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不竭动力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综述

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不竭动力

——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综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诗琪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近两年来,通过组织制度创新,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两个责任”逐步落地生根,巡视、派驻向全覆盖目标坚实迈进,纪检监察机关“三转”不断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面从严治党,标本兼治反腐败

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围绕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实施方案》提出了包括落实“两个责任”、实现派驻纪检机构和巡视工作全覆盖等在内的多项改革任务,直指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症下药,“药方”来自深入调研,来自广纳良策,更来自从严治党的一线实践。

2012年12月,十八大闭幕不到一个月,中央八项规定破空而出。一场正风肃纪、从严治党的战斗由此发端。

从工作作风入手,上紧作风建设发条;“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唤醒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完善党纪法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专家评价,“一场再造政治生态、重塑公仆形象的重头戏夺目而出,带来政治信用和民意资产大幅增值。”有数据为证。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87.3%的群众认为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以往相比有好转,77.1%的群众认为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有力度。

“以戒为固,以怠为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场攻坚战,更是持久战,要在破立结合中标本兼治,构筑促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这是我们党90多年来首次提出。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其也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重要保障。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要害在“严”,而“全面”是基础。这意味着,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要同向发力,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须有机统一,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无疑是对党的建设和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落实“两个责任”,牵牢 “牛鼻子”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第36条开宗明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纪委负监督责任。

由“领导责任”到“主体责任”,一词之变,更加明确了各级党委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者、推动者、执行者的角色。

主体责任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各级党委(党组)能否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党委书记能否做管党治党的书记,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从西柏坡的谆谆告诫到民主生活会上的推心置腹,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从中央八项规定到“零容忍”惩治腐败,新一届中央领导班子落实“两个责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要落实好主体责任,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也必须令出必行。

去年4月至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先后6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强调落实“两个责任”。中央纪委领导同志分别约谈省区市、中央国家机关部委、中央企事业单位和中管金融机构党委(党组)书记,并赴各地督查指导。(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以约谈为抓手,“两个责任”的压力传导开始逐级向下延伸拓展。内蒙古、安徽、江西等地党委主要负责同志约谈市委书记、省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国资委党委、纪委负责同志先后约谈154名企业主要负责人、纪委(纪检组)负责同志,各中央企业集团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约谈下属单位负责人7085人次。教育部党组书记及党组成员约谈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十所直属高校党委书记。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不追究责任,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案件,湖南衡阳贿选案,四川南充拉票贿选案……长期以来有权无责、无人追责纵容了当地一些领导者的不作为、乱作为。近年来的强力问责,维护了党纪国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同时也让各级党委(党组)负责人的“责任田”意识愈加清晰,“要抓业务更要抓队伍,队伍出了问题自己难脱干系”。

今年上半年,共有370多个单位的党委(党组)、纪委(纪检组)和4700多名领导干部因落实“两个责任”不力受到责任追究,被追责人数几乎与去年全年总数持平。

随着问责和通报曝光的力度越来越大,责任追究的倒逼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今年春节前夕,中央纪委首次通报了8起因履行“两个责任”不力被追责的典型案件。其中,四川省大竹县时任副县长,因其所分管的林业局发生公款旅游问题,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当地痛定思痛、以案警醒,多措并举令“两个责任”落实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已有30个省区市和89个中央部门、单位的党委(党组)制定了落实主体责任实施意见。海南、湖北、江苏、重庆、四川及国家铁路局等地方和部门还探索推行主体责任清单,把抽象的责任内容具体细化为职责、任务、措施、时限、标准,增强了履责的可操作性。

创新组织制度,加强党内监督

9月17日,今年首轮中央巡视的25家央企“整改清单”公布完毕。连同8月末结束的今年第二轮专项巡视,截至目前,对55家中管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巡视全覆盖目标已达成。

按照年初的工作部署,下一阶段将要对中管金融企业巡视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自觉服务全面从严治党,聚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围绕“四个着力”,开展了7轮巡视。前4轮就完成了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强度、力度、效果空前。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曾任云南省委书记的白恩培、广东省原省委常委万庆良、海南省原省委常委谭力、天津市政协原副主席武长顺以及山西省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案等线索均由巡视组发现。

巡视是给党的肌体做“体检”。中央、地方两线作战,常规、专项“双剑”出击,专职机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巡视的过程就是唤醒领导干部党规党纪意识、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

巡视组组长一次一授权,探索开展机动灵活、“直击病灶”的专项巡视,试点抽查核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情况发现问题线索……丰富的巡视实践为理论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月13日,新修订的巡视工作条例公开发布,标志着巡视工作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作为党内监督的两大重要手段,派驻纪检机构和巡视工作一道,向着全覆盖目标任务前行。

3月底,中央纪委首次向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机关派驻纪检组,这在我党历史上尚属首次。

时间追溯到去年12月1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中央纪委派驻机构建设的意见》,并决定在中央办公厅等对党和国家政治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7家中央和国家机关新设中央纪委派驻机构。

在此次新设的7家纪检组中,有5家纪检组实行归口派驻,共涵盖50多个部门和单位。这是为实现全面派驻,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所做的全新探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今年年底前,中央纪委还要再新设部分派驻机构,并对保留的派驻机构进行改革和调整,实现对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全覆盖的目标。

坚持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稍加留意不难发现,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近期的案件通报中,越来越多地使用“隐瞒不报个人有关事项”、“档案造假”、“对抗组织调查”等违纪行为的表述。

违法必先破纪,因此党内审查首先要从纪律开始。案件通报的新变化,是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回归党章赋予的职责定位,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推进纪检监察机关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组织制度创新。

清理各类议事协调机构,清理规范纪委书记(纪检组长)兼职和分工,调整纪委内设机构、内部“挖潜”加强监督执纪力量,各级纪委收拢五指攥成拳,聚焦主业。

执纪,顾名思义,是要用纪律这把尺子来衡量党员干部的行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不再只是一些党员干部看着眼熟实则陌生的词汇,而作为实实在在的行为规范要求被切实遵守。

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意味着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使咬耳朵、扯袖子、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逐步让党纪轻处分、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重处分的成为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2013至2014年,各级纪检机关共函询3.5万人次,谈话7.4万人次,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等党纪轻处分21.9万人。

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其最终目标是要构筑促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

正风肃纪、反腐肃贪、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就是形成“不敢腐”的有力震慑。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守住纪律这条底线,目的在于强化“不能腐”的意识。而最终解决“不想腐”的问题,要把理想信念宗旨这个核心价值观作为高线,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

据了解,正在修订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将在遵循党章的基础上,加入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纪律要求。比如,考虑将享乐、奢靡等“四风”问题纳入党纪处分范围;体现党纪严于国法的要求,纪法分开、纪在法前,使条例成为管党治党、严肃纪律的尺子,全党必须一体执行,绝不允许突破底线。(本报记者 杨诗琪)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