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智慧: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从本体之中往往滋生出对立面,好比阴化为阳、福化为祸、荣化为辱、弱化为强。这是自然规律运作的结果。因循自然,不加妄作,保持顺服天道,安守柔和才能充分发挥道的作用。芸芸众生都来源于最初阴阳调和的一点元气,而生机的根本又是从宇宙中彻底的空灵虚无中诞生。

“反者道之动”。

第十六章里提到了“静”,并且说“静曰复命”。可见,“静”就是在“道”的作用下万物回归本源的过程。那么对“静”相对的“动”又是怎么理解的呢?“动”就是与这个回归本源的过程相反的过程——离开本源发展的过程。

万物遵循“道”的发展过程都是这样的:先是从同一个本源——“道”、“无极”、“朴”开始,然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逐渐向外发展、演变;到了发展到某一个“度”的时候,又纷纷地“归其根”——返回到当初开始的那个“本源”。 内容来自人生智慧网

因此,“反”在这里既可以理解为“相反”,也可以理解为“返回”。从根本上说,“道”的主要任务就是回归本源,但是如果没有当初的发展,那么也就不存在回归本源的必要。而且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发展,才使得回归本源有了巨大而深刻的意义。否则,一个完全静止不变的,自我封闭的“道”,又怎么能成为驾御世间万物的宇宙根本法呢? rszh.net

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是永恒运动的——它总是不断地改变着形态:不停地从本源发展向万物,又不断地从万物回归到本源;“道”又是永恒静止的——它始终保持着这样“运动”的形态,从宇宙开始到结束,它都是这样周而复始地“运动”着,说它“静”,是因为它始终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因此,“道”是“动”与“静”的高度统一。

“弱者道之用”。

“用”这个概念是相对于“体”来存在的。有“体”才会有“用”。

“弱者”是什么呢?是相对“强者”来说的,“弱者”就是比较薄弱、柔弱、脆弱、衰弱的那一类。从人的角度来说,相当于“幼年”、“老年”、“病残”状态的人,与“青年”、“壮年”、“健康”状态的人相反。前者比较起来更容易为“道”所“用”,后者更不容易为“道”所“用”。

为什么呢?因为“道”就好比一条无边无际的汹涌洋流,它裹携着世间万物向着它的方向奔流。“弱者”是相对“无力”的一群,不管主观意志如何,总不可避免地随波逐流,这个随波逐流的过程就叫“同于道”,因此“道”会“乐得之”,他也能够更清楚地看明白“道”,更容易地遵循“道”;而“强者”是相对“有力”的一群,他的主观意志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己的实力去达到的,他可以去追逐那些世俗热衷的东西,那些东西往往是离“道”最远的东西,因此,这个追逐的过程就是“非道”的,最终会让他“同于失”,因此他是属于“失”的一类的。

“弱者”是习惯于屈服的,顺从的,循道而行的人也是善于屈服和顺从的,只不过真正的有道者只会真正屈服和顺从于“道”。说他屈服顺从,是因为他必须把他所有不符合“道”的东西全部抛弃,不管他当时是多么留恋;必须把他所有不符合“道”的思想和观念舍弃,不管当时他曾经是那样的执着。让自己完全服从于“道”,完全投身于“道”,完全客观、完全顺其自然。所以这个只服从于“道”的弱者才会成为真正的“强”者。

这个“强”是和其他“人”比较而言的,而不是与“道”相比的。这个“强”是因为他能够服从于“道”——宇宙中最强大的、真正主宰一切的力量而得来的,是因为他抛弃和舍弃了很多普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而得来的,是他不断战胜自己的恶劣习性和陈腐观念而得来的。因此,这个“强”才是真正的“强”。在这个世界上把这个“弱”做到最好而最终到达真正的最“强”的就是——水。 本文来自rszh.net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无”就是“道”的本质和核心,“有”就是“道”的外在作用。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第一章已经讲的很清楚了。“无”和“有”根本上是一回事,都是“道”。只不过“道”是有着宇宙中最丰富的内涵和形态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不同的名称。“有”可以说是“气”、“无极”、“朴”,“无”就是宇宙根本法。 内容来自rszh.net

有生于无,其实是说物质之所以成为物质是因为它的客观实在性。

天下万物生于有,说的是三层意思:第一,万物得“气”而生,失“气”而死;第二,万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从“无极”中化生;第三,万物回归的归宿就是“朴”。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