间找不到中心和亮点的尴尬,另一方面也是洛阳主动引导游客体验花会,认识洛阳的表现。

(二)引导文化节纵深发展,文化价值不能丢

要想牡丹文化节向“文化”靠拢,就不能让游客简单停留在看花的层面,各项关于牡丹文化,河洛风情的活动要办起来。最容易的可能就是通过国花园这样最能吸引游客的媒介进行文化的传递了。一个发展思路就是将国花园这种花园打造为各具特色的风情园,重点当然还是牡丹,但同时要更多摄入文化的因子。例如在国花园设置牡丹文化区,从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书画文化,诗词文化几个方面进行文化价值的传递;建造牡丹博物馆,以向游客介绍牡丹文化发展至今的历史演变过程为宗旨,同时在馆内以图文,

声光电的结合形式介绍牡丹的不同品种,生物学特征,生态习性等知识,满足广大游客求知欲望。[6]

另一个思路是在国学剧院添加几项大型牡丹文化故事传说的表演,洛阳从来就不乏关于牡丹的歌舞,剧作,不过票价可以更亲民一些,使游客获得较强的可进去性。还可以在各广场连续举办露天表演,以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现洛阳牡丹的文化内涵为宗旨,以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为目的,将《清平调》、民歌《编花篮》、《白牡丹令》、《绿牡丹令》等词作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或者将武后与牡丹的历史传说以实景演出的方式呈现,其中游客也可以参与进来客串小角;当然,还应该考虑将悠久的河洛文化中能够反应洛阳地地域民风民俗的节目通过舞台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文化节活动内容体验化,相关产业联动化

举办文化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游客“到此一游”,挣一次的钱,更重要的是要让游客“有所游、有所乐、有所感、有所思”,挣多次的钱。除了最普遍的通过表演活动让游客获得体验机会,还可以在一些实操性的工艺美术品,日用品的制作过程中让游客参与进来。这个依赖于打造牡丹产业园区可能会更规范,在打造的牡丹产业园区内,一方面,游客可以通过自己种植牡丹,认养牡丹等方式,实现自身的参与性愿望。另一方面,产业园区内会引入相关产业团队,如牡丹画,牡丹酥,牡丹茶,牡丹剪纸,牡丹手工皂,甚至是牡丹瓷等,在各产业展示的同时,提供游客操作学习的材料,教给游客某些物品的制作过程,而不是局限于让游客单纯看那些成品。此外,在一些涉及政府层面的项目中,也不应阻断普通民众参与的热情,就像花会开幕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本地民众去参与的精神享受,这个问题需要好好解决。

文化节期间,相关产业的联动化可以从一个方面来考虑,就是在洛阳这个区域内,对各“点”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并按照某一个思路将他们组合起来,引导游客在这条“线”上进行一个完整的旅游体验。例如,可以考虑为各个旅游景点创办一张“联票”,在价格更显优惠中拉动游客在各个景点的旅游欲望,并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各场表演之间夜可以实行这种形式。另外,观光、餐饮、住宿、交通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将彼此结合起来,通过为游客打造一条龙的服务,实现共同发展。

综上,本文是以一个学生及游客的视角,在深度体验中,由感性认知而得出的相关结论。牡丹文化节在当代旅游节庆中作为一个大品牌,其发展也正遭受创新缺失的瓶颈制约,本文就如何实现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之道简要做出了一些思路探析,希望

能够对文化节未来发展有些许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春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牡丹花会概况[EB/OL].洛阳网.

http://news.lyd.com.cn/content/2009/4/9/537396.shtml,2009-4-9.

[2] 郭彩霞.旅游节庆模式研究[DB/OL].绿维创景.

http://wenku.baidu.com/view/cc334d0cba1aa8114431d9e2.html###?qq-pf-to=pcqq.discussion,2010-09-07.

[3] 张楠楠.当代洛阳牡丹花会发展史研究[DB/OL].维普网.

http://www.doc88.com/p-[1**********]31.html,2014-03-25.

[4].[5] 洛阳调查队.洛阳牡丹花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EB/OL].商都网.

http://bbs.ly.shangdu.com/read-htm-tid-4838153.html,2010-11-15..

[6] 张飞.花会主题风情园的旅游项目策划研究——以洛阳牡丹为例[J].旅游学研究,2012:152-155.

吴玉凡

2015年6月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