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重点

第一章

一、跨国公司的划分标准

(一)结构标准下的定义

1、股权所有基础上的法律定义-(1)是否有跨国直接投资;(2)在以直接投资建立的海外企业中,投资企业的股权控制程度,或对企业的所有权拥有程度如何

2、非绝对控股权控制下的定义(不拥有50%以上绝对控股权-(1)对等股权;(2)相对控股,通常只发生在两个以上投资者的情况下;(3)外商投资企业数一家以上,合计股权比例达到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

(二)行为标准下的定义

行为是指企业在经营和决策时的心态、思维方法和策略取向。-1、皮特 F. 杜鲁特:(1)跨国公司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区域分布都是全球性;(2)公司的高层主管思维和决策行为具有浓厚的跨国色彩。2、帕尔默特“跨国公司的取向三阶段”-(1)母国取向(Ethnocentric直译为“民族中心”);(2)东道国取向(Polycentric直译为“多元中心”);(3)世界取向(Geocentric直译为“全球中心”)。

(三)经营业绩标准下的定义

1、经营业绩标准的含义-资产额、销售额、产值、盈利额、雇员人数。

2、国际化经营业绩指标-(1)比例指标体系(2)相对、绝对指标组合法(3)跨国指数(4)国际化活动雷达图法

3、其他的若干指标特征

名词解释:

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并在一个以上国家拥有或控制着从事增值活动企业的机构。

在岸外包-就是将公司的业务交给本国的独立企业完成的外包。

离岸外包-公司将其业务交给其他国家的独立企业来做。

第二章

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特征:①价值型②稀缺性③难以模仿性④不可替代性⑤可转移性

第三章

一、跨国公司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之一-非股权经营的形式

(一)涵义与优点: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企业中不参与股份,通过向东道国企业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服务(无形资产)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与报酬。优点: 1.减少了经营风险;2.不用承担东道国企业财务风险;3. 跨国公司靠转让技术、提供服务、合作生产获利; 4. 跨国公司靠技术等优势对东道国企业控制; 5. 跨国公司不动用资金,不占用股份,减少民族主义造成的政治风险

(二)进入形式:①许可证贸易②合同安排③技术咨询④特许经营⑤BOT

二、跨国公司内在因素对进入方式选择的影响:①技术水平②产品年龄③产品在母公司战略中所占的地位④品牌与广告开支⑤对外直接投资的固定成本⑥企业的国际经营经验

第四章

一、三种企业法律形式的特征(重点掌握公司制企业)

1、个人企业 (一)概念-由个人单独出资设立并经营管理的企业,又称独资经营企业。如,许多港台企业。 (二)特点-1.不是法人2.无限责任 3.全部控制权4.规模较小

2、合伙制企业(一)概念-合伙制企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出资人共同设立、共同经营、共享利益的企业。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

(二)特点-1.原则上不具有法人地位,合伙人的死亡、退出、破产均可导致企业解体。 2.契约规定了合伙人的权利和义务。3.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3、公司制企业(一)概念-公司制企业以法人产权制度为核心,是由两个以上的投资者,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组建,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二)特点:人格独立,财产独立,责任独立。1.公司是法人(Legal Entity),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与股东在法律地位上是分离的。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2.股东投资的公司财产与股东的个人财产在法律上是分离的。3.公司有日常经营管理权。4.股东的死亡、退出、破产在原则上不影响公司的存续。

(三)类型 1.无限责任公司2.有限责任公司:起源于英国,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3.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章

1】比较优势理论

一、 古典的比较优势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指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一国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国,在生产效率上占有绝对优势。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再互相交换,那么都可以获得绝对的好处。

(二)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因自然因素等的不同而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从而造成各国在生产成本上的相对差异,即比较优势或劣势,这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应该生产和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外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这样,各国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物质财富,提高国民福利。

(三)要素禀赋理论-世界上各个国家因要素禀赋状况的差异二产生在不同产品上的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各国应该生产和出口密集使用本国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的产品。一方面,各国因参与国际贸易二获取比较优势利益;另一方面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会因国际贸易而均等化。

二、动态的比较优势理论

①筱原三代平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②赤松的雁行理论③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1. 背景:

1、边际产业扩张理论,又被称之为边际比较优势理论或“小岛清”模式,是由日本一桥大学教授小岛清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现实提出的。2、它从企业比较优势的动态变迁的角度很好地解释了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3、资本密集型优势,技术密集型优势,劳动密集型优势。 2. 观点:1、“补充比较优势原则”,即一国应该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2、将比较不利的产业和产品生产出口到别的国家,有利于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3、为东道国提供其所缺乏的资本、技术和知识,促进当地生产要素合理利用,改善东道国生产函数,推动东道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4、投资国为东道国的产品提供了市场,东道国通过出口,提高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使投资国的产品出口有了更广阔的市场。

2】日本、美国式FDI比较

第六章

1】垄断优势论的发展(一)核心资产论 ①凯夫斯(Caves,1971)产品差异能力论,即企业创造差异产品的能力来解释垄断优势的来源。②约翰森(Johnson,1970)占有能力论,强调管理和信息的专有性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关键作用。(二)风险分散论-加拿大学者拉格曼提出。经济衰退或竞争导致的市场萎缩;罢工或动乱造成的破坏;生产设备被没收。(三)寡占反应论-尼科博克(Knickerbocker,1973)则从对外投资行业的寡占性出发,以寡头间“跟随对手行动”来解释发达国家间厂商的交叉投资行为。防御性投资。

2】国际生产折衷论内容

1.所有权优势

2.内部化优势

1、跨国公司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不是来自传统的特有垄断优势,也不是来自单纯的技术占有,而是来自技术优势的内部化。2、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也是市场的不完全性。(1)结构性市场不完全,(2)知识性市场不完全

3.区位优势

区位特定优势即要素禀赋优势,如优良的地理位臵、丰富的自然资源、潜在的市场容量、生产要素成本的质量、运输成本、通讯费用、基础设施、商业习惯、文化差异等因素。

要考察的区位优势重点包括:(1)市场(潜在)购买力(2)劳动力要素成本(3)东道国外资政策

4.三项优势的关系

①决定对外直接投资的三项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紧密联系。②国际直接投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③所有权优势越大,将其资产进行内部化使用的可能性也越大,从而在国外利用④其资产比在国内可能更为有利,就越有可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⑤如果企业在三方面都处劣势,则最好吸引国外直接投资。⑥如果企业面临出口、直接投资和许可转让三种国际经营扩展方式选择:⑦当企业试图要对外直接投资时,必须具备三项优势;⑧当企业试图选择出口时,企业只需要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而不必同时具有区位优势;⑨当企业只拥有所有权优势的情况下,则最好选择许可贸易方式。

第七章

一、邓宁的投资发展阶段论

20世纪80年代初,英国里丁大学研究跨国公司问题的著名专家邓宁(John Dunning)写下了颇有名气的《投资发展阶段论》(Investment Development Cycle)一文,提出了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旨在从动态角度解释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国际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

(一)投资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1)其经济发展阶段;(2)该国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该理论强调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倾向不仅取决于其OIL优势,而且其净对外直接投资是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函数。

表7-2 1967-1975年年人均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GNP比较 单位:美元

实证分析:

IMF(国际货币基金)2007年统计:

卢森堡人均GDP: 102284美元,全球第1位

美国人均GDP: 45594美元, 全球第9位

日本人均GDP: 34023美元, 全球第22位

中国台湾人均GDP: 16274美元, 全球第36位

中国大陆人均GDP: 2460美元, 全球第104位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截至2003年底,中方累计投资额334亿美元,2005年底累计达572亿美元

美国2000年年底对外投资总额12447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而同期累计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只有572亿美元

1997年,我国的海外投资企业平均投资规模为150万美元,而同期国际上为600万美元,LDCs为450万美元。

(二)对投资发展阶段理论的评价

1.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将一国的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能力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结合起来,认为一国的国际投资地位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关系。2.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动态地描述了对外投资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沿袭了邓宁关于国际生产的政治经济综合分析框架。3.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具有一定的启示性。4.投资发展阶段理论在分析方法上存在严重不足。

二、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跨国公司的著名教授刘易斯•威尔斯(Louis T. Wells)1983年出版了《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一书,该书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开创性成果。

(一)小规模技术理论的主要内容

威尔斯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相对比较优势: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2.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3.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二)对小规模技术理论的评价

1.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在西方理论界被认为是关于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研究的代表性的理论;2.小规模技

术理论对于分析经济落后国家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初期阶段,怎样在国际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是颇有启发的;3.小规模技术理论不仅可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行为,而且也可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直接投资的动因;4.小规模技术理论存在的局限性

第八章

1】跨国并购的概念、不同标准的分类

一、跨国并购(Cross-border Mergers & Acquisitions),是指跨国公司出于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或者支付手段将东道国的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一定比例的股份买下来,从而达到对其生产经营权的控制。

2】、跨国并购的分类

(一)按跨国并购产品异同或产业方向分类:1.横向并购(Horizontal Merger)-横向并购是指属于相同或者相近行业,生产提供相同或者相似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主体之间的跨国并购。 2.纵向并购(Vertical Merger)- 纵向并购是指生产提供相同或者相似的产品或者服务,但是出于不同生产或者经营流程,具有密切的纵向协作关系的经济主体之间的跨国并购。

3.混合并购(Conglomerate Merger)- 混合并购是指属于不同行业,并没有直接的投入产出联系或者经济技术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的跨国并购。

(二)按照企业并购中的公司法人企业变更情况分类

1.吸收兼并(Consolidation Merger)A+B=A:指在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合并中,其中一家公司因兼并其他公司而成为存续公司的合并形式。在这类合并中,存续公司(Surviving Company)仍然保持原有公司名称,而且全权获得其他被吸收公司的资产和债权,同时承担其债务,被吸收公司在法律上从此消失。

1999年,日本烟草公司兼并雷诺国际。

2.创立兼并(Statutory Merger) A+B=C:又称新设兼并或者联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司通过合并同时消失,并在新的法律和资产负债关系基础上形成新的公司。新设公司接管原来企业的全部资产和业务,重新组建董事机构和管理机构等。

1998年,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阿莫科公司平等收购后,新公司的名字叫BP-AMOCO。

1998年,德国戴姆勒-奔驰与美国克莱斯勒合并,新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

(三)按是否经由中介实施并购划分

1.直接并购-又称协议收购(Negotiated Acquisition)或者友好接管(Friendly Takeover)。由跨国公司并购方直接向东道国目标企业提出资产或者所有权购买要求,双方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协商,共同完成收购的各项要求,在协议的条件下完成的收购。

2.间接并购-是指射手公司不向靶子公司直接提出并购要求,而是通过在市场上收购目标公司已发行和流通并具有表决权普通股票,从而获得对靶子公司控制权的市场行为。

(四)按并购是否取得目标企业的同意与合作划分: 1.善意收购-善意并购(即友好并购)指目标企业接受并购企业的并购条件并承诺给与协助的并购。2.恶意并购-恶意并购(即敌意并购)指并购企业在目标企业管理层对其并购意图不清楚或对其并购行为持反对态度的情况下,对目标企业强行进行的并购。

五)按跨国并购中的支付方式划分

1.股票互换-股票互换是指以并购方的股票换取目标公司股票的行为,一般不涉及现金支付。增资扩股,以库存股换股。2.现金支付-指并购公司支付一定的现金以取得目标公司的使用权。包括及时支付与递延支付。及时支付指达成并购协议以后的一定时间内就直接向目标公司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钱。递延支付通常要借助财务顾问发行某种形式的票据,作为对目标公司股东的支付,优势企业可以利用目标公司带来的现金收入偿还票据。3.综合证券收购

综合证券收购或称混合证券收购,是指收购公司对目标公司或被收购公司提出收购要约时,其出价不仅仅有现金、股票,而且还有公司债券、优先股、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的混合

3】战略联盟-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为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行动。战略联盟的形式-①联合研制型战略联盟;

②资源补缺型战略联盟;③市场营销型战略联盟。

4】综合式证券收购-或称混合证券收购,是指收购公司对目标公司或被收购公司提出收购要约时,其出价不仅仅有现金、股票,而且还有公司债券、优先股、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的混合。

第九章

1】国际税收的概念及种类

国际税收是指各国政府在其税收管辖范围内对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就国际性收益所发生的征税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国与国之间税收权益的协调行为。

(一)公司所得税(Corporate Income Tax)

1.概念:是指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的收益或所得为对象而课征的税金。 世界各国所得税概况:①高所得税税率:40-60%,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②中所得税税率:20-40%,巴西、阿根廷、中国、印尼、菲律宾; ③低所得税税率:0-20%。

(二)增值税(Value-added Tax )

1.增值税是指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增值额课征对象的税收,涵盖从原料采购、生产、批发、零售到进出口的所有环节。

(三)关税(Tariffs Tax )

1.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臵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金。

(四)预提税(Withholding Tax)

1.预提税是指政府对本国居民或在本国经营的公司在国外支付的股息、许可费和利息等,以一定的比例征收的税金。

2】国际重复征税的避免

2.免税法

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居民来源于国外并已由外国政府按属地原则征税的那部分所得,完全放弃行使居民管辖权,从而免予征收本国所得税。

免税法是以承认另一国(非居住国)地域管辖权的独占地位为前提的。

一国政府应向本国居民征收的所得税=(该居民来自世界范围内的总收益-来源于国外并已由外国政府征税的收益额)×本国税率

一国政府应向本国居民征收的所得税=该居民来源于本国的所得×本国税率

3.抵免法

①是指一国政府根据本国居民纳税人的全球收益计算出应纳税额后,对于该居民已向外国政府缴纳的税款允许在本国税法规定的限度内从本国应纳税中抵免。

3】抵免法与免税法的主要区别在于:①前者对本国居民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全部收益一并计税,然后将国外已纳税款从本国应纳税中全部或部分地予以抵免;而后者则对本国居民来源于外国的收益完全放弃居民管辖权,免予征税。②抵免法的基本原则是承认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的优先地位,但不承认它的独占。③抵免法既承认了非居住国政府的地域管辖权,又考虑了居住国政府的居民管辖权,同时还基本免除了跨国纳税人的税负重叠,所以它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4】转移价格-跨国公司转移价格即国际转移定价(Transfer Pricing)指跨国企业之间转移有形财产(如商品、交通工具、机械设备、厂房、地皮等)和无形财产(如商标、专利、专有技术等)、融通资金、提供劳务时采用的定价方法,其价格称为转移价格(Transfer Price)或内部价格(Intra-price)。

第十章

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Exposure),也称外汇暴露,是指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导致企业的赢利能力、净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一)外汇风险的类型-1.经营风险;2.交易风险;3.换算风险

第十一章

1】技术转移的方式—1.内部化转让与外部化转让:内部化转让是指跨国公司系统内部的技术转让,如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各子公司(或分公司)之间的技术转让。

外部化转让是指跨国公司将先进技术转让给本企业系统外的企业 2.资本化与许可证贸易

3.专利技术与专有技术-专利权是一种工业产权,受一定期限的法律保护,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其专利技术,不得生产、销售该专利产品。

专有技术也可称做“技术诀窍”、“技术秘密”,是指一套实用的、先进的、未经公开的、未申请专利的知识和技巧。4.软技术与硬技术-软技术是指智能形态的技术,硬技术是指物质形态的技术。

2】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一、成本领先战略(Cost Leadership Strategy)①成本领先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在内部加强成本控制,在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和广告等领域把成本降到最低限度,成为产业中的成本领先者的战略。②成本领先战略体现为产品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低价格。③成本领先战略是一个“可持续成本领先”的概念。 做法:1.通过低成本优势制定出低价格,大量吸引对价格敏感的顾客,进而提高总利润。2.不削价,控制内部成本,满足于现有的市场份额,利用低成本优势提高单位利润率。

获得成本领先优势的途径:1.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2.要素成3.生产率4.产品和工艺设计5.生产能力利用程度6.目标集聚

7.交易的组织形式

二、差异化战略-①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在产业范围内独具特色,这种特色可以给产品带来额外的溢价,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溢出价格超过因其独特性所增加的成本,那么,拥有这种差异化的企业将获得竞争优势。②产品差异性最终体现在购买者对产品或服务差异程度的感觉上。③企业通过广告、商标、销售技术等途径可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程度。

影响差异化的因素:1.产品的物理特性2.公司或销售商提供的服务或互补产品的数量和特性3.与产品销售或交货相关的特性4.有关使顾客形成对产品性能感性认识或使用成本期望的特性5.对产品的主观想象

三、集中战略-是指企业把经营战略的重点放在一个特定的目标市场上,为特定的地区或特定的购买集团提供特殊的产品和服务。与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不同的是,集中战略不是面向整个产业,而是围绕产业中一个特定的目标开展经营和服务。

集中战略的优势-1.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抵御产业五种竞争力的优势也都能在集中战略中体现出来。2.避开了在大范围内与竞争对手的直接竞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增强它们相对的竞争优势。对于大企业来说,避免与竞争对手正面冲突。

竞争优势

被顾客察觉的独特性 低成本优势

第十二章

1】我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风险的类型

(一)政治风险-1.政府干预 2.民族主义风险 3.政策变动风险 4.恐怖主义风险

(二)管理风险-1.效率风险 2.跨文化风险

(三)财务风险-1.决策程序风险 2.价值评估风险 3.汇率风险 4.融资风险

问答题:

(1)请分析跨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答:1、出口。出口贸易是最简单有特殊最普遍的进入外国市场的方式,可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方式。2、对外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可分为两种:一是建立国际独资企业,二是建立国际合资企业。3、非股权经营。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企业中不参与股份,通过向东道国企业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与股权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服务(无形资产)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从中获取相应的利益与报酬。4、国外证券投资。国外证券投资(Foreign Portfolio Investment)指投资者(公司法人或自然人)在国际证券市场上购买企业和政府的中长期债券,或在股票市场上购买上市的外国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

(2)什么是核心能力?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 ——普拉哈德、哈默。特征:①价值性。即核心能力应当具有市场价值,能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创造或价值附加。 ②稀缺性。即核心能力是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能力。③难以模仿性。即核心能力是其他企业不能轻易建立的能力。④不可替代性。即核心能力是那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能力。⑤可转移性。即核心能力可使

企业拥有进入相关市场的潜力。

(3)请说明跨国公司分公司和子公司不同的法律特征。

答:(一)分公司的特征:1、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法律上、经济上没有独立性,而只是总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2、由总公司授权开展业务,自己没有独立的公司名称。3、其债务由总公司负无限责任,其资产也全部属于总公司。4、虽然设在海外,仍受总公司所在国(母国)的外交保护 。

(二)子公司特征: 1、它是独立法人,可有自己的公司名称和章程,可独立进行诉讼活动; 2、财务独立,自负盈亏,可公开发行股票,并可独立借贷;3、停业撤出时可出售股票或与其他公司合并或变卖资产,以收回投资;4、子公司在东道国注册登记,须受东道国法律管辖,不受母国政府的外交保护;5、有时容易与东道国的利益发生矛盾,如有东道国的股份参与,也易受牵制。

(4)垄断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垄断优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市场不完全”与“垄断优势”。具体而言:

一、市场不完全性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先决条件,必须放弃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关于完全竞争的假设。海墨认为:“不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只要是国际化经营,用完全竞争的观点就解释不通。”

二、拥有垄断优势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海默认为,美国企业在海外从事生产经营面临着比当地公司更多的风险,要想成功地经营就必须拥有某些特有的优势足以抵消当地企业的经营和竞争优势。

三、垄断优势包括(金德尔伯格):(1)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2)要素市场的不完全性。(3)规模收益论。(4)政府干预论。

(5)小规模技术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它是怎样阐述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

答:(一)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跨国公司的著名教授刘易斯•威尔斯(Louis T. Wells)1983年出版了《第三世界跨国企业》一书,该书被学术界认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开创性成果。(二)威尔斯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相对比较优势:1.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提供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2.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当地采购和特殊产品。3.低价产品营销战略。

(另一种参考答案):威尔斯认为,传统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最大缺陷是把竞争优势绝对化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是相对的,主要来自低生产成本。这种低生产成本是与其母国的市场特征紧密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市场与发达国家的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一个突出特点是其大多数制成品市场需求有限、规模很小。如果发展中国家直接从发达国家引进制造技术时,相对于国内狭小的市场,引进的技术能力往往不能充分利用,存在资源的闲臵与浪费。而另一方面,作为直接投资母国的发展中国际中的企业,其技术优势恰是一种反映母国市场规模特点的特殊优势,而母国市场规模与发展中国际东道国市场规模的相似性,确保了这种特殊技术在发展中国际东道国的投资过程中的实用性并具有比较优势。

(6)跨国公司集中进行R&D活动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保护企业的专有技术;②保持母国技术领先;③为了实现R&D活动的规模经济;④降低R&D的控制与协调成本;⑤历史性的原因⑥集聚效应。

(7)波特的基本竞争战略.

答:参考第十一章,第二题。

(8)二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跨国公司数量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二)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并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发达国家;(三)跨国投资的流向逐步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四)跨国投资的行业分布从战前的初级产品生产转向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有所发展;

(9)跨国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税务对策有哪些?

答:(一)合理选择投资地点。1.对外直接投资地区的税收水平;2.运用对外直接投资的税收优惠条件; 3.对实际汇出利润的影响; 4.国与国之间有无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二)合理选择投资的组织形式。1.不同组织形式税负水平的差别;2.能否利用东道国的税收优惠;3.投资初期的盈利状况;4.各国对公司组织形式的监管力度。(三)合理利用国际避税地。1.建立基地公司,虚构国际避税地营业;2.虚构避税地信托财产;3.通过收入和费用的分配或公司之间转让价格的制定来逃避税收。(四)适度举债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