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下无法持之以恒的决心!

多少次,你对自己说:我想…,我要…,我希望…,最后却无疾而终。别泄气,你并不孤单。

金融巨擘高盛集团总经理卡洛琳也曾跟你我一样,直到她找到新关键──下定具体又有行动性的微决心,不靠意志力苦撑,不多花精力就可养成新习惯,即使忙到只有缝隙时间,也能达成改变目标,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我们每次下决心都能成功,人生会有多大的不同!

但是实际上,近90%的目标都未能达成。

问题不是我们不够坚持,而是用错方法设定目标,注定失败。

要减肥,设定减3公斤、5公斤都太空泛,不如下定决心,不要碰每天下午会议桌上的小点心,一个动作就减去零食热量;要客厅整齐,每周大整理一次的目标很容易破功,不如规定自己脱下外套就挂回衣橱,一个小改变就自动解决客厅一大乱源。

下对决心,改变就会更简单。这是作者高盛总经理卡洛琳从生活中深刻的体悟。在现今快节奏、没有空隙的生活中,想要改变,不是要下更大的决心,而是要善用微决心(microresolution)。先找出能产生效果的微行动,不断重复练习,直到目标成为习惯。再忙、再累,改变也毫不费力。

我要减肥、我要变整洁、我要变成守时的人、我要摆脱负债、我要在夏天之前变苗条、我要在工作上进步、我要变得更体贴、我要变得更果决、我要变得更健美、我要变得有条不紊、我要戒菸、我要摆脱我的防卫心态、我要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为何决心这么难以持续?一开始,我们热忱洋溢,信心满满,不久,毅力开始动摇,意志逐渐涣散。每当决心中断,未能实践承诺时,任何人都会感到气馁,无力于实现目标。

纵使是极有纪律的成功人士,意即所谓的胜利者,也无法完全幸免。说到「新年新决心」(New Year’s resolution),我们全都是失败者,集体失败率高达八八%。就像在滚轮上跑的仓鼠,年复一年地下相同的决心,年复一年地失败。我们告诉自己:要是我能更坚定,更有意志力,更有骨气,我就能有所突破,变得更好。我们以崭新的决心展开每一年(或每一个生日,或每一季,或每个周一早上),振作意志力,决意十足,再度尝试。假以时日,这种不断「下定决心」、「中断决心」的型态变成家常便饭,令人沮丧泄气。我们继续下决心,同时也预期自己不会成功。

要不要尝试新方法,不再玩那年复一年的「新年新决心」,取而代之的是有策略、目标明确的决心?若是有方法能使我们下的决心立竿见影,提升自觉,促进自我进步呢?若是有方法使我们每次下了决心后都能预期自己将会成功呢?

我们缺乏耐心

新年是灵魂不安分的时候,历经吃更多、喝更多、花更多钱,放开一切的自我放纵假期后,我们急于改造自己,积极寻求能够快速改变的捷径和窍门,坚信靠着妙方就能快速达到想望的境界。我们担心,迈向目标的过程若花太长时间,终将半途而废,这种忧虑又更加助长了我们的缺乏耐心。躁进模糊了我们的视野,以致未能察觉到那些静悄悄的习惯和潜在的态度如何阻挠我们成功。日后,当我们再度尝试自我改进时,又将犯下相同错误。

改变是过程,不是单一事件。有意识地培育改变,将使我们更聪敏、更自觉,为持续成长建立稳固基础。真正使自我改进成果生根、持久的妙方是:一再重复从A点到B点的步骤。

持久改变的要诀是别躁进,有耐心地养成。

低估自我变革的心智和情绪抗拒

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习惯及行为让我们感到安适、受到支持。心智习性、情绪习性,以及身体习惯,全都和童年所学到的家庭价值观及习惯密切关联。从小,父母经常叮咛我们,要把外套挂好、吃东西时闭起嘴巴、碗里不要留饭粒、要有运动家的精神……这些自幼的调教形成行为与偏好,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自动驾驶模式」,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行动、决策。一旦这些习惯与常规受到干扰,将会造成别扭、心智疲劳、情绪压力,回复惯性的冲动非常强烈。改变愈多,心智与情绪的抗拒就愈强烈,这样的抗拒往往是在潜意识里酝酿。

微决心有助于促进自觉,将阻挠成功的潜伏抗拒心态暴露出来。辨识出抗拒的源头后,便能有效应付、消除抗拒心态,甚至把它转化为达成目标的助力。

微决心促进自觉,暴露阻挠成功的潜伏抗拒心态。

我们预期会失败

令人难过的是,在追求自我改进的路上失败多次后,我们很自然地预期自己追求改变的意志力终将瓦解,回复到旧习性的安适窝。过去的失败阴魂不散地骚扰每一次的新行动,使我们更难相信自己能坚持下去。每当意志力耗弱时,放弃与投降的念头便不时出现,魅惑我们:好吧,快来杯奶昔吧!

想要摆脱犬儒心态,扭转预期失败的心理,得学习如何让自己支撑下去。

微决心很容易坚持下去。

直到发现了微决心的方法后,我才开始了解为何那么多信誓旦旦的许诺会半途而废,让人沮丧绝望。终于,我尝试了第一次的微决心,而且成功了,改变从此生根。尽管如此,我必须诚实以告,这其实是源于一个失败的决心。

我的第一个微决心

新春伊始,又到了为自己立下年度目标的时刻。嗯,我去年的决心是什么呢?想起来了,是减肥、多运动。结果呢?呃……等一下,让我算一下……一年后,我增加了三磅!

记得我的决心一点都不难。《BJ单身日记》(Bridget Jones’s Diary)里,那位无可救药的布丽姬在新年决心清单里列下「大腿瘦三吋」,到了三月二十一日,承认失败,她在日记里写着:「明年的新年决心要卷土重来。」跟布丽姬一样,我的减肥誓言也是年复一年地卷土重来。又来到新的一年,这一年,身上仍有十磅的肉要铲除,但我不想再立下相同的许诺,再度面对同样的失败。何必把珍贵的新年决心浪费在那顽强的十磅肉上头呢?我还有其他的目标要追求。我想找一个自己确信能做到的决心,不需要吃更少,也不必上健身房。所以,我挑选了一个新的自我改进类别,并且下决心:我要变得有条不紊。

这个决心看起来很简单,比减肥容易得多。于是,我信心满满,买了桌上型文件收纳柜,摆在家中办公桌上,分门别类:待付帐单、已付帐单、待归档文件、待读文件……(难怪新年刚过,贩售收纳柜和整理箱的商店生意最兴隆)我用颜色标签区分新档案,清理工作室,赶完累积的旧工作。很快地,收纳柜满了,工作区又开始堆栈,每次看到办公桌,我就感到厌烦。不过三个月的尝试,我宣告自己失败了。

连这么简单的决心都做不到,实在太令我震惊了。连这点小事都无法在三个月内做到,如何完成其他更大的改变?究竟,有什么具体明确的行动可以使我确实变得更有条不紊呢?

于是,我开始检视所有令我困扰的问题。其中之一是,我总是找不到需要的笔记。我有许多本各种尺寸的笔记本,需要时就随便抓起一本来写,经常在会议中把摘要和后续事项直接写在会议议程或简报说明上,一整天下来,有些笔记摆在公文包里,有些在办公室的桌上,有些在家里,宝贵时间都浪费在寻找笔记、重要电话号码、参考信息。我决定,把决心只聚焦于这一个紊乱问题:把所有笔记全写在一本笔记里。

首先,我买了一本看起来正经八百的日志本,决心破除「新年决心总是做不到」的诅咒,这么简单的一个决心,持之以恒应该易如反掌。结果我错了!由于我的习惯是仰赖记忆,因此,开会或讲电话之前,我不会自然而然地去拿笔记本,就直接开会或讲电话。即便发现笔记本不在眼前,也不会从公文包里取出笔记本,以免分心。渐渐地我感觉到,要坚守这个简单决心,既无聊又恼人。

由于这个决心明显可行,使我感受到非得成功不可的巨大压力。也因为这个决心具体明确,容易衡量成功与否,每当我忽略「笔记本规则」时,立刻就知道自己失败了,进而立即改正。这是一个有限度的决心,不会让我招架不住,能够以聚焦和意志力达成目标。这个决心的简单有限也迫使我面对一个事实:若我连如此小的行为改变都无法坚持下去,更大的自我改进将只是痴心妄想。

所以,我坚持下去,强迫自己把所有笔记写进这小红册里。为客户想到的点子,写进去;确认的数字,写进去;推荐的文章、网站、活动,写进去;可能不再需要的偶遇人脉,写进去;装箱单,写进去;优先要务及待办事项,写进去;下次简报的说明要点,写进去;朋友给我的一份食谱,写进去……经过几星期不断提醒自己使用笔记本,我注意到原本的抗拒和别扭感渐消,笔记本渐渐变成习惯,不需思考便能做到,就像刷牙一样。每当坐定准备开会或是在办公桌前坐下,我总是先取出笔记本。现在的我几乎能立刻找到需要的笔记,不再慌张,也不会因为找不到信息而难堪困窘。原本以为一定会半途而废的,现在已经持续几周;一开始觉得干扰、束缚我的笔记本规则,如今令我感觉轻松,紧张感减轻,我已经变得更有条不紊了。

至此,我成功实现了一个决心,养成一个好习惯,改善我的生活质量。尽管先前那个「变得有条不紊」的决心,还需要一段时日才能达成,然而这个「笔记本规则」决心带给我立即且明显的效益。如今,我的笔记全都放在同一个地方。成功实现决心,并且体验到它的好处,令我振奋不已,不再有无助感。

现在,我回头重新检视最初的决心——变得有条不紊——更加理解为何无法成功实现。问题就出在我把它弄成一项一次性的大计画,例如清理办公桌、赶完累积的旧工作、整理档案……尽管维持了一阵子的热忱,获得了一些进展,可是,就跟急速减肥一样,我并未因此养成有条不紊的行为(习惯)。我只是靠着想要变得有条不紊的意志力,暂时压抑了那些根深柢固、无意识而为的行为和态度,没有思考到底需要哪些永久不同的做法,才能真的成功。「笔记本规则」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只聚焦于单一导致紊乱的问题,在养成新习惯与心态之前,能够不费心力地保持新行为。坚定聚焦于笔记本习惯的做法,使它变成了一种「自动驾驶模式」。

在我感受到自己对「笔记本规则」抗拒的同时,也暴露出以往从未注意到的心态层面。我第一次发现自己无意识地把「遵守秩序」和「繁文缛节」划上等号,因此认为井然有序有违活泼、创意、自然逻辑与条理,不太能接受做笔记这种乏味之事竟然需要毅力。体验到新习惯的好处后,我更加相信井然有条的益处,除了更加提升自己有条不紊的本能,心态的改变也促使我自发地改进了更多紊乱行为。

受此激励,我决定再度接受减肥挑战,看看能否成功应用我从「笔记本规则」决心中学到的启示。我心想,撇开「夏天之前变苗条」的决心,从检视饮食习惯开始,瞄准一项特定的行为改变,这样会不会更容易达成,更有成效?

当时,我在华尔街任职的那家公司总在会议室里供应各式零食。开会时,我们传递一个又一个的瓷盘,上头堆满美味糕饼。吃一块高糖分甜点可以让人产生兴奋感,撑过冗长的会议;可是,你很难只吃一块,有时候,我吃两块、三块,每一块的卡路里大概有三百五十大卡。我经常在会议结束时陷入饱食后的昏沉,当天剩下时间处于糖分冲击状态。我下决心:再也不吃会议室里的糕饼。

先声明一下,我不是不再吃糕饼,也不是再也不吃零食,或是再也不吃会议室里的食物,只是坚拒会议室里到处存在的糕饼。由于我的决心明确具体,很容易衡量是否成功:在会议室里,当糕饼传递到我手上时,若我没去碰它,就成功了。头几次,盘子传递到我眼前时,真的很难抗拒,但历经时日,就变得自然而然了。我很高兴在离开会议室时,不再自觉羞愧,也不再胃部饱胀不适。原来,在会议室里吃糕饼已经是一种习惯,并不是真的需要。这个针对性的决心破除了我的坏习惯,也遏阻了我那缓慢、但持续上升的体重(真要减重,还需要更多的微决心,且看后文)。

体验了微决心的功效与益处,我学到重要启示:密集的针对性聚焦可以达成显著且持续的行为改变;针对性聚焦能产生重要且可行的洞察;有限度的决心可以产生立即且持久的效益;每天的合理决心比不切实际的年度决心更容易促成改变。

我对微决心功效的了解,随着经验与日俱增,我懂得辨识最有效益的决心,并且架构它们、融入它们,持之以恒。最终,我建立了使微决心成功的法则与策略(详见后续章节叙述)。最重要的是,我学会长久保持已经获得的进步;一个决心必须形成习惯,变成个人「自动驾驶模式」的一部分。

习惯主宰一切

「习惯具有强大的主宰力量。」―古罗马作家西鲁斯(Publilius Syrus),公元前四十二年

习惯,听起来真枯燥乏味是吧?习惯是乏味的例行公事,是你不需做出有意识的决定就自然而然展现的行为或态度,绝大多数的行为或态度都是习惯。没错,习惯是例行公事,但绝对不平淡乏味。

人人都有一生养成的独特习惯,你习惯做的事不需要费什么心力,若你每天早上刷牙,不假思索地刷牙,一旦某个早上没刷,就会感到不对劲。童年时期学到的习惯足以支撑整个人生,有好有坏。不论是有益或有害的习惯,一旦养成,想要去除,那可得费大劲儿了。伍德(Wendy Wood)和尼尔(David Neal)等学者在近期刊登于《实验社会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的一篇文献中定义习惯为:「重复以往行为的心理倾向」4。重复某行为而至熟练,具有效率,就可以不费心思地执行例行公事,把重要心力留给进取行动和决策。

童年学到的习惯不需要费什么心力去维持,一个非常整洁的人很可能在童年时期学习了数十种我们视之为「整洁」的行为,每一种行为不断地训练,直到变成一种无意识的习惯。因此,若你想变得整洁,意味的是你得做幼年时做的事:一次训练一种整洁习惯,直到它永久生根。可是,多数人继续耽溺于想达成的梦想,忽视为达成目标而必须形成习惯(哪怕仅仅一种习惯)所需投入的心力,例如每天起床后整理床铺。

对于那些自小养成每天早上整理床铺习惯的人来说,整理床铺就像呼吸般地简单容易。他们一起床就做这件事,多年的重复已经形成效率与技巧,彷彿床铺会自行整理似地。若你从小未养成这种习惯,就得费一番工夫,可能一想到整理床铺就很烦,这是个乏味的事务,花太多时间,整理出来的样子不好看,况且上班快迟到了。但是,若你下了一个微决心,决定每天吃早餐前整理床铺,你就会想办法做这事,因为它绝对做得到,不像「时时保持房子整洁」的决心那么宏大。你将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花费的时间愈来愈少,整理出来的样子愈来愈好看。因为天天重复做,你将变成整理床铺专家,床单有稜有角,枕头拍得蓬松。持续几个月后,你将无法容忍看到凌乱的床铺,这就是习惯形成了,标准提高了,进步达成了。

大人们除了对小孩示范及训练行为型态,也灌输价值观、态度及偏好,以便持续强化那些行为型态。于是,我们的性格也和习惯密切关联,就算是习惯的一个小改变也会带给我们压力。藉由改变任何一个存在已久的行为型态来改进自己,这可是一大突破,是一种解放的体验,将产生个人洞察,促进追求更多个人成长的欲望。

习惯也是更快速形成其他类似习惯的一种经验范式。举例而言,经常迟到的你,下定决心在一项每周活动上准时抵达(例如,准时参加瑜珈课),一旦确实做到,守时经验将会改变你的心态,提供一个典范,连带改善你在其他方面的守时状况。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微决心往往铺设了一个行为基础,支持随后形成数十种其他的良好习惯,其中有些新行为将是刻意努力的结果,其他新行为来自于新观念和心态的改变,进而自发性地产生。

习惯之所以能持久,全因为它们是自然而然、不费心力的行为。因此,想要改变自己,就必须培养和「自动驾驶模式」相反的运作,也就是觉察力。愈能觉察主宰生活的习惯,就愈能掌控未来。习惯并不平淡乏味,它们是塑造我们的材料,问问西方文明最著名的哲学家吧。

「重复的行为塑造出我们,所以,卓越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亚里斯多德

自我改进不就是追求卓越吗?我们开始吧。

卡洛琳.阿诺的最新著作《完美生活的练习》就是要来教你我如何从改变习惯的微行动开始,成为自己喜欢的人。


© 2024 实用范文网 | 联系我们: webmaster# 6400.net.cn