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脾囊肿3例体会_杨军凯

 临床医药实践 2012年6月第21卷第6期 

·469·

基层园地

文章编号:1671-8631(2012) 06-0469-03

腹腔镜治疗脾囊肿3例体会

杨军凯, 田 伟, 武 飚, 张 章

(太原市中心医院, 山西太原 030009)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脾囊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6月—2011年9月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

3例脾囊肿患者, 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3例均顺利实施腹腔镜下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依次为70min, 60min, 90min, 术中出血量小于40m L 。术后4d 拔除残腔引流管, 5~7d 出院。分别随访2年, 6个月, 1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脾囊肿去顶减压术操作简单, 患者创伤小, 恢复快。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脾囊肿; 减压术中图分类号:R 657. 6  文献标识码:B

  脾囊肿发病率很低, 以中青年居多。小的脾囊肿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 常在体检彩超时发现

或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对周围的组织脏器产生压迫或刺激后发现。常有的症状包括腹上区隐痛不适、消化不良、便秘、脐周及腰背部放射性痛等症状。以往多行剖腹探查术。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我国的迅猛发展, 为脾囊肿的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9月, 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非寄生虫性脾囊肿3例, 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例患者均为有症状后来诊彩超检查发现, 均为女性, 年龄15~35岁。1例因进食后左上腹部饱胀不适2周; 1例为便秘伴脐周放射痛3个月; 1例纳差伴腰背困痛1周。3例均行64排C T 检查, 结果显示囊肿均为类圆形低密度影, 位于脾上极前内侧2例, 脾下级前内位1例。前2例脾囊肿内无分隔, 囊壁厚均约0. 4cm; 后1例可见囊腔底部有局限性育一正常女婴。3 讨  论

多囊肾是累及双侧肾脏的先天性遗传疾病, 病程长, 发展缓慢, 又无特效疗法, 最终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在优生优育的今天, 我们应做好婚前家族史调查, 在孕育前做好产前筛选, 避免代代遗传。参考文献:

分隔现象, 包膜完整, 囊壁厚约0. 3cm, 提示多发性囊肿。囊肿大小分别约5cm ×6cm ×7cm , 6cm ×7cm ×7cm , 12. 5cm ×10cm ×7cm 。1. 2 手术方式

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患者取右侧卧位。采用腹腔镜下囊肿开窗去顶引流术。在脐下做10m m 切口, 作为观察孔。术前给操作孔标记定位后又在腹腔镜引导下修正, 最后选取两操作孔, A 孔: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叉点; B 孔:左腋前线与脐水平线交叉点, 各穿刺5m m Trocar 作为操作孔。仔细全面探查腹腔, 尤其注意有无副脾。3例患者分别以电钩、电剪、超声刀仔细游离脾胃韧带、脾结肠韧带及脾肾韧带, 完全暴露出脾囊肿后, 用纱布条保护好周围组织脏器以免损伤, 先以腹腔镜穿刺针抽吸囊液判断囊液理化性质, 待吸尽囊液后原穿刺孔注入事先配制好的22. 5%高渗盐水, 注意穿刺孔周围的防护, 保留5min 后尽可能完全抽出注入的高渗盐水。3例分别采用电钩、电剪、超声刀沿距离脾脏实质0. 5cm 处完整切除脾囊肿包膜, 边切边电凝止血, 完整去除

[1][2]

李冰贤, 陈凤娇, 孙爱丽. 慢性肾衰竭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健康指导[J ].全科护理, 2006, 4(10):9-11.

邓志兰, 曾蕾, 莫志宁. 饮食疗法对改善慢性肾衰竭病人透析前症状的观察[J ].护理研究, 2006, 20(2):110-112.

吴静, 李瑞海, 吴琼.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调查与护理干预[J ].护理研究, 2011, 25(6):522-523. 收稿日期:2012-02-24

(本文编辑:郝 煜)

[3]

作者简介:吴虹霞(1963-) , 女, 山西省大同市人, 副主任护师, 主要从事血液透析工作。

·470·

囊肿包膜后用22. 5%高渗盐水反复擦拭囊肿残腔, 特别注意有无出血, 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残腔及周围组织, 最后残腔内放置26号引流管1根。2 结  果

3例均顺利实施腹腔镜下囊肿开窗去顶引流术且术后无并发症。手术视野清晰, 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见囊肿包膜均为质韧灰白色纤维组织, 囊液为透明样淡黄色液体, 囊内液体分别为200m L, 200

。手术过程用时分别为70min , 60min , m L , 400m L

90min, 操作过程出血量均不超过40m L 。患者术后24h 可进流食并适当下地活动, 3例患者依次在术

后3d , 4d , 4d 行彩超检查后证实无残腔积液后拔除残腔引流管, 术后4d, 5d, 5d 症状缓解痊愈出院, 分别随访2年, 6个月, 1个月, 均未发现囊肿复发。病理检查结果均提示脾脏上皮样囊肿。3 讨  论

3. 1 脾囊肿的常见分类

目前脾囊肿的分类国内报道不一, 分类方法较多。根据囊壁是否有内皮细胞可分为真性脾囊肿和假性脾囊肿。真性脾囊肿据其病因又可分为寄生虫性脾囊肿和非寄生虫性脾囊肿。假性脾囊肿大多数继发脾创伤引起的血肿、梗死及炎症区域液化故又称之为继发性囊肿, 较真性脾囊肿常见。目前文献报道认为寄生虫性脾囊肿几乎全由棘球绦虫引起[1], 国内报道真性脾囊肿至今病因不明, 根据病理可分为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囊状血管瘤和囊状淋巴管瘤[1]。病理切片可见真性脾囊肿, 囊壁具有上皮细胞或由内皮细胞被覆, 而假性脾囊肿囊壁无细胞层, 一般多由增生纤维组织构成, 本组中3例患者均为真性脾囊肿(间皮囊肿) 。3. 2 脾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本病诊断比较容易, 小的脾囊肿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及体征, 常在体检彩超时发现或当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发现。常有的症状包括腹上区隐痛不适、消化不良、便秘、脐周及腰背部放射性痛等症状。B 超和CT 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注意区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脾囊肿。

脾囊肿的鉴别诊断包括脾脏本身疾病及脾外脏器疾病。脾脏本身外科疾病主要有脾肿瘤和脾脓肿。脾脏外脏器疾病鉴别主要有胰腺囊腺瘤、左侧肾囊肿及膈下脓肿。

3.  , . 2012, 21. 6 

脾囊肿的治疗原则为祛除囊肿减少复发及最大限度保护脾脏功能。具体如下:由于脾囊肿有自发性破裂出血、脾亢、继发脾脓肿、门脉高压及腹膜炎等可能, 国内对于直径>5cm 及有进食后腹胀、左上

腹隐痛不适等周围脏器产生压迫或刺激症状的脾囊肿行手术治疗[2]。直径

3. 4 腹腔镜手术治疗及手术器械的选择

1992年由Ca rroll 等完成世界上第一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手术。目前利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脾囊肿的手术方式还有脾囊肿去顶减压术和部分脾切除术。腹腔镜脾囊肿去顶减压术操作较简单, 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术式。但有报道称, 术后复发率较高, 为64%~88%。部分脾切除术能很好地降低术后复发[8], 但由于手术操作难度大、时间久, 术中和术后出血的概率高, 要求术者熟悉脾脏的分段解剖, 并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 目前国内无报道。我们报道的3例病例术前根据个人生活史、影像学检查区分囊肿的性质, 确诊为非寄生虫性脾囊肿(NPSC) 后可行囊肿去顶减压术。随着腹腔镜操作器械的逐步发展, 超声刀的出现, 本组3例分别采用电钩、电剪(接混切) 、超声刀沿距离脾脏实质0. 5cm 处完整切除脾囊肿包膜, 边切边止血, 尽可能少地残留囊肿组织, 这样可有效降低复发。术中比较实际效果认为超声刀无论从止血程度、操作方向性、稳, , ,

[10]

[6, 7]

[8, 9]

[5]

 临床医药实践 2012年6月第21卷第6期 

·471·

tiv e pa tients [J ].J T rauma , 1994, 37(3):512.

Thanos L, M y lo na S, N tai S, et al. Percutaneous trea tment of t rue splenic cy sts :r epo rt o f tw o cases [J].Abdom Ima ging , 2005, 30(6):773-776.

M oir C, Guttman F, Jequier S, et al. Splenic cysts :a s-piration, sclero sis, or resec tio n [J].J Pediatr Surg , 1989, 24(7):646-648.

Ca rr oll B J, Phillips E H, Semel C J, et al. La par o-scopic splenectomy [J].Surg Endosc, 1992, 6(4):183-185.

V a n der Zee D C, Kra mer W L , U re B M , et al. La-par oscopic mana gement of a la rg e po sttrauma tic splenic cy st in a child [J ].Surg Endosc, 1999, 13(12):1241-1242.

Seshadri P A, Po ena ru D, Par k A. Lapa ro sco pic splenic cystecto my :a case repo rt [J].J Pedia tr Surg , 1998, 33(9):1439-1440.

Fisher J C, Gurung B, Cow les r A. r ecur rence after lapar oscopic ex cisio n o f no npar asitic splenic cy sts [J].J Pediatr Sur g , 2008, 43(9):1644-1648.

Schier F , W aag K L , U re B . La pa roscopic unroo fing of splenic cysts results in a high ra te o f r ecur rences [J ].J Pediatr Sur g , 2007, 42(11):1860-1863.

J ain P , Parelkar S , Shah H , et a l . La pa roscopic par tial splenecto my fo r splenic epider moid cyst [J ].J La-par oendo sc Adv Surg T ech A , 2008, 18(6):899-902.

收稿日期:2012-01-19

(本文编辑:李伟亮)

电钩最差, 但其成本较后者明显增高, 我们推荐使用电剪操作, 性价比最高。有报道称手术后残腔用大网膜覆盖可使脾脏形成新的包膜以减少复发。术中没有采用, 考虑到容易形成脓肿及继发死腔, 术中在残腔内放置26号引流管左侧腹部引出后固定。本组3例患者术后均未见脓肿及左侧腹腔积液形成。另外, 术中3例常规行快速冰冻检查结果回报均考虑脾脏上皮样囊肿, 很好地证实了我们的诊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正确的。术中放置引流管主要是消除继发脓肿及死腔、左膈下积液, 预防感染。分别在术后3d, 4d, 4d 见引流液小于20m L, 行彩超检查, 均未发现腹腔积液及脓肿, 行乳糜实验阴性, 患者亦无发热及腹部不适症状, 达到拔出条件后当天拔除引流管。腹腔镜脾囊肿去顶减压术操作简单, 患者创伤小, 恢复快, 值得推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及成熟, 腹腔镜技术将使脾脏外科的治疗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参考文献:

[1][2]

许世吾. 真性脾囊肿的诊断和治疗[J ].腹部外科, 2002, 15(6):3791.

Pachte r H L , Hofstette r S R , Elko wit z A , et al . T rau-matic cysts o f the spleen the r ole o f cystecto my and splenic preserv ation :ex perience with seve n co nsecu -[10][8][7][6][4][3]

[5]

[9]

作者简介:杨军凯(1980-) , 男, 山西省太原市人, 医师,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普外科工作。

支气管激发试验对不典型哮喘的诊断价值

张殿君

(大同市五医院, 山西大同 037006)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无性别差异, 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干咳, 多无痰, 或少许泡沫痰, 一般无明显的喘息表现, 咳嗽多在上呼吸道感染、冷空气刺激、剧烈运动后持续或反复发作两个月以上。有部分患者还伴有胸闷或呼吸困难, 这种疾病由于没有典型的喘息症状而往往被临床大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 使此病不能及时确诊, 得不到合理的治疗, 使病情不能得到控制。多数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喘息表现而发展为典型的哮喘。因此, 咳嗽变异性哮喘疾病的早期发现十分重要。一般来说, 咳嗽超过3周又没有痰液发试验以明确是否气道为高反应性事关重要。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有效阻止病情发展。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100例门诊因慢性咳嗽而就诊患者, 临床疑诊不典型性哮喘。其中男60例, 女40例, 年龄14~68岁。肺功能检测基础FE V 1/FVC ≥70%, X 线胸

片显示双肺、心、膈未见异常, 主要以咳嗽为主且持续或反复发作达两个月以上, 既往无呼吸系统病史, 体检无阳性体征。全部受试者在检查前48h 内停用皮质激素, 24h 内未使用抗过敏和扩张支气管药物。2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