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运作市场分析报告

村镇银行运作市场分析报告

重庆财信集团

投资发展部

11月24日

目 录

第一部分村镇银行相关政策解析................................................................................................... 4

一、村镇银行政策 ................................................................................................................... 4

(一)解读《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 4

二、银监会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村镇银行发展 ........................................................... 7

(一)扩大村镇银行设立范围 ....................................................................................... 7

(二)暂免收取银行业监管费 ....................................................................................... 7

(三)允许小额贷款公司改建为村镇银行 ................................................................... 7

第二部分 村镇银行出现产生的原因及其与原有农业性金融机构的比较 ................................. 8

一、村镇银行产生的必要性 ................................................................................................... 8

(一)金融供给不足 ....................................................................................................... 8

(二)农村金融需求日趋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 8

(三)农信社缺乏效率,竞争不足 ............................................................................... 9

二、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 ....................................................................................................... 9

(一)规范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 ............................................................................... 9

(二)留住了农村的资金,缓解其他金融机构对农村资金的“抽血”问题 ......... 10

(三)增加竞争,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 ......................................................... 10

三、村镇银行与原有农业性金融机构的比较 ..................................................................... 10

(一)村镇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的比较 ..................................................................... 10

(二)村镇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的比较 ..................................................................... 10

(三)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比较 ......................................................................... 11

第三部分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现状............................................................................................... 11

一、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状况 ................................................................................................. 11

(一)正规金融 ............................................................................................................. 12

(二)非正规金融 ......................................................................................................... 12

二、农户借贷情况分析 ......................................................................................................... 13

(一)非正规渠道借款是主要渠道 ............................................................................. 13

(二)以小额借款为主,但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 ..................................................... 13

(三)借贷用途日益多样化,但教育和医疗等生活性借款仍占有很大比重 ......... 13

(四)以短期性借款为主 ............................................................................................. 14

(五)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类型农户借贷需求存在差异性 ..................................... 14

三、农村中小企业的借贷状况 ............................................................................................. 15

(一)借贷规模不大 ..................................................................................................... 15

(二)借贷渠道多元化 ................................................................................................. 15

(三)以短期周转性借款为主 ..................................................................................... 15

四、农村金融市场供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第四部分 设立村镇银行............................................................................................................... 16

一、村镇银行的筹办 ............................................................................................................. 16

(一)村镇银行的设立及资产监管 ............................................................................. 16

(二)村镇银行的筹建与开业 ..................................................................................... 16

二、村镇银行设立及经营概况 ............................................................................................. 17

(一)设立概况 ............................................................................................................. 17

(二)经营概况 ............................................................................................................. 18

第五部分 村镇银行的内外部环境及市场定位分析 ................................................................... 20

一、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基本因素分析 ..................................................................... 20

(一)村镇银行发展的内部因素分析 ......................................................................... 20

(二)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 21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选择 ..................................................................................... 22

(一)主要竞争地 ......................................................................................................... 23

(二)主要客户 ............................................................................................................. 23

(三)主要产品 ............................................................................................................. 23

第六部分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研究................................................................................................. 23

一、国际乡村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与成功经验 ..................................................................... 23

(一)福利主义模式的小额贷款——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 ..................................... 23

(二)制度主义模式的小额贷款——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模式 ......... 24

二、国外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总结 ..................................................................................... 24

(一)自动瞄准机制 ..................................................................................................... 25

(二)小组担保动力机制 ............................................................................................. 25

(三)市场化运作机制 ................................................................................................. 25

三、中国村镇银行经营模式探讨 ......................................................................................... 26

(一)创新小额无担保信用贷款模式 ......................................................................... 26

(二)联保贷款 ............................................................................................................. 27

(三)担保基金贷款 ..................................................................................................... 28

村镇银行运作市场分析报告

第一部分村镇银行相关政策解析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2007年3月1日,注资本200万元的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金城镇挂牌开业。南充市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出资100万元进行控股,其余由5家企业分别出资20万元参股。这是我国为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所迈出的第一步。

一、村镇银行政策

(一)解读《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

1、村镇银行的性质

(1)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2)村镇银行的设立地点是指中西部、东北和海南省县(市)及县(市)以下地区,以及其他省(区、市)的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及县以下地区。

2、农村金融市场进入门槛低

3、发起人资格限制放宽

(1)境内企业作为发起人投资入股的条件:诚信记录良好、资金来源合法、上一年度盈利、年终分配后净资产达到全部资产的10%以上(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2)村镇银行应有1家以上(含1家)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

(3)任何单位或个人持有村镇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总额5%以上的,应当事先经监管机构批准, 单一自然人持股比例、单一其他非银行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

(4)设立专营贷款业务全资子公司的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资产规模高于50亿元人民币,资本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以及不良资产率等主要审慎监管指标。

3、村镇银行业务范围与普通商业银行统一,并准许拓宽

(1)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各类银行业务,提供标准化的银行产品与服务。

(2)鼓励并扶持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办符合当地客户合理需求的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农村地区银行业法人机构的具体业务准入实行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由当地监管机构根据其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结果予以审批。

(3)鼓励政策性银行在农村地区开展业务,并在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价有偿、优势互补原则基础上,与商业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合作,适当拓展业务空间,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服务力度。

(4)信用合作组织应将其资金全部用于社员,确有资金富余的,可存放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购买政府债券、金融债券。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只要其管理规范,诚实守信,运行良好,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根据其实际需要予以融资支持。鼓励农村地区其他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兼顾当地普惠性和商业可持续性的前提下,将其在当地吸收的资金尽可能多地用于当地。对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用于购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或通过其他合法渠道向“三农”融资。

4、组织形式及设立方式

《暂行规定》第九条指出,村镇银行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可自主选择组织形式。因此,村镇银行可自主选择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惟一发起人持有村镇银行100%出资的,应采取一人有

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在设立方式方面,村镇银行应根据其组织形式选择设立方式,其中,选择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设立;选择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式的,采取发起方式设立。由发起人全额认缴村镇银行的全部股份。不同的组织形式,《公司法》对股东或发起人的法定人数、法定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设立方式、股东承担责任的方式等均有不同要求,因此,村镇银行的出资人或发起人应严格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其组织形式。

5、村镇银行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放宽

(1)村镇银行的董事应具备与拟任职务相适应的知识、经验及能力,其董事长、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从事银行业工作5年以上,或者从事相关经济工作8年以上(其中从事银行业工作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具备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

(2)乡(镇)、行政村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高中或中专以上(含高中或中专)学历。

(3)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负责人,由其投资人自行决定,事后报备当地监管机构。

(4)取消在农村地区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审查的行政许可事项,改为参加从业资格考试合格后即可上岗。

(5)村镇银行、信用合作组织、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可根据本地产业结构或信贷管理的实际需要,在同等条件下,适量选聘具有农业技术专长的人员作为其董(理)事、高级管理人员,或从事信贷管理工作。

6、村镇银行组织结构相对简单

(1)新设立或重组的村镇银行,可只设董事会,并由董事会行使对高级管理层的监督职能。董事会可不设或少设专门委员会,并可视需要设立相应的专门管理小组或岗位,规模微小的村镇银行,其董事长可兼任行长。

(2)信用合作组织可不设理事会,由其社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经营管理层,但应设立由利益相关者组成的监事会。

(3)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其经营管理层可由投资人直接委派,并实施监督。

7、监管条件严格苛刻

(1)按《暂行规定》:“对农村地区新设银行业法人机构实施审慎性监管,执行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资本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良资产率及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的持续、动态监管”;

(2)内部控制、贷款集中、资产流动性等应严格满足审慎监管要求;

(3)村镇银行不得为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贷款;

(4)任何时间,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5)任何时间,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100%;

(6)资本充足率大于8%、不良资产率在5%以下的,监管机构适当减少对其现场检查的频率或范围;

(7)资本充足率低于8%、大于4%的,要督促其限期提高资本充足率,并加大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检查的力度,适时采取限制资产增长速度、固定资产购置、分配红利和其他收入、增设分支机构、开办新业务以及要求其降低风险资产规模等措施,督促其限期进行整改;

(8)限期达不到整改要求、资本充足率下降至4%、不良资产率高于15%的,采取责令其调整高级管理人员、停办所有业务、限期重组等措施;

(9)是在限期内仍不能有效实现减负重组、资本充足率降至2%以下的,应适时接管、撤销或破产。

二、银监会出台系列优惠政策,支持村镇银行发展

(一)扩大村镇银行设立范围

2007年10月银监会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试点范围从原来的6个省(区)(吉林、内蒙古、湖北、四川、甘肃、青海)扩大到全国31个省(区、市)。

(二)暂免收取银行业监管费

2007年12月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同意银监会继续收取银行业监管费。其中,对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资产管理公司、农村合作银行和三类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则暂免收取银行业监管费。

监管费包括业务监管费和机构监管费两部分。其中,机构监管费按对被监管机构的实收资本收取;业务监管费则按对被监管机构剔除实收资本后的资产总额收取。实收资本和资产总额的数额以审计机构报表为准(不包括表外列示的信托资产和委托资产)。

(三)允许小额贷款公司改建为村镇银行

2007年10月23日,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扩大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

准入政策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也表示,允许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机构改建为村镇银行或者贷款公司。目前我国在5个省市点小额贷款公司。根据目前的制度设计,这些小额贷款公司只能贷款,不吸收存款。

第二部分 村镇银行出现产生的原因及其与原有农业性金融机构的比较

一、村镇银行产生的必要性

随着2006年末全面取消对外资银行在空间和业务上的限制,我国金融市场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弱质产业的农业面临着比其他产业更严峻的挑战,如果缺乏金融支持,我国农业和农村就不可能稳健的发展。发展村镇银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村镇银行的产生主要由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

(一)金融供给不足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渠道大体上分为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四个方面,从理论上来说,他们都是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户服务的。但是由于受经济发展二元理论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定者往往把工业而不是农业看成经济迅速增长的工具,由于利润的导向,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正规金融供给主体都主动边缘化。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就明显呈现这一状况:

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逐年萎缩

比如1997 年末到2000年末,广东农信社拥有的法人机构数分别为1827,1735, 1749, 1706 个; 拥有的非法人机构数分别为9162,8927, 8825 , 8178个。而且,近年来,全国各地农信社的相关数字均呈下降趋势。

2.国有商业银行农村基层机构的整合力度加大,农村金融业务不断萎缩

目前,除农业银行外,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均退出落后地区的农村金融市场。

3.农业发展银行资金使用量萎缩

农发行在业务上主要经营粮、棉、油等收购资金的封闭管理,其他支持农村经济开发等多种专项贷款已停止,资金使用量极度萎缩。

(二)农村金融需求日趋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是一个重要的前提。与其发展相适应,农村金融需求也日趋多样化。首先,随着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以及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目

前农户的贷款需求已不再是购买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部分农民已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摆脱出来, 成为专业户和生产大户,他们对资金的需求有着很强的季节性, 且数额较大, 超出一般农业生产的数倍。其次,农村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农村企业是立足于当地资源投资发展起来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农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较大,农村金融机构对其发放贷款的风险较大。虽然农村企业一直是中国农业银行金融服务供给的主体,但是成长中的农村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再次,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智力教育和培训、医疗保健等事业项目也都需要多种资金来源。

(三)农信社缺乏效率,竞争不足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在村镇银行诞生前,农信社是农村市场唯一的正规金融机构。加入WTO使得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信社也不可避免收到影响。长期以来,由于产权不清,管理混乱,农信社的经营状况不佳,截至2006年6月末,我国农信社的整体不良贷款比例达到了1216% ,资本充足率仅为717%。此外,农信社的金融产品少,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很多乡镇企业、个体经营户、种养殖专业户的销售和服务市场已经走出了当地区域,有的已经走向省外甚至国外。但是,农信社结算功能尚不完善,办理结算的方式和汇兑时间均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农信社的内部管理及开展业务的电子化程度较低,难以适应现代金融业务运行的需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信社的效率,甚至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村需要的是全程式、综合性的服务,因此,村镇银行的诞生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二、设立村镇银行的意义

(一)规范了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

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模是十分庞大的。2003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表明, 20842家被调查农户平均每户借款1414125元, 71184%属于民间借款(私人借款) , 26109%属于银行、信用社贷款。东、中、西部地区每户平均借款额分别为175615, 117916和131318元,民间借款比重分别达7112% , 7514%和5716% ,银行、信用社贷款占总借款额的比重分别为26109% , 19111% , 23163%和40104%。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和发展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不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长期处于政府的金融监管之外,对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如:影响了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全面贯彻实施,扰乱社会秩序,抵御风险能力差而投机性强等等。

由于村镇银行准入门槛的降低,原本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民间资本可以通过投资开办村镇银行被纳入规范的金融系统。这样,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负面影响会得到明显的降低。一是规

范了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减轻了非正规金融设置过高利率给债务人带来的沉重负担;二是在法律的有效保护下,一旦转换角色纳入正规金融系统,金融产权的保护不再依靠诸如黑社会等非法组织来提供;三是非正规金融市场范围狭小,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分散和转移风险,村镇银行通过吸纳民间资本将风险降低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

(二)留住了农村的资金,缓解其他金融机构对农村资金的“抽血”问题

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一方面,广大农户和农业生产急需大量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农村合法的正规金融机构供给严重不足。农民不仅贷款得不到解决,而且很大一部分的农村存款被用于农村贷款以外的用途,造成农村资金的流失。最典型的是邮政储蓄,在2006年12月31日邮储银行成立前,其只存不贷的性质就好比一部农村存款的“抽血机”,每年农民的储蓄外流达4000亿元之巨。村镇银行在农村吸纳农户存款,贷给农户支持农业生 产,这就留住了一部分农村资金,缓解了其他金融机构对农村资金的“抽血”问题。

(三)增加竞争,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多元化

一个有效的农村金融市场是多种机构并存,有序竞争的市场。村镇银行的诞生为农村单一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 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各市场主体都会想方设法提高服务质量,其结果是农户受益。

三、村镇银行与原有农业性金融机构的比较

(一)村镇银行与中国农业银行的比较

中国农业银行在农村的优势就是全国的网点以及规范的服务。农行全国联网系统优势使在外打工的当地农民有了最快捷、安全的方式将其资金进行异地划转,所以农业银行总是门庭若市。村镇银行的进入在短期内无法改善这种局面。由于村镇银行的发展定位于本土,所以其资金划转在跨行跨地区方面只能通过南充市商业银行和兴业银行的系统进行。而且目前在当地只有一家营业网点,虽然计划实施自助服务柜台,但很多农户根本无法使用。所以,无论是从村镇银行还是从农户个人的时间以及成本方面来看,村镇银行的存款获取是没有优势的。即从存款业务来讲,村镇银行需要把握好尺度才能在当地长期发展下去,农民也才能从中得到切实的益处。

(二)村镇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的比较

在四川仪陇村镇银行的贷款中,也有令人深思的地方。其中的贷款创新点在各媒体中都有报道,比如当地的獭兔养殖——但是这种看似新颖的贷款模式却是在政府的带领之下进行的—— 这让人看到的是一家政策性银行的做法。作为一家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企业,村镇

银行依靠了很多的政策扶持,但其盈利模式是什么?风险又由谁来承担?从这点上看,村镇银行的组织资本构架与其盈利模式存在着本质上的冲突,现在靠政策扶持,将来又怎么办?如果仅仅是依靠政策的话,村镇银行与农业发展银行的区别何在?

(三)村镇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比较

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第一次农村金融改革试点的产物。僵化的体制以及落后的人员素 质是制约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关键因素,而村镇银行由于成立的资本的开发性从本质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目前农村信用社一社难撑“三农”。一方面,一些农村信用社经营困难重重,亏损严重,不良贷款率高居全国金融机构之首,超过40% ;另一方面,受利益驱使,农村信用社资金“农转非”问题13益突出。在新时期,农村信用社不但未能起到很好的支农作用,反而从农村吸存了大量资金转移至城市,严重削弱了农村金融实力。随着国有银行逐步淡出农村金融市场,尤其是国有银行在乡镇一级网点的撤并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信用社实际上垄断了农村信贷市场。在缺少竞争的环境里,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很难得到有效改善。 第三部分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现状

一、农村金融市场供给状况

农村资金供给呈现多元化,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1.政策性银行

目前的执行机构是农业发展银行,财政部门也承担一部分,以前人民银行和农业银行也兼营过;政策性金融绝大多数是粮食收购和调销贷款,2002 年累计发放粮面油收购贷款1290.8 亿元,累计发放粮面油调销贷款337.96亿元。

2.商业性银行

主要由农业银行经营,2002 年,农业银行新增贷款2667.82 亿元,增幅为16.21%;累计投放涉农贷款3822 亿元,同比多投放286 亿元,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为1 0 . 7 % 。

3.合作性银行

农业合作社一直是骨干,上个世纪9 0 年代出现过农村合作基金会等合作性金融机构;2002 年末的统计,与2001 年末相比,农村信用社新增贷款1951.09 亿元,增幅为16.28%;2002 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6185.64 亿元,比上年增加1816.97 亿元;其中,农户小额信用

贷款比去年增加419.15 亿元,农户联保比去年增加134.71 亿元。

4.民间性金融供给

改革以来,农村民间金融无论是像“合会”这样的有组织的活动,还是互助性质的自由借款,一直非常活跃,是广大农民借贷资金的主要来源。现阶段,由于没有严格的统计制度和有效的统计方法,农村民间金融的资金交易量缺乏可靠的数据,多数的估计在2000~4000 亿元;农村民间借贷资金超过半数为有息借贷,且绝大多数为高利贷。

(一)正规金融

当前, 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提供金融服务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农村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机构。自上世纪90 年代后期以来, 中国农业银行出于提高盈利能力, 实现向商业银行转型的目的, 不但先后撤并了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的21000 个网点, 占该行总网点数的40%, 而且县级及县级以下农行网点的信贷权较小, 同时其产品供给的对象逐渐“非农化”, 由农村和农业转向城市。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服务改进缓慢, 信息化建设落后, 跨地区服务技术较差。更有一些农村信用合作社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资金也在向收益相对高的城镇或非农部门流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供给业务单 一, 仅在粮棉油等农产品的收购、储备、调销等纯政策性方面发挥作用。邮政储蓄机构: 在业务上只吸收存款, 把储蓄资金转存人中央银行, 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 对外不办理贷款业务, 无法满足农户的贷款需求。它将农村资金“抽水机”般的抽向城市, 使本来就缺乏资金的农村金融供给市场更加恶化, 影响农村经济发展。2005 年7 月25 日《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出台,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进入筹备阶段。然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能否有效解决农村资金的外流的问题, 承担起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的重任, 还有待观察。对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还应有正规的证券市场, 可事实上它每年的融资规模相对于间接融资比例很小, 为农村企业提供的融资数量更为有限。

(二)非正规金融

包括民间自由借贷、地下钱庄、合会、民间集资等形式的非正规金融活动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近年来非常活跃。有调查显示, 我国东部地区的非正规金融组织已有一定规模, 西部地区机构化的非正规金融很少, 中部地区规模较大, 但非正规金融组织比较小。非正规金融提供的金融产品尽管不如正规金融那样规范化, 但产品却是市场化的。迄今, 通过非正规金融市场融资的规模已大得惊人。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夏斌( 2005) 估算, 2004 年有大约1.66 万亿元投资来自于非正规金融。中国人民银行《2004 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指出, 2004 年浙江、福建、河北等地区的民间融资规模分别为550 亿元、450 亿元和350 亿元, 约占各省当年贷款增量的15%- 25%。尽管农村非正规金融提供了大量的金融产品,但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机构和活动都缺乏合法身份,时不时受金融监管部门的查处和取缔。

中国农村金融供给结构

二、农户借贷情况分析

(一)非正规渠道借款是主要渠道

据统计,2001-2004 年有借贷需要的农户占到60.6% ,在此期间获得了借款的农户占51.5% 。农户借款渠道有两种,一种是从正规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另一种是非正规渠道借款,包括农户之间的借贷、向民间金融组织借贷等。从农户借款渠道看,非正规渠道借款占47.4% ,其中亲友借款占45.9% ,民间金融组织借款比例非常小;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占52.6% ,其中信用社贷款占到41.9% ,从农业银行获得贷款的仅占1.4% 。农户生活性借款更多地来自非正规渠道,而生产性借款则较多地由正规金融渠道满足,但即使是生产性借款,近一半的资金需求仍需要通过非正规渠道满足。

(二)以小额借款为主,但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大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较发达,农户对工商建运等非农产业投入较多,对资金的需求相对较高,农户的借款额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农户的非农业生产经营等副业较少,户均借款额低。中部地区户均借款介于两者之间。

(三)借贷用途日益多样化,但教育和医疗等生活性借款仍占有很大比重

农户同时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和生活消费单位,既需要生产性借款,又需要生活性借款。农户生活性借款主要用于看病、孩子教育、婚丧嫁娶、建房等非生产性活动;生产性借款分为农业生产借款和非农生产借款。根据韩俊 罗丹 程郁等所著的《农村金融现状调查》表明,农户生活性用途的借款笔数占到了有效样本的58.2% ,而生产性用途的借款笔数占到了有效样本的41.8% ;生活性借贷需求的平均规模(6329 元)远小于生产性借贷的平均规模(11826 元)。从总体上看,农户的生活性借款占借款总额的比重为40.9% ,而生产性借款

占借款总额的比重为54.6%。

农户借款用途

从借款用途的结构看,借款最主要的几项用途依次是孩子的教育、购买农资、看病、建房和发展工商业等,分别占到了借款笔数的27.8% 、18.5% 、15.4% 、11.6% 和11.3% 。教育支出成为农户借贷的首要原因,医疗成为农户借贷的第三位原因。这反映出由于城乡差距的扩大和农村社会保障机体制的缺乏,农户家庭内部的收支难以平抑特殊消费所产生的冲击,农户为了孩子的学费和家人的医疗费四处筹钱的现象非常普遍。

(四)以短期性借款为主

农户借款的平均期限为13.7 个月,1 年以内的借款占到了所有借款的86.5% ,90% 以上的正规金融借款期限都是10-12 个月。

(五)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类型农户借贷需求存在差异性

从借款用途上看,个体工商户和种养大户的借款主要用于生产性用途,而贫困户借款用于生产性用途的非常少,借款更主要用于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从借款的渠道看,个体工商户和种养大户正规贷款的获得率略高于平均水平,而贫困户正规借款的获得率比较低;从借款的规模看,个体工商户与种养大户平均的借款规模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贫困户的借款规模则远低于平均水平;从借款的频率看,种养大户和贫困户有更高的借款频率。总的来看,高收入农户具有更多的生产性借贷,而低收入农户具有更多的生活性借贷;低收入农户更倾向于从非正规渠道借款,而高收入农户更多地采用正规借款。

农户类型与借贷需求

三、农村中小企业的借贷状况

(一)借贷规模不大

根据韩俊 罗丹 程郁等所著的《农村金融现状调查》表明,农村中小企业借贷规模不大,以1-5 万元的借款为最多,占到了所有借款的40.6%,借款余额超过百万元的企业非常少。

(二)借贷渠道多元化

企业来自正规金融机构的借款占到了51.6% ,非正规渠道占48.4% 。企业最主要的借款渠道是农村信用社(占所有借款的37.2% )和亲友(占所有借款的38.8% ),这两者占到了所有借款的76% 。农业银行也是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重要渠道,占到了10.4% 。此外,还有少数企业获得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贷款。在非正规渠道中,除了亲友借款,专门放款人是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占到了10.4% 。

(三)以短期周转性借款为主

企业借款用于购买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占到了52.2% 。购买设备和建造厂房也是企业借款的主要用途,占到了所有借款的33.5% 。农村企业的借款更主要地是用于短期的生产性周转,只有比较少的部分是用于长期性的生产投资。

(四)抵押是主要保证方式

从借款的保证方式看,企业借款最主要的保证方式是信用、抵押和担保,分别占到所有借款的41.2% 、38.6% 和15.9% 。正规借款采用信用和担保方式的比例非常小,分别占15.7% 和19.9% ,最主要的借款保证方式是财产抵押,占到了55.9% 。从抵押物来看,最主要的抵押物是企业的厂房和设备,分别占到了43.2% 和32.0% ;私人房产和土地也是重要的借款抵押物,分别占到了17.6% 和8.8% 。

四、农村金融市场供求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农村金融市场供求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农村资金短缺与资金流失并存;二是农村正规金融服务严重短缺;三是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区域布局和金融商品供求失衡。

第四部分 设立村镇银行

一、村镇银行的筹办

(一)村镇银行的设立及资产监管

1、设立条件

一是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万元。二是在乡(镇)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30万元;在行政村新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万元。三是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设立的专营贷款业务的全资子公司,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50万元。四是适当降低农村地区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合并、重组、改制方式设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政策要求的注册资本是最低限额,没有注册资本最高限额,按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多少资本就只能经营相应规模的业务,如果业务规模增加,就需要更高的注册资本。

2、资产监管

国家规定,农村地区新设银行业法人机构必须执行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在任何时点,其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得低于100%,内部控制、贷款集中、资产流动性等应严格满足审慎监管要求,并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大于8%,介于4%与8%之间,降至4%、降至2%等四种情形,适时采取递进式严格监管措施,以确保及时分类处置有问题的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村镇银行的筹建与开业

1、筹建

筹建工作中,首先要确定组建地点,地点由主要发起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银监局发布的需要设立机构的地域名单进行选择,与拟设地银监局沟通后,开展筹建准备工作。

筹建前期,全体出资人需签订协议书,确定拟组建村镇银行的组织形式、出资方式和股本结构,明确发起人的权利和义务;召开出资人大会,按照法定程序审议通过同意出资设立村镇银行、成立筹建工作小组的有关决议。另外,还要到工商部门申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准备工作完成后,向银监局提出筹建申请。银监分局将在20个工作日内将初步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上报银监局,银监局自收到完整申请材料之日起4个月内作出审核决定。

筹建期的申报材料包括筹建申请书、可行性报告、筹建工作方案、发起人协议书、发起人名录、企业法人的有权机构同意向村镇银行出资入股的决议、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性、

入股情况及上述资料真实性的书面声明;同时,还应提交《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发起人基本情况及最近两年经审计的会计报告等。

2、开业

“村镇银行的筹建期最长为自批准之日起6个月。筹建期内达到开业条件的,申请人即可提交开业申请。”该负责人表示,要申请开业还需要做一些工作:

聘请中介机构验资,出具验资报告;筹建小组就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人选与当地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沟通;起草章程草案及各项规章制度,并经股东会、董事会等审议通过。筹建工作完成后,向拟设地银监局或分局提交开业申请,决定机关2个月内将作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书面决定。

筹建小组收到核准开业的批复文件后,在规定时间内到银监局领取金融许可证,并凭此证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在金融许可证、营业执照、凭证、印章、牌匾等所有工作准备就绪后依照有关规定开业。未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不得办理各项业务。筹建小组应事先将村镇银行的开业日期报告当地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 与申请筹建一样,申请开业也要提交相关材料:开业申请书,拟任职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申请书及任职相关材料、筹建工作报告、章程草案、验资证明、有权机构审议通过的有关事项的决议、公司治理和主要管理制度、监督机构(岗位)的设置情况及人员简历、从业人员基本情况、组织结构图、未来3年的业务发展计划、财务发展计划及风险管理计划等。

村镇银行的股份可依法转让、继承和赠与。但发起人或出资人持有的股份自村镇银行成立之日起3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董事、行长和副行长持有的股份,在任职期间内不得转让或质押。

二、村镇银行设立及经营概况

(一)设立概况

1、全国

截至今年9月30日,目前已有60多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预计到今年底将超过100家。银监会在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政策和成效进行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从2009年开始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辽宁3家、黑龙江1家、吉林3家、天津1家、北京1家、山东1家、河南2家、河北1家、山西2家、内蒙古3家、甘肃2家、青海1家、新疆1家、湖北6家、湖南2家、江

西1家、安徽1家、福建2家、浙江1家、江苏1家、四川5家、重庆1家、贵州1家、云南1家、广西1家、海南1家。

2、重庆

(1)大足汇丰村镇银行

2008年9月2日上午,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银行)在重庆大足设立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足汇丰村镇银行)。这是汇丰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二家村镇银行,也是由外资银行全资设立的重庆市首家村镇银行。

①人员设置

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4000万人民币,是汇丰银行的全资子公司,目前拥有20名员工。除了设行长一职(由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原副行长周晓斌担任)外,还设有由6人组成的董事会,以指引该行管理层的业务策略,确保其在公司经营管理方面遵循汇丰集团的标准。其董事会主席,由汇丰集团总经理、汇丰银行香港及内地事务执行董事王冬胜担任。其余5名董事,则分别是汇丰集团总经理、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翁富泽,汇丰中国副行政总裁史达,汇丰村镇银行业务常务总监李惠乾,汇丰中国信贷风险管理总监林伟中,以及汇丰亚太商业银行运营总监李俊仁。

②贷款模式

大足汇丰村镇银行提供的贷款,不同于传统的基于抵押的贷款,而是注重对贷款者现金流和还款能力的分析。大足汇丰村镇银行通过“企业+农户”的价值链融资模式为当地农户提供贷款。大足汇丰村镇银行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为农户和经销商提供贷款的模式。此种贷款方式灵活,有信用、抵(质)押和保证贷款等不同模式供客户选择。借款人则可以根据项目生产周期,选择3个月至1年的不同期限的贷款。

在贷款额度方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最大额贷款不得超过注册资本的5%。由于大足汇丰村镇银行的注册资本是4000万元人民币,因此其向企业提供的贷款上线是200万元人民币,不设下线。而农户贷款的额度,最高则不超过10万元。

(二)经营概况

1、存贷款利率

村镇银行存款利率最高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存款基准利率。四类机构的贷款利率下限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0.9倍。贷款利率将在基准利率基础上适当上浮,但不会高于民间借贷利率。村镇银行贷款利率一般在10%~15%,

多为12%。

2、客户需求状况(基于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

从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情况看,六类贷款需求主体的贷款需求额度主要集中在5000-1万元、1-3万元以及3-5万元三个区域,表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贷款额度主要在1-5万元。另外,在小额农户的66笔贷款中,1万元以下的贷款有48笔,占比72.73%,表明小额农户的贷款金额主要集中在1万元以内,但绝不仅仅局限于几百元的贷款(见表一)。从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的情况看,三类贷款需求主体的贷款需求额度主要集中在1000-5000元、5000-10000元以及10000-30000元三个区域,也表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贷款额度正在逐渐发生变化,即便是小额贷款户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几百元的贷款(见表二)

表一 村镇银行各类型贷款客户的笔数与金额

表二 贷款公司各类型客户的贷款笔数与金额

第五部分 村镇银行的内外部环境及市场定位分析

一、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基本因素分析

(一)村镇银行发展的内部因素分析

1.优势分析

(1)“本土化”优势

村镇银行信息不对称程度相对大银行而言较小,风险识别能力较强,这使村镇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贷款中获得比大银行更大的安全盈利空间。村镇银行通常将本地区吸收的存款继续投入到本地区,从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相对其他银行更能获得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支持。

(2)“高效率”优势

村镇银行的决策链条短,操作机制灵活。如对于稍大额度的企业贷款,村镇银行的领导就能拿主意,而农信社则要层层上报审批。

(3)“多样化”优势

村镇银行分布广泛,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分散,可以根据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的个性化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细分市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推动金融服务的差异化发展。

(4)“小个子”、“大作用”

村镇银行通常规模都比较小,设立所需资本不高,即使经营不善,其他资本也可以以不高的成本接管,还可以根据市场中的竞争及时调整策略,“船小好掉头”,完善其自身的各项功能。村镇银行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和商业可持续发展原则,聚集各类资本延伸到农村地区创业发展,以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2.劣势分析。

(1)难以满足多层次需求

村镇银行由于其较低的市场准入门槛,在县(市)和乡(镇)新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分别不得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和100万元,决定了其主要针对的客户群体是那些中低收入者和小规模金融需求者,解决的主要是农村地区较低 次的金融需求问题。而农村金融市场

的需求包含了多个层次,有农业产业化发展之后的农业企业的资金需求,有兼业经营的农工商户、较大规模的种养殖户、传统的农业经营者以及部分需要政府补贴的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资金需求。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资金供给主体,单一的机构,无论是农信社或者新引入的村镇银行,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的问题。

(2)缺乏规模效应

较大的银行可藉由它们的规模通过相对较少的资本及流动资产生存下来。而村镇银行由于规模小,缺乏规模效应。

(3)吸储难度高

由于农村地区相对封闭保守,农民的储蓄观念相对传统,缺乏理财观念。以非银行(尤其是非国有商业银行)民资企业为发起人的村镇银行,在吸纳存款时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缺乏令农民信服的资金实力,吸储难度较高,由此对村镇银行的放贷等经营业务和资金流动性、资本充足率造成不利影响。

(4)结算网络不畅

从功能上来说,村镇银行可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票据承兑与贴现等业务,但是从目前来看,各家村镇银行由于没有行号,结算业务做不了,不能办理银行卡,不能汇兑,不能办理房贷,不能开展基金业务。

(二)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1.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机遇

(1)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为村镇银行提供了广阔市场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撤出;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大多数地区起主导作用,但由于农信社自融资力量薄弱、资金相对不足且缺乏竞争压力,无法有效地为当前农村建设提供金融服务; 民间金融广泛存在并发挥重要作用,但因为不规范,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据银监会估计,目前,中国在城市的金融资源占85% ,在农村(县及县以下地区)的金融资源大约占15% ,城乡之间金融资源的配置非常不合理。因此,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巨大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一直是制约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对于广大农民而言,他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存款容易而贷款门槛太高的大银行,而是能够为其解决燃眉之急、贷款门槛低的小银行。国家大幅度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 目的也在于打破农村金融垄断地位,建立一个完善而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以解决农民长期贷款难的问题,从而适应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农村金

融市场蕴涵的这种商机,对于新成立的村镇银行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商机。

(2)国家政策的支持

2006年底,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更好地改进和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加快制订农村金融整体改革方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这些政策支持无疑为村镇银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2.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威胁

(1)金融风险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贷款业务基本上缺乏有效的担保方和可变现的抵押物,这是很大的风险。不仅如此,农村地区需要融资的项目普遍缺乏信用风险评级,没有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此进行评级,这就增加了放贷风险和成本。因此,投资村镇银行的风险是相当高的。此外,由于存在社会、经济、体制和政策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广大农户投资需求强度不足。我国农村生产性投资在农户投资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表明农户的生产性投资意愿正在弱化,投资需求强度很低。这也影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增大了未来村镇银行的风险,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2)从农村总的发展态势看,村镇银行将面临多元化的竞争格局

一是农业发展银行从今年开始将逐步实施农业开发性金融战略目标,其商业性信贷业务的重点主要面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农业银行将会重返农村市场,打造县域特色零售银行;三是邮政储蓄银行也将争夺农村的市场份额;四是国家开发银行信贷业务的触角也要伸向县域中小企业。因而,目前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格局将被打破,同时还会带来农村金融市场客户资源的重新分配。

二、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选择

通过以上对村镇银行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及外部机遇与威胁分析,基于发挥内部优势及利用外部机遇的战略,本文认为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为:主要是在欠发达地区针对农户和微小企业发放小额信贷,如下表所示:

(一)主要竞争地

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育,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布局不合理的弊端日渐突出,主要表现在机构多而运作效率低、总量规模大而人均业务量少、资产负债规模不断扩张而经营效益连续下滑。因此村镇银行本着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其主要竞争力必须在以农村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二)主要客户

农户和微小企业。村镇银行成立的初衷便在于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贷款难问题。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数量已经相当庞大,农村居民占我国人口总数70% 以上、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0% 以上。这些人群在经济活动中收入较少、经济实力不强,在市场竞争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农民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潜在障碍,因此村镇银行必须解决这一问题,使他们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主要产品

小额信贷。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发放的贷款一般为2—10万元的小额贷款,其中2万元以下的小额农户贷款无需实物抵押担保,只需根据农户的信用状况来决定是否贷款,且贷款的期限较灵活,利率也可在国家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略作上浮自行商议决定,较农信社低。其中,小额农户的信用评级是根据申请人上年收入、上两年节余、家庭财产、品德、社会反映等五项指标来综合评定,凡够信用评级要求的,可立刻领取2万以内的贷款额度。

第六部分村镇银行经营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银行经营管理模式与成功经验

(一)福利主义模式的小额贷款——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孟加拉乡村银行(简称GB)主要向贫困农民,尤其是妇女提供存、贷款、保险等综合业务,实行贷前、贷中、贷后全程管理。GB的运作系统由两部分组成:自身机构,分为4级:总行——分行——支行——营业所;贷款人机构,分为3级,即中心——小组——贷款人。以小组为基础的农民互助组织是GB模式的支柱,按照“自愿组合,亲属回避,互相帮助”原则,一般5人组建一个小组,形成“互助、互督、互保”的组内制约机制,一个组员不还款,整个小组就失去再贷款资格;此外,贷款人和GB还要各拿出少量资金,共同建立救济基金,用于紧急情况时帮助借款人。5-6个小组建立一个中心,定期召开会议,检查贷款项目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办理放、还、存款等手续,交流项目经验与致富信息,传播科技知识。GB提供的小额短期贷款,每笔一般在100-500美元额度之间,

无需抵押,但要求贷款人分期还贷,每周还贷1次,1年之内还清,同时还要求贷款人定期参加中心活动。对于遵守银行纪律、在项目成功基础上按时还款的农民,实行连续放款政策。作为非政府组织的GB,自1998年起不再接受政府和国际机构的资金援助,成为真正自负盈亏的商业机构,目前共有1个总行,12个分行,108个支行,1195个营业所,1.2万名员工,实行商业化运营,内部推行以工作量核定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为6万个贷款人中心,40万个贷款人小组,312万贫困农民提供服务,还款率超过98%。虽然GB的贷款种类已经扩大到7-8种,期限也扩大到2-10年,但依然实施每周还款制,促使贷款人勤俭持家,开辟财源,注重理财。

(二)制度主义模式的小额贷款——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模式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模式印尼人民银行(Bank Rakyat Indonesia)是一家历史超过百年的国有银行。在20世纪70年代,该行根据国家要求,对从事稻米等农作物生产的农民发放有政府补贴的小额贷款。到了80年代,3 600家农村小额贷款单位年年亏损,陷入经营危机。1983年,印度尼西亚开始进行金融改革,政府放松了金融管制,取消贷款补贴,BRI也引进了新的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在1984年成立乡村信贷部(BRI-UD),成为独立运营中心。BRI-UD3年即实现收支平衡,5年后开始赢利,并保持了较高的还款率,成为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小额贷款机构,同时也使BRI从一个需要大量国家财政补贴、亏损严重的国有银行变为一个成功的商业银行。BRI-UD总部对央行和财政部负责,下设地区人民银行、基层银行和村银行。村银行是基本经营单位,独立核算,自定贷款规模、期限和抵押,具体执行贷款发放与回收。实行内部激励机制,每年分配经营利润的10%给员工。实行商业贷款利率(年利率32%),如贷款者在6个月内都按时还款,银行将每月返回本金0.5%作为奖励;储蓄利率根据存款额确定,存款越多,利率越高。BRI-UD因此吸收了印度尼西亚农村约3 300万农民手中的小额游资,储蓄成为其主要的贷款本金来源。鼓励储蓄的措施和适当的存贷利差,激发了银行发放和经营贷款的积极性,使其信贷收入完全覆盖其运营成本,并通过所获利润不断拓展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同时,通过缩短贷款审批时间、保持最少日常账目簿、流动服务等方式降低了运营成本,确保了BRI-UD的可持续发展。以GB为代表的福利主义小额贷款关心扩大贫困人口的存款和贷款,强调改善其经济和社会地位;以BRI-UD为代表的制度主义小额贷款则强调信贷管理和财务上的可持续性。

二、国外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总结

尽管国际上各种小额贷款,在目标、机制、产品、组织结构、运营管理等方面各有特色,但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可以找出一些共同的经验。

(一)自动瞄准机制

自动瞄准机制小额贷款是以穷人为对象,以提供无抵押贷款为主的金融服务模式。需要这种资金的人,一般都是自身经济状况极端窘迫的贫困农民。以CB为例,它明确规定只有无地(landless,土地少于0.5hm2)或无财产(assetless),全部财产折合成现金达不到1hm2土地价值)的人才有资格成为CB的贷款对象。BRI-UD被视为制度主义的代表,强调贷款管理和财务上的可持续性,但是它的贷款对象依然是传统金融系统无法覆盖的农村中收入较低的20%的人群。这种自动瞄准机制使小额贷款直接瞄准贫困农民,更有孟加拉国等一些国家,从财务分析和社会发展的角度,选择妇女为主要贷款对象。

(二)小组担保动力机制

小组担保动力机制缺乏正式抵押品,是贫困农民获得传统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障碍。因此,在自愿基础上建立互助组织,形成小组担保,是一种最常见的替代方式。小组担保通过内部对执行合同的强制和组员之间彼此的监督,达到降低违约率、提高还贷率的目的。小组成员的身份建立起相互支持与保护,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也激励着每一个成员都要有所作为。内部监督不仅减少了银行工作量,外化了银行成本,还增强了每个贷款人的自身能力。这种自助小组不仅是贷款传递的渠道,也是交换思想的论坛。因此,小组担保动力机制是很多小额贷款项目成功的关键。

(三)市场化运作机制

1、信贷行为商业化

国际经验表明,小额贷款的成功应包括2个方面:一是项目的可持续性,二是项目要有一定的覆盖率。小额贷款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不是权宜之计,这就需要小额贷款机构运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其运营水平。比如,小的贷款规模,通常始于50美元;规律的还款期限,通常为3-12个月的周期;信贷激励制度,即小额贷款机构通过最初小规模贷款,在获得一定偿付后,逐渐增加对该客户的贷款规模;还包括存款保证金、逾期还款处罚等制度和措施。同时,许多小额贷款机构业开发各种迎合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如教育贷款、电话租赁贷款等。这些措施的采用和产品线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金融风险,降低了操作成本,确保了小额贷款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2、利率标准市场化

即坚持小额贷款的市场运作,允许小额贷款机构根据成本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利率水平,使其利息收入能够覆盖其运营成本和呆账损失。实践证明,对于那些贫困农民来说,他们根

本没有条件从商业银行或其他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他们需要贷款易于获得、适合小型经营活动,具有弹性的还款条件以及使用范围多样化,与能否获得贷款相比,贷款利率的高低显得并不重要,只要低于黑市利率,对农民来说就是一个改进。另一方面,小额贷款额度小,还款期短,交易成本高,这种制度设计也保证了非贫困人口不会来挤占这些贷款。因此,各国纷纷从小额贷款市场的供求关系出发,制定了灵活或高于商业贷款但低于高利贷的利率,使利息能覆盖所有成本并略有节余,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3、先进的服务手段与配套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国小额贷款机构均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业务,改善运营条件,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大多数小额贷款机构不仅提供金融服务,还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从而减少小额贷款项目的风险,提高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和理财能力。这样的配套服务不仅扩大了小额贷款的实力和影响,也给农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促进了当地社会发展。

4、良好的外部环境

政府支持是小额贷款获得成功的前提。金融行业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因此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行严格管制。初期的小额贷款机构,多是非赢利性组织,不能合法地向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尤其是不能吸收存款。后来随着小额贷款的成效越来越显著,亚洲和拉美一些国家,如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玻利维亚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态度上宽容支持其发展,在法律上通过制定有关资本充足率、坏账准备金及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给予其合法地位。

三、中国村镇银行经营模式探讨

(一)创新小额无担保信用贷款模式

1、基于信用村的贷款模式

信用村贷款模式就是村镇银行以村为单位,对该村的贷款户资信进行评分,综合评定该村的信用等级。这种贷款模式可以使村镇银行从单笔贷款的调查、审批,转变为主动对村镇经济、农户需求进行调查研究, 设计适合各种需求和有利于风险分散的信贷产品,制定合理的信贷流程、贷款监督和风险控制流程,以及加强对农户贷后服务和指导等。

首先对农户生产经营情况、经营规模、个人信誉、自有资金和家庭状况等建立了农户基本经济档案, 然后结合农户信用评定标准,评定确认农户的信用等级,最后根据不同的等级核定不同信用贷款额度。农户经济档案的建立、资信评定、授信额度核定和贷款本息清收都离不开村干部的支持和配合。其主要就是村镇银行在村委的配合下,通过建立农户信用评定委员会、建立农户经济档案、评定和核定信用户授信额度、在授信期内村镇银行根据授信

额度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并定期对信用村进行复审的全过程。

2、基于合作经济组织的贷款

在合作型专业经济组织(或股份联合制企业) 里, 可采取分散贷款集中使用的模式。村镇银行对每户农民承包的土地数量及产量、经营项目进行审核,合理确定单户贷款额度,将小额信用贷款发放给当地农业龙头企业, 再由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订购合同,以预付定金的形式,将资金分配给授信农户,最后在产品销售后由农业企业负责归还贷款。这种模式既解决了农业企业贷款时保证与抵押难的问题,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

(二)联保贷款

1、农户之间联保

建立经济档案和信用档案即资信档案可以减小村镇银行贷款发放的风险。在建立农户经济档案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村镇银行对所在区域内没有直系亲属关系、在自愿的基础上互相担保贷款的客户发放的共同贷款,通常由五户联保和七户联保,由多户共同承贷一定数额的款,并按比例分配贷款数额,每户都承担连带责任,村镇银行方对每户都具有贷款追索权,如果贷款户到期不能还款,则由其他贷款户代为偿还。农户联保贷款实行多户联保、按期存款、分期还款的管理办法,贷款用途基本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相同。因为农户之间比银行更清楚他们各自的收入水平、家庭财产以及社会反映,故而让其互保。

2、龙头企业与小企业、农户联保贷款

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探索担保贷款。企业或农户需要融资,在可使用抵押财产有限时,可以通过与其有经常业务往来的企业进行互保。村镇银行应该创新贷款联保管理机制,把农户与农户之间的联保贷款,延伸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间联保,龙头企业与关联小企业、农户之间的联保,扩大贷款覆盖面,增加贷款额。积极开拓“企业联保”和“企业为农户担保”的贷款模式,将龙头企业与农户、中介机构和担保机构等具有法人地位的利益主体纳入到联保贷款范畴。把对企业贷款和对企业经营、财务、资金运作的顾问咨询相结合,采取“贷款”+“企业经营服务”的方式。

村镇银行通过贷款利率优惠、减少资金的使用约束,向龙头企业发放贷款,但同时要求龙头企业与其原材料供应户、产品代理商、产品的最终消费者之间建立联保贷款机制。龙头企业同关联企业、农户在平等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下,组成贷款联保互助组,龙头企业代表联保互助组在村镇银行办理信贷手续,承担还款责任。业务关联企业或向龙头企业供应原材料的农户在村镇银行借款后不能按期还款时,龙头企业应先待为偿还,然后由

龙头企业向关联企业催收,通常以降低原材料购买价格,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间接回收;另外,还可以把票据、货单作为还债的担保,这种贷款模式实现了银行、龙头企业、关联企业的共赢。

(三)担保基金贷款

1、政府担保基金贷款

村镇银行应建议政府部门每年从支农项目中分配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作为农户贷款保证准备金,主要为资产抵押不足、联户难以担保、贷款需求额度较大的农户和农业项目提供担保。并对存款按基准利率支付利息。当出现农户不能还款,造成呆帐、滞帐时,村镇银行可以从保证准备金中按一定比例划拨补偿。建立专项准备金账户,可以防范贷款的道德风险。由于资金的所有权从根本上讲是属于农户,但该账目只能作为坏帐准备,不能随便支取,必须保证规定数额的资金。这种贷款方式降低了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又减少了农户贷款中的逆向选择。

2、合作经济组织、大企业基金担保贷款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规模化、集约化、股份制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产生。小额、分散的贷款不能满足大量规模化生产的需要,村镇银行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充分挖掘市场,对合作组织的成员放贷。为了降低贷款风险,银行可以与经济组织协商要求建立贷款保证基金。成员投资、营运、盈利能力的差异性,使得贷款风险也出现多样性,村镇银行降低风险的最好办法就是从合作经济组织的贷款保证基金中获取损失补偿,把债权债务关系转化为成员与合作经济组织的权利关系,最后成员的固定投资、产权、股权等资产就成了还债保证。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