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教学设计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词人的内心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城市赣州被誉为“江南宋城”,出示图片,你们看,这个景点大家熟悉吗?它是——郁孤台。这座手执宝剑的铜像就是——辛弃疾。辛弃疾生活的年代与我们比较遥远,那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

2、介绍写作背景:辛弃疾出生在一个金人统治的地区。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因为他害怕握有兵权的武将会危险自己的皇位,所以重文轻武,这样国家就形成了内强外弱的局面。当金兵南下入侵时,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软弱无能,朝中又有很多奸臣和投降派。他们割地赔款一心想求和,这让血性的金兵更加肆无忌惮,很快整个中原地区就被占领了,连都城汴京页沦陷了。北宋灭亡后,宋高宗和隆右太后从北方逃到南方,隆右太后被金兵一路追杀到造口,金兵还对这一带的人民血腥抢劫和屠杀。堂堂太后最后没办法,只能穿上难民的衣服,扮成农妇,逃到赣州,才幸免于难。40年后,辛弃疾在被提点江西刑狱,驻节赣州,经过造口时,俯瞰滔滔江水,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板书课题)

3、同学们一起读课题,解题:菩萨蛮:词牌名,书:动词,写,造口:地名,在江西万安县。这首词是写在江西造口的墙壁上。

二、读词:

1、我们来读读这首词,请同学们自由地读,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由朗读)

2、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点一名读,他的字音读准了吗?强调鹧鸪的读音。谁还想读一读?再指一生读。(点两名学生读,读准字音)

3、词又称长短句,中间有停顿,所以我们在读的时候还要注意读出节奏。同学们可以结合下面的注释,在大致了解句意的基础上划分节奏。来同桌间再合作读一读。(同桌间练习读,读出节奏)

4、准备好了吗?给大家读读。大家仔细聆听。他读对节奏了吗?咱们来看看。出示幻灯片。大家再练习读一遍,等会咱们男女生比赛读。(学生练习读)请女生读一句,男生读一句,女生开始。(男女比赛读)

5、所谓“三分诗,七分读”,诗词要多读,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悟作者情感。请同学们聆听一段配乐朗读,同学们可以小声地跟着学读。(配乐范读)

6、找到感觉了吗?来咱们班同学可以带上你的表情,动作一起来读。(全班齐读)

三、学词:

师:读得真动情,读着读着,我们仿佛就走进了辛弃疾的内心世界。大家看这首词,有没有哪个字最能表达出当时他的感受?

生:愁 (板书:愁) 如果学生汇报“泪”就说:一个人想流泪,是因为内心有什么感受想流泪? 对,是什么勾起了他的愁呢?找到相关的句子,说一说,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

学生自由汇报,幻灯片相机出示。

板块二:学生汇报到第一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1、出示句子,说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这里的“行人泪”是指谁的泪?学生说:逃难人,板书:民 3、辛弃疾站在江边,面对这滔滔赣江水,他的思绪回到了40年前那悲惨的一幕幕,他仿佛看到了什么呢?生汇报。

4、小结:他们一路逃亡,一路流泪。所以,站在江边,在辛弃疾看来,这满江的清水还是水吗?这点点滴滴分明是行人的泪啊!(板书:行人泪)

5、指导读:我们来读一读这让词人忧愁的行人泪。指名读,评价:你们感受到了这份悲痛的泪吗?“行人泪”三个字低沉读。谁还感受到了?或有谁感受到了?再请你来读。

过渡:这行人泪让作者愁,还有什么勾起了他的愁?

板块一:学生汇报到第四句:“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出示第四句,说说你的感受。

师:夕阳西下,如果你是词人,听到了深山传来的鹧鸪声,这一声一声的鹧鸪声传入你的心间,你的心里会想什么呢?评价语:你真是辛弃疾的知己,读懂了他的内心。

2、指导读:鹧鸪声不比喜鹊,不比百灵,他的叫声哀怨愁苦,勾起了他心中的愁。我们来读一读他心中的愁,谁能比他读得更愁?

过渡句:鹧鸪啼哭让作者愁,还有什么勾起了他的愁?

板块三:学生汇报第二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出示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1、明确:“长安”有它的代表意义,词人借唐代京城长安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2、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板书:国)词人多想看看汴京现在怎么样了,多想知道朝廷是

否奋力抗金了,可是,故都望得见吗?望不见,所以词人愁从中来。(板书:无法望长安)

3、为什么无法望长安?因为可怜无数山。其实假如没有青山,一马平川,词人能望得到吗?望

不到,那他为什么还要苦苦地望呢?(内心对故都的忠诚、对家长的思念)

5、所以这句中这个“望”非常的厚重,我们读得时候要重读。来,谁能把你刚才理解到的读出

来?指名读。看来你已经完全和辛弃疾心心相印了。咱们一起来读。

板块四:过渡到第四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那这青山遮得住的是什么,却遮不住什么呢?我们接着读。

2、出示句子,学生同桌间交流思考。

(青山遮得住远望都城的视线,遮不住向东流去的江水,更挡不住的是词人恢复中原的爱国之心。)

6、对,恢复中原的历史潮流就像这滔滔江水不可阻挡。我们一起来读出词人的这份坚定的信念。 板块五:感悟辛弃疾为自己而愁,升华从愁中见他的爱国心。

1、辛弃疾的一生他为国家而愁,为人民而愁,他多么想驰骋战场,报效祖国。1161年,当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时,二十一岁血气方刚的辛弃疾也奔赴战场,参加了抗金起义。他甚至还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勇闯金营,活捉了起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投归南宋。他是一位多么勇猛的武将啊!可是,当时南宋王朝妥协投降,危在旦夕,他反复上书,提出抗金建议,都未被采纳。他想到自己的一生空有一番报国之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更添了一些愁苦。所以,他也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愁。(板书:己 报国无门)

四、拓展结课:

1、师:同学们,辛弃疾心中有愁,为国、为民、为自己忧愁,(边说边看板书)这压在他心中的愁,浓的化不开,散不去。透过这一层一层的愁,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呢?生汇报:那颗滚烫的爱国心(板书:爱国心)

2、理解得非常精辟!让我们把这份浓浓的爱国热情读出来,全班齐读。

4、拓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辛弃疾这首词,倾听了他在动荡的南宋发出忧国忧民的呐喊。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其实,具有这种伟大思想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谁还知道哪位诗人词人他的爱国诗篇?生汇报,老师这也带来了一些,同学们一起读。(出示诗句,学生齐读)

5、他们一直心怀天下,报效祖国,正是这无数民族英雄挺拔的脊梁撑起了我们民族不倒的天空!

让我们背下这首词,像辛弃疾一样争做一位爱国之人。(学生齐背) 板书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国——无法望长安

愁 民 ——行人泪 爱国心

己——报国无门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