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

2005年第6期(总第168期)圜日囝目

EDUCATIONEXPLORATION

No.62005

蔓|{|l

|l

i;|

蒲建萍

(黑龙江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关键词

新时期;大学毕业生:择业观念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5)06—0092—02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些毕业生在择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观念上存在的问题业过程中.不是自己凭实力竞争.而是把希望寄托在挖门子1.对职业及择业的认知不够全面

找关系上.有些甚至依赖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殊不表现为:一是不能正确自我定位,过高或过低地估价自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给用人单位造成毕业生本人缺乏独己:二是对职业及职业环境缺乏了解:三是对就业政策了解立生活能力的印象。还有些学生习惯于‘‘f白乐相马式”的择不够。对职业及择业的认知不全面导致毕业生择业时不能业方式,总是以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坐等观望。守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盲目地自信或自卑.失株待兔。

去很多就业机会.或者签约之后不满意而违约,给学校、用4.期望值过高.从一而终的思想仍然存在

人单位和学生本人都造成很大损失。

高校毕业生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苦学”之后.几乎每个2.存在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

人都为自己的职业前途描绘了一幅绚丽的图画.尽管就业从地域选择上看,追求到大城市.不愿到中、小城市.更形势十分严峻.仍没能让许多毕业生理智而现实地面对择不愿到农村、基层及边远地区;追求条件好、待遇高的单位,业问题。这部分毕业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期望值过高.宁可到大城市的小单位.也不愿到小城市或边远地区的大希望能在选择的职业中发挥专业特长.成就一番事业.但并单位、重点单位。因此,在择业时,深圳、珠海、广州、北京、天未做好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心理准备。再者.表现为津、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了首选,工商、税务、金融及“三过分的追求稳定与安逸.期望选择稳定的职业.从一而终或资”企业毕业生趋之若鹜;同时,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读书做一劳永逸,于是。机关、党政部门成为他们择业的最佳去向。官一直是大学生的追求,在现行的人事制度下.干部、工人其实.随着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毕业生期望的从一而终的仍有着严格的界限.他们受不同部门的管理.有着不同的待稳定与安逸的想法将越来越找不到生存的土壤。

遇.这使高校毕业生对机关、事业单位十分热衷。

二、高校毕业生必须转变择业观念的原因

3.存在着依赖和等待的观念

1.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收稿日期:2005—03—23

我国的普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但高层次的劳动力作者简介:蒲建萍(1953一),女,上海人,黑龙江省大中专学校资源却相对缺乏。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市场部部长,副研究员,从事毕业生我国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仅占1.9%;90年代就业指导工作研究。

新增劳动力总数为1.89亿人.其中大中专学历以上的只占

内在环境建设首先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努净化校园的劳动。通过参加劳动。一方面促使他们珍惜自力建设数字化、网络化的校园.使实验仪器设备、现代教己的劳动成果.更加自觉地维护校园的美观整洁.激起他学设备和图书资料与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保持同步,们对践踏校园环境不良行为的愤慨,从而达到自我服务、把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劳动,受到人类文明发展的活力和科技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环境意识、主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是要遵循“以人为本”的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养成爱劳动、爱护公物、爱护环境、理念.改善教室、食堂、体育娱乐等教学、生活设施。给讲究公共道德、讲文明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把校园内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成一个政治参考文献:

的、思想的、文化艺术的、科学技术的宣传教育环境。它[1]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主要通过布置宣传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书写[2]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环境、知觉和行为[M].上海:同济

名人名言、格言、校训、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悬挂名人大学出版社.2002.

肖像及艺术作品.造成一种正确的政治氛围和健康的道德[3]黄启后.高师教育面向新世纪[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4]田成瑞,刘啸霆.新世纪高师教育改革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

氛围.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道德素质、行出版社.1998.

为规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再次.在校园物质环境建设中,要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建设和绿化、美化、

(责任编辑:徐光宗]

万 

方数据

EDUCATIONEXPLORATION

No.62005

圜目囝日2005年第6期(总第168期)

变为主动,调动了个人的积极性,通过竞争,寻求理想的职业。面对就业竞争的现实,大学生应当摆脱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心理.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坚持正确的竞争原则.并在竞争中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挫折不畏缩.敢于从头再来。在毕业生数量连年增长,社会需求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增强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显得尤为迫切。

1.树立从基层做起和艰苦奋斗的择业观念

从基层做起.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是成功人士的共同体验。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到农村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也是毕业生磨砺人生,艰苦奋、斗、成就大业的需要。我国加入WTO后.每年农业人口将减少近1000万.减少的人要转移到小城镇去.所以要发展小城镇。另外电信、保险、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建筑、服务等行业的从业人数将大幅度增加.这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奋斗领域,需要有志之士去奉献.去拼搏。

2.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和人才流动的观念

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的发展空间。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人才的合理流动。社会不再有从一而终的职业。随着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毕业生的职业流动创造了条件。个人一生中就业岗位的变化增加,整个社会的人才流动率提高.人们选择职业的范围和地域扩大。因此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讲.毕业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要充分相信自身能力.相信用人单位正在推崇“为能而用”的人才理念,在择业时要勇于打破陈规陋俗.要有独树一帜的胆略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要摒弃“一次就业定终生”的传统观念,降低一次就业的期望值.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对口.要学会在职业流动中发现机会.把握机会。

3.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自主创业是指毕业生不参加传统意义上的就业.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从事技术开发、科技服务以及其他经营活动来创造就业岗位.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应当看到.自主创业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随着国家经济、政治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创业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国家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很多地方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这对于解决毕业生的后顾之忧.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职业的变化

3.5%左右。这些情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也与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各国都致力发展本国经济.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紧扣时代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努力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大批知识分子投身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不断创造就业岗位.成为经济技术发展的主力军。高等学校毕业生作为我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投身到祖国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2.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是就业制度改革的内在要

8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十分宽松。这段时期.由于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恢复和建设时期,加之“文革”期间导致的人才断层.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国家一直对高校毕业生实行统一分配政策.学生进了大学门.就是国家人.大学毕业生享有国家干部身份。应当说,这种就业政策与当时我国各级各类人才短缺相适应.与当时的计划体制相适应。现在.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基本满足国家的需要.而且伴随着国家机关人员精减.事业单位紧缩编制。国有企业减员增效等等,这些过去接收高校毕业生的主渠道.现在已不能大量地接收毕业生.因此.高校毕业生只有转变择业观念。寻找新的就业空间。

3.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是面对就业压力.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的要求

众所周知.高校连续扩招,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但并不是毕业生数量已超过社会需要,相反,与社会各行各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还远远不够.存在着地区和结构上的严重不平衡。根据有关资料统计.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是212万人.2004年增加到280万人.加之国家机关、事业机关减员、国有企业裁员以及转业军人安置等等需要3000多万个就业岗位.而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加的速度却远远比不上需要就业岗位的人数.因此高校毕业生必须认清就业形势.转变观念.面对择业人才市场.勇于竞争.并根据市场需要适时调整择业方向和择业目标.积极到渴求高素质人才的基层、边远和农村地区就业.敢于自主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教育和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长远目标是。改革高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现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学生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这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竞争,没有竞争.整个市场就失去了活力.竞争可以发扬人们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增强工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因此.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首先它体现公平.有利于选择人才:其次提供实力较量。有利于人尽其才,优胜劣汰,

日新月异.高校毕业生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否则将会被社会无情的淘汰。因此.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延伸教育和不断学习.对于适应职业的需要和重新选择职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历史时期.教育和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势在必行。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但需要日常教育和专门的就业指导.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国家制定一系列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和保障措施,从而鼓励和帮助毕业生树立新的择业观念.走出一条既符合社会需要又利于自身发展的成功之路。

万方数据 

试论新时期高校毕业生的择业观念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蒲建萍

黑龙江省大中专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教育探索

EDUCATION EXPLORATION2005(6)2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朴成铁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初探[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 付红 高等院校学生就业与就业对策[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7,13(2)3. 郑旭 从辅导员角度谈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10(31)

4. 韩玉. 郭思奕. 韩盛飞 高中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三)[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11(5)5. 王晓明 关于完善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期刊论文]-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0)6. 王淑晶 女大学生择业观念问题研究[学位论文]2010

7. 韩玉. 郭思奕. 韩盛飞 高中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二)[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11(4)8. 韩玉. 郭思奕. 韩盛飞. Han Yu. Guo Siyi. Han Shengfei 高中学生升学与就业趋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一)[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11(3)

9. 王源. Wang Yuan 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女生就业工作浅析——基于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的探讨[期刊论文]-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1(3)

10. 王正强 关于高等院校学生工作及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高校招生(理论研究)2010(3)

引证文献(2条)

1. 唐艳阳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自身因素及相机对策分析[期刊论文]-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2. 唐艳阳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自身因素及相机对策分析[期刊论文]-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yts200506049.aspx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