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的产生

六   纸币的产生

六   纸 币 的 产 生

1

  两宋钱币的特点

1279 年) , 是中国古代统一王朝中国势较弱的朝代, 但 在商品货币经济的刺激下, 商业和城市更加繁荣。 北 宋 10 万以上人口的城市有 40 多个, 汴京 ( 今开封 ) 的商家有 160 多行, 城市中的坊市制已破坏, 店铺可 经济上却有显著的发展。 各地区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两宋 即 北 宋 ( 960 ~ 1127 年 ) 和 南 宋 ( 1127 ~

以随便开设, 市场交易的时间限制也取消了。 南宋的

临安 ( 今杭州) 人口百万, 成为长江、 运河、 钱塘江 地出现了大量草市、 墟市, 成为城市和广大农村之间

及海上交通枢纽和各种货物的最大集散地。 此外, 各 的桥梁。 北宋商税总额达七、 八百万贯。 对外贸易也

比唐代更为发展, 重要的港口城市有广州、 杭州、 明 宋初市舶收入 200 万缗。 两宋时期, 中国古代的经济 重心已移往南方。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两宋的货币和货币流

州、 泉州等, 政府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南

101

通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货 币 史 话

封泉宝” 、 “ 乾元重宝” 等钱, 但基本上使用的是 “ 开 始铸 “ 宋元通宝 ”

(1) 年号钱基本上成为定制。 唐代虽然也有 “ 乾

元通宝 ” 钱, 到宋代就不同了。 宋建国后, 宋太祖开

是年号钱。 到宋太宗太平兴国、 淳化、 至道年间, 所 这是实行年号钱的开始。 此后几乎每次改年号, 都要 铸一次钱, 有时一个皇帝要改多次年号, 就有许多种

重 3. 4 克。 书体仿八分, 阔廓。 宋朝这第一种钱并不

( 或 “ 宋通元宝 ” ) , 径 2. 6 厘米,

铸钱有 “ 太平通宝” 、 “ 淳化元宝 ” 、 “ 至道元宝 ” 等,

钱。 如宋仁宗改元 9 次, 所铸钱计 12 种, 因有时一个

年号就有 元 宝、 通 宝、 重 宝 3 种 钱。 总 计 北 宋 9 帝, 改了 35 次年号, 铸了 27 种年号钱和 3 种非年号钱。 南 宋 7 帝, 改了 20 次年号, ( 连同闽、 粤两帝应为 9 帝 总计共铸有 45 种年号钱和 6 种非年号钱。 中国年号最 种年号钱制经元、 明, 一直延续到清末。

22 次年号) , 铸了 18 种年号钱和 3 种非年号钱。 两宋 早在十六国时就产生了, 但直到两宋才真正流行。 这 (2) 形成铜钱和铁钱区。 宋代货币的一个重要特

点是铜钱和铁钱并行, 并形成铜钱区和铁钱区。 产生

这种现象是有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的。 其历史原因, 是继承了五代十国的历史遗产。 例如楚国的 “ 天策府

宝” 、 “ 乾封泉宝” , 后蜀的 “ 广政通宝 ” 都有铜铁钱。 宋统一后, 面对既成事实, 也继续了铜钱与铁钱并行。 其社会原因, 是由于两宋商品经济和城市商业的发展, 对货币的需要量日益增大, 另一 方 面, 两 宋 向 西 夏、

102

契丹、 女真岁纳银币, 财政日益困难, 在与辽、 金等 贸易中铜钱不断外流需要遏制, 朝廷不得不铸造铁钱。 北宋, 全国行使铜钱的有 13 路 ( 宋初在州、 县以

六   纸 币 的 产 生

上设路, 是介乎于行政区和监察区之间的一种区划 ) , 即开封府、 京东路、 京西路、 江北路、 淮南路、 两浙 路、 荆西北路; 专用铁钱的有成都府路、 梓州路、 利 南宋铁钱的流通区又有所扩大, 在两淮、 京西及湖北 荆门地区也使用铁钱, 而铜钱主要流通于东南地区。 路、 福建路、 江南东西两路、 荆湖南路、 广南东西两 州路、 症州路等; 铜铁钱兼用的有 陕 西 及 河 东 两 路。

说明了两宋国力衰弱、 政令不能统一, 也反映了国家 铜钱与铁钱兼行, 带来了不良的结果。 它不仅造成了

铜钱区铁钱区的形成、 发展与两宋货币的不统一,

财政困难, 需要靠发行铁钱来弥补军费等浩大开支。 地区分割性, 妨碍了商品流通, 而且引起盗铸, 劣币

驱逐良币等问题。 但是, 物极必反, 在铜、 铁币不能 币— — —纸币的产生。

适应商 品 经 济 发 展 的 形 势 下, 却 引 起 了 新 的 进 步 货 (3) 币值有多种面额。 钱分大小前代也有, 但不

如宋钱面额多。 除一文的小平钱外, 有折二钱 ( 即当 钱。 例如宋神宗时的 “ 熙宁元宝 ” 为平钱, “ 熙宁重

二平钱 ) , 还 有 折 三、 折 五、 折 十, 甚 至 还 有 当 百 大 宝” 为折二钱。 平钱径 2. 5 厘米, 重 3. 6 克; 折二钱 见有平钱、 折二、 折三、 折五、 折十共 5 种。 平钱径 一般径 3 厘米, 重 7. 5 克。 宋徽宗 “ 大观通宝 ” 今所

2. 5 厘米, 重 3. 8 克; 折十钱径 4. 1 厘 米, 重 19 克。

103

货 币 史 话

钱称 “ 建炎元宝 ” , 径 2. 45 厘米, 重 3. 5 克; 折二钱 称 “ 通宝 ” , 径 2. 8 厘米, 重 5. 6 ~ 5. 8 克; 折三钱称 其他各代的钱大致相类似。 整个宋朝, 北宋以小平钱 用来弥 补 财 政 亏 空 的。 南 宋 理 宗 淳 祐 ( 1241 ~ 1252

又有铁钱。 南宋高宗建炎年间 (1127 ~ 1130 年 ) 有平

“ 重宝” , 径 3 厘 米, 重 9. 3 克。 有 铁 钱 与 铜 钱 并 行。 为主, 南宋以折二钱为主。 大钱都是虚价钱, 是政府 年) 年间甚至铸造当百大钱。

方下圆、 长方形 3 种。 正反面有 “ 临安府行用 ” 、 “ 准 “ 大牌” 。 这是一种带有通行证性质的代用货币, “ 省 ”

此外, 南宋还铸行过一种钱牌, 有上圆下方、 上

伍百文 省 ” 或 “ 准 贰 佰 文 省 ” 字 样, 俗 称 “ 夸 牌 ” 、

即 “ 省陌” 。

便, 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而引起的社会需要的发展变 化。 (4) 币 材 种 类 多。 宋 代 币 材 种 类 多, 有 铜、 铁、

钱币有多种面额存在, 从好的方面看, 使

用较方

夹锡等。 在五代, 铁钱是不正规的, 而在宋代已成为

正规。 许多钱都是既有铜钱, 又有铁钱。 夹锡钱是一

种铜锡铅合金低质钱。 宋徽宗时的 “ 崇宁重宝 ” 、 “ 大 其 结 构 比 例 为 铜 57. 14% , 黑 锡 28. 57% , 白 锡 宋钱最好的 “ 太平通宝 ” ( 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铸 )

观通宝” 都 有 夹 锡 钱。 前 者 一 当 铜 钱 二, 后 者 当 五, 14. 29% 。 而唐 “ 开 元 通 宝 ” 一 般 含 铜 在 83% 以 上。 也仅含铜 65% 左右。 此后各朝所铸钱含铜比例都逐渐

降低。 一般讲, 北 宋 以 铜 钱 为 主, 南 宋 以 铁 钱 为 主。

104

北宋钱的变化较南宋多。

有篆、 隶、 草、 楷、 行等多种书体。 “ 淳化元宝 ” 的钱 文由宋太宗亲自书写, 用草、 楷、 行书 3 种书体, 叫 “ 御书体” 。 皇帝亲自书写钱文由他开始; 钱文用草书 两种书体配对, 如篆与楷、 行与隶, 称为 “ 对子钱 ” 。 宋仁宗时的 “ 天圣元宝” 、 “ 景祐元宝 ” 、 “ 皇宋通宝 ” 、 “ 至和元宝” 、 “ 嘉祐元宝 ” 等都是有楷书、 篆书的对 钱。 宋神宗时的 “ 元 丰 通 宝 ” , 有 篆、 隶、 草 3 种 书

(5) 钱文的多种书体和对钱形式。 宋钱文的书法

六   纸 币 的 产 生

体也由此开始。 此后, 宋代铸造同一年号钱, 往往有

体。 宋哲宗时的 “ 元祐通宝” 、 “ 绍圣元宝 ” 、 “ 元符通 淫皇帝, 却爱好书法绘画, 其 “ 瘦金体 ” 书法具有自 瘦金体; “ 大观通宝 ” 钱文也是瘦金体; “ 重和通宝 ” 到 “ 淳熙元宝” 之后不再出现。

宝” , 钱文都有篆、 行书体的对钱。 宋徽宗虽然是个荒 己的风格。 他的 “ 崇宁通宝” , 有隶、 楷书体, 楷书为

为篆、 隶对书。 这类多书体的对钱形式在南宋初还有, 宋钱钱文一般都出自名家手笔。 如 “ 元祐通宝 ”

仿宋体字。

了可贵的资料。 宋钱上的端正书体, 就是现今人称的

为司马光、 苏东坡等人所写。 这对研究中国书法提供

一般称通 宝、 元 宝, 有 时 同 一 种 钱 可 称 通 宝、 元 宝、 重宝。 有的还有更多的名称。 从版式讲, 熙宁、 元丰 两种年号钱就各有 100 多种版式。 北宋的纪年钱有的 还铸明年 份, 如 淳 熙 七 年 ( 1180 年 ) 铸 的 “ 淳 熙 元

除了以 上 5 点 外, 从 钱 名 来 说, 宋 钱 也 极 多 样。

105

宝” 背铸有 “ 柒” 字。 这也 是一次重大改进。 除背文

货 币 史 话

纪年外, 还有背文记地, 如宁宗 “ 庆元通宝 ” 背文上

造。

下有 “ 汉二” 字, 即表明是汉阳监 ( 在今湖北 ) 所铸 上述两宋钱币的特点, 是宋代政治、 经济、 文化

的反映, 表现了宋代社会的特殊性。

2

  北宋 “ 钱荒” 的原因

由于铜钱地位重要, 政府直

接控制铸造铜钱的大权。 北宋统辖货币铸造的是提举坑冶铸钱司, 下面是分散 在各地的铸钱钱监。 太宗兴国二年 (977 年 ) 至真宗

在北宋的各种货币中, 铜钱仍然起着主要的作用。

咸平三年 (1000 年 ) 设有 4 监, 后来王安石变法时, 监。 铸钱的数量, 北宋初至道 (995 ~ 997 年 ) 年间为 183 万贯, 神宗熙宁末年 (1077 年 ) 为 373 万贯, 到 的最高峰。 出现这样迅速发展的原因是熙丰年间王安 从而刺激了采铜业和铸钱业的发展。 每年 80 万贯, 真宗景德中 (1004 ~ 1007 年 ) , 为每年 元丰三年 (1080 年 ) 达 506 万贯。 这是北宋一代铸钱 又在京西、 淮南、 两浙、 江西、 荆湖 6 路各置一铸钱

石推行新法时, 解除了钱禁, 放开 了 对 冶 户 的 控 制, 北宋虽然铸铜钱的数量不断增加, 但始终存在着

“ 钱荒” 问题。 造成钱荒的直接原因如下。

免役法, 又称募役法、 雇役法。 它废除乡村各等户轮

(1) 征收免役钱。 王安石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即

106

乡村人户, 要出钱代役, 称免役钱; 原先不承担差役 20% 以备灾荒, 称免役宽剩钱。 征收这些钱就促使更 从而使流通的货币减少。

差服役, 改由政府出雇钱募人充役。 原来承担差役的

六   纸 币 的 产 生

的人户减半输钱, 称助役钱; 在摊派役钱时还要增收 多的农产品去换取现钱, 也使政府更多地集中铜钱, (2) 铜钱外流。 北宋很重视对辽贸易。 由于辽国

铸钱很晚, 而且数量也少, 很需要钱, 因此宋在与辽

的贸易中大量使用唐古钱, 主要是宋钱, 由此造成宋

铜钱的流失。 为防止铜钱外流, 仁宗时规定: “ 以铜钱

年就宣布解除, 允许携带铜钱出境, 仅论贯收税而已, 由此铜钱外流。 这个问题到神宗时已十分严重, 出现 “ 钱荒” 。 自熙宁七年削除钱禁, “ 以此边关重车而出,

出外界一贯以上, 为首者处死” , 但这项禁令到熙宁七

海舶饱载而回 ” 。 这是指铜钱通过边关流向北方契丹、 女真及西夏等国家, 主要是流向契丹; 通过海路流向 但私运铜钱出境依然不能遏止。 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元祐更化后, 虽 然 恢 复 了 铜 禁, (3) 销钱为器。 早在宋太宗时, 在汴京就存在销

铜钱为器物, 当时曾严令禁止, 犯者处斩, 但利之所 可得利 10 倍, 就促使销钱为器。 销熔 10 钱, 得精铜 1

在, 难以禁 绝。 沈 括 说, 铜 禁 开 后, 销 钱 以 为 器 者, 两, 造作器物, 可获利 5 倍。 政府铸钱好比田间小沟

流出的水, 而毁钱为器好比流向大海的水, 以前者供 后者, 必然枯竭。 在销钱为器的同时, 好钱还被大量 改铸成劣钱。 改铸者大多在深山穷谷, 或在江湖之中,

107

政府也无可奈何。

货 币 史 话

如宋真宗时的青州麻氏是当地大族, “ 其富三世

, 自其 夏, 永兴军大姓李氏一次出借 20 万贯, 可见藏钱之多。

的一些达官贵人、 大地主富豪往往大量贮藏金银铜钱。

(4) 贮藏铜钱。 贮藏是货币的一项重要职能。 北宋

祖以钱 10 万 ( 缗) 镇库, 未尝用也”。 宋仁宗时抵御西 除上述 4 点外,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宋代商品和货

币经济的发展。 唐代交易中铜钱和绢帛并用, 到宋代 则多用钱币; 在商业上, 唐代城市中商业集中在几个 市, 如长安的东市、 西市等, 宋代城市中到处可以开

宋代的海外贸易也比唐代发达, 如熙丰年间输往外国 的铜钱数, 远远超过唐代。 总之, 由于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对货币需要量的扩

商店, 而且由于商业发达, 有的城市如汴京有了夜市;

大, 而绢帛又基本退出流通, 铜钱 又 是 贱 金 属 铸 币, 金额不大, 所以在流通领域货币就日益显得不足, 这 是造成北宋 “ 钱荒” 的根本原因。

3

  南宋的 “ 钱荒” 与对策

在江南各城乡都有商业市场。 商业和货币经济的发展, 需要大量的铜钱, 而南宋一百多年中铜钱始终缺乏。 南宋建立后不久, 绍兴十一年 (1141 年 ) , 大臣们在 奏言中指出: 荆湖之南, 现今每斗谷仅百余钱, 谷价

南宋时, 虽然国势衰弱, 但经济却继续向前发展,

之贱, 未有如今日者。 谷虽多, 买者少, 于是钱日益

108

荒而民日益困矣。

都不超过 15 万贯。 南宋铸钱减少的原因是北方已被金 人占领, 而南方的铸炉不少因战祸而荒废, 而且铸钱 宋一样, 由于销钱铸造铜器可获厚利, 因而破铜钱为

(1131 年 ) 为 8 万贯, 此后, 至绍兴三十一年, 一般

万贯。 可 是 南 宋 的 铸 币 数 却 大 为 减 少, 绍 兴 元 年

的造币数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 宋神宗元丰三年为 506

南宋铜钱不足的原因: 一是铸钱数量减少。 北宋

六   纸 币 的 产 生

的原料铜、 铅、 锡等产量锐减。 二是销钱为器。 和北 器物者人数越来越多。 铜钱被销毁的数量惊人, 一年 宋与金的商业联系曾受到一定的影响, 但绍兴和议以

数十万缗。 三是铜钱流入金人地区。 在战争期间, 南 后, 双方贸易又有恢复。 南宋先后在盱眙 ( 今属江苏 )

宋贸易的榷场。 民间走私贸易也不少。 南北人民通过

市场) ; 金朝也在泗州 ( 今江苏洪泗东南) 等地设有对

军 ( 州级政区, 地位较低于州 ) 等地设过榷场 ( 互市

海上或潜越淮河互通有无。 由于全国铸钱不多, 主要 使用唐宋旧钱, 故要尽力争取南宋铜钱流入。 南宋政 府虽一再防止, 终无法制止这一趋势。 当时襄阳府的 榷场, 每一名商人入北方金界交易, 金人先收钱一贯

三百文, 住宿和交税也要收钱。 这样, 一人入金人地

区交易, 就要 流 失 现 钱 3 贯。 日 积 月 累, 数 目 巨 大

。 到绍兴末年, “ 缗钱之入敌境者, 不知其几 ” 。 四是铜 钱流向海外。 南宋时期, 北方为金人统治, 陆路的对

外贸易受阻, 而海外贸易却日益 发 达。 南 宋 在 广 州、 泉州、 明州 ( 今宁波市 ) 等地设有市舶司, 其贸易的

109

货 币 史 话

本, 共 50 余 国 家。 进 口 商 品 400 余 种, 出 口 的 除 丝 绸、 瓷器等外, 还有金银和相当数量的铜钱。 在与海 作为宝货。 所以去外国的人都要带足铜钱, 而外国货 阯 ( 今越南) 、 日本。 系列对策。 外诸国贸易中, 外国人得中国铜 钱, 都 要 贮 藏 起 来, 也非有铜钱不肯出售。 当时铜钱外流最多的地区是交 南宋政府针对上述情况, 即所谓 “ 钱荒 ” , 采取一

国家, 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 波斯湾, 加上高丽和日

和私铸、 蓄藏而采取的措施。 绍兴六年 “ 悉敛民间铜

首先, 实施铜禁和搜刮铜器。 这是针对销钱为器

器以铸钱, 又诏私铸铜器者徙 ( 流放) 二年” , 但收效 器送到铸钱司熔化, 接着, 就大收民间铜器, 除铜镜、 不大。 二十八年, 宋高宗亲自带头, 将宫中 1500 件铜

刮到铜 200 万斤, 仍不能解决问题。 庆元三年, 宋廷 再次下令: 若用铜钱铸造器物, 一两杖一百, 一斤加 一等, 工匠送去铸钱充劳役, 八斤发配本城, 十斤发 然引起社会及百姓的动荡和不安。

内送到官府, 违者有铜 10 斤以上流放二年。 最后共搜

寺观中铜像和铜磬允许登记保留外, 其余铜器限一月

配五百里。 尽管处罚更为严厉。 但实际效果不大, 徒 其次, 禁止铜钱外流。 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两

淮设禁, 防止铜钱流入金国。 两淮是宋金榷场贸易的 大缺口。 针 对 铜 钱 走 私 严 重, 南 宋 乾 道 三 年 ( 1167

中心和民间走私活动最频繁的地方, 也是铜钱北流的

年) 下令: “ 沿海沿淮严行禁绝” , 如捕获人贩运铜钱,

110

处以重罚。 同时规定: “ 官司铜钱不得任意载入海船, 密的过界检查制度, 严禁携带金银钱过境。 二是防止 五里, 尽没其资” 。 如有违犯并重处罚。” 对盱眙这个最大榷场, 制定了严 铜钱流入海外。 南宋对海道的禁防也甚严。 “ 铜钱入海 总之, 为防止铜钱流入金国和海外, 南宋政府一

六   纸 币 的 产 生

题, 南宋政府只好乞灵于发行纸币。

再下禁令, 但实际作用不大。 为了解决铜钱缺少的问

4

   

  中国货币史的新阶段 — — —纸币的产生

四年 ( 公元前 119 年) 就发行过 “ 白鹿皮币” , 东汉用 发挥有限的货币作用。 这些都是纸币的雏形。 宋代的 百年, 表明了中国古代货币文化的先进地位。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 汉武帝元狩

过以布为材料的布币, 唐代的 “ 飞钱” 则在异地使用, “

交子” 是国家的正式纸币, 它比欧洲各国的纸币早数 纸币纯粹是一种价值符号, 是一种象征货币。 它

的产生标志着中国货币继实物货币和金属货币之后进 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纸币是靠政府的信用来充当 本身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但却往往被统治者利用, 作 为掠夺人民、 解决财政困难的工具。 个历史条件: 中国的纸币产生于北宋不是偶然的。 它有以下三 交换媒介, 它比以前任何货币都更轻便。 纸币的出现

111

货 币 史 话

说, 一是纸, 二是印刷术。 中国是发明纸的国家, 大 致在魏晋南北朝时, 纸已取代竹帛而成为普遍的书写 材料。 中国也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唐代后期已

第一, 印刷术的发展。 印制纸币, 从技术条件来

出现雕版印刷, 北宋是雕版印刷业迅速发展时期, 北 了活字印刷术。 交子作为货币要防止假冒, 相应地对 印刷要求较高。 交子实物虽已不存, 但从史料中我们

宋初在成都刻的 《 大藏经》 达 13 万版。 仁宗时已发明

知道它是用同一色纸印造, 版面图案精美, 有屋木人

物, 还有铺户印记和密码花押, 红黑套印。 这样的印

刷, 没有比较发达的印刷技术是不可能的。 而大量发 经具备。

行又须以铜板印刷来代替木板印刷。 这些条件宋朝已 第二, 商 业 信 用 关 系 的 发 展。 唐 代 出 现 了 “ 飞

钱” , 这是最早的汇兑事业, 也是社会信用关系发展到 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交子的产生与飞钱有关。 交子与 现, 而交子在任何地方都可兑现。 宋代信用关系比唐 飞钱都是凭借信用, 两者的区别只是飞钱要异地去兑 代有进一步的发展, 飞钱已由官府设便钱务来办理, 此外宋代盛行茶盐证券即茶引、 盐钞, 还有香药交引、 矾交引等。 所有这类有价证券与纸币性质已很相近, 它对交子的产生无疑起了促进作用。 第三, 商品流通与货币经济的发展。 宋代的商品

货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 从而引起对钱币需要的激增。 北宋的铜钱不能满足需要, 铁币太笨重, 绢帛大致已 不再作为货币流通, 而白银则还未成为流通中的主要

112

货币, 在这种情况下, 纸币也就应运而生了。

宋时四川是专门行使铁钱的地区。 但铁钱价值低而分 3. 9 公斤, 大铁钱一贯重 7. 2 公斤, 铜钱和铁钱的比价 1 ∶ 14。 当时买一匹布要铁钱 2 万, 需用车载。 在这种 情况下, 人们不得不另找方便的流通手段, 这是促使 纸币产生的直接因素。 量重。 宋朝铜钱每贯约合今 3 公斤, 而小铁钱一贯重

纸币首先在四川出现也并非偶然。 这是因为在北

六   纸 币 的 产 生

一般是 1 ∶ 3, 有时是 1 ∶ 1. 5, 在四川地区最高曾出现过

对票据兑换券、 证券一类的俗称。 “ 子” 为

四川方言。

子” 意为相会、 “ 关子” 意为相关语意相同, 都是当时 交子最早为民办, 约产生于太宗淳化年间 (990 ~

“ 交子” 意即 “ 交合” 、 “ 合券取钱 ” , 与后来 “ 会

995 年) 。 淳化五年, 四川发生李顺暴动, 民间钱更少, 这时的交子, 券上无交子字样, 金额是填写的。 到宋 建立交子铺, 或称交子户, 发行交子。 这时用统一色 纸印造, 金额同样是填写的。 交子兑钱时每贯收取工 称一界, 到期换新的。 在收割季节, 交子户利用交子 私下以交子为流通手段, 结果奸 弊 百 出, 纠 纷 增 多。 真宗景德初年 (1004 年左右 ) , 由成都 16 家富商联合

墨费 30 文 ( 一说 20 文 ) 。 一次发行的有效期为 3 年, 去低价收购粮食, 获取厚利, 广置房屋田产。 结果伪

造者纷纷出现, 因它比私铸铜钱更不需要成本。 这样, 一方面出现争讼, 另一方面兑换也发生了困难, 以至 来每一贯只能兑得七八百文, 矛盾激化, 引起了政府 出现兑钱时聚众争闹, 而交子户闭门不出的现象。 后

113

的关注和干涉, 导致了交子的官办。

货 币 史 话

的交子。 这是第一次由国家正式发行纸币。 官交子大 1 ~ 10 贯, 仁宗宝元二年 (1039 年) 改为 10 贯与 5 贯 两种, 神宗熙宁元年 (1068 年 ) 又改为 1 贯和 500 文 一界, 界满以新交子收回旧交子。 每界发行额控制在 两种。 用铜版印刷, 十分精美。 交子分界发行, 3 年为 125 万余缗, 以四川铁钱为钞本, 共 36 万缗, 为发行 小形状与以前相同, 加益州交子务铜印。 其面额初为

交子官办, 于是成立了益州交子务。 第二年发行官办

天圣元年 (1023 年 ) , 薛田为知成都府事, 主张

额的 28% 。 初期, 交子币值较稳定, 官府对交子的流

通不 加 限 制, 可 以 用 作 交 租 税 等, 到 仁 宗 庆 历 四 年 财政困难, 益州交子务在陕西发行无钞本的交子 60 万 贯以充军费。 这是交子第一次超出了印付数字。 到神 时流通, 以致四川交子发行过多, 引起贬值, 但贬值 的幅度大致在 10% 以下。 哲宗绍圣年间 (1094 ~ 1098 年) , 因对西夏用兵, 在陕西沿边癐买粮食和募兵, 增 加每界交子的发行额。 从 1406340 贯, 直达到 1886340 贯。 由于两界并行, 实际上等于加倍数。 其数额为神 宗时, 蔡京当权, 政治腐败, 政府滥发交子以搜括民 膨胀, 交子已完全丧失信用。 宗熙宁五年, 交子的使用期限延长, 改为两界交子同

(1044 年) 、 七年及皇祐三年 (1051 年) , 因西北用兵,

宗以前的 3 倍。 这样, 交子的膨胀便十分显著了。 徽 财。 这是北宋交子的一个重大转折期。 从此通货严重 徽宗 崇 宁 四 年 ( 1105 年 ) , 把 交 子 改 名 为 “ 钱

114

引” , 以代盐钞。 钱引的印刷按新样, 只有四川仍保持 要

求各路都通行钱引。 大观元年 (1107 年 ) , 四川交 子务改为钱引务, 于是河、 湟的兵费全仰发行纸币解

交子旧 法。 当 时 除 闽、 浙、 湖、 广 和 东 京 开 封 府 外,

决。 交子的发行额从 120 余万缗增加到 26556340 贯。 由于两界发行, 其数相当于神宗以前的 42 倍。 结果是

六   纸 币 的 产 生

通货严重贬值, 有的贬值 3 / 4, 在川陕路山区的威州, 甚至贬值 90% 。 物价飞涨, 民怨沸腾, 纸币信用扫地, 北宋政权也到了灭亡的边缘。 南宋时, 纸币又有了广泛的发展。 当时纸币的行

使已遍及东南各路、 淮南淮北、 湖南及四川各地。 这

一方面是为了适应东南地区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客观要 求, 另一方面也是南宋政府借助于此来解决军费开支 和财政困难。 南宋的纸币主要有绍兴初年的 “ 关子 ” ,

“ 会子” 。

绍兴末年的 “ 会子” , 孝宗时先后在各地发行的地区性

事开支, 就召商人向婺州官府交现钱领取关子, 持此 茶引、 盐 引、 香 货 钞 引, 领 取 现 钱 的 称 为 “ 现 钱 关

朝廷为对付婺 ( 音 wù ) 州 ( 今浙江金华 ) 地区的军

关子启 用 时 和 飞 钱 相 似。 绍 兴 元 年 ( 1131 年 ) ,

向杭州榷货务 ( 掌金帛等官署 ) 兑取现钱, 也可换取

子” , 但行不久即停止, 因政府不守信用, 每日只能付 嗟” 。 地方政府又以关子强制摊派购办粮草, 商民都不 会子最早也起于民间, 或称 “ 便钱会子 ” , 是钱票 给兑换 总 数 的 1 / 3, 有 时 还 要 等 待, 造 成 “ 人 皆 怨

愿领用, 造成关子衰落。

115

一类东西。 绍兴初年, 在临安大地主的主持下, 置使

货 币 史 话

钱会子。 当时一些山僻小郡如徽州等地民间就曾使用 这类会子。 到了绍兴三十年 (1160 年 ) , 南宋政府见 收归官府, 改为官办。 开始印行的数量不多, 与铜钱 有利可图, 再加当时铜钱缺乏, 就将发行会子的权利

并行。 次年二月, 在临安设 “ 行在会子务 ” , 后隶于都

茶坊 ( 掌给卖茶引等官署) , 完全按照四川交子之法推

行到东南诸路。 凡是上供和军需, 都与铜钱相同使用。 起初行于 两 浙, 后 来 通 行 到 两 淮、 湖 北、 京 西 地 区。 面额最初以一贯为一会, 后在隆兴元年 (1163 年 ) 增 发二百文、 三百文及五百文 3 种。 为防止伪造, 制定

者补进义校尉 ( 无品武阶官名) 。 在漕运不通处, 上供 等钱可以尽输会子, 沿河的州军, 也可钱和会子各半 通用, 民间买卖田宅、 牛马、 舟车等可完全用会子支

了 “ 伪造会子法” : 犯人处斩, 告发者赏千贯, 不愿受

付。 因此, 南宋初会子能代替铜钱流通。 它不仅带动 定的作用。

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 而且对阻止铜钱外流起了一 在宋孝宗以前, 会子发行额还

有所控制。 孝宗淳

熙三 年 ( 1176 年 ) 开 始 两 界 并 行, 光 宗 绍 熙 元 年

(1190 年 ) 又曾三界并行。 到宁宗开禧年间, 平章军

国事韩侂 ( 音 tuō ) 胄之流为从对金战争中捞取政治 会子开始发行时, 每界发行额为 1000 万贯, 孝宗淳熙

资本, 大量发行纸币作为军费, 从此发行额扶摇直上。 年 间 ( 1174 ~ 1189 年 ) 2400 万 贯, 宁 宗 开 禧 年 间 (1205 ~ 1207 年 ) 1. 4 亿 贯, 嘉 定 年 间 ( 1208 ~ 1224

116

6. 5 亿贯, 其后果是物价上涨, 币值下降。 此后, 右丞 钱关子” , 又称 “ 银关” 、 “ 金银关子 ” 。 他利用理宗之 相贾似道独揽朝政, 景定五年 (1264 年 ) 造 “ 金银见

嘉熙四 年 ( 1240 年 ) 5 亿 贯, 淳 祐 六 年 ( 1246 年 )

年) 2. 3 亿 贯, 理 宗 绍 定 六 年 ( 1233 年 ) 3. 2 亿 贯,

六   纸 币 的 产 生

死和度宗继位的空隙, 矫诏废除旧会子。 新的纸币一

贯值旧会子 3 贯。 但贾记关子发行以后, “ 诸行百市, 物价踊贵” 。 米价飞涨, 市面上只见纸币不见米。 旧会 子 200 贯还买不到一双草鞋。 后来, 蒙古兵已占领长

江中游, 宋室仍继续滥发。 一贯会子已不值一文铜钱。 ( 纸) 币蚀其心腹, 大敌剥其四支 ” , 形象地说明滥发 纸币与南宋亡国的关系。 南宋还有几种地方性纸币, 如川引、 关外银会子、 这时, 南宋 政 府 也 已 到 了 崩 溃 的 边 缘。 有 人 说 “ 楮

铁钱会子、 淮交 ( 两淮交子 ) 、 湖会 ( 湖广会子 ) 等。 入敌国。 但由于不断发行, 缺乏准备金保证, 最后也 和会子一样, 导致贬值。 这些纸币, 或是出于筹措军饷, 或是出于防止铜钱流

5

  白银货币地位的增强

定货币资格, 但在许多方面已起到货币的作用。 两宋 实行金银、 铜铁钱、 纸钞 3 品并行的币制。 黄金的数 量大为减少, 多为贮藏财富。 白银则在更多方面发挥

隋唐时期, 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白银虽未取得法

着货币职能, 已取得部分法偿货 币 的 资 格。 可 以 说,

117

这时期已经达到了中国古代货币的银本位制度的前夕。

货 币 史 话

入中白银比重的增加表现出来。 北宋天禧末年 (1021 银为 883900 余两。 神宗熙宁、 元丰年间 (1068 ~ 1086

宋代白银在货币中的重要地位, 可从国家财政收

年) , 财政 收 入 中 钱 为 2653 万 余 贯, 金 为 14400 两, 年) 的 年 总 收 入 中, 钱 为 6000 余 万 贯, 金 为 37985 两, 银为 2909086 两。 钱 增 长 2. 26 倍, 金 增 长 2. 63 倍, 银增长 3. 29 倍。 银在财政收入中增长得最快。

租纳税。 太平兴国五年 (980 年 ) 规定, 民租应当交 钱” 交银。 又令福建、 两广税收原来交钱的改为交白

宋代白银的货币地位的增强具体表现在: 一是交

钱者, 允许 交 银。 景 祐 二 年 ( 1035 年

) 下 令 “ 身 丁

银。 这是决定税收用银的开始, 也说明白银成为法定

的货币。 二是专卖收入。 宋代盐茶等专卖收入, 往往 廷有关部门奏请诸路榷酒课 ( 即酒专卖税 ) , 都改收

钱与银同时收纳。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1015 年 ) , 朝 银。 三是官俸政费。 绍兴三十一年 (1161 年 ) , 由于

左藏西库, 见钱不多, 所以朝廷规定, 所需的钱, 以

白银、 会子搭发。 文武百官俸, 六成折银, 四成用会 子; 军内五成折银, 三成用铜钱, 二成用会子。 四是 军费。 景德元年 (1004 年 ) 九月, 下诏出内库银 30

万两, 付三司, 送天雄军购买军粮。 景祐四年 (1037

下河东路, 助买军粮。 五是赏赐。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 赐武宁节度使陈洪进白银万两, 给他购买住宅。 十月, 赐齐王银万两。 南宋建炎四年 (1130 年 ) , 以 3 万两

年) 七月, 下诏三司出银 15 万两下河北路, 绢 10 万

118

月, 出内库银 4 万两购粟, 以赈益、 梓、 利诸路饥民。 西饥民。 七是对外贸易和赔款用银。 宋对外贸易以及 庆历四年 (1044 年 ) 二月, 出奉宸库银 3 万两, 赈陕

银赐韩 世 忠 军。 六 是 赈 灾。 宝 元 二 年 ( 1039 年 ) 九

边境互市多用金银作结算。 赔款即所谓 “ 岁币 ” 、 “ 岁 赐” 也多用银。 北宋澶渊之盟后, 每年给契丹银 10 万 收兑会子。 九是制造器皿。 宋代官府制作金银器皿的 两。 南宋绍兴和议后, 给金 “ 岁币” 银 25 万两。 八是 是文思院, 分 工 很 细, 有 42 作。 私 家 制 作 的 作 坊 更 交引铺、 金银盐钞引铺、 钞引铺等。 它一方面加工金

六   纸 币 的 产 生

多, 大小城市都有金银铺。 金银铺 又 称 金 银 交 引 铺、 银饰物, 另一方面也经营金银的买卖和兑换业务。 十 是贮 藏。 宋 代 金 银 作 为 宝 贵 的 财 富 被 人 们 贮 藏。 如 《 夷坚志》 载: 福州余丞相贵盛时, 家藏金多, 都以银

百铤为一窖, 以坚土覆盖其上。 从以上 10 个方面可以 用银等各方面, 白银的货币作用比起隋唐来已大为增 加。 宋代白银货币地位增强的原因: 一是宋代货币不

看出, 无论是作为财政收入、 支付、 贮藏, 还是外贸

统一, 有铜钱、 铁钱, 有各种地方性纸币, 而且货币 在宋代只有银、 绢可以作为货币在全国通行。 二是受 了中亚细亚用银的影响。 宋代给契丹、 女真等岁输都

严重贬值, 使本身有较高价值的白银的货币地位加重。

的西域有贸易关系。 三是宋代商品经济和商业比前代 有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对外贸易的兴旺, 更需要使用 白银。 但是, 宋代民间用银表示物价, 小额交易用银

用银, 而这些邻近民族需要银是因为他们与通行白银

119

支付还较少见。 这说明白银还未充分发挥出货币中价

币 史 话

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因此, 白银还不是十足的 货币。

间逐渐改为 “ 锭” , 其形式和唐代长条版状不同, 而是 两端大, 中间小, 上下呈凸出的弧状, 中间呈束腰形

宋代银的形式, 最普通的是铤形。 “ 铤 ” 后来在民

14 两。 最小的仅 3 两半。 1955 年在湖北黄石市出土一 间还流行有金银钱, 这主要作为赏赐、 馈赠等吉祥物。

等。 银锭有大有小, 最重的有今秤 60 两, 也有 30 两、 批宋代银锭, 共 293 件, 约重 3400 两。 宋代官方和民

弧状。 锭上记有地名、 用途、 重量、 官吏及匠人姓名

120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