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人情消费研究分析

大学生群体人情消费研究分析

摘要:作为“社会人”的大学生生活于非制度化的大学,这决定了他们必须遵循大学的非制度化规则。本文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从“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视角出发,通过研究人情消费的现状和特点,继而构建出“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结合博弈论对人情消费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最终提出关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人际交往观的建议书。

关键词:大学生人情消费 评价体系 现状 社会功能 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各种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人际交往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于人情消费。大学生求学于异地他乡,为了维持一个稳定的人情网络秩序,人情交往自然成为他们消费的重要内容。

如今,大学生人情消费名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大、消费周期越来越短、频率越来越快,这些嵌入大学生生活的社会事实,已经有演变为社会问题的趋势。此时,应当反思这样几个问题:大学生人情消费发展到了什么状况?大学生进行人情消费的对象有哪些?大学生有着怎样的消费状况和心理?这种消费的存在有着怎样的深层次的原因?

二、现状分析

1.大学生人情消费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家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无法实现经济的独立,生活费用来自父母的劳动报酬,这种人情消费造成的数目较大的金额开支有形中增加了家庭负担。

2.大学生人情消费对象仍然以同学为主,但是学校领导、辅导员和任课老师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

3.大学生进行人情消费趋于“理性化”,动机复杂,呈现情感交往和功利性交往并重的趋势。

4.人情消费种类繁多,消费方式五花八门,以往的单纯的吃饭请客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

三、原因分析

如果从经济理性的角度考虑,大学生人情消费应该终止,但是事实上人情消费有扩大的趋势。本文将从社会学和经济学以及文化传统三个方面对大学生人情消费存在的原因与条件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人情消费的社会学分析

人情消费在大学社会存在有着其独特的社会学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1.“评价体系”迫使大学生为了获得好的评价而进行人情消费,好的评价会给大学生带来满足感和效用,满足感和效用的增加则作为一种动力,驱使着大学生进行人情消费;2.出于一种功利的目的而进行人情消费,试图通过这种行为来实现某种交易;3.从众心理普通存在于群体组织中,个体的理性往往湮灭在群体组织中而不得不跟随大众采取人情消费的行为。

1.大学生人情消费评价体系。人情消费通过日常的人际交往、节假日等来表现,但所表达的却是一种精神和文化,代表着一种潜在的大学规则,这种规则通过气氛、无形的压力发挥作用,本文将这种气氛和无形的压力归纳为“评价体系”。

(1)评价体系的概念:评价体系客观存在在大学校园,能够吸引和驱动大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